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梦幻世剑-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娜寺钏歉鰆iān猾小人,为人太过于善变。
而左宗棠相比就少了些曾国藩的成熟圆滑气质,比较喜欢坚持自己的主见,当初曾经满怀一腔报国出头热心慕名前去投奔追随他,算是做了曾国藩手下的跟班小弟,曾国藩虽然很欣赏左宗棠的才干,可是因为左宗棠比较刚直固执,曾国藩有些不喜欢他的xìng格,曾经开口骂他,以至rì后左宗棠怀恨在心,两人就此失和。
人常说,读史是为了明智,历史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过去的事情真假后人自然不知,只凭当初写书的人一笔带过瞧瞧罢了。不过,这些过去的事情总是一面清晰的镜子,我们总能从这面镜子里面瞧出许多东西,若是能够得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启示,那就是最大的收获。
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都是历史有名的人物,都是举足轻重的晚晴重臣,可是纵然就算两个人才干相等,气魄相当,也因为一些不同生出分歧,以至留下不可轻易调和的矛盾,这里面自然还有其他许多原因,不过与这两个人的脾xìng和见解差别还是有很大关系。
如果说曾国藩这时候经过多年官场历练,已经是在现实中行走的集大成者,那么左宗棠相比还多少有些当初少年时候怀有的理念和脾xìng,算是一个铿锵少年行了。
曾国藩觉得左宗棠有些固执可笑,而左宗棠也觉得曾国藩有些jiān猾难测,两人各有想法。
曾国藩的确多变善变,但不能因此就简单说他做人比左宗棠差,甚至比左宗棠懦弱,不过纵览其一生,他虽然成功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维护了清朝统治,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创汉人掌权的时代,却只为保持自己权势利益,维护自己的官僚地位,相比较还是有些缺乏了左宗棠的开拓进取之心。
可是,左宗棠若没有当初他的赏识提拔,也恐怕难以轻易发迹,到底还是沾了曾国藩的光,这里面的功过是非,也只有让后人自己去评价了。
不管如何,这两个人一生都为了自己的追求奋斗,历经风云变化并未轻易放弃,之间的恩怨纠葛,博弈较量成为次要,对于他们两人来说能够做到没有轻易放弃这一点,或许也算人生足矣。
此时左宗棠还未真正出道,不过多年在低层的处世也锻炼出他一身的硬骨铮气,他一方面是瞧上了李观鱼的武功高强,另一方面是欣赏对方身上的这股侠客硬骨气质和自己有些相近,另眼相看起来,便力求定要将这人招揽到自己手下,是以李观鱼虽然拒绝了他的邀请,他还是并不死心。
李观鱼见左宗棠这般重视自己,自然心里十分感谢,便说道:“昨晚是我们主动告辞离开府上,不怪左大人不收留,何况临行时左大人还特意赠送我们金银厚礼,俗话说无功不受禄,左大人对我的这番厚情,该当是我感谢他才对。在下这里谢过了,还请方兄转告给左大人我的心意。”
“诶,左大人既然对你这般好意,你又何必一直拒绝?”
方百诚听他这么说,脸上一笑,接着道:“既然在这里相遇,我说什么也得相陪你一路,你们两人这是打算要去哪里,我正好带兵相送你们一程。”
李观鱼见他要相送自己,不愿再留人情意,便伸手答谢,“多谢方兄的好意,我们两人本来无所行踪,天下各处就是信步闲走,实在用不着方兄带这么多人一路相送,还请方兄带人回去,只将我的这番谢意转告给左宗棠大人就是。”
“观鱼兄,你这么说那就是见外了!”方百诚在马上道:“那怎么成,我既然奉了左大人之命来这里寻到你,说什么也要相送你们两人一程,哪里还有到了这里再回去的道理。凭着你和左大人的相识交情,这点区区小事算得了什么,若是瞧得起咱们,你就不要再推辞了!”
