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摊面摊也是拼命的吆喝着,招呼那些刚刚结束了一天辛苦劳作的苦力们到店里来填饱肚子。努力做着自己的生意。
邻近江边新近开设的“正兴馆”算是一家综合性的饮食场所。标榜自己是地道的本帮菜,既有可以供富商大贾宴请的草头圈子、红烧荷包翅,虾子大乌参,青鱼下巴划水、青鱼秃肺、油爆虾等菜肴。也有糟钵头、秃肺、大肉包、蟹壳黄、大排面等普通人吃的东西。为了招揽生意。提高人气。精明的老板更开设了茶座,请来唱评弹的先生说书兼读报,这样一来生意更是爆满。楼上楼下都挤满人各类声音嘈耳,阵阵兴奋的议论声不断传来,连添茶伙计都不由驻足,倾听忘活。
一楼大堂内的茶座里七嘴八舌,食客们一边享用着油水丰足的晚饭,一边议论着最近的商机,这正兴馆内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也许你的发愁事恰好便是别人的生财之道,因此更加热闹,吸引更多的人前来。
“没有鲁班大师的技艺?不要紧。没有坊间大工匠铆榫、燕尾槽等技艺?不用慌。小号这里新近进了一万斤从河静制造购进的上好铁钉,房梁木架,便是常人妇孺,也是一锤便搞定,一钉就钉牢……”
“买不尽的横塘纱,收不完的松江布。可是,老兄,如今南中细布被一船船的运来,又被一船船的往各地运走,你还打算靠着纺纱织布赚钱?要我说,索性就地在横塘收购棉纱,在松江各地收购白布,卖给南中商社换成成品染色细布,往各地去卖,一进一出有一顶帽子好抢的!”
“你那几百包生丝还打算留着啊?我告诉你啊,就算是你的货色是南浔的什么七里丝,你从春天摆到了秋天生丝也要发黄了,再放下去,到了明年开春可就彻底卖出钱来了!你该着钱庄的钱打算怎么还?什么?你的生丝是八甲标准的上好货色?我的老兄,你也不想想,再好看的姑娘到了三十岁还能嫁得出去吗?”
“林老板,我这可是从南中弄来的纺织机,要不是我老婆是跟着南京李姑娘的婆子的结拜姐妹,走了李姑娘的门路,好言央求,才从隆盛行李大掌柜的这里弄来了二十台纺织机,紧要部位一色的九转钢制成!比你家里那些木头制成的织布机强多了!也不打算一棍子敲死你,一台机子,一千元!如果要是让小弟入股你的织造场的话,一台机子顶三股!”
在大堂里,人们听着说书先生读报讲评,穿插着评弹,饮酒说话谈着生意。
而在一些较为阴暗的角落里,同样有人在谈着不太见得光的生意。
“何爷,我这二千人里可是有七八百人是各地的织户,要不是各处灾害不断,南京织造用不了那么多的人手,各处的织造坊又是生意不好,几十个开织造坊的财东都转行去给南中商人当坐办卖南中布匹,这些人如何能够被我弄来卖给你?您这个价钱能不能往上再抬抬?我可是每天一干一稀两顿饭的养活了他们半个多月,总不能连本钱都回不来吧?”
“黄胖子,你少和我这里哭穷,谁不知道你这些织户原本就是各家的家奴,家主不要了,甩给你的?你用一干一稀的养活他们?谁不知道在这黄浦江边上,凡是被隆盛行看好的人,都是每天两干一稀的养活着?初一十五吃肉,表现好的、被选上当头目的还有每天一个咸蛋的犒赏?你这些人老子买了回去转手卖给隆盛行的大爷们,不也得要花时间和人情?不也得拿粮食养着他们?”
“何爷,您是什么人物啊?!这黄浦江上下谁不知道您和隆盛行的雷掌柜是拜把兄弟,他能耽搁您的生意?小的我敢写包票,这些织户如果验不上,不能通过隆盛行的测试,您就把我装到坛子里拉到吴淞口外种荷花去!”
“算你小子会说话!得!人我要了!不过。我可没有现钱给你!正好手头有一批彩妆五毒大红纱,正宗的九龙江织造坊出的!我照着四元一匹折给你,算是抵这些人的价钱了!”
被称为黄胖子的人口贩子,做了多少年的贩叶子搬石头的人口生意,从来都是一手钱一手货,今天被这姓何的要以货易货,不由得有些迟疑。
并不是说这笔交易无利可图,相反的看上去利润还是很不错的。万历年间的一匹彩妆五毒大红纱成本就是十五两,但是朝廷只给工钱六两五钱。而如今市面上卖的这彩妆五毒大红纱的零售卖价直接就是六元一匹,如果大量购买还能够再低一点。但是怎么着也是得在五元以上。他摇摇头。哭丧着脸。口中叫苦连连的接下了这笔生意。
(实际上对于隆盛行来说,这种彩妆五毒大红纱的成本(含运输成本)也不过三元五六钱而已,即便是“低价”倾销,也绝对是暴利。)
楼下的阴暗角落里谈的是见不得光的生意。在楼上的雅间里。几个身材结实魁梧。神情举止粗豪,目光顾盼间闪动着寒光和杀机的汉子商谈的,就是干脆黑暗的生意。
正说得高兴。忽然楼下阵阵骚动,一片的声音道:“巡捕来了。”“还有城管!”
