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攸悠我心-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他能像小沈阳一样,高唱一句“江湖危险快点跑”就好了。只可惜,他向来是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的正直好青年,他要接受苦逼的宿命和前人的期待,在这个世界活得成功。
想到这里,荀攸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
望着桌上的铜雀,他默默发誓:从今天起,做一个快乐的人……当然,开心重要,输赢更重要!
三国的世界,劳资来了!
……但是也不用来得这么快吧?三天后就要开军事会议?
第 4 章
站在阳光下,荀攸深吸了一口气。
少了两千年污染的天空澄澈晴明,暖洋洋的日光照在身上,让他舒服地眯起眼睛。
在那间小屋里整整窝了五天,他觉得全身都要长毛了,此刻正像一只发霉的甜糕,正贪婪地在阳光下消毒杀菌。
之所以会想到甜糕,是因为这五天荀攸实在吃了太多甜糕,吃得他都想吐。真不明白本尊为什么会喜欢那种甜甜腻腻的东西,自从曹昂给他送的甜糕,在他不愿拂逆少年的好意而吃个干净之后,曹操、荀彧、郭嘉,乃至夏侯惇他们,都纷纷给他送来了甜糕……于礼,不能不吃曹操送的,于亲,不能不吃荀彧送的,于友,不能不吃郭嘉送的,出于一视同仁,又必须要吃夏侯惇送的……
所以,如果他再不好起来,他就要被甜糕生生逼疯了!
荀攸使劲摇摇头,把甜糕的影子从脑海中扫地出门。
为了参加今天的军事会议,也是为了向大家证明,他已经好了,真的不用再送甜糕来慰问他了,荀攸特意把自己梳洗打扮得精神些。捡了一件雪青色的深衣,把衣襟和袖口整理得平整,将进贤冠擦拭干净,端端正正戴在头上,最后再穿上方口的鞋子。都弄好了之后还对着铜镜照了半天。比较令人郁闷的是,这年头铜镜映人的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荀攸背对着光线调整了半天角度,只看出来铜镜里面有两只眼睛,一张嘴,什么比例俊不俊俏则完全看不出……
荀攸暗下决心,今晚再洗脸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模样。
其实荀氏族人长得应该不会差,这点只要看荀彧就知道了,都是相近的基因,荀攸倒是不担心自己长成个丑八怪。
男人长得好看歹看有什么所谓,只要能见人就行。
简单吃了点东西,也没骑马坐车,徒步向曹操的府邸走去。
刚到府门口,便听到有人在背后叫他:“公达!”
荀攸一回头,便瞥见了一抹银红色,还没等他看清来人的脸,那人已经快步走上来,张开双臂毫不客气地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出乎意外地被抱住,荀攸立脚不牢,往后退了一步才控制住身体的平衡,不由得苦笑。拍了拍对方的肩说道:“奉孝……松手,各位同僚们都要来了。”
虽然很感动于郭嘉的热情,但是也不用在众目睽睽下来一个西式拥抱做见面礼吧?到底他和郭嘉谁是穿越的啊?
“怕什么,在长文(陈群)眼里我的罪状已经够多了,不差多加一条。”郭嘉松开手,无视周围看热闹的小兵和恰好从他们身边走过,正缩着头偷笑的典韦,上下打量荀攸,确定他气色很好以后,一把扯住他的袖子,拖着就往台阶上走:“我就对文若说么,你肯定没事,你肯定会比我活得长,所谓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
“喂!”荀攸抗议,“怎么看也是你比较祸害一点。”心中却蓦地一惊,惊于郭嘉随口的玩笑却预测到的事实。他只是无意说说,还是有神奇的直觉?
乌鸦嘴什么的,有时候真是太不可爱了。
郭嘉笑道:“别人不知道荀公达,我可知道你有多祸害。”他神秘地压低声音:“比如你和元常(钟繇)下棋,明明棋力比他高得多,却总只赢他一两子,让他觉得有希望追上你,便会一次次地找你下棋……我说得对也不对?”
