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庶女攻略(校对版) >

第482部分

庶女攻略(校对版)-第482部分

小说: 庶女攻略(校对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当然,”徐令宜做出一副小人得志的轻佻模样,大言不惭地道,“你也不看看他是谁的儿子!”

    十一娘笑弯了腰。

    要不是灯花来问什么时候启程去红灯胡同给孙老侯爷拜年,两个人还要笑闹一番。

    这样嘻嘻哈哈到了初五,却接到了长福公主去逝的消息。

    京里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奔向了公主府。

    上了年纪的人听到就特别容易感伤。太夫人亲自去公主府吊唁,遇到了比太夫人还年长的郑太君。两位老人家凑在一起感伤了半天,太夫人回到家里就有些不舒服起来。

    徐令宜在床前侍疾。

    过了两天,还不见好转,徐令宽请了假,三房也赶了过来。

    太夫人迷迷糊糊地睡醒了就问“谆哥儿在哪里”、“谨哥儿在哪里”,偶尔也问一问“诜哥儿”。三个孩子就守在屋里。加上徐氏三兄弟,服侍的丫鬟、媳妇,屋子里的空气都浑浊起来。十一娘看着这不是个事,和徐令宜商量,几个人轮流在屋里守着。

    考虑到后花园离太夫人的住处太远,十一娘把三房的人安排在了点春堂旁的小院歇息。

    他们一家八口,加上丫鬟、婆子,显得有些拥挤。

    姜氏这些日子帮着十一娘主持中馈,太夫人病着,十一娘的精力放在了太夫人身边,家里的日常事务她就挑了起来。见状就主动商量十一娘:“不如让大哥和三哥到我那边住。我那边第一进院空着也是空着。”

    十一娘想了想,应允了。

    谁知道三夫人却要留了方氏在身边服侍:“我这些日子也有些不舒服!”

    或者是看到一向硬朗的太夫人突然间变得这样虚弱苍白,三爷的一直很沉默。听了三夫人的话,他出乎人意料地冷冷地瞥了三夫人一眼:“你又不舒服?那就回去好了。实在不行,我送你回娘家养病去。”

    当着这么多的人,特别是还有晚辈在场,三夫人脸上挂不住了,眼泪唰唰地落了下来,却一个字也不敢说。

    方氏忙道:“公公,婆婆这些日子的确有些不舒服,我在这边服侍就是了。”

    温和的三爷却表现出了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坚定,吩咐长子徐嗣勤:“去,叫你舅舅来,让他把你娘接回去养病。”

    徐嗣勤、徐嗣俭两夫妻都愣住了。

    三夫人哭着转身就进了内室,大声喊着丫鬟收拾东西,那些丫鬟哪敢真的收拾东西,磨磨蹭蹭地拖着,两个儿子再跪着一劝,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可这是在永平侯府,什么事能瞒得过十一娘。

    不一会就传到了她耳朵里。

    十一娘不由叹了口气。

想到自己第一次见到三夫人时候的情景……那么聪明伶俐的一个人,怎么就做出了这样一件不合时宜的事?可见这脾气,也是养出来的!

不由暗暗警省。



正文   
                  
第六百九十七章 向往(中)
 

儿子、媳妇的悉心照料之下,太夫人的病渐渐好转。能下地走路,已是二月中旬。

    奉命每隔一天就来探次病的雷公公不由长长地松了口气,望着清减了不少的徐令宜笑道:“要是太夫人的病还没有起色,我们可就拦不住皇后娘娘了!”

    这些日子太医院的太医把徐府当成了第二个太医署,宫中的人参、灵芝等名贵药材源源不断地送进来,别说是皇后,就是皇上,也隔三岔五地派人来问太夫人的病情,那些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就更不在话下。十一娘总觉徐令宜不是因为照顾太夫人累瘦,而是太夫人病着又要应酬这些人给烦的。

    “还有劳雷公公跟皇后娘娘禀一声。”徐令宜严肃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了几份笑意,“太夫人身体渐愈,还请皇后娘娘不要担心。”

    “永平侯放心,我一定会把您的话带到。”

    两人说了会话,徐令宜送雷雷公到了院子门口就折回了太夫人处。

    二夫人坐床边,十一娘和五夫人并肩坐在床前的小杌子上,三夫人则坐在床尾的小杌子上。姜氏、方氏、金氏、项氏则立在落花罩前。

    “三月三的春宴,要办……”病后初愈的太夫人声音还很虚弱,“我这一病,幕气沉沉的,要办春宴,热闹热闹……”

    “那就办吧!”二夫人朝十一娘望去,“家里人多,热闹,娘看着心里舒服,病也会好得快一点的。”

    大家都顺着二夫人的目光朝十一娘望去,等着她说话。

    太夫人这次得的是心病,身边的气氛好一点,太夫人的心情就会好一点。心情好了,精神就好了,人也就渐渐恢复了生气。

    “我觉得二嫂说的有道理。”十一娘的看着太夫人,“娘,那我就照着往年的照例发贴子了。”

