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3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广州来的父老叔伯们说,南中军一夜之间便控制了整个广州,这边厢同两广总督议事,那边厢便将各个标营、正兵营、游兵营的家丁全数缴械收编,编成了新编营?如今两广总督的卫队都是李守汉派给他的。你还要大佬去投他这个空心大佬倌?!去给他陪葬不成?!”
“我把你个反骨仔!”
。。。。。
争吵很快就要升级演变成为拳脚相交。
“够了!你们眼里还有我没有?!”
一声虎吼,大厅里立时安静了下来。
吴六奇黑着脸,在两派人的脸上扫视了一番。
“我已经让吴标去找廖冬至兄弟,请他帮忙疏通一下,我决意领着你们归顺南中军的李大人!”
“大佬!好啊!”
“大佬!您再好好想一想!”
“我们听大佬的!”
几派人中不同的态度。
“方才王金兄弟说得对,白痴才会与南中军去对阵。你们看看你们身上的甲胄、衣服袍子、刀枪器械,凡是好东西,哪个不是从南中军那里弄来的?”
吴六奇很是随意的抄起交椅旁边的铁棒,“便是我这根棒子,也是廖家兄弟托人从南中用上好的jing钢打造而成,长短分量无不称手!你们各营各哨的jing锐,也大多是用南中器械装备起来。”
这几天,揭阳、大埔、普宁、cháo州等处与吴六奇所部关系密切的士绅商人都纷纷来人来信,劝告吴六奇务必要投顺南中军,也好为cháo州父老桑梓谋些好处。
从很大程度上,吴六奇这支武装力量是被cháo汕地区的士绅豢养的,米饭班主们的意见是吴六奇不得不考虑的。
“父老叔伯们都说,如今往南中去的人,都是风风光光的回来祭祖、修房子、修祠堂、修祖坟,这样的好事,大家都是cháo州人,为什么不拍住上?就算是不能到南中去种田,也可以将各中出产拿到大明各处贩卖,也不是为一条发财之路。”
“大佬!”杨贞有些不甘心。
“听说南中税收极高,又是什么营业税、又是什么所得税、增值税,这样算下来,那里还有什么利钱?”
“没有钱赚?没有钱赚那些早年去南中的叔伯兄弟,怎么娶了好几个婆娘?连西洋外国的婆娘都有!还有的娶的天竺的婆娘,不晓得是不是和佛祖有亲戚!”
吴六奇这话,顿时引起了这些汉子的一阵哄笑,厅内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就算是要交税,也是有钱赚才能交税,没钱赚,哪里来的税钱上缴?这个事情,我想李大人比谁都清楚!”
吴六奇走到陈奇龙面前,“奇龙兄弟,你说去投张总督,说李大人是土司官,张大人是朝廷经制官,这似乎不错。可是实则大谬!”
陈奇龙的脸sè为之一变,这几年来,大家都清楚,吴六奇此人,表面上粗鲁豪放,实际上聪明得很。算计起团体的去向前途,可谓是算无遗策,不亚于诸葛亮。
“张大人一来是流官,所谓人走茶凉的道理,大家不是不知道吧?而李大人说是土司官,可是南中数百万里土地,数万里海疆都在李大人炮口之下,要投,也要投一个胆气壮的!这两广,迟早是李大人的地方,漫说是两广,我游历四方,也算是见过不少人物。如今北方大乱,群雄纷起,焉知这李大人不是潜龙一条?若是有龙飞九天的一天,我们便是从龙之士。就算不能身登大宝,至少也是南越王赵佗一般的人物,我们一样是荣华富贵!”
“可眼下的两广总督衙门,不但政令军令不出门,更是钱粮稀少,都是要靠南中李大人协饷。兄弟们投过去,没有军饷能够煲无米粥喝吗?廖家兄弟可是写信告诉我,他们每月一个兵士四块银元!”
“大佬!莫要讲了!我们听您的!投李大人便是!”