“这个···”
李观鱼料不到对方执意要送自己,若是再强行推却,倒是显得自己失礼了,他明白这个方百诚绝不会没有理由带兵前来寻找自己,定然是奉了左宗棠之命前来专门相寻,若是自己不答应,对方恐怕也不会轻易离去,想了想,便只好点点头答应,无奈一笑道:“既是左大人这般热情厚爱,我也不能推辞了。”
“这就对了么,依咱们昨晚在府上相聚一场,这般相识交情,你又何用顾忌推辞。”
方百诚十分高兴,嘿嘿一笑,立即转头吩咐手下:“来人,快备两匹好马上来。”他身后的清兵听完不敢怠慢,立即便有兵丁牵着两匹马走了过来,来到两人面前,将缰绳交给李观鱼。
李观鱼瞧向白胜男,笑道:“师妹,昨晚冷清走了一路,今rì可好,现在有人主动给咱们送马行路来了,你看如何?”
白胜男听他询问,便扑哧的脸上一笑,“那正好啊,有了马匹,省得咱们一路再步行走路了,师兄,这岂不是好事?”
李观鱼哈哈一笑,点点头,“嗯,好事,好事。”说完,走了过去。
于是,两人便出了小庙,上了兵丁给他们牵来的马匹,跟随方百诚带领的这队清兵人马一起上路。
一行人从咸宁向北前行,速度并不快,方百诚始终和李观鱼、白胜男两人并骑而行,一边行路,一边聊天,渐渐更是相熟,他们行了两rì不觉间到达了咸宁以北的汉南和江夏一带,临近长江再往北便是湖北的省城武昌。
这里已经脱离了清廷的控制范围,处在太平天国和清廷势力相交地界,一路行来,不少地方处处可见清兵和太平军交锋的战斗遗留场景,狼烟气息越发浓重。
走到这里,方百诚带兵已经不能再轻易相送,他向前方瞧了瞧,这时在马上伸手一指,对李观鱼说道:“再往北走过了江流,那边就是太平天国控制的领地了,如今正是咱们清兵和太平贼军交战的地方,形势不太安全,若是你们两人还要往北走的话,一路兵荒马乱,可要千万小心,我就只能相送你们两人到这里了,这两匹马你们骑去,咱们就此别过。”
李观鱼感谢他的一路相送之情,伸手向他一行说道:“多谢方兄相送,后会有期。”
方百诚本想留他,可是不知该说什么,忽然这时候后方远处传来一阵疾奔的马蹄声响,由远及近,十分清晰,两人连忙转头瞧去,但见官道大路灰尘荡漾之中一匹快马急速向这里奔来,不知是何人。
不多久,待得那匹快马奔近到清兵队伍附近,方百诚才瞧清是马上所骑之人身穿官军衣衫,原来是清军的探马快哨,有些疑惑,不知为何军队的探马轻骑会追到这里。
等那匹快马到了近前,马背上的清兵翻身下马,迅速奔到队伍之前,对方百诚说道:“禀告方大人,左大人有令,说如今形势有变,前方武昌的官军队伍正准备和太平贼军交战,情形危险,不要再往前走,让方大人迅速带人赶回大营。”
“嗯,和太平军交战?”
方百诚和李观鱼两人微微一怔,听了清兵探马的报告,这才知晓原来前方的武昌地区形势有变化,清军准备要进攻太平军地盘,方百诚瞧向他,“李兄,左大人既然传令说前方要开始交战,定然形势十分危险,既然如此我看你们两人现在最好还是不要贸然前去,不如先跟随我一起回军营,等交战过去了,rì后再做行路打算,你看如何?”
李观鱼见还要跟随他回去清军大营,不免有些犹豫。
他本来一心打算前往湖北寻找太平天国的石达开,亲手将自师父留下的这张宝贵的太平天国地图交给翼王,先完成这项师父的遗愿。
可是曾经听太平军的李富龙对他说石达开如今已经带领大军前往江南不在湖北,一时间寻找石达开转交地图的目标变得有些遥远,近期不好实现,只能先将地图留在手上等待rì后寻找对方,这时转念又想了想,如今前方准备要交战情势难料,兵荒马乱之中最好还是多留意小心点好,自己一人纵然不怕可是毕竟有白胜男相随,也得考虑担忧她的安危,想来想去,不如先暂时跟随方百诚回清军大营,瞧瞧情势发展,rì后再做打算。
“师妹,现在有人说前方准备交战,咱们怎么办?”
