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愿意再报效五十万石粳米,以供应陛下!”
“啪嚓!”
崇祯手中的官窑茶杯掉在了地上,茶水溅了他一腿一脚,但是他竟然浑然不觉。
五十万银元倒也罢了,可是这五十万石粳米可是太有杀伤力了。
如今南北灾害不断,粮食已经成为了比银钱还要硬的硬通货。这些粮食可以换至少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有了这些钱粮,崇祯的底气就会硬不少,很多原先想要做,但是受钱粮所限有心无力无法做的事情,都可以着手进行。
。。。。。。
“每年。”
这轻轻的两个字,成为了压垮崇祯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每年有了五十万银子,五十万石粮米,这等于是多了一个湖州府上缴的钱粮赋税!
“爱卿!你打算要点什么?”
到底还没有完全被击垮,崇祯竭力保持着一丝清醒。
“臣只想向陛下求一件事。”
守汉朗声说道。
“钱粮不论多少,都是微臣向陛下尽的一点心意,这些钱粮,只能入内库。不能入户部。臣担心,那群蠹虫!”
这些钱粮到了户部和内阁的那些大佬们手里,不飘没克扣你个六七成,都不好意思出门和人打招呼。七折八扣的算下来,这些钱粮能够用到实处的能够有二成就是好的了。
“王公公,方才守汉错怪了您和诸位公公了。此事还要请王公公和列位公公多多操劳了。”
在场的太监们自王承恩以下无不眼皮突突的直跳!
这分明就是将一大注财香交给咱家了?!
太监们没有了那话儿,便对财物更加的热衷。不过,他们的贪比起正人君子们可是还差远了。
“这?”王承恩努力的压制着自己的情绪。他期待着崇祯做出一个态度来。
“就由你们司礼监去和李将军的人去接洽办理吧!”
事后,王承恩不得不面对争吵成一团的太监们,王德化、曹化淳,有面子的大太监们都要插手办理此事。
不过,私下里守汉也告诉他,“南中的一石,较之内地的一石要多出一些来,多出的这些。便作为耗米交给王公公您处置办理。”
明代的一斤按照现代的计量单位算应该是650克,这样折算下来一石大约是94。4公斤,而南中军的一石却是100公斤,这多出来的十多斤,足可以让王承恩们吃得放屁油裤裆。
登时,方才在太监们眼里还是怒目金刚的李守汉,立刻变成了赵公元帅!
一石粳米如今在京城差不多可以卖到三四两。这还是良心价,光是可以光明正大拿出去卖的粮食(那些多出来的耗米)就有三万石上下,这就是十万两银子啊!
“如果陛下欲练内操,臣下也可以出售些刀枪盔甲器械给内营,只收些成本钱粮就是!”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崇祯要是再不接过守汉递过来的橄榄枝。他也就不配当这个皇帝了。
一旁的王承恩向前快步到了崇祯的身边,“皇爷,奴婢倒是有一点拙见。”
“说。”
“眼下两广地区大乱,流民匪寇蜂起,近日有告急文书前来。粤东粤西粤南连续丢失了数座州县,大小股匪有百十股之多。为数多达数十万人。两广官兵战力孱弱,不足以平定此乱。以奴婢浅见,金吾将军部下战力之强,建奴尚且不能逆其锋芒。且两广毗邻李将军辖区,不若便将两广剿贼之事交给李将军便是。”
“也好!只是,眼下粮饷不足,这。。。。。。”
“守汉愿意以家财筹集军费!”
“但,也请陛下一个恩典。”
“说。”
“请陛下下一道旨意,臣麾下之船只,往来内地时,各处有司不得刁难,不得勒索杂费。”
守汉故意没有提免税的事情,大明的商税,早在崇祯登基不久便在东林君子们的正义呼声下免除了。
“这是应该的!大伴,你们司礼监立刻同内阁知会一声,拟旨,南中军所属船只运输者为军需正供,各处不得刁难勒索,违者立刻令锦衣卫逮捕下诏狱!”
有了每年可以盼得到的五十万石粮米和五十万元银元,崇祯说话的底气也硬了不少。
“传旨内阁,李守汉有大功于国,授总督南中各处军马粮饷事,按照祖宗规制封典三代。令赏青色白泽旗两面,班剑、立瓜、卧瓜、吾仗、仪刀、骨朵、斧各二,金交椅、脚踏、水罐、水盆各一,大小铜角四,宝珠龙纹金伞一面。赏给皇城骑马。”
守汉对明朝的仪仗典制不那么熟悉,倒是王承恩随手记录脸上变得越发的凝重。崇祯这分明是将亲王的仪仗选了一些送给了李守汉!
