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红楼之天下为棋 >

第337部分

红楼之天下为棋-第337部分

小说: 红楼之天下为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政道:“那是你妹妹、你的亲外甥女儿,你跟他们好好说说不就得了?他们不是要那个皇商招牌么?”

    王夫人一愣,他没有想到贾政居然知道这个。可是没等他开口,贾政就已经出去了,让王夫人反应不及。

    王夫人怒火翻腾不已,等听说贾政又去了赵姨娘屋里,更是气得不顾现在家境艰难,将手里的官窑青瓷荷叶盖碗给砸到了地上。

    王夫人屋里的丫头们都低着头,不敢搭话,倒是金钏儿,仗着自己在佛堂里面陪过王夫人,悄悄地过来收拾干净了,又低声对王夫人道:“太太,三姑娘来了,您可要见一见?听说,三姑娘有办法让那园子不再花钱,反而每年能收些钱粮上来。”

    王夫人本来还在为贾政去了赵姨娘屋里生气呢,听见探春来了,更是怒不可遏。等他听到钱粮二字,眼底的怒火居然跟潮水一般退了下去。

    王夫人道:“三丫头?他一个姑娘家,又有什么本事?”

    金钏儿道:“回太太的话,其实这事儿不是三姑娘想出来的,而是二姑娘想出来的。这两年,园子里的事儿,宝姑娘也多是学着二姑娘的路子在走。三姑娘今日来,怕是担心太太关了园子,白白地浪费了这注进项,这才特意跑这一趟的。”

    王夫人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道:“这事儿,你知道多少?”

    金钏儿愣了一下,连忙道:“太太,婢子不过是一个丫头,哪里比得过三姑娘?”

    王夫人不耐烦地道:“要你说,你就说。”

    金钏儿这才道:“婢子也是听别人说的。二姑娘当初管着事儿的时候,那府里有一笔银子是专门用来修整花园并补种花木用的。不想,二姑娘改了规矩之后,那府里每年省下了六百两银子的开销不说,家里喂鸟雀用的米省下了,饭桌上偶尔还能够不时地添个新鲜的菜肴,甚至连那些花卉也换了不少银子。有一回,宝姑娘跟二姑娘、倩姑娘清姑娘说起此事的时候,还说,光一处的花儿,一年也能够淘腾出一二百的银子来。蘅芜苑的奇草仙藤也都是难得的。反倒是那潇湘馆,除了一片竹子和竹笋之外,倒没有多余的出产。”

    王夫人一听,心中立刻有了主意。

    “我记得,那些丫头婆子都是宝丫头准备的罢?他们既然是宝丫头的人,宝丫头这一走,我倒不方便继续用着他们。你去把花名册拿来,我们看看留多少人手。至于那园子里。也用不了那许多丫头婆子。而且,我看那些丫头婆子,许多也不怎么做事儿,每天到处闲逛得多。与其留着他们淘气,还不如换了小丫头来,年纪小也听话。”

    金钏儿听了,心中冒起一股寒气来。

    金钏儿虽然是王夫人的丫头。却也是贾家的家生子。他跟了王夫人这么多年。自然知道了王夫人的打算。

    要知道,如果是直接从乡下农户家里采买小丫头,一个八|九岁的丫头片子。顶天了,就是一贯钱,有的,甚至连一半的价钱都不用。可是训练好了的丫头。哪怕一样是八|九岁,那些人贩子最低都能卖出五两。若是遇到个大方一点的主顾,卖出十两银子更是平常。当初的袭人,落入人贩子手里的时候,也不值几个钱。可是人贩子一转手,就将他卖出十两银子,就是这个道理。

    听见王夫人这样说。金钏儿就知道了,王夫人打算用这些训练好的丫头婆子换银子了。这些个丫头经过薛宝钗的调教。又过了这三五年的好日子,各个养得细皮嫩肉的,以王夫人的手段,自然能够将他们卖出个好价钱。而那些婆子们,显然也不可能全部留下。金钏儿估计着,能够留下一半已经算是好的了。

    王夫人的行动力就是快。他也没见探春,第二天一大早先打发贾宝玉外出为自己进香,然后派人将京里几个数得上号儿、跟贾家也打过交道的牙婆都叫了来,按照花名册,将那些丫头们一个个撸了首饰、就穿了那么一身衣裳,堵着嘴,绑了出去。

    王夫人好歹还记着儿子,所以,里那八个一等的大丫头,只要没有跟贾宝玉胡混过的丫头,他还是留下了。若是跟贾宝玉胡闹过的,哪怕是一等的大丫头,也跟下面的二等三等的丫头一样,都捆了出去。

    大观园里面最后留下的,除了史湘云身边的翠缕,探春身边的侍书、翠墨,贾宝玉身边包括檀云绮霰几个大丫头,并李纨母子身边的素云、碧月和栊翠庵的那些人,其余的人居然都被卖掉了,就连贾兰都奶娘都不例外。