白胜男见他询问自己,说道:“师兄,我一直跟着你,现在反正咱们到了这里,你说去哪里我便去哪里。”
李观鱼点头,“嗯,那好,咱们就跟着方兄去一趟官军大营,先避避再说。”
方百诚见他答应,自然十分欣喜,当下命令手下人调转方向,跟随清兵快马带路,前往清军大营。
一行人调转方向,向临近长江的汉南地区行进,原来在咸宁大营的清廷军队已经开始移动向北进发到长江附近,准备攻打驻守武昌地区的太平军。
李观鱼料不到清军说打就打,他跟随队伍前行到汉南军营附近,正好望见远处清军大队人马调动的情形,只见灰sè的江面岸边扎下一座座连结的营盘军帐,清廷绣龙旗和湘军旗号到处招摇飘荡,江上也能隐约瞧到舰船角帆的影子,此时在江岸附近的军队至少也有数千上万人,一股西北风正吹得起劲,掀起地面的黄土衰草,一阵阵猎猎撕裂的呼啸声,混合起这时候在远处军营兵队里面呜呜吹起的低沉嘹亮号角声响,微微震荡人心。
他瞧到眼前的情景有一股说不出的感受,至少以前他还没有见到过这等大规模军队人马调动的景象,凭着他的敏锐,隐隐感到大战之前的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
他记得几天前和白胜男两人刚刚进清军大营的时候,那时候清军大营还稳稳扎在咸宁地区,现在不过数天时间,大规模的清军居然已经陆续调转到了长江附近的汉南一带,距离武昌很近,想不到清军行进迅速,恐怕武昌的太平军也有些意料不到。
“方兄,这是什么情况,我记得之前官军大营还在咸宁,怎么短短的时间就调动到了这里,难道真的要准备和太平天国的人大战不成?”他在马上转头瞧向对方,有些疑惑。
方百诚见他发问,也不便隐瞒:“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听上面有传令,现在我们朝廷军队要向武昌进发,定然是要攻打占领武昌的太平贼军,这些人马早在几天前便开始调动了,你不是和白姑娘说在咸宁军营夜晚歇息的时候听到外面有杂乱喧闹声音么,应该就是从大营往这里的人马调动。”
李观鱼这才明白,原来当初他们刚到咸宁大营的时候,清军就开始向武昌和汉南这一带地区调动行进,难怪夜晚在营帐里面总是听到外面有人马走动和军号呼喝杂乱声。
白胜男有些好奇,“咦?既然要出发,为何白天不动,非要到夜晚走路?”
方百诚听了,哈哈的一笑,“白姑娘,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俗话说,行军打仗,兵马行动夜晚最佳,咱们咸宁距离武昌很近,四周到处有太平军的探马暗哨,监视观察官军的动向。如今,胡林翼和罗泽南两位大人决定要带兵大举进攻武昌城,恐怕动静太大惊动了武昌的贼军,便选择夜晚调动行军尽量减少对方的发觉,这样出兵效果才更佳。看样子,这几rì官军一出发路途上就不怎么停歇,你瞧,那里的兵队应该是直接就往武昌城进发去了!”
李观鱼和白胜男顺着他的手指方向瞧去,果然见到临近江边有一长队正沿着江岸向北行去,快马骑兵在前,步兵紧随在后,轻装快进,速度不慢。他稍稍扫眼一望,估计这支队伍人数少说也有五六千人,军衫齐整装备jīng良,应该是清军准备攻打武昌的先头部队,大营里面其余的辎重粮草、军械火炮则一部分在陆上用车马运送,另一部分在江水靠舰船运输过来,先