给了守汉总督南中粮饷军马的差事,这就是承认了他对南中各地的统治合法性,他便可以正式的开府建牙,委派官吏。眼下按照崇祯的意思,再将亲王仪仗选一些送给他,那他的声势还得了?!
但是,在崇祯看来,这些都是惠而不费。
什么金吾将军、奉国将军都是“散阶”名称,大明官员凡进官场,便可按品级获得“散阶”。武官散阶三十级,每一级对应俸禄标准不一。和后世所说享受某某级别待遇差不多。
至于那些仪仗,更是一文不值,不久前流寇攻陷了凤阳,更是竖起来了古元真龙皇帝的旗号,大明的礼仪制度早就被摧毁的差不多了。同每年真金白银到手的五十万银元钱粮相比,这笔买卖简直是太划算了。
“皇爷,这,是否有些。。。。。”
王承恩停住了记录的笔,跪在崇祯面前叩首不已。
“便是司礼监通过了,内阁的诸位老先生那里也未必能够通得过。”
崇祯却哼了一声,“这群不中用的东西,办事时推三阻四,刁难起朕来倒是一把好手!”
“传旨,令薛国观入内阁!”
听到这,王承恩心中大定。薛国观在朝中的东林先生们眼中,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阉党。不过,薛国观最近的一番作为,深受崇祯皇帝赏识,视为温体仁第二。从那日朝堂上公议对南中军和李守汉的封赏之事时,崇祯就对他非常满意。而薛国观对南中军和李守汉的连连示好,他的心思,自己又如何不明白?
自从崇祯朝以来,朝中风气为之一变。昔日边镇大帅们都要依附在朝中大佬的门下,以求得粮饷等事的支持。便是如戚继光,也要自称门下沐恩小的。可是,自从崇祯二年己巳之变来,朝中大佬们纷纷在边镇上寻找带兵将领做靠山。这样便是自己一时不慎倒了台,也不会有杀身之祸,还有东山再起的一日。对李守汉这样的人,就是各方眼中一个必须要拉拢的角色。部下骁勇善战不说,所在地更是商机无限,便是和他做点生意也是值得的!
不过,在内阁廷议的时候,在一位东林先生的极力反对下,守汉的封赏虽然得到了勉强通过,但是他的本身之职,二品金吾将军却发生了一点变化。
改成了二品龙虎将军。
这可是当年万历皇帝官封给老奴野猪皮的官职之一。
“以为吾君王之警示!提防此辈之狼子野心!”
在我们熟悉的历史上,以洗剪吹言论行为而著名的东林正人君子钱谦益先生得意洋洋的对来访同僚如是说。(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一章 犒军,试炮,赠表字
沿着通惠河聚集了几万来看热闹的百姓。
天子遣人来犒赏得胜之师,这是多少年未曾见过的事情,能够得见这样的幸事,日后便是吹牛说闲话时也是有的聊。
按照大明会典,这样的活动是有一整套流程的。
不过,守汉没有那么做。
南中军全体将士在营门内外分列开来,一律都是身着擦拭的光亮如新的铠甲,内衬浆洗的十分挺括的军服,一个个挺胸昂头傲然屹立。
看着这群精悍强壮的战士,围观的京城百姓不住的指指点点议论。
大约是上午十点左右,大队的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兵马从朝阳门内涌出,沿着道路列队,之后是一队锦衣旗校策马冲出。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围观百姓眼中,虽然京营兵马一样的衣甲鲜明,身材魁梧,但是却是在精气神上差了那么一些,没有那种威风和杀气。
被一队锦衣旗校马队簇拥着的正是此番奉旨前来犒赏南中军的司礼监太监王承恩,和内阁派出的代表薛国观。
早有顺天府派出的衙役在道路两旁维持秩序,另有两名礼部和顺天府的官员在此教授守汉相应的礼节。
“李大人,天使到了,应该奏乐鸣炮了。”
“好!鸣炮!奏乐!”
炮队早就将二十门大佛郎机准备妥当,分列在队伍的东西两侧。炮手们整齐划一的将药包塞进炮膛,点燃了信管。
“轰!轰轰!轰!”二十门大炮齐声作响。一连串的炮声将三千营和锦衣旗校的坐骑惊吓的咴咴乱叫。
那些三千营的骑兵们努力的控制着胯下的战马,费了好大的一番力气才没有从马背上掉下去。不过,方才那股奔腾跳跃的气势却被这炮声搞得荡然无存。
“驴粪蛋子!外面光,里面草!”
