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蛊江山-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侍卫告退后良久,洛妍还是有些怔忪,侧头一看,澹台也是一脸深思,半响才抬头道,“洛咯,今天我想去西山一趟。”
洛妍心思转动,点了点头,“我陪你一起去。”
这日恰好是个阴天,洛妍不耐烦坐车,便和澹台一道去安王别院的马房牵了马出来,澹台依然是骑着他的踏雪乌骓,只是洛妍的小金如今还下落不明,澹台便给她挑了匹玉狮子,两人一路向西出城而去,午时前便到了西山大营前。
大概是留下的俘虏彻底打扫了一遍,几天前还一片狼藉的这片平原,已经恢复了几分昔日的平静,拆下来的鹿角都集中堆在一处,地面也大致平整过,西山大营外的那道临时木栅墙早已民消失不见,一眼看上去,这片土地似乎与往日那个大校场也没有太大区别。
只是低头细看,黄褐色的土地上依然能看见一片一片黑紫色的斑驳,闻得见萦绕在空气里的淡淡腥味和焦味。而在远远的两端,那大片大片的密密麻麻的土包,更是无可辩驳的证据;这再也不是昔日的校场,而是一片战场,曾有成千上万人挣扎着死去的惨烈战场。
澹台骑在马上,静静的凝视着眼前的一工,脸上是一种洛妍从未见过的肃穆和苍凉,而目光凝视最久的,并不是大营附近那一片土包,而是靠近东面的山却下那更大的一片。
洛妍先是关注着他的脸色,只是顺着他的目光看骈,不由想起长眠在些的那无数年轻士兵——谁无父母、谁无兄弟、谁无妻儿?他们的家人此刻大概还在等待着他们的归来吧?可怜元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一时间,那些飞溅的鲜血,那些惊惶的惨叫,似乎又一一的在眼前重现、在耳边回响,却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人并不是概念化的“敌人”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普通人……直到一只大手在她的脸上轻轻一抹,洛妍回过种来,对上澹台关切的眼神,才感到脸上已是一片冰凉。她低头擦去脸上的泪水,随即腰上一紧,被澹台伸手搅到他的马上。洛妍心情复杂,将头埋在他的胸口,澹台也默默无语。
不知过了多久,洛妍才听见他低低的声音,“这一次,从头到尾,死了两万两千零六百名士兵,伤残一万三千七百名,在这片战场上,死了一万八千名。其中神威军死了一万六千八百名,不计阵亡,伤残的一万两千名,没有抚恤!他们是叛军!”他的声音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沉痛。
洛妍心中一颤,抬头轻声道:“扬飞,这不是你的错。”
“我知道这不是我的错。就算再来十次八次,在战场上,我也会毫不犹豫杀了他们。我记得我去救你的时候,在神威军大营门杀掉的第一个人,就是阅兵时我手下训练过的一个尉官,他一眼就认出了我,我到现在还记得他的眼神……可是我不能不杀他,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我绝不后悔!”
“如今我的千骑营,能够继续留下服役的,不是五百人,朝廷这次封赏给我的银帛,我已经让人全部分给那些残余的兄弟,加上他们这次的一等抚恤,大概勉强能给他们的家人十年八年的温饱。可是神威军那两万多死伤的士兵怎么办?他们难道就不是我大燕的子弟了?”
“所以我发誓要新手抓住宇文兰珠,我其实想新手杀了她!不光是因为她害过你洛水程,也因为在这片战场上死掉的那一万八千多位大燕儿郎。如今宇文兰珠已经死了,我来这里,只是想告诉他们,割裂他们的因魁祸首,终究得到了报应!”
“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次,朝廷给了我一个二品辅国将军的头衔,只是我……我只希望,我的手上,永远也不要再沾满我们大燕自己人的鲜血。”
“你不会的!”洛妍直起腰,抬头看着澹台扬飞,用最肯定的证据道:“这伯事情已经过去了,再也不会发生了!”
澹台低头凝视着她,嘴角慢慢扬起一个柔和的微笑:“你说得对。”
天空中,厚厚的云层压得越发低了,风渐渐大了起来,他们的声音很快就被风声盖过,消散在空旷的战场上。
第185章大旱之秋
永年三十二年的夏天来得格外闷热,天总是阴沉觉的,雨却总是下不来。整个六月,京城就如在蒸屉中一般,到了七月立秋之后,便付出黄河以北大旱的消息。
洛妍最怕闷热的天气,屋里放入再多的冰仇也不管用,可若是出门,没过两刻钟向上就粘腻腻的难受。一个多月的时候里,她几乎就没怎么去过公主府,《京报》那边若有什么事情,都是差人来这边来询问请示,一应日常事务,洛妍也乐得放手交给晏、姚二个。想起去年的忙碌,洛妍不得不承认,她可耻的堕落了——玩物丧志啊!
