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千蛊江山 >

第43部分

千蛊江山-第43部分

小说: 千蛊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王叹了口气,转身看向床上的闭目不理会自己的王妃。半个多月不见,她倒真是瘦了一圈,眉宇间越发显得尖刻,眼角的皱纹似乎也更深了,不由又叹了口气:当年那个红衣似火、笑声如玲的女子,怎么慢慢的就变成这样了呢?这么多年,越来越变得让他觉得陌生,觉得害怕……想到今天皇帝特意把他叫上龙辇说的那番话,只能道:“只是老毛病就好,你赶紧养好身子,飞儿的婚事马上就要操办起来了。”

  澹台扬飞不由眼睛一亮,只听床上的安王妃厉声道:“我好不起来了!也操办不了这婚事!”

  看着儿子迅速黯淡下来的神情,安王只觉得心中的无奈更深:这孩子怎么就这么想不通呢,一个女人再好,那迷恋怎么可能长久?想当年,自己为了求娶她,花了多少心思,只觉得能娶了她就是天下最幸运的事情。结果哪里是娶了一个妻子,明明是娶了一个祖宗!这世上,情情爱爱哪里靠得住?娶妻,还是该娶个温柔顺从的女子,两人和睦相处,而不是靠那一时的迷恋!只是,眼前这桩婚事显然已无法避免,既然如此,又何必惹来皇帝的不快?

  想到此处,他不由看着床上怒目圆睁的安王妃,放缓了语气道:“这个事情,我知道你不愿意,我其实也不情愿,但事已如此,无法挽回。这次大祭,是平安公主献帛,里面的意思你自然知道,皇上再宠女儿,也不会拿大祭来开玩笑的。虽然说这事情,娶媳妇自然要挑,尚公主却没有挑的份儿,但天下人都看在眼里,飞儿尚了这位公主,也不算辱没了他。”

  安王妃从牙齿里冷笑道:“就算她能献帛又怎么样?我只想给飞儿娶个媳妇,却不是把儿子送给皇家!”

  安王皱了皱眉,还是按住性子道:“你又不是没读过书,岂不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师的八字都合过了,这门亲事已经是天下皆知,你愿意不愿意又能改变什么?还能抗旨不成?”

  安王妃讥笑道:“我就不愿意又如何,难不成因为我不愿意,皇上他就能杀了我?他要杀,也得看六部的王爷将军们同意不同意!”

  安王胸中涌动着熟悉的怒火:他明明不想吵架,不想给她撂下重话,可为什么每次讲不到几句,她就能把自己惹得怒火中烧呢?冷冷道:“如果你真的这样明着抗旨,杀不得你还动不得你吗?事已至此,总说这些气话有什么意思?皇上今天已经跟我说了,希望明年三月就能开公主府。”

  安王妃冷冷道:“我这病整个冬天都好不了!”

  安王再也忍耐不住,冷笑了一声:“这事儿皇上也听说了,他跟我说,如果你身子实在不好,王府也该有个侧妃来帮忙理事了!还问了我有没有人选!”

  安王妃霍的坐了起来,死死盯着安王。安王的目光一闪:“我已经回了,你这病两三天就能好,过几天就就会送彩礼入宫。”——他已经尽力了,虽然这些年关系如此,他还是不希望真把小薛氏抬进府当侧妃,眼前这女人一生好强,这点颜面还是要留给她的。

  安王妃突然冷笑起来:“你怎么不乘机就答应了?多好的机会,你怎么就不帮她抓住呢,只怕她做梦也要笑醒吧!”

  安王没有说话,深深的吸了口气,不再看她。安王妃厉声突然道:“要是我病死了呢?”

  澹台扬飞不由大吃一惊,抬头叫道:“娘!”安王已淡淡的道:“这话皇上也说了,若是你不幸不治,便让他们百日内热孝成婚!他不会介意的。”

  第七十三章欲将素手挽舆情

  更新时间2011…4…719:50:12字数:2284

  冬至之后七日,便是一个上好的黄道吉日,永年在乾清宫颁发了指婚的圣旨,过了几日,安王府的纳彩之礼便从午门送入了长春宫。无非是按大燕时俗备下的嘉禾、干漆、宋苇、双石等九样彩礼,最难得的却是打头的那只大雁,看着格外健壮不说,竟是全身完好,毛都没掉几根。敬妃让身边的小太监找了半日才发现,原来是被射穿了眼睛!敬妃顿时笑了起来:“定是世子的手笔,大燕再没有别人。”

  自打慕容翔落水之后,洛妍一直就觉得愧疚,敬妃却待她始终如一,小吉祥底子好,发了一天烧后很快就好了,没几天又重新每天上课,只是身前身后又多了好些太监宫女。洛妍心里略安,每日却依然会尽量多抽点时间来陪敬妃说笑。只是一听说是安王府送的彩礼,她早返身就回到自己的屋里了,也不让人伺候,一个人进了书房,紧紧的闭上了门。敬妃只当她是害羞,一笑也罢。