几个义勇不屑的低声议论。
听得火炮响了三轮,眼前又见南中军队列前摆列着香案供桌等物,两班细乐在香案两旁吹奏起来,王承恩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仿佛整个人都变得阳光灿烂起来。
“公公。南中军久在蛮夷之地,这鸣炮之礼。应该是他们最高规格的礼节了。”薛国观也是存心为南中军说好话,已经从宫里传出消息,因为那日他为南中军辩驳,使得皇帝对他的好感大增,说不定入阁拜相之事就在眼前。
“臣!李守汉,谨带领南中军入京勤王全体将士,恭迎天使!”
“行礼!”
王宝一声高呼。抽出腰间佩刀,迎风一挥,恰如空中打了一道闪电。
随着这一声口令,分列两旁的长枪兵将手中长矛齐齐举起,仿佛平地中生出一片枪林一般。而刀盾兵则是左手擎着盾牌,右手高举长刀。煞是威风。
这严格整齐的军阵,令王承恩这样久居深宫的宦官、薛国观这种文官,也是一望便知此乃精锐之兵,绝非身后京营的那些样子货。
只有那八百火铳兵组成的八个方队只是将手中火铳举起斜斜的指向半空,不知道他们要做些甚么。
看到这个阵势。三千营的官兵们很是识相的翻身下马,唯恐一会再出现方才那种差点现眼的事情。
四名南中军的亲兵一路小跑来到王承恩、薛国观的面前。单腿跪下行礼后,高声吟诵:“标下等前来迎接天使!为天使牵马导引!”
王承恩微微点头,四名亲兵小跑上前拉住了王承恩和薛国观二人的乘马辔头。
事实证明,王承恩这个举动是很英明的。
随着他向南中军大营的行进步伐,八个火铳兵方队开始依次施放火铳。连绵不绝的火铳声将随他前来的京营军官们震得眼皮直跳,脸色苍白。谁都知道南中军火器犀利,但是没有想到竟然犀利至此!敢于在天使来临之时,对空鸣放空铳,以充当军礼。
如果不是两名亲兵死死的拉住了王承恩胯下的乘马,只怕王公公这匹平日里十分温顺的马儿也会被惊吓的四处乱窜。
“李守汉!接旨!”
王承恩站在香案后,从身旁一名锦衣卫百户手中取过一个黄绸包裹的锦盒,内中一个朱漆描金盘龙匣子,他从匣内小心翼翼取出以黄绫暗龙封套的圣旨,高声唱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奴贼祸国,百姓涂炭。凡我臣民无不切齿,今闻卿率领勤王兵马奋力杀贼,河西之捷,朕心甚喜甚慰。今擢升李守汉为二品金吾将军,荫长子锦衣卫千户。妻李颜氏为二品诰命夫人,平妻李富氏、李黎氏三人为三品淑人!赏内帑银三万两,并御马五十匹、太仆马五百匹以为军用。。。。。并遣右副都御史薛国观、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前往代朕犒赏三军。”
(李富氏姐妹,便是美珊和诗琳姐妹,因为一时想不起她们的汉姓是什么,于是便随手拈来一个。好在富氏也是在汉姓里有的,守汉这么做,倒也没有引起礼部官员多少疑问。反而因为他能够迎娶一对姐妹花做妾而有点羡慕。)
听他念完,守汉叩头谢恩。
“臣,李守汉,谢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万岁!”
队伍中爆发出如雷也似的呐喊声。
为了笼络守汉,崇祯也是颇为下了一番心思,除了打破平妻只能有两个的常规,将三品淑人的诰命封给了美珊、诗琳和黎慕华三人之外,还另赐下蟒袍玉带,那蟒服上有五爪龙纹,与皇帝所穿龙衮服极为相似,这也是一时极大的荣宠了。
在交接完圣旨和诸般赏赐之物后,守汉上前拉住了王承恩与薛国观的手。“公公与大人一路辛苦,守汉设下薄酒。还望二位莫要推辞。”
“金吾将军客气了,咱家正要与将军多多亲近。”
“做官要做执金吾,本官今日正要叨扰金吾将军一杯喜酒。”
“请二位到守汉大帐中歇息,守汉另有心意奉上。”
守汉的大帐中,已然摆好了三桌酒席,依旧是海味席,不过,要比招呼兵部、司礼监众人的规格高出不知多少。
帐外。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和京营将士的喧嚣叫骂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极为不和谐。
“去!看看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