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飘渺行-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阶,真的很强大!这个世界,终究是要凭实力说话啊!
梁紫宛姐妹俩不知道属于哪个门派的,似乎桀骜不驯的范金刚对其也多有忌惮。嗯,看来还是有师门做倚仗的好啊!
他决定抽出时间,前往青城山一趟。
第八十八章 探访青城山
简单作了番准备后,赵飞终于出发,前往青城山,探查师门秘密。
青城山,为华夏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东汉顺帝汉安二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成为天师道的祖山,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华夏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
晋代以后,山中道教渐盛,极盛时有道观七十余处,胜景一百零八处。
青城全山有三十六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全境周围一百二十公里,故名青城。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
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由于气候的缘故,选在这个季节上山的游人流并不算多,赵飞跟随着游人,慢慢悠悠的沿路随走随看。
他心中装着事,也无心游玩,在看过建福宫后,就放弃了乘坐索道,而选择了从左边道路北行登山,经过天然图画、五洞天等景点后,直接来到了天师洞。
天师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古分幽静。天师洞殿宇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
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内有轩辕、伏羲、神农石像。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五十余米,树围超过七米、直径有二米多米,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一千八百余年。
在观中供奉的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前,以前从不曾求神拜佛的赵飞,此时也点燃了三拄香,无比虔诚地拜倒在地。
这是拜老祖宗的师尊,不虔诚不行。
一个年老貌瘦的道人,盘坐在天师像侧,手持一个小型的钹,阶下香客每向上叩一个头,他就敲击一下,声音清脆悦耳。
赵飞抬头观望,只见观内香烟缭绕,不少游人依次上前烧香许愿,模样十分的虔诚。右手边上坐有两位中年道人,身前摆放着装满竹签的签筒。
赵飞上前随意抽取了一支竹签,向功德箱里放了一张百元大钞,然后被指引到一位年纪略大的道人面前解签。
那道人头上束发盘髻,戴一顶扁平的混元帽,顶髻用木簪横别住,身穿一袭青蓝色道袍,面无表情的欲替赵飞解说签文。
赵飞一脸肃容的躬身说:“这位道长,鄙人是从南洋星洲过来的商人,欲向贵观捐赠一笔巨款,用于道观修葺。”他看见那道人张大着嘴吃惊地望着自己,就接着说,“但鄙人有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希望能由贵观住持或监院替我解这支签。不知贵观能满足我这个愿望否?”
那道人连忙起身,作了一揖,说:“敬请檀越入静室奉茶暂候,待我先去禀告。”他起身吩咐旁边一小道士几句,就向内飞奔而去。
赵飞随着那小道士向左侧走去,来到一间面积不大的小屋,看里面的摆设倒也别致,古香古色的,看似招待客人之处。小道士手脚麻利,很快就泡好了一杯茶水,一阵香气传来,竟是上等好茶。
“小师父出家多久了?”赵飞一边吹着杯中的浮叶,一边随意的和小道士聊天。
小道士摇头说:“我还没经过授箓呢,再说我也不想出家,最好做个散居道士。”
“散居道士?”
“嗯,就是不蓄长发和胡须,一般情况是平时穿俗装,住在家中,可以结婚、吃荤腥的那种。也叫居士。”
赵飞奇道:“这样修行也可以吗?”
“怎么不可以,观里的居士多着呢……”
正聊着,刚才那中年道人走进来,行礼道:“这位檀越,我们住持有请,请随我来!”
在一间大厅门前,一位身着黄色道袍的老年道人一手持着拂尘,单手向走近前来的赵飞行礼:“无上太乙天尊!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贫道清寂恭候施主!”
中年道人道:“这是鄙观的监院。”
赵飞行礼道:“有劳道长了!”
清寂道长举手说:“鄙观住持在内,施主请!”
