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引路 >

第17部分

引路-第17部分

小说: 引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智东的老婆萧兰今天一大早就突然接到公司电话要赶去加班,但已经答应儿子这周要带他来游乐场,正想着是打电话给岳父岳母让他们一起出来带着宝贝去游乐场,毕竟一个大男人带着小娃有什么事也照顾不过来,而自己的爸妈正好外出跟团旅游去了。
  却不想恰巧此时陈鹏打来电话通知他下周去他们公司开会,于是索性就把人拉了过来,也正好让自己的儿子多跟这个干爸处处。
  “干爸!宝宝长大了!要去玩那个大船!”小男孩看到陈鹏,眼睛顿时发亮。
  陈鹏顺着小男孩的指引方向望见了那艘并不适合才两岁半小孩子玩的海盗船,只一瞬就明白了刚才出的是个什么状况,脑中灵光一闪对他的这个干儿子道:“那东西有什么好玩的!干爸带你去开电动船!看见没有!就那湖面上的!”
  远处开阔的湖面,花花绿绿的游船在那上面穿行而过,立刻把小男孩的目光吸引了去。
  大约十分钟后,小男孩手握方向盘,毫无畏惧地驾驶着电动船。
  他的身边是东,身后是干爸。
  初夏的游乐场,气温略微偏高,没一会儿两个大男人带着一个两岁半的男娃已是满头大汗。
  “东!宝宝饿了!”小男娃道。
  “东!我也饿了!”陈鹏道。
  “唉!”张智东深深地叹了口气。
  吹出冷气的空调隔绝了室外的闷热天气,一张小小的餐桌上摆满了食物和饮料。
  只见两个模样不错的男人一左一右地坐着,中间夹着一个同样模样也不错又外加可爱的小男娃,频频引来其他人的好奇和侧目。
  “东!我要吃那个!”小男娃道。
  “东!我要吃这个!”陈鹏道。
  “东!把那个拿给我!”小男娃道。
  “东!把这个递给我!”陈鹏道。
  “陈鹏!你怎么也跟个孩子似得!”一声怒吼,四周许多双眼睛都聚拢了过来。
  “东!妈妈说了吃饭不能大声说话,要安静。”小男娃道。
  左边干爸不住点头表示同意,右边东无耐地看看四周,压下了火气。
  “东;这个我不吃,给你。”小男娃继续道。
  “东,这个我也不吃,给你。”干爸继续道。
  “唉!”‘东’又是一声叹气。
  这天中午陈鹏给张智东打了个电话,然后张智东给妻子萧兰打了一个电话,张智东对妻子萧兰说自己今天跟陈鹏吃饭,晚上会回来晚点,让她先睡觉别等他。
  张智东一下班就去与刚从外地出差回上海的陈鹏在约好的地点碰面,俩个人照常先去陈鹏所住的单元楼附近的一家超市买菜。
  三十多平米的房子,虽不宽敞,却很温馨。
  此刻厨房里围绕着一阵阵饭菜香,卧室的音响里播放着轻缓的音乐。
  “我打算下个月辞职。”陈鹏依着厨房的门口,对此刻正背向他,站在锅台前翻炒青椒牛肚的张智东道。
  “怎么?想换公司了?”张智东转过头,看了一眼陈鹏,再次转回头。
  “不,我打算去旅行一年。”陈鹏道。
  “哦。”张智东将炒好的青椒牛肚装入盘中,“这么长时间?那我没办法跟你一起去了。”
  “这次……我打算一个人去。”
  张智东两只手各端起一盘盛着热菜的盘子,陈鹏退开身给他让出道。
  张智东从没有问过陈鹏今后的打算,无论陈鹏将来是继续独自一个人生活,还是最终遇到一个人愿意走入传统的婚姻,但无论怎样一种方式,都是属于陈鹏自己选择的活法。这世界上活法很多,像陈鹏这样一个如同他名字一般鹏程万里的人,是要飞万里路,行万里路的。而他张智东倒是愿意去做一棵梧桐,等着这只鹏鸟累了来他这儿歇一歇。
  “这事我考虑了很久……”
  “嗯,记得常联系我,短信Email什么都可以,只要让我知道你还活着。”张智东笑道。
  “好,一定。”陈鹏也笑起。
  时间就像沙漏里的细沙,一点一点流过,毫无所觉。
  又一点一点累积,直到忽然间让人惊醒,才知道时间已经独自在那里堆积成一座不小的山。
  陈鹏离开张智东已快到一年,一开始,俩个人还常常通过短信或者网络保持联系。然后渐渐变得疏疏离离,断断续续,再然后是相隔半年的毫无音讯。
  张智东在这一年里搬进了新房,从原来六十平米的两室户换成了一百多平米的两室一厅。
  儿子也在一天天慢慢长大,除此之外的一切再无多少变化。
  张智东依然会利用年假外出旅行,依然同几个房地产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依然在家中扮演一个好丈夫好爸爸,也依然是个‘单身’的Gay。
  张智东的生活过的平平静静,无波无澜。
  终于,在迎来这一年新春佳节的前一周,陈鹏背着他的行囊,双脚踏回了上海这片土地。
  陈鹏的皮肤变黑了许多,头发和身上的衣物都显得有些肮脏凌乱,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
  只是那眼神明亮而坚定,像是看过了人世百态,历经了沧海桑田。
  “我回来了。” 
  “呵,欢迎回家。给你干儿子带礼物了没有?”
  “带了,我有一肚子的故事要讲给他听。”
  “我饱了饺子,等你来吃。”
  好似陌生又熟悉的嗓音,响在各自耳侧。
作者有话要说:  新浪微博:贼小猫的猫窝
  (写的时候常常容易误打出错别字,欢迎细心的读者提醒指出)