  到了第二日,接手主持六宫事务的贤妃却特意来长春宫坐了一次,这些日子里,除了上次送了珍珠,她又不时会送些吃的玩的小玩意儿过来。此次来时也并未盛装,只穿着浅黄色云纹镶边的常服,一张脸却是容光焕发。一进门,贤妃便把洛妍从西殿请了过来,言笑晏晏的问她近日起居。闲聊了几句,敬妃说到头一日安王府的彩礼。洛妍心里发紧,却不好走开,只能安安静静的低了头。

  听敬妃说到安王府送来的彩礼如何格外的精致丰盛,贤妃便叹道:“安王妃原是有心人,她做事情历来是要么不做,要做便定要做到最好。”

  敬妃笑道:“安王妃我倒见过两次,最是严谨不苟言笑的人,果然是做事牢靠的。”

  贤妃却露出一丝怅然之色,叹了口气道:“现在谁不说安王妃是冷面冷心的冷性子,但当年认识她的人……我每次见她都觉得恍惚,怎么也不能把这冷面王妃和当年那火凤凰连到一起。”

  洛妍忍不住抬头困惑看着贤妃,贤妃便道:“安王妃是穆家的嫡女,我们这拨贵女里,当年就数她性子最是活泼,烈火般的脾气,偏又爱穿一身红衣,就有了火凤凰的诨名儿。人人都以为她是会进宫的,没想到安王竟是跑进宫里求了当时的太后,不知磨了多久,太后才遂了他的心意,安王还说永不立侧妃……”贤妃突然又笑道:“看我,说这些陈年旧事做什么,听说这这次送的大雁是射了眼睛的,世子真是好箭法。”

  洛妍低着头,觉得一颗心越发冰凉:原来安王妃和安王还曾有过这样的佳话,难怪王妃后来竟变成这样,爱愈深,伤愈深!都说子女的婚姻是父母婚姻的重复,听起来,当年的安王妃和当初那个我何其相似,那么,安王妃的今日,会不会就是我的明天?如果真有那日,真不如嫁一个自己不喜(…提供下载)欢的,无爱便无恨,就算在杜府那样熬下去,至少也能平平静静安安稳稳的过完这辈子……可惜,这一世里,她已完全没有选择的权力。

  洛妍看着自己的脚尖,竭力压下嘴边那丝苦涩,抬头灿烂的笑道:“贤妃娘娘,听说您宫里的梅花今年开得特别好,这养梅花可有什么诀窍没有?”

  贤妃和敬妃相视而笑,贤妃这才说起养梅的种种讲究,洛妍一直注意着她的眼神,发现她在自己开始说笑后,眼里不像失望,倒像是松了口气,心里思索:她真是随口说的,并无恶意?

  眼见赐宴、谢恩等一项项进行了下去,安王府又按规矩送来了各种箱笼,洛妍只觉得一颗心渐渐像火烧般的焦虑不安起来。这时节,她倒巴不得有点别的什么事情能分散分散注意力,偏偏这些日子来长春宫内外却再没有任何异动,似乎冬至前那血色的一夜,已经把宫里的大鬼小怪都吓了回去。天气温暖时,洛妍甚至会带上那几个贴身的宫女去御花园里走走,青青几个提心吊胆,可几日下来却是老鼠都没遇见过一只。

  如此平静的时光一日一日的过下去,洛妍在无可排遣的婚前焦虑外,心底里另一份不安也越来越深,她不相信那边会收手,只能一面外松内紧的小心戒备,一面便让黛兰多去打探宫外的消息。

  这一日,黛兰又从外面回来,脸色与平日略有不同。洛妍立刻把她叫到书房,关上门便问:“可有什么消息?”

  黛兰摇摇头道:“朝堂之上,并无异样。”洛妍刚微微松了口气,却看见黛兰已不安的咬了咬嘴唇。

  洛妍心中一凛,立刻追问:“真的什么事都没有?不管什么消息,你绝不能瞒我。”

  黛兰才呐呐道:“朝廷上的确无事,只是,有消息说,如今的学生士子中,有公主的笔墨流传,有人说,您是在大理求嫁不成,被夫君嫌弃,才不得不回了大燕的;又说,您之所以还是……完璧,便是因为求嫁太过厚颜,杜家无法抗命,却无法接纳您为媳。您那几首词,便是临行对杜家二郎的闺怨。如今便有议论,说我朝以大理弃妇为和孝公主,太失天朝体面,皇帝不应该国事家事不分。”

  洛妍坐在椅子上,心里慢慢的沉到了谷底:难怪宫里这么平静,原来工夫却是下到了这里,大燕言论开放的风气,却被用在了这上面,几乎是阳谋的手段,却当真可以杀人于无形!她所持仗的天师之威,对大燕下层平民或鲜卑六部子弟还算管用,但汉人的文人士子少有人信天师,而他们偏偏才是这个时代的真正舆论主导者,只怕过不了几天,便是御史弹劾,有了士林风向为后盾,再有太子推波助澜……越想便越觉得胸口便像压上了一块巨大的石头。

  沉默良久,洛妍才问:“这说法可是人人都信?”