进入厅内,见里面房屋中间用两条茶几并排在一起,上面摆放着一些水果、糕点、茶水,两边各放着几张凳子,两位身穿黄色道袍的道人正站立起来。
指着上首那位道人,清寂道长介绍说:“这就是鄙观住持。”接着又指着旁边一位说,“这是鄙观都管。”
上首那位道人呼了一声道号,单手作揖道:“贫道清虚,未曾远迎,莫怪。”他用手做了个请坐的姿势。
赵飞按其示意坐在清虚左侧。他知道,因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是楚人,楚人尚左,所以道家以左边为尊,以左手为敬手,上香用左手插香於炉,跪时右膝先屈,左膝后屈,起时左膝先起,右膝后起。
赵飞默默的打量着眼前的三人,住持、监院、都管,这三位可以说是这道观里最核心的领导了。心下略有些失望,因为从他们身上,赵飞没有发现一点能量波动。
难道整个正一道,真的就此没落了么?
“施主,听我师侄说,施主欲让贫道代为解签?”
赵飞将手中竹签掷于桌上。只见上面写着:诸葛亮出身《旭日东升》大吉之卦,谋为果决之兆《马》。
诗曰:一日赴东升,二日水中明,春风和气暧,禄马进门庭。
清寂道长赞道:“恭喜施主,大吉之卦!”
赵飞慢慢地摇头道:“这种卦像,不解也罢!”
清虚住持诧异地抬起头,不解地问:“那施主之意?”
赵飞并不说话,却把眼看向那中年道人。清虚略皱了皱眉,向伺立一边的中年道人说:“明真师侄,你且先去吧。”
中年道人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但仍然躬身行礼,退了出去。
见三位老道都看着自己,赵飞便向清虚问道:“请问清虚道长,如今的正一道中,不知《正一经》还是否保存完好?”
清虚住持闻言,不禁羞惭地说:“历经历代战乱变故,《正一经》早已残缺不全,我们通过在《无上秘要》、《道教义枢》、《三洞珠囊》、《仙苑编珠》、《云笈七签》等道教类书中搜寻到一些佚文来补全,但还是差得太多。施主何故有此一问?”
“三洞虽三,兼而该之,一乘道也。太玄为大乘,太平为中乘,太清为小乘,正一通于三乘也……”
“不错,这是《正一经》中的内容……”
“清虚道长,如果我说我能将《正一经》的内容补全,你信吗?”
第八十九章 蓝凝镯
清虚住持两眼放光,急切的问:“难道当年《正一经》流失到南洋一带了?”
赵飞摇头说:“我并非是从南洋过来的,这事几句话说不清,我们不妨先换个话题。”他从手腕上取下“蓝凝镯”,随手递给清虚,说:“清虚道长,我手中这件物件,你看看是否认识?”
清虚不明其意,接到手中看了看,旁边清寂二人也伸头过来观看。忽然,清虚头脑中闪过一个念头,不由得睁大了眼睛,随即又摇了摇头,口中喃喃地说:“这这这……不可能!绝无此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赵飞微笑着说。
“难道……难道真的是……蓝……蓝凝镯?”
“蓝凝镯”是正一道龙虎宗门派长老标志物,虽然已经有很多代没有再现于世上,但作为正一道一派之住持,清虚也曾在历代住持相传下来的典籍上见过它的图鉴。
赵飞微笑着点点头。
“蓝……蓝……蓝……?”清寂在一旁惊讶得张口结舌,他也只是闻过其名和见过图鉴,却没有见过实物。
清虚只一瞬间便清醒过来,伸手止住清寂继续说话,然后厉声问道:“施主究竟是何人?为何手中有我派长辈的信物?今日到此所图何事?”说着,他将手一挥,三个刚才还看似老迈不堪的道人,顿时眼中闪着精光,步态灵便的把赵飞围在中间,大有一语不合就要动手的样子。
赵飞感应到这三个老道虽说的确没修炼过内丹法,但道家的基本内功还是颇有几分成就,当然在修真者眼里就算不上什么了。
赵飞当下也不多言,直接放出威势,禁锢住眼前三人,然后上前,依次握住对方的手,用灵力把对方的经脉梳理了一段。
三人虽说没修炼过内丹法,但毕竟同出一宗,只觉得对方的灵力宏大而熟悉,带有明显的本宗特征。到了此时,他们心内均是一片雪亮:本宗的前辈高人到了!