“城管局的人来了,注意不要吐痰扔垃圾!还有,小二,告诉咱们的伙计们,仔细看看咱们的摊子,是不是摆的过界了!小心那些城管,都是些油盐不进的滚刀肉!十三点!”
雅间里的这些人顿时停住了话语,推开窗户循声望去,只见一些头戴黑色帽盔,身穿蓝色短罩甲的人在街上转悠,他们有的人抄着手,有人背着手,腰间挂着短棍,个个挺胸凸肚,目光如鸷鹰般锐利,只往人群中扫射。
旁边有人低声说道:“这些城管着实厉害的紧,专管市容卫生小商小贩,列位看这商贸区里干净整齐吧?全是这些城管的作为!驴球子的!吐一口痰便要罚款一个铜圆,站在墙角解个小手更是罚一个银元,要么就是你帮着他们抓到两个随地小便的!那些乱摆摊的小贩,很多人都遭了他们毒手,对他们更是怨声载道,骂不绝口,皆因为随地丢弃垃圾,食物残渣污水满地都是,被城管抓到了之后先打棍子,然后罚钱,更要在摊位上悬挂卫生不合格,饮食后果自负字样的牌照,这样一来,哪个人敢去吃?这城中的小商小贩买卖铺户无不对这城管又怕又恨,但是到县城里去逛了逛,又觉得没有城管还不行!”
那人给同伴说起了一件事端的便知晓城管的厉害:春天的时候,一群读书士子到这商贸区来游历,顺便给家中妻妾丫鬟买些内衣丝袜高跟鞋缅铃角先生之类的闺阁清玩之物。结果言谈之中对宁远伯的所作所为大为不耻,言语之中便大骂宁远伯爷与民争利不重士子等等。本来他们骂宁远伯这种事情商贸区里见得多了,商民百姓巡捕也懒得管,不想其中一个还当街呸了一声,吐了一口痰表示自己的愤怒。
没想到此举被一群城管看到,当即上去,要那秀才缴纳十个铜圆的罚款,理由是春天瘟疫横行,该人有恶意传播疾病之嫌。不想因那群读书人态度恶劣,拒不缴纳罚款,城管们索性又追加每人一个银圆罚款。
“这可捅了马蜂窝。当时有人跑到上海县去报官。恰好江苏学政和御史在这边,闻言大怒,当下便发了公文,令商贸区好生将这群生员送出来,不得侮辱斯文。结果,你们猜,这事情怎么演变成什么了?”
“驴球子的!让咱老子看,只怕这边的城管要倒霉了!”
“错了!错了!”
“奶奶的!难道还是那些生员倒霉不成?”
“虽不中亦不远矣!”
那个与这群举止粗豪的汉子一道谈生意的,正是这商贸区里很多的一种人,黄牛,或者说是掮客。
“这边的黄大掌柜的直接就把江苏学政的公文给丢出去了,说老子的城管没错!然后下令,紧闭商贸区大门,将已经准备发往南京、苏州、镇江、扬州等处的粮米油盐布匹。还有准备给长江沿岸各处的兵器铠甲什么的都停了运输。然后,围墙上的大炮都被推了上来,所有商贸区的丁壮人人披甲个个持刀,这一下,可是把江南官场和南京留守的大老爷们给吓坏了!”
几个汉子捏着手里的杯子不说话了,过了一会,一个陕西口音的汉子才低沉着声音询问道:“那,大明朝廷的这些老爷们怎么办的?”
“怎么办?刘爷,你可知道这江里的许多船只都是谁家的?十之六七都是这些老爷们的,这上海商贸区和宁波商贸区的粮米油盐布匹晚到一天。他们要损失多少钱?而且如今江南各处州府。有多少升斗小民要靠南中来的粮米过活?还有那些读书士子,也是要靠南京李姑娘发的膏火粮食才能撑得下去。更不要说长江沿岸各地军镇老爷们正好有了理由打败仗了,咱们手里没有武器火药,怎么打?!”
“于是。这学政和御史就得罪了大家伙?”
“可不是!一个气得回家就递了题本辞官不做回家啃老米饭了。另一个据说没几天就病死了!”