  ☆、第三十一章 喜马拉雅之行

  早晨7:50的飞机,经停西安咸阳机场,再直飞拉萨贡嘎机场。
  换第二架飞机时,张智东身边坐着一位也同去拉萨和尼泊尔两地旅行的北京阿姨。她跟的是摄影团,觉得飞机餐难以下咽,特意自己做了北京酱猪肉带着。午饭时请热情地邀请张智东尝尝她的手艺,酱肉很下饭很美味。
  贡嘎机场外有直达布达拉宫的巴士,张智东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陈鹏比他早两天先来了这里。
  张智东过去对去西藏并不向往,都说去了,回来后就能换成另一个人,洗净心灵。张智东并不信这些,太虚幻,太夸张,说多了反倒让人心生反感,这世间很多事本就因人而异。如果不是陈鹏一再邀约,他大概只有到了来西藏出差办事的时候,才会踏上这片海拔3600多米的城市。
  所以之后在西藏的那几天里,张智东自己的心灵有没有被洗净他不知道,但他的肠胃是被洗净了,整整吐了两天,连喝口水都吐。
  4月22日下午2点,张智东走进与陈鹏事先说好碰面的旅社。
  张智东走进旅社,询问前台,陈鹏一早出去在前台给他留了房间的钥匙。他开门进房,就见靠近门口的单人床上被单凌乱,一只熟悉的旅行背包被放置靠窗的一张单人沙发上。
  张智东打开旅行背包,正准备给手机充电,才发现充电的插头忘带,只带了一条数据线。于是人也顾不上休息,索性去外面街上买个插头,一边闲逛打发时间。
  这个季节,正是桃花及连翘争相怒放的时候。这里的春天,与平原地区一样。张智东买完插头,找了间喝酥油茶的茶铺,一头钻了进去。
  铺子里坐着喝茶的都是当地藏民,一个小热水瓶装着一壶酥油茶,三五成群围坐一桌。张智东就一个人,叫了一壶酥油茶,八块钱,独自喝了起来。他平时不爱喝奶茶,不过这酥油茶倒挺对他的味口,一杯一杯连着喝下肚去。
  在张智东这桌的对面坐着两位藏民,年纪就像张智东已经过世的奶奶。那两个人并不会说汉语,但微笑总是能拉近彼此距离的好方法。两位老人喝着酥油茶,又叫了两碗粗面,吃完离开的时候同张智东微笑着打了打招呼。
  不一会儿,张智东的对面又换上了另外三位藏民,看着较年轻的女人原来已经做了奶奶,身边是她的小孙子,穿着打扮倒有些像大城市里的时髦女郎,她刚从成都回拉萨。生活在拉萨的很多藏民都在成都有房子,拉萨成都两头住,所以一部分人汉语说的很好。
  而小孙子身边的男人很沉默,估计是听不懂汉语,只能在一旁听着张智东与那女人闲聊的愉快。女人说她的小孙子叫边巴次仁,译成汉语就是星期六长寿的意思,因为这孩子是在某个星期六来到这个世界的。
  两个人聊了个把钟后,看着时间不早,张智东估摸着陈鹏该是回来了,便告别了眼前这位时髦又年轻的藏族奶奶,回了旅社。
  果然,一回旅社,就见房门外站着陈鹏正掏出房卡开门,脸上戴着墨镜,模样很酷。
  陈鹏提前了两天先来了拉萨,一到这里就先在房里睡了一天,此刻人已经适应了高海拔。
  而张智东却一到这里就没停步休息,之前又喝了一小热水瓶的酥油茶,晚上同陈鹏吃完晚饭,逛完夜色下的布宫广场后,彻底阵亡。一晚上起了两次,把能吐的都吐了出来,此后又是一路地吐,一直吐到珠峰大本营。
  第二日清晨6:30,一上路,张智东喝水吐水,吃啥吐啥,几乎无法进食,浑身无力地瘫倒在他们包的一辆本田的车座上。张智东联想起自己妻子妊娠呕吐时的症状,这下他总算体验到了。
  车行驶在土路上,两侧是成排的杨树和馒头柳。张智东坐在后座上,人并不好受,因为呕吐,车时不时要半路停下。
  陈鹏则坐在副驾驶的座位上,往车内的音响里放入一张碟片,细柔且清脆的女声从扩音器里传出,是乌兰托娅的《我要去西藏》。
  车沿着盘山公路行驶,植被不知不觉渐渐远离视线。海拔也在不断地往上攀升,翻越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后,纯净的羊卓雍湖跳进了眼里,它是西藏喜马拉雅山北部最大的内陆湖。
  在这里见不到高楼大厦,望不见电线水泥杆子,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只有风在耳边呼啸。那一片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翠蓝色湖水,就这样静静地同四周的褐色山体,同头顶的蓝天,远处的冰川,合成一幅静止的画面。
  张智东在这里又吐了一次,把胃里能吐的,包括胃液也吐了出来。精神的净化还没体现出来,他身体已经先一步做了反应。
  陈鹏同张智东走进湖岸,才见到刚刚透过车窗望见的平静湖水,实则正波涛泛起层层水浪。
  玛尼堆沿着湖岸一路,不知曾被谁堆起。
  继续驱车,继续攀升,海拔升至5560米。卡若拉冰川框在车窗外,稍显平缓的冰帽下延伸出两条悬冰式的冰舌。
  车外狂发大作,吹的经幡噼啪作响。张智东这回没有急着下车,几个藏民孩子敲打着车窗的玻璃,一只手做着往嘴里送食物的动作。这是一种在这般疾苦环境下最原始的生存本能的常态,相比之下,一直坐在温暖无风的铁盒子里的张智东就显得有些可笑了。
  陈鹏从副驾驶座上下来,打开车的后备箱,那几个藏民孩子霎时便围了上来。陈鹏取出些食物,平分给了他们,然后带上相机去冰川脚下拍照。
  午饭时,张智东一走进小饭馆,闻到那油烟的味道,又急着冲出门去当街吐了起来。
  “你这是几个月了?背着我怀得谁的孩子?”陈鹏跑去对面的小药房买了镇吐的药,张智东自己带来的药,吃下去就被他给吐了出来,根本没办法起什么效果。
  张智东吐的昏天黑地,没工夫应付陈鹏,蹲在一棵树旁接过陈鹏递来的药和水。
  陈鹏转身找小饭馆的老板让做一些玉米白粥,又买了两小瓶可乐给张智东补充体力。如今张智东一喝水一吃东西就吐,这放了气的可乐倒是喝下去没见吐出来。
  大概是这镇吐的药起了作用,再加上热乎乎的玉米白粥暖了胃,慢慢张智东恢复了点精神,吃下去的东西渐渐吐出来少了。
  当晚本田车到达拉孜,入住上海援建的一家宾馆。陈鹏又让饭店特意煮了白粥,在这高海拔地区煮粥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张智东喝了几口白粥没一会儿又给吐光了,但胃也因此暖和了起来,再喝就不吐了,不过也只能喝上两口。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十二章 走进尼泊尔