    这还是因为栊翠庵是妙玉的地盘,而妙玉是有度牒的,不然,王夫人说不定连妙玉一起卖。

    大观园里面尚且如此,前院自然更是如此。

    被王夫人这么一弄,这座热热闹闹的大宅子、贾元春的省亲别墅,一下子就清冷了下来。王夫人也知道,大观园里面空落落的,实在是不像话,将跟着自己夫妇搬出荣国侯府的仆妇们扒拉了一下,拨了两个出来守着大观园的大门,立刻又派人去附近的庄户人家买小女孩了。

    王夫人偷偷地叫人打听了,最后定下一个孩子一千三百个铜板。有些庄户人家舍不得女儿,有的人家却是赶着将女儿卖给王夫人。要知道,很多农户生了女儿都是直接溺死或者丢掉的,如今能够换回上千个铜板,他们如何不肯?

    乡下的女孩子,哪怕只有**岁,也已经很懂事儿了。会上灶台烧个火儿,也会帮家里带弟弟妹妹们,也曾经跟着家里的大人们下过地。这种出身的女孩子,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见过一贯钱,如今有不漏雨不透风的屋子住,有新衣服穿,还能填饱肚子,每个月甚至还能白得十个铜板的零花钱,他们如何不愿意的?

    可是经过清洗留下来的原来的丫头们就个个胆战心惊了。

    虽然说他们都知道王夫人是为了钱,才这样做的。可是王夫人的动作太大,叫他们实在是害怕。他们都害怕自己被发卖了,对比之下,各自的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也就成了小事儿。

    当初,薛宝钗从王夫人的手里接过大观园的筹建工作的时候,王夫人不止一次地说过,这省亲别墅事关贾元春的面子,绝对不能让人笑话。所以,薛宝钗给大观园和这座别院里的丫头仆妇的月钱,是比着当初的荣国府的。

    荣国府的三等小丫头一个月的月钱都有五百钱,如今的新进来的小丫头却只有十个铜板,这里面的差距可是足足五十倍。上面的那些丫头的月钱自然也跟着变化。虽然贾宝玉、探春和史湘云几个姑娘小爷的月钱没有动,可是他们身边的大丫头的月例就不是一吊钱了,而是变成了两百文。

    如果不是过于担心自己的未来,只怕这些丫头都要以为,自己的月钱会被将到二十个铜板。

    对于贾宝玉这种人来说,家里缺了谁的,都不可能缺了他的。他一个少爷,每个月的月钱不少,每年还有八两银子的点心钱,而王夫人背地里总是不停地贴补他,不论是铜钱还是银子,抑或是年节下的金银镙子。

    贾宝玉是不在乎这些东西的,可是探春在乎,史湘云也是在乎的。当然,还有一个人在乎,那就是李纨。

    对于李纨来说,他就只剩下这么一个儿子了,儿子在公爹贾政面前还有几分体面,所以,李纨最大的心愿就是给贾兰请个好先生,将来贾兰科举高中了、做官了,也是需要大笔的银钱的。

    李纨十分热衷于给自己的儿子攒家底。

    他住在大观园里面,吃住都是公中的,除了自己的嫁妆出息之外,每年还能够得到四五百两银子的收入,包括月钱和年例两个方面。

    可是,王夫人忽然把大观园里面的事情交给了他,又让探春协理,却没有给银子,李纨就不舒服了。

    李纨很清楚,要维持大观园的运转,要让大观园保持如今姹紫嫣红的模样,是需要大笔的银钱的,没有银钱,又如何使唤得了那些丫头们?

    李纨自己是不愿意出钱的。

    所以,在大观园的事情上,李纨总是装聋作哑,作出一副事事以探春为先的模样来。

    李纨这个样子,探春自然是生气的,可是他也没有办法。王夫人是他的嫡母,李纨却是他的亲嫂子。现在探春需要王夫人对自己的婚事高抬贵手,将来说不定就要依靠娘家的嫂子。无论是王夫人还是李纨,探春都得罪不起。

    值得庆幸的是,探春手边还真有一点银子。探春也曾经在荣国侯府的后花园里住过,那段日子里,他也曾经主持过诗社,而贾玖曾经为这个姐妹们之间的诗社出过一笔钱。只是之后没多久,探春就跟着贾政王夫人来了京郊、住进了大观园。

    这笔银子一直放在探春的手里,探春也一直没有动他。只是,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容不得探春继续握有这些银子了。

    多年以后,探春回想起这段日子,心中还是有几分庆幸的。如果不是王夫人把丫头们的月钱都将了下来,那么,接下来大观园里面的改革一定不会顺利,他也不可能完成王夫人交托的任务的。(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 第四十六节 不同
    薛宝钗在的时候,大观园每年也有八百两的银子用来补种花木和修缮房屋,但是王夫人没钱,他也不会拿出这么多的银钱来,相反,他要求李纨和探春两个每年要上缴八百两银子。