那几个人听了脸上神情更变不已。黄牛急忙为众人开导,“刘爷,罗爷。李爷,其实这也是好事。这商贸区里行的是南中律法,有一点好处就是,大明的律法在这里行不通,您只要在这里不犯事,在外面有天大的事情在这里都没有干系。便是劫了皇杠,日了娘娘,也是半点关系也无!”
听了这话,几个人不由得互相看了看,然后犹如卸下了千斤重担一般,哄堂大笑起来。
“劫了皇杠日了娘娘都没有干系,那要是咱们办得是烧了皇上家祖坟,杀了他两个叔叔的事情呢?”
“我虽然没有这几位那么豪横,却也是很让皇上不痛快,不知道该如何呢?”
“没错!咱看这几日江面上来了不少的炮舰,还有不少的军队登岸,不知道要做些什么?”
“各位爷,那些兵船和运兵船这几日街上传说是要运兵北上去打辽东的鞑子的,与各位爷何干?”
看着那黄牛被几个人调侃挤兑的脸色通红,汗珠不停从额头滚落,几个汉子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
笑声中,听得脚步声、楼梯响,一连串的打招呼声响起。
“却是黄大掌柜的。”
“黄兄多日不见,一向可好啊。”
“又见到黄大掌柜了,当日聆听高论,颇有所获,今日定当再次洗耳恭听。”
“黄大掌柜!有什么好生意可是要多多照顾小弟啊!”
一片招呼声中,一个说着南中官话口音的温和声音响起:“诸位兄台相与抬爱,黄某实不敢当啊!今日有事,改日定当与诸位详谈。”
接着一个四十余岁,微微有些发福,穿着员外服,眼中饱含笑意的典型商人满面笑容地走进雅间来,人虽然进来了,口中却依旧不断对外面与他打招呼的食客们还礼周旋客套,这个中年人正是隆盛行派驻上海的大掌柜兼商贸区的大班黄义伟。
与在场众人团团的行了一个罗圈揖打过招呼之后,黄大掌柜的制止了那黄牛打算为他逐一介绍一番的举动。
“且让在下来猜一猜,看看在下猜的是否准确。”
“这位小兄弟你在这几位当中最为年少,正当俊杰,又是陕西口音。想来是此时正在江淮河汉间游历的安塞大掌柜八爷的义子李爷了?”
“这位仁兄,眼前你的簿子最厚实,但是你的衣着却在这几位当中最为朴素,这样的天气里依旧是一身粗布夹袄,你应该是目下正在汴梁一带生意做的顺风顺水的米脂鸿基号的刘爷了。”
“挨着刘爷坐的,想来就是新近与米脂鸿基号联手大做生意的延安罗大掌柜的兄弟十爷了。”
“而这位,脚下一双厚底官靴,说话间不时带出些辽东口音的,应该是与刘爷、十爷还有小兄弟李爷一直做对门生意的昆山号的干将了?”
眼前这几位来历被黄义伟一一点到为止,几个人却也不以为奇特,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上,自己的这点小秘密算得了什么?
不错,来的这几个人正是李自成的部下刘体纯,罗汝才的堂弟排行第十的罗汝祥,张献忠的养子本姓李的张定国,而对面的正是左良玉的心腹大将。(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百九十九章 接踵而至
“陛下将十万貔貅尽付与臣,臣自受命以来,夙夜悱恻,不敢懈怠丝毫。故前有松山小胜,后有锦州解围。现终赖陛下福德,收复广宁,雪昔年王化贞丧师之耻,报广宁被掠之仇。今全军上下士气如虹,皆言建奴小丑死期已至。奴酋则战守无措,内变频生,以往附虏之人,多有投书者,约适时弃暗投明,尽诛努尔哈赤一族。”
朝堂之上听得兵部官员抑扬顿挫的大声朗读着这份洪承畴命人连夜快船送来的《为题奏事,大军收复广宁疏》,崇祯尽管已经早已读了数遍,几乎将文章之中的各个段落章节尽数背诵下来,但是也不介意在朝堂上再听一遍。
这份以洪承畴,祖大寿、邱民仰、张若麒等人名义联名上奏的题本,在五位总兵攻克广宁的当日,便就以所谓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京师。当然,这只是号称,实际上还是先将题本写成后快马到锦州附近上了海船,之后横跨渤海湾在天津登陆后以明塘报一昼夜三百里的极限速度前行。
虽然此时京畿地区因为阿巴泰领兵马入口劫掠,而宣布戒严,但是总体来说还是颇为太平,因为这位饶余贝勒也只是如秋风一般扫过京畿地区便向南而去,京畿地面还较为平静。且沿途各地的驿递相对完善,加上这些捷报都是辽东前线督师与监军发出,规格超等,沿途官员自然不敢怠慢。所以报捷题本在塘沽登岸之后一路没有停留,换马不换人,急如星火一般,于八月十七日到达了京师。
捷报到达的当日,整个京师都轰动了。先是连续几次明军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