荀攸正色:“怎有这事?我对元常向来坦诚。”
郭嘉望天:“元常那么老实,我可见不得你欺负老实人……”
这是威胁,红果果的威胁!荀攸轻咳一声,举手投降了:“罢了,有什么伎俩能瞒过你的眼睛?只你可不许告诉元常。”
“好,老规矩,一瓶佳酿换一个守口如瓶。”
“饮酒伤身,你少喝些。”
“就知道你这样讲。”郭嘉在门口一边脱去鞋子一边道,“可别学得像文若一样啰嗦,当心未老先衰。”
荀攸好笑地看着屋里,荀彧已经到了,正在与夏侯惇交谈着什么,便道:“这话你可当着他面说。”
郭嘉呵呵笑起来,摆着手道:“文若乃君子,君子如龙,龙的逆鳞可触不得。”
这时荀彧已经看见他们,迎了上来:“公达,奉孝,你们来了,入座吧。”
郭嘉与荀攸对视一眼,敛了笑容,一本正经地走到自己的坐席上。
荀攸也找到自己的座位,提起袍角,跪坐在上面。
最上面的位置是曹操的,曹操左手边是文臣,右手边是武将,文臣的位置依次是荀彧、荀攸、郭嘉,武将则是夏侯惇为首,下手是夏侯渊,曹仁等人。
三国时期人们都是跪坐。盘膝而坐或者揽膝而坐,是非常失礼的行为,曹营的文人武士当然不会那样。不过跪坐的坐姿实在是非常累人的,若是没有锻炼过,坐半小时就会腰酸背痛。荀攸从坐下开始就在心里嘀咕,如果两千年后中国人都用这种坐姿,一定会大量减少无意义的政府会议,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其实对于这场会议,荀攸的心情还是很紧张的,但是获得了本尊的所有记忆之后,他已不是那个对战争一无所知的小废柴了。既然已经得到主角的金手指,若还不在神州大地上多点几块石头变成金,岂不是太浪费,太窝囊?他要扮演好荀攸这个角色,像真正的谋士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自从黄巾起义之后,大汉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中。十常侍乱政,引来董卓入京诛杀十常侍,然而董卓入京后,贪婪残暴,为祸比十常侍更烈。曹操试图刺杀董卓,没有成功,于是孤身逃出京城,跑到老家招募了亲族和勇士,发出矫诏和檄文,号召天下诸侯会盟讨董。由此引来了十八路诸侯“虎牢关战吕布”的盛举。董卓为了避盟军锋芒,强迫小皇帝把都城从洛阳迁到了长安。曹操本来想要诸侯乘胜追击,但是诸侯各怀心思,先内斗了起来,曹操只得引军离去,来到了青州——这便是到今天为止曹操的履历。
荀攸一边在脑海中梳理着这段历史,一边想着这之后曹操做了什么?没有印象了……他对三国的历史实在说不上多精通,记忆都是跳跃性的,只记得曹操早期有个濮阳之战,但好像不是这个时候打的?吕布还在长安呢,应该没时间跑到濮阳来与曹操打仗。
荀攸手指藏在袖子里掐着掌心,决定不管历史是什么样了,他怎么想的就说怎么说吧。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曹操走了进来。
大家齐齐拱手行礼,曹操点头,来到他的位置坐下。
开会的模式,古往今来都是一样。首先由领导发表开场白,然后员工发言,然后另一个员工发表不同意见,然后领导总结……
不过,曹操的开场白非常简洁,直入正题:“董卓死了。”
“什么?”在座的众人全都一惊,连荀攸也惊异地睁大了眼睛。
曹操道:“我今日刚得到的消息,司徒王允策反了吕布,吕布在受禅台刺杀董卓。尸体被扔到菜市口,百姓还在他尸身上点油灯,烧了几日才熄灭。”
夏侯惇粗声粗气地说道:“老天开眼,除此国贼!”不少将领也喜笑颜开。
“夏侯将军只怕高兴早了。”荀攸忍不住插口,“董卓死,长安该是一片混乱。若有野心者趁机夺权,陛下又要不得安宁。”
说完了以后周围静了静,荀攸心里一阵打鼓:没说错话吧?这可是他穿越以来发表的第一个军事意见啊。
偷眼打量身边人的表情,却见大家神色如常,刚才的沉默只是正常的停顿罢了。
曹操对他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正如公达所言,因为杀了董卓,西凉军的李傕、郭汜、牛辅等人,和吕布他们混战,如今已有几十日了。尚不知结果。”
啊对了,就是这样,就是因为这一场混战,吕布最终输了,才逃出了长安,跑来和曹操抢地盘。荀攸一下子理清了其中的脉络,心头兴奋,脱口而出道:“吕布必败……”
“恩?公达为何这么说?”曹操立刻看过来。
荀攸大汗:让你抢话!