  凌晨4点,天还没亮。张智东站在本田车的车尾,又吐了一次,吐掉了起床时刚喝的水。陈鹏站在一旁给他递上纸巾,咧着嘴笑。
  每年珠峰自然保护区只限接待3千人,而每年的四月是拍摄珠峰旗云的最佳时期。一开始他们选择去珠峰的路不知什么原因被阻断,只好选择另一条路。四万年前的冰川从他们身侧走过,留下了冰碛石,留下了冰碛湖,留下了冰凌,形成了U型谷。
  也许是因为张智东这两天人太虚弱,身体状况不佳。或者又也许对于那离他依旧还是很遥远,其实就近在眼前的珠峰,不能碰触,不能攀登,仅仅是站在它的脚下看着,也就并不感到有太多的兴奋和自豪感。
  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驻扎着几个别国的登山队,离张智东和陈鹏最近的是一家瑞士的登山队。比起眼前的珠峰,那一顶顶橘色的帐篷反而更提起了他们俩人的兴趣。
  陈鹏走上前去,与一个瑞士登山队员用英语攀谈起来。这名登山队员正架着一架望远镜站在帐篷一侧,观察珠峰上的旗云。
  陈鹏举起手内的相机透过物镜拍摄下她的身影,它头顶的那一片始终飘扬的旗云,预示着珠峰山顶的风力大小。此刻这片“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的飘动位置位于山顶下方,向下倾斜,说明着此时山顶正狂风大作。即便旗云与峰顶齐平,风力也约有9级,登山队不得不静待在珠峰的山脚下,等待着旗云高高扬起。
  陈鹏向身后不远处的张智东招了招手,又指了指面前的望远镜。
  张智东走近他们,低头借着这台望远镜,“圣母”的面容清晰地出现在他眼前。
  陈鹏又与那名瑞士登山队员攀谈了几句,得到了参观他们最大的那顶帐篷的许可。掀开厚厚的帐帘,隔绝了外头的寒风,里面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中间一张长桌围着一圈舒适的折叠椅,很明显这里是他们的“客厅及饭厅”。不敢太过打搅,陈鹏和张智东稍稍环视了一圈,与里面的几名登山队员寒暄了几句,便离开了帐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