  黛兰道:“也不全然,学生士子里也有惊叹公主才华,觉得杜家是瞎了眼的。正因看法不同,争议之下,倒是越穿越烈了……”

  洛妍点点头:八卦、争论,从来都是制造舆论热点的最佳手段,果然好手段。

  想到这里,突然间一股斗志从洛妍胸中迸发出来:别的不敢说,造舆论,我才是专业的啊!怎么能被古人的这点手段吓倒!想当年自己见识过多少炒作新闻的手法,多少操纵舆论的手段,怎么能因为自己成了丑闻主角就扰了心思,乱了阵脚?要是在这样的专业领域都输掉,她不是白活了两世!

  洛妍深深的吸了口气,摆手让黛兰退下,自己低头细细的思量了半日,又把她叫了进来,吩咐道:“请让邺王殿下尽快入宫一趟!”

  第七十四章人心可畏亦可用

  更新时间2011…4…89:00:12字数:3205

  转眼已到了十二月,京城太学里照例已进行过年考,但成绩尚未张榜,正是学生们一年里最闲的时刻,前几日便有人提及的弃妇开府之事更是传得热烈。

  这太学原是燕太祖所设,地方就设在京城的北门里面,占地五百余亩,学生定制却每年不过收三百人,两百个名额分给各州,当年太祖将划分天下为一百州,按人口面积又分上中下三等,名额便按上州三名,中州两名,下州一名而定。另外一百个名额,京城学子为十个,朝廷官员推荐为八十,还有十个却是给了江南及外域子弟。

  太学院里又分了文学、算学、礼学、法学四院,每年年底大考,所有学生成绩及来历都要张榜公布,每榜头十名会有红状直送所在州府或官员家里,而连续两年垫底后十名的学生,所在州府或推荐官员,也要受到太学府博士的申斥。故此,虽然太学院毕业的学生前途颇有保障,却也没有州府官员敢过于滥用推荐之权。

  这一日中午,学生照例三五成群的来到了太学的食堂用中餐。太学院的食堂,亦是按照燕太祖时旧例而办,所有学生都可以凭学生名牌免费三餐,但严禁浪费。这食堂足以容得下七八百学生同时用餐,整整齐齐放着长条饭桌,学生可以相对而坐,侃侃而谈。而每日中、晚两餐也正是这些学生们最爱发议论的时候,有人便提起最近那话题,却听一个学生高声笑道:“那些妇人闺怨词有甚可说的,我这里却得了一首绝妙好词,才真真是令人三月不知肉味!”

  众人一看,认得是文学院的秦海松,平日便是极会玩乐、人缘最好的学生,顿时便开始起哄:“快念快念!”又有人笑:“你莫又是吹牛。”

  秦海松正色道:“这首词我若念出来,有一人能说不好,回头我请你们喝酒!”众人兴致顿时吊得更高,有捉狭的就悄悄道:“待会儿不论他念什么,都要说不好!”

  这边起哄声、议论声一起,顿时人就越聚越多,那秦海松吊足了大家胃口,才让人去最近的教室拿了一套笔墨纸砚,磨好浓墨,在雪白的宣纸上一字一字写了起来,正是一首《金缕曲》:“未得长无谓,竟须将,银河素挽,普天一洗。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但有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酒拼沉醉。天下事,公等在。”

  写完水墨淋漓便往墙上一贴,大笑道:“如何?”

  下面一片雅雀无声,所有人都默默念诵,连打定主意要说不好的人都把那顿酒抛到了九霄云外。半响才有一人道:“好是好,只是后半段也太过颓废了些,却不是我等本色。”

  秦海松拍手笑道:“谁说不是?你猜这词我是从哪里得的?”眼见所有人都眼巴巴看着他了,才摇头叹道:“是东永郡公的闲园,如今已改名就叫柔乡了!”

  东永郡公?有人便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竟有这等才情抱负?可惜了!太可惜也!”

  秦海松却摇头道:“并非郡公手笔,是前几日我一位同乡去长河时在酒楼看到一个秀才写的,说是从闲园传出的好词,当时他就抄了下来,问那秀才可是郡公的大作,秀才却笑说不是,是我朝另一个大大有名的人物在柔乡宴席上当场所写,名字却不好说。因旅途匆忙,同乡也不好多问。诸位见多识广,可有人能知道我朝有哪位有名人物,能写出这等妙词来?”

  众人猜了半天,自然不得所以。秦海松便笑道:“我从昨日得了这词,就心心念念想知道是谁写的,既然是我朝有名的,自然能找出来。不如我就出一两银子,谁若是知道了这人是谁,我便请他好好出去吃上一顿,也免得我日夜惦记。我今日便将这词贴在墙上,能答出我所惑的人来揭榜找我就是。”众人轰然应了,有好事者、好才者、无聊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