    在李纨看来,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偏偏这事儿又是婆婆王夫人吩咐的,李纨根本躲不了,只能将自己隐藏在探春身后。

    探春也知道此事十分艰难。可是他知道,这件事情不能不做。那天,他在王夫人那边的东耳房里面等了一整天,王夫人都没有见他,结果,过了两天,大家都知道,这改革的事儿是探春的主意,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月钱的事儿也是探春的主意。

    这几日,探春明显地感觉到了史湘云看他的眼神不对,好在他身边的侍书和翠墨两个体恤他,时常为他排解排解。只是,在这么个大环境下,他们就是要说话,也只能在半夜的时候避着人偷偷地说,尤其是月钱的事儿,更是不能出口。

    作为探春的丫头,侍书和翠墨两个跟史湘云跟前的翠缕不同。因为探春不像史湘云有贾母做后盾,所以侍书和翠墨两个在言行上要谨慎许多。如今,就是贾宝玉屋里的丫头们提起月钱的事儿,都是背着贾宝玉在私底下偷偷地说,还不能叫下面的丫头们发现了,更何况他们?

    这日侍书翠墨带着两个提灯的小丫头跟着探春巡视一番之后,特意叮嘱那些小丫头们要注意火烛,又将各处的灯烛都灭了,只留下要紧处的一两只灯笼,这才回来。

    这是探春如今每日必做的事情。而这种事情。李纨最多也就做个样子而已。李纨一贯如此,在李纨的心中儿子第一,银子第二,名声第三。不花钱还能得个好名声儿的事儿,李纨倒是很积极,可遇到需要他出钱的事儿,李纨一准溜得比谁都快。装聋作哑的本事也是一等一的。

    倒是薛宝钗在的时候。薛宝钗总是会坐着小轿,带着一串儿的婆子,到处巡逻的。提醒各处人等小心门户、注意火烛。

    因此,等主仆一行人回到秋爽斋,探春也梳洗了,小丫头们都下去了。翠墨忍不住道:“当日宝姑娘在的时候,嵬嵬赫赫一大群人。有什么事儿,宝姑娘只要坐在轿子里面吩咐一声儿,有的是人赶着帮忙做。偏偏我们姑娘,居然做这些原来管事媳妇们做的活计。”

    侍书一听。连忙拉了翠墨一下。

    探春倒是愣愣地坐着,过了好一会儿,才道:“这如何一样?那个时候。我们全家都是宝姐姐养着。宝姐姐想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花的又是自己的银子。哪个能说他?”

    翠墨道:“姑娘!您这话也太抬举了他。宝姑娘花的还不知道是谁的银子呢?谁不知道宝姑娘从二姑娘手里弄了上千万两银子的财货走。若是当初事情是二姑娘办的,只怕不止这么一座大观园,说不得还有一座大庄子,每年也有上万两银子的进项。老爷太太也不用为银子发愁,姑娘也不用委屈了。”

    翠墨是探春身边的大丫头,他的月钱原来也是一吊钱。如今被砍掉了五分之四,他如何不紧张?他又不是贾宝玉屋里的那几个。贾宝玉得宠,屋里的丫头也跟着水涨船高,随便哪个大丫头,都有四五百两银子的私房。而他翠墨,跟着探春的时间也不短,可若论私房什么的,能有贾宝玉屋里的丫头的一半就谢天谢地了。

    作为探春的丫头,连探春都要想尽法子巴结王夫人,更何况是侍书翠墨两个?即便是一起长大的情分,可是侍书翠墨两个在王夫人的几个丫头面前,一贯是金钏儿玉钏儿姐妹坐着,他们侍书翠墨俩站着。在这上面,他们甚至还比不得薛宝钗身边的莺儿文杏两个来得体面。

    侍书和翠墨不敢生王夫人的气,却不妨碍他们看薛宝钗各种不顺眼。

    侍书翠墨两个也知道,自家姑娘在面对那位宝姑娘的时候,心中未必没有不平,只是碍着薛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儿,不敢表示罢了。如今,眼看着王夫人也厌恶了薛宝钗,他们两个为何不能拿着机会好好说两句?

    侍书也道:“姑娘,这两年,园子里提起宝姑娘来,大家都说,我们的月钱是宝姑娘给的,所以有事儿的时候,大家都偏着宝姑娘说话。至于二姑娘的那批银子,这两年来,又有谁说过?根本就没有人提!若论原因,还不是因为宝姑娘现管着?当年,宝姑娘管着这园子的筹建事宜,石头又不是银钱,二姑娘直接给了宝姑娘也不算错。可恨的是宝姑娘,明明价值上千万两银子的东西,被他折价贱卖了不说,还居然在账本上有脸写上十二两银子一石。亏他还有脸!婢子曾经偷偷地算过,那批石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