不过,某“物”澹台扬飞是决计不肯承担这个责任的。这一个多月,他也没怎么去过军营,借口是在养他那早就已经痊愈的伤,洛妍忍不住便笑,“我上次入宫,听说父皇都快大好了,你这作竟是比他的还要重?”
澹台满脸严肃的点头,“我自然比父皇伤得重,我的伤在这里,永远也好不了了。”说着按了按自己的心口。
洛妍笑嘻嘻的看着他,“你就编吧。”
澹台的神情依然是一本正经,“你不知道有个词叫心胆俱裂?我这里有好几条裂缝,都是被你吓的……你说你怎么赔我?”
洛妍向他眨眨眼睛,“你怎么这么记仇?大不了你也吓还我就好了?”
“我舍不得。”澹台微笑起来,眼神变得深邃,不过洛洛,你要答应我,再也不许吓我了,嗯?“洛妍呸了一声。这个人,脸皮越发厚了。不过,看着他越来越多的笑容,洛妍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很有成就感的:眼前的这个男人,已经不再是那个石头般又冷又硬的孤僻少年、准备将军,已经对她打开了心灵外面层层冰封的坚硬外壳,他的愤怒,他的恐惧,都不会再死死的藏在心里,而是会用他特有的方式告诉自己,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只是不再吓他?洛妍的笑容下有微微暗沉的心绪——虽然她早就想清楚了,谁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什么时候,但总不能因为今天就去死。可是,自己……你答应不答应?”澹台的眼神已经有点危险,洛妍忙笑着点头,转了个话题,“我今天去澹台远那里的时候,她说父亲的身体底子很好,也很有忍耐力,她觉得这样下去,那今年冬天,父亲的腿就不会那么畏寒了。”
澹台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点头道,“这就好!就为这双腿,父亲这些年来实在受了不少罪,如今年纪大了,越发畏寒,每次每天见父亲,我心里都难受……只是耽误文大人和扒开谦了。”
提到这个事情,洛妍不由皱起了眉头,她若没有看错,文现在意象更加避着二哥,更不愿意谈到侧妃这个话题,那感觉并非羞涩—“唉,我怎么觉得,清远她倒有点巴不得耽误下去。”
说话间,门外响起了小蒙清清脆脆的声音,“公主,贵妃娘娘打发人送东西过来了,说是给青青姐姐和天珠姐姐添箱。”
洛妍跳了起来,对澹台道:“我出去招待一下。”
六月里,敬妃段错因这次的功劳,便被晋为贵妃,名正言顺的接手后宫事务,相比之下,旨意里还有一们宝林穆错被封为的婕妤,虽然是从六品直接擢到三品,在外人眼里似乎就不是那么显眼了。如今已是贵妃的段氏本来就是个性子清淡的人,虽然从贤妃那里接手了后宫权柄,却事事都拉着贤妃,两人相处平和,后宫也就风平浪静——大家的目光早就都盯在了那个独自在乾清宫伺候皇上的穆婕妤身上。对于这样的局面,有时候洛妍都不知道是应该为段贵妃高兴,还是应该替她觉得悲哀。
澹台知道洛妍的心病,前几日便开口道:“我看四皇子是个能吃苦的孩子,他也该开始练武了,若是贵妃娘娘不嫌弃,我愿意做四皇子的武师傅。”洛妍把他的话告诉贵妃,顿时在她脸上看到了久违的亮丽笑容。昨天,连永年都为这个事情特意把澹台召到了乾清宫一次,赏了他一柄上好的东洋刀。
如今,段贵妃竟然能想到为天珠和青青两个八品的奉仪添箱,天性不是有一点投桃报李的意思。
洛妍来到外面,只见走进来的竟是两个熟人,在长春宫里伺候过自己的佳悦和佳熙,带来的给青青的东西是一对通透的翡翠花胜,给天珠的则是一对镶东珠穿枝菊花纹的金钗,东西精巧不说,还暗含了两个人的名字。
佳悦和佳熙和洛妍身边的待女都朝夕相处过,待青青在天珠谢过恩,便嘻嘻哈哈的上来拉住她们打趣,天珠也就罢了,只是红着脸傲笑,青青却显然已经处在暴起的边缘。
洛妍看在眼里,只觉得乐不可支;对于贺兰源的求娶,天珠沉默了一会儿就答应了,然后按部就班的准备待嫁;青青对姚初凡的心意却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好不容易才点了头,随即便陷入婚前恐惧症,要不是谷雨几个看得牢,估计逃婚都已经逃到瓜哇国去了。
眼见青青不由自主的握紧了着手,洛妍忙上去解围,“你们都把娘娘的赏赐赶紧收好吧。”又拉了佳悦和佳熙道,“好不容易出来了,快坐下吃点凉的解解暑。”一面便吩咐人上了冰镇酸梅汤,又让准备刨冰。
两人都连称不敢,不过洛妍可不管她们,指挥着谷雨几个硬把她们按了下来。佳悦一面喝着酸梅汤一面下令各宫开支减半,连冰供都减了,若不是在您这里,奴婢们还真喝不上这一口。