尽管还有些不明白,为何对方会显得如此年轻,但这些已是旁枝末节了。
待赵飞一收起威势,清虚忙双手恭恭敬敬将“蓝凝镯”交还到赵飞手上,又朝赵飞行了个礼,说:“前辈,此间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且换个去处。”
一行三人来到后面一个小院,进到一间密室里,赵飞刚一落座,清虚三人就拜倒在地:“弟子拜见前辈!”这次行的竟是一揖三叩再一揖,道家之大礼。
赵飞连忙起身,双手乱摇道:“快别这样,小子年轻,不敢当前辈的称呼,不过是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位老前辈的传承和这个手镯而已。”
清虚严肃地说:“有志不在年高,无为空言百岁,悟道有先后,达者为师,前辈不必过谦。”又道,“前辈不知道这个手镯代表什么吗?”
知道抵赖不掉,赵飞只得点头说:“此物为正一道龙虎宗长老信物,传我技艺的前辈,希望我在门派有难时帮助一下。”
清虚颌首道:“这就是了。前辈身怀本宗心法,手执本宗长老信物,自然该当是本宗长老传人,在此本宗面临存亡之际,还望前辈勿再因世俗礼节而推辞。”
“不妥!清虚道长,如蒙不弃,我们就以平辈相论吧。还请道长把本宗情况作下介绍。”
清虚道长便不再坚持,点点头,长叹一声,就把正一道由兴入衰的由来述说了一遍。
华夏国的道教,起初分为外丹术和内丹术两派,后来,通过烧炼“汞铅”服食来追求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
正一道又称天师道,是汉末张道陵所开创的一个内丹术大道派。至北宋真宗朝以后,龙虎山历代天师嗣位,皆受朝廷赐号,赏给钱物,扩建宫观,天师道逐渐上升为江南诸符箓道派之首。宋理宗封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籙,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位居江南各道派之首。
到了金朝时,在北方才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
然而到了元代,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蒙古贵族以武力威震欧亚,入主中原后,亦以强权政治作为维护统治的主要手段。但为了笼络人心和软化人民的反抗意志,不得不利用其他意识形态的手段,特别是宗教作为强权统治的补充。除利用佛教外,在道教方面,早期曾大力扶植全真道。
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颇受信赖,命其掌管天下道教。
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两大派别的格局。
作为全真分支的龙门派,尊邱处机为祖师,尊邱处机弟子赵道坚为创派宗师。至清初,清统|治者为了笼络汉人,在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实行较为宽松的宗教政策,龙门派迅速壮大,尤以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几朝为最盛,几乎成为全真道的代表。其盛况与佛教禅宗五家中的临济宗相类似,故世有“临济、龙门半天下”之说。
与初期全真道在北方不同,龙门派传播的中心则主要在江南。这就不可避免的和以南方各道派之首的正一道龙虎宗发生冲|突。
为争华夏内丹派之正统地位,正一道龙虎宗和全真道龙门派之间,长时间的争执不休,在各方面打击削弱对方,并相约每十年举办一次精英弟子交流会,以扩大本方影响。到了清末,龙虎宗竟全然落于下风,势力不断收缩。
为不连累整个门派,影响道家清修,龙虎宗决定从正一道分离出来,迁至后山龙谷内,潜心修炼古武遗技。龙门派也分出内门和外门,其内门也隐入世外。
原来是这样的!
赵飞终于了解了这些恩怨纠葛,他叹了口气说:“不知龙虎宗现存实力如何?”
清虚摇头道:“惨淡维持罢了,历代祖师留下来的各种修炼典籍,十不存一,尤其是修真心法更是遗失迨尽,传承下来的主要是符箓道法、风水堪舆、占卜、驱邪、祈禳和少量炼气方法及古武技艺。”
“哦?”赵飞惊讶道:“这么说来,本宗中眼下已无人掌握修真之术了?”
“修真……好遥远的传说了。”清虚道长叹了口气,摇着头道:“数百年来,本宗已无人步入到修真境界,而且就如今整个江湖中来说,所谓修真也是仅存在于传说中罢了。”
沉吟片刻后,赵飞说:“有劳师兄帮我联系一下龙虎宗,我打算进龙谷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