右边的荀彧和左边的郭嘉同时将目光投来,等他发表高见。荀攸只得硬着头皮道:“恩……吕布与王允仓促起事,可能……没做好准备,西凉军骤然反扑,他不及防范,所以必败……”
“公达所言极是。”郭嘉表示同意。
荀攸再汗,低头装死。
“董卓被杀,终究是好事,李傕郭汜等辈纵然凶残,比董卓差得多了。”荀彧道,“只可惜主公在青州,对京中的局势鞭长莫及。”
“是啊,我等当务之急仍是壮大实力。”
“这么说,这是个不好不坏的消息咯。”夏侯惇道。
“好消息也是有的,”郭嘉笑道,“近日有人报,孙坚与刘表作战,中了埋伏,被刘表乱箭射死。他的儿子孙策将继承他的基业。”
曹操早知这个战报,点头道:“这确实算是个好消息,‘江东之虎’死,我少了一个重大威胁。”
“主公不可小看孙策。”郭嘉却转了口风,“我常听人说,孙策虽然年轻,但勇猛善战,颇有乃父之风。如今江东诸郡的刘繇、严白虎等人都无甚才德,若孙策选择以江东为基业,倒也有很大的腾挪空间。”
荀攸听得睁大了眼睛,郭嘉的直觉实在可怕,他说出来的正是未来孙策军的发展方向。
曹操认可郭嘉的说法,但又道:“孙策纵有勇力,但尚无实力,听说他已向袁术示好,要去依附袁术,不足为虑。”
荀彧道:“刘表杀他父亲,孙策必定会复仇,他们两相拼斗,正方便我们隔岸观火。”
第 5 章
荀攸发现了一件事。
以曹操现有的实力来说,他们只是刚刚获得了一块立足之地,还远远不如那些大军阀比如袁绍、公孙瓒、袁术等人,远远不能和他们竞争。甚至可以说,曹操现在的境遇只比还在四处流浪的刘备好那么一点点。然而在讨论时局的时候,曹营谋士关注的重点却是京师、天子、和最有威胁力的人物,比如孙坚。在他们眼中,袁绍袁术雄兵在握,却不如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少年孙策。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不得不说,他们富有远见卓识。
只是既然如此,为何还会纵容孙策、孙权,最后形成鼎足三分的局势呢?
曹仁发表看法:“主公,他人之事,现在还与我等扯不上干系。如今我军军马整肃,正好用兵,周围几个郡县尚未归顺,可用武力让他们臣服。”
“还有招纳贤士。”荀彧补了一句。
曹操良谋必从,道:“甚好。山东多才俊,文若、公达、奉孝,你们可细细访查,若有贤士,我当亲自去请。”
被点名的三人拱手答应。
“青州临近兖州和徐州。”曹操看着墙上挂着的大幅地图。“我们已在青州立稳脚跟,诸位认为,下一步我军该取兖州还是徐州?”
郭嘉说道:“徐州乃四战之地,是各路诸侯虎视眈眈的地方,徐州牧陶谦素有仁义之称,主公若要攻打,出师无名。”
“奉孝的意思就是兖州。”
“也未必要强攻,主公可先打下几个城池,再对余者予以招降。可以省下不少力气。”
其他人也无异议,先打兖州的战略就定了,接下来就是何时出兵,走哪条路线,如何搬运粮草,诸如此类的细节的问题。
荀攸再次感受到了曹营的效率,这场会最多开了一个小时,不仅通报了天子近况,诸侯动向,还确定了下一步的行动方针,甚至连很多细节的问题都想到了。
如果放在后世,这等办事效率和国际化大公司有的一拼。真想让那些公务员都来学习一下。荀攸再次吐槽。
会议过后,荀攸和郭嘉回到了他们的办公之所。
荀攸与郭嘉都是颍川人,之前便相识,入曹营后成了搭档,他们的合作模式是荀攸总揽,郭嘉用奇,这种合作一直进行到了郭嘉死的那一刻,整整十一年。
荀攸此时并没有这些伤感的念头,他正木着脸看着桌上堆得老高的两大摞竹简,良久透了口气,说道:“奉孝,你前几天,真的很……忙?”
郭嘉嘿嘿笑了两声:“公达不要误会,你大病初愈,我怎忍心再累你?放在左手边的是我看过的,右手边的是文若看过的,都已经做完了,只是怕你要查点,才放在这里的。”
那样还好……荀攸松了口气,只是再看看桌上,右手边的竹简明显比左手边的高出一大截……
荀攸无奈地笑:“你平时出谋划策不是挺有效率的么?——做不了就等我来做也罢,何苦麻烦他,他的事够多了。”这个“他”当然是指荀彧,荀攸还是有点接受不了叫荀彧“司马”,尽量避免称呼他的官职。
也就是对郭嘉他才会这样说话,两人的交情已经到了可以随便玩笑或批评的程度,说得再重也不用担心对方受不了。
荀攸承认自己进入状态很快,这么快就与郭嘉打成一片了。有了记忆就是好办事。既然本尊和郭嘉是好朋友,他也很乐意和郭嘉继续做好朋友。何况郭嘉的不拘小节,在陈群等人看来可能是缺点,可在他这个穿越者看来,却是难得的真性情。
郭嘉大约是曹营里活得最潇洒的人了,排第二的该数曹操。
在没见面之前,荀攸对郭嘉,心里多少还是有崇拜之情的,毕竟这是后世号为“鬼才”的人,百度百科上写得一套一套,都是他的精彩事迹。但是见到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