崇祯十年十月,吴六奇引cháo州地方团练计七万余人马,辖区数十座州县,向总督两广剿抚事宜李守汉归顺,接受南中军派遣人员点验。
cháo州、汕头等数十座州县,由南中军派人接受,恢复行政。
“吴标兄弟,你回去向令兄讲,你们部队编成两个旅,一个野战旅,一个jing备旅。军士的军饷待遇、军器配备,一律照南中军标准行事。”
总督剿抚事宜衙门的会办陈天华,笑容可掬的向吴六奇的堂弟、前来接洽招抚事务的吴标讲述着南中军的诚意。
“编制完成后,广州会派人去对你们进行整训,同时,配备炮队、教授各项战术,落实各种南中军营制饷章。你们要。。。。。”
陈天华说一句,吴标便点一下头。
旁边的廖冬至也是笑容满面,都是自家兄弟,他满心不愿意同吴六奇开战。
“报!大人!出事了!有人杀了我们的工作队!”(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百零一章 大手笔
ps:继续厚颜求月票。
其实,对于以张镜心、姜一洪、马如锦为首的广东文武官员来说,所谓的联名参劾李守汉的行为,也只是一个官样文章。
在起草完毕这份题本之后,张总督甚至派自己的文案师爷将奏稿抄件悄悄的送到了越秀山的镇海楼。他知道,就算是自己不送过去,手下的那些文武官员们为了在这位势头正盛的李大人面前邀功请赏,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将这份文件送到李大人的桌案上。
不过,还好,文案师爷满面chun风的回来了。
之前想象的雷霆震怒,刀斧加身都不曾发生。相反,“李大人托我向督臣您致意。这是礼单。”
文案师爷从袖口中取出了李守汉的礼物清单,另外,还有李守汉亲自修改过的奏稿,用词造句要比张总督的原稿严厉的多。
“哦?这李大人要么是绝顶聪明之人,要么幕府之中有高人!”顾不得看那长长的礼物清单,张镜心仔细的阅读完毕奏稿之后,仰天长叹一声。
如今,广州城皆在南中军的控制之下,各位大人的家丁、亲兵之类武装都被缴械收编。各个衙门担任jing戒、护卫任务都是由南中军承担。鞍前马后、院内门前都是南中军的人马,这弹劾也只能说是妇人被人强行入港之前的叫喊,便如同院子里的姑娘们说的,“奴家是卖艺不卖身的。”可是人家已经提枪上马了,你又没有反抗的能力。除了口中叫喊几声,剩下的便只能闭起眼睛来享受了。
抱着这种心态的广东文武,不管是否是发自内心的,对于总督剿抚事宜行辕发出来的军令和政令倒也是一一遵从。
从广州港口上,新近从南中抽调来的两个jing备旅上万人马集结完毕,又一次的令广州百姓惊讶了一次。
“大将军还有这许多人马?”
沿着珠江一直到海口,虎门等处,如蚁般聚集了大量的人群,忙忙碌碌往来穿梭。人群中有广东本地裁撤下来的兵丁,也有虎门当地百姓。自从英夷被击败之后。这里要做的一件事便是恢复家园。重新修建被英吉利人炸毁的炮台。
除了虎门炮台之外,守汉还打算在珠江口选择地势,再行修建两座炮台,南北对峙。形成一个炮台群。这样一来便可将珠江口彻底控制在自己手中。另外。守汉不打算将入粤的南中军长期驻扎在广州这个花团锦簇的城市之中。还是选择一些战略要点驻扎!于是,大片的军营在虎门等处开始兴建。
除了修筑炮台、军营之外,更多的人集中在了黄埔港工地。守汉打算将广州这座繁荣了千余年的港口城市进行扩大。疏浚一下水道,扩建码头和泊位,至少可以停泊以后要兴建的那些数千吨排水量的艨艟巨舰,而首选的目标便是黄埔。
这里地处珠江与东江的交汇处,与东莞、增城等处接壤,向两广腹地可沿东、西、北江航道沟通广东省各地和广西,与100多条河道相连接。出海便是南海,南下可以去南中,北上则是福建、浙江等处。守汉已经决定要在广东的珠江流域建立起一支内河水师。通过这些河道水系将整个两广牢牢的控制起来!
“大人!”
看着港口建设工地上那些往来穿梭络绎不绝的民工,广东布政使姜一洪不由得一声感叹。
“如此之壮丽场景,只怕是只有国朝初年才能见到。如今,难!”
姜一洪在虎门会议之后便有投效之心,与守汉走得很近,对于这样一个两广本地的高阶官员,守汉也乐得做出一副千金买骨的姿态来。也好安抚一下广东各级官吏之心。
“这不算是什么,也是以工代赈!”