    太夫人笑起来,点了点头,疲倦地闭上了眼睛。

    十一娘起身,朝屋里的人使了个眼然。除了照顾太夫人的二夫人,其她人都静悄悄地跟着十一娘退出了内室。

    “这件事就交给谆哥儿媳妇办吧!”她吩咐姜氏,“去年的春宴是你办的,大家都说好。只是今年情况不同,太夫人经不起折腾,宴请的事,还是清静些好。”

    姜氏低声应“是”,十一娘转身过去,目光从屋里众人的身上扫过。

    “三嫂,五弟妹,”她道,“前些日子是我们照看,晚上是二嫂服侍。要不然这人来人往的,我们忙了白天忙晚上,只怕早就累趴下了。娘现在虽然渐渐好了,可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身边还是得有人照看才是。可总让二嫂这样也不好。我想让谆哥儿媳妇专管春宴的事,我们则轮流照看娘。让二嫂歇歇,你们看怎样?”

    没有任何人有异议。

    “那就这样定了!”十一娘按照妯娌间的长幼尊卑排了个序。“……这些日子大家都辛苦了。今天就早点回去歇了吧!养足了精神,明天也好来照看娘。”

    太夫人的病渐渐好了,又能休息了,众人表情俱是一轻。

    五夫人这些日子一直忙着十一娘待客。眉宇全是深深的倦意。闻言道:“四嫂,那我就先回去了!明天一早就来接你的手。”

    按照十一娘的安排,今天晚上十一娘负责照看太夫人,明天早上五娘接手。

    十一娘点了点头。

    三夫人表示会按照她的安排照顾太夫人后,带着媳妇告辞了。

    徐令宜送了雷公公回来。

    “娘呢?”他关心地道。“谁陪着她老人家吗?”

    十一娘还没来得及回答他的话,有小丫鬟撩了内室的帘子走了出来。

    “侯爷,夫人!”她轻声道,“太夫人有话要和四夫人说。”刚才不是精神不济睡了吗?

    十一娘很是惊讶,和徐令宜一起进了内室。

    太夫人闭着眼睛,像睡着了似的。

    她头发花白,皮肤腊黄没有光彩,脸上的皱纹因此显得非常的清晰。

徐令宜心中一酸,跪在了床踏上。

二夫人见了,忙站了起来。

    “娘!”徐令宜轻轻地握了太夫人的手。

    太夫人张开了眼睛:“你来了!十一娘呢?”她说着,朝徐令宜背后直瞅。

    十一娘忙上前和徐令宜一起跪在了太夫人面前。

    “十一娘,”太夫人颤颤巍巍地伸手握住了十一娘的手,“我想让你,这两天就是派个人,去,去余杭,给诫哥儿提亲!”

    十一娘很是惊讶。

    这件事虽然是商量好了的,因为太夫人病了就耽搁了。

    “诫哥儿今年十六了,再过两年,就十八了。他无所谓,可英娘总不能就这样等着吧?万一有人说闲话,那孩子也脸上无光。与其到时候为难,还不如趁早把亲事订下来!”

    这一次,太夫人的话说的又急又快。

    老人家是怕她去世后孩子们在守孝,因此拖大了年纪……

“娘,你别想那么多。”十一娘忙安慰她,“等过些日子您好了,我们就去提亲!”

“不行!”太夫人斩钉截铁地道,“明天,明天你就去提亲!”

    十一娘还想劝劝太夫人不要这么悲观。徐令宜开了腔:“那就明天去一趟弓弦胡同。”

    太夫人闻言,表情松了下来:“你可记得!你可记得!”声音渐渐低了下去,闭了眼睛。

    徐令宜吓了一大跳,十一娘的心弦也绷了起来,二夫人更是轻轻地把手指放到了太夫人的鼻下。良久,朝着徐令宜十一娘摇了摇头,三人这才齐齐松了口气。

    十一娘和徐令宜出了内室说话。

    “我看这件事早定下来也好。”他沉吟道,“要是振兴外放了,就更不好办了。”

    “好。”十一娘道,“我明天就去弓弦胡同一趟。”然后转身去了徐嗣诫那里。

    学堂的课都停了。

    徐嗣诫正端坐在书桌前练字。看见母亲,他忙搁了笔。

“您怎么过来了?”他扶十一娘到临窗的大炕坐了,亲自沏了杯茶,“祖母歇下了?”

十一娘点头,啜了口茶:“这是什么茶,味道还挺不错的。”

    “是黄山毛峰。”徐嗣诫道,“母亲要是喜欢,我等会让他们送些过去。”又道“是王允给四哥的。”

    “我对喝茶不讲究。”十一娘笑道,“也不大喝得出味道来,你留着喝吧!”说着,神色间闪过一丝犹豫。

    对于关心的人自然看得清楚。

    既然母亲不好意思说,他就先提吧!