洛妍倏然而惊,她最近除了准备青青和天珠两个的嫁妆,别的事情都没大留意,京城附近的旱情虽然也听说过,却没想到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如今大燕祸乱刚过,正是伤筋动骨的时候,再赶上大旱,一个处理不当只怕就要惹出不测危机来!记得后世里,每逢天灾……送走佳悦和佳熙后,洛开站在门口出神良久,突然觉得一只大手揽住了自己肩膀,侧头看时,只见澹台站在自己身边,眼神清朗看着远处,“洛洛,千骑营的新兵前几日已经补充完毕,千牛卫也补充了两千多新兵,我想明日起我就该回军营了。”
洛妍心中一暖,嫣然微笑,“嗯,明天,我也该去公主府了。”
七月二十,久未露面的永年帝终于出现在朝会之上,当他神色从容的缓缓坐在那张常年空置的龙椅上时,所有朝臣都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不少人偷偷向上打量,经过两个月的休养,皇上看上去已经恢复如初,虽然谈不上容光焕发,但也步履稳健,精神抖擞。
永年的声音依然冷洌,一开口先是肯定两个月来监国的兴王与诸位文武臣工的辛苦,随即便开始询问大旱的情况。
兴王慕容峻这些日子来正是为这件事情忙得脚不沾地,听得询问,便出班回报:“如今旱情已经扩大,京城、关中、河东、河北等地陆续都出现了罕见的旱灾,其中又以河北道与京城最为严重,不少地方夏粮已经绝收,秋粮亦无法下种,各城都已出现流民……”
永年的眉头越皱越紧,“既然如此,如今可有何对策?”
如何应对旱情,慕容峻连日来如今三省六部的官员在议事堂多方讨论,如今只有三条,一是筹粮,今年河北,关中虽然大旱,但扬州、荆州、蜀中乃至江南等地都是丰收,东北的粮食丰收也已成定局,因此目前已令南方各地调粮北上,东北一旦收粮也直接运往京城;二刚是筹钱,从民间乃至大理购粮。只是动乱刚过,两个月来修缮、整顿、抚恤、招募各项事务花钱如流水,如今国库却是有些虚了;最后便是减免赋税,调集耐旱作物的种子免费发放,官府向农府无偿赊粮,并补贴来年春耕。
永年点了点头,“从各地官府筹粮,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运到?听说如今京城街头已经有流民出现,京仓存粮还有多少?购粮虽然快捷,但粮价飞涨,联已命后宫一切开支减半,不知道你们可曾算过,还需要筹集多少银两?”
慕容峻道,“启禀父皇,儿臣已经估算过,南方运粮以及东北收粮之后运粮过来,最少都要一个月,如今不但京城街头有流民,城外流民也越来越多,开仓放粮势在必行,京城附近粮仓因为夏粮便是欠收,如今所积显然不足,只能从民间收购,所需一则是从国库调拨,二则是从民间集,如今看来,倒也有了些着落。”
永年不由一挑眉头,“此话怎讲?”
慕容峻笑道,“昨夜平安公主告知儿臣,《京报》已经筹集了一百万两白银,此后还会陆续增多。”
此言一出,上至永年,下至百官,都不由得露出了惊诧之极的神色:大燕一年的国库收入也不过一千万两白银,如今国库中余银则不过三百万两,能拿出赈灾的最多一百万两,而一个小小的《京报》怎么能拿出这么多钱来?
永年微微眯起了眼睛:“平安……她是怎么拿出这笔钱的?”
慕容峻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张纸:“父皇请过目。”
自有太监将这张纸接过交到了永年手中,只见上面是五个大字,“惠氏慈善榜”排名第一的赫然是:“妃,翡翠白菜一颗,十万两白银。”
第186章其利断金
“德公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穆婕妤清丽的脸颊上有—丝异常的红晕,声音也不似往常的娇嫩。
一份《京报》“啪”的摔到了案几上。
德胜不动声色的双手拿起,瞟了一眼翻开的那一页,正是那份这几天在朝野都传得沸沸扬扬的“惠民慈善榜”,确切的说,是两份“惠民慈善榜”,第一份是各宫娘娘所捐的珍奇物品,及其拍卖所得,第二份则是在拍卖中出钱的各位豪商巨贾,排名第一的名叫贾成祥,出资十万两……
德胜自然知道穆婕妤的怒火由来:后宫如今有分位的嫔妃一共四十六人,这份榜单上有四十五人,唯一没有出现的就是穆婕妤。
“娘娘难道不记得了?十来天前,贵妃娘娘曾经让人到乾清宫传话,请您去长春宫商讨事情,您当时没去。就是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