之前在会议上说出的关于作战的粮草、军饷、以及赈济被兵火吞噬了家园的百姓等款项,守汉除了拿出三成分润广东各级官员将领之外,大多数是用在了这广州黄埔港的扩建上。
大批的钱粮投进去,自然招引来很多来这里干活挣钱吃饭的人。广东虽然素称富裕,但是在各处都有乱贼各霸一方彼此攻战的情况下,要想找一个可以踏踏实实赚钱吃饭的活计还是不那么容易的。
于是,由于干活就有油水丰足的饱饭吃,每天收工时还要照着工作量有工钱可以拿,不说被裁撤的兵丁,各处营造厂的泥瓦匠、木匠,便是左近乡村的农户,都背着行李卷利用这秋收之后的农闲时节争先恐后前往。
不过,更加令姜大人大跌眼镜是,在总督两广剿抚事宜李大人召集的会议上,守汉又抛出了一个更加令人吃惊的计划。
敲打着两广的舆图,上面的山川道路河流城池,在守汉的敲击之下发生着颤抖。
“本官既然执掌一方,便要考虑这两广的长治久安。本官决定,利用冬闲时节,组织人力修建道路!以省城为中心,先行修建从省城到宝安县的海边,之后是从省城往cháo州、省城往广西、省城往肇庆、省城往雷州的各条道路!”
看着舆图上那纵横交错的数条道路,广东的各级官员都颇为兴奋。
历来这修桥铺路之事,都是官员的主要政绩,可以树碑立传不说,而且,自己的腰包也可以再鼓上些。
但是,短暂的兴奋之后,几个颇为现实的问题被姜一洪提了出来。
“大人。这修路之事,固然是千秋功业,福泽万民之举,可是,属下以为,此时似乎不宜进行此项事宜。一来,两广各处匪患猖獗,便以本省为例,乱贼、联庄、溃兵、山贼,处处皆是。还不算那些结寨自保的团练,广西则是更加猖獗,各处土司、土官纷纷作乱,兵戈扰攘。此时修筑道路,此一不妥。”
“嗯,乱贼未平,不宜修路。姜大人说下去。”
“这二来,广东广西被兵火所困,钱粮赋税收缴不易。广东在这珠江流域还好些,到粤北等处。便是苦不堪言。府库空虚。钱粮不济,如何修筑道路?此二不妥。”
“若是为了修筑道路而加派田赋,只怕各处民变更如火上浇油一般,一旦形成燎原之势。恐怕我等不好向天子交代!”
“姜大人果然是老成谋国之人!这也就是本官为什么要先行修筑省城至宝安县海边的道路之缘由!
守汉先是好生的夸赞了姜一洪一番。之后站起身来。用手指点着宝安县到省城广州的道路。
“列位同僚,请看。我南中军在港岛有码头,有库房。大批的钱粮可以自南中海运至港岛。然后有小船接驳至大埔墟,之后便可以由陆路运抵各处城镇。若是道路修通,这便可以将大批的钱粮源源不断的运抵省城运到需要的地方去!各位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却原来如此!原来大家只要拿出府库里的钱粮来垫支一下,完成这条道路修建之后,可以堆山填海的银子粮食便会从海上源源不断的运过来,大家的腰包和功绩更是随风而涨,这买卖,划得来!
“与其扬汤止沸,不若釜底抽薪!”守汉缓缓的朝着在座的广东官员灌输着自己的看法。
如今各处破产的农民成为游民、饥民、流民,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下一步就会变成暴民。而修路这样技术含量低,对于劳动力数量又要求很高的事情,便会将数十万民夫救济一番,而这些民夫后面,则是数十万个家庭得到了稳定的收入,有了衣食来源,鬼才会去造反。
听完了守汉这份高论,张镜心总督不由得缓缓点头,这样的举动,既将有可能造反的人稳定住了,又修建了通衢大道,成为了自己的千秋功业,可以让子孙世世代代的传颂。
这位李大人,果然是有一手的!同样是要花钱粮,人家这钱粮花得一笔钱粮花出去,可以收到好几处效果!
马如锦副将有些嫉妒的暗自揣测。
但是,这是他们看到的,他们没有看到的,还有不少。
香港到广州的道路修建起来,要消耗大量的烧灰和粮食、铁制的工具等物,这样对于南中的农产品和冶炼业、制造业而言都是件好事。
这条道路修通了,大量的南中货物便可以沿着这条道路向周围的墟镇扩散,而不仅仅是像以往一样,只能沿着珠江缓缓的向内地扩散。做到真正的产品下乡。
这只是从商品经济角度来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将大量的珠三角地区多余人口有意识的向外转移,缓解南中的劳动力紧张局面,进一步达到改变南中人口结构的效果。
而另外的几条道路,其目的也是如此,只不过不如从广州到宝安这条如此急迫罢了。
莫说是这些道路修建完成连接成网,便是一旦正式开工,在哪里开工,南中军的手便深入到了哪里。随着道路的延伸,南中出产的各类商品,便会如同cháo水一样涌向各处穷乡僻壤。而同样的,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