    徐嗣诫笑道:“母亲,您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和我说。”

    “还是真有个事!”十一娘望着徐嗣诫还有些稚嫩的面孔,斟酌道,“如果我让英娘以后一直留在我们身边你觉得好不好?”

    “好啊!”不知道为什么,徐嗣诫听着心里有点高兴,“大表妹性情开朗,又懂花草,她在您身边“你也有个做伴的人……”说到这里,他不由哑然。

    女孩子大了,自然要嫁人的。母亲想把她永远留在身边,好像有点不大可能……可母亲也不是那种信口开河随意说话的人……

    念头一闪而过,有个大胆的想法突然跃了出来。

    他不由脸色绯红。

    “母亲……”望着十一娘半晌说不出话来。

    十一娘见他理解了自己的意思,笑着点了点头,又问他:“好不好?”

    徐嗣诫的脸这下子红得能滴出血来。

    他低下头期期艾艾地不敢看十一娘。突然说了句“我,我给您沏茶去”,端了十一娘的茶盅就出了门。

    十一娘不由抿了嘴笑。

    第二天去了弓弦胡同。

“大哥的事怎样了。”

王姨娘恭敬地把十一娘请到了书房。

    “正在侯吏部的缺。”罗振兴穿了件半新不旧的葛色杭绸长衫,衬着白净微胖的面庞。有着中年人特有的沉稳。十一娘突然自己第一次进京,罗振兴在通州码头接她时候的模样。

    英俊挺拔……

    突然很理解罗振兴为什么外放了!

    “二叔和三叔怎么说?”这对罗家是大事,肯定是要商量两位还在仕途上的叔叔。

    罗振兴却没有注意到妹妹的这些细小情绪:“二叔觉得应该再慎重些,三叔却觉得不错。”他不太习惯和女子说这种事,哪怕这个女子是他的妹妹也一样,简单的两句后就转移了话题:“听说太夫人能下地走路了。”

    十一娘见他不愿意讲,也就不好再问,趁机和罗振兴说了一会太夫人的病情,然后提起被太夫人关心的这桩婚事来。

“你让媒婆来提亲吧!”罗振兴道,“最好赶在三月底之前把婚事定下来。就算是我走了,到时候你也可以直接到余杭去接亲。”

十一娘笑着道了谢出门就去了永昌侯府。

    “你不会是要我去做那便宜的媒人吧。”黄三奶奶看着打趣。

    十一娘不由尴尬地笑。

    “真是让我去做媒人?”英三奶奶不由惊呼,然后笑起来,“不过这次说好了,得给我做双倍的鞋子才行!”

    “姐姐可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我怎么也值这个价码吧?”

    两人互相调侃了一番,十一娘这才把事情的经过跟黄五奶奶说了。

    “好啊!”黄三奶奶笑道,“亲上加亲的,再好不过了。”和十一娘说好了上门提亲的日子。十一娘就起身告辞了。

    出了公主巷,立刻差人去给罗振兴报信,他也好请个媒人。

    没几日,两家正式交换了庚帖,又三日,写了婚书,下了小定。太夫人的身体也一天一天的好起来,端午节的时候,甚至和几个孩子去放了河灯。大家这才敢高声祝贺。徐家又恢得了原来的欢快气氛。



正文   
                  
第六百九十八章 向往(下)
 

“嘉兴县令因病逝于任上,秀水县令升至太仓州知州,可惜振兴是余杭人,我还为振兴惋惜。没想到湖广奏请设禾仓堡为嘉禾县。”徐令宜端起茶盅来喝了一口,“这也算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了。”

六月初二,久候未果的罗振兴终于接到吏部的文书,补了湖广嘉禾县县令。六月二十日之前要到任。当天晚上徐令宜就宴请罗振兴,给他送行。

“这件事还是要感谢项大人。”罗振兴含蓄地笑道,“要不是项大人给侯爷写信,我就去争了宁州知县了。到时候争不争得到是一回事,可能会还得罪梁阁老。同样是小县,有项大人和王大人在,比宁州不知道要强多少。”

这句话听上去有拗口,实际上是,三月间吏部空出嘉兴、秀水两个富庶县的县令,因为振兴是余杭人,同藉不能为官,失去了补缺的资格。到了四月底,宁州县令调任安义县令,梁阁老想安排他的一个门生去宁州。徐令宜寻思要不要走走陈阁老的路子,项大人突然来信,让他们缓一缓,五月中旬,湖广的禾仓堡因为流寇初平,离州治远,近日会请建县治抚之,与其和梁阁老争宁州县令,不如和梁阁老商量,让他出面把新设的嘉禾县县令给罗振兴。

  徐令宜精神一振,找罗振兴商量:“湖广指挥使王磊,曾是我的部下,你如果去了嘉禾,有项大人和王磊,办起事来肯定会事倍功半!”

罗振兴正为这件事苦恼,闻言如三伏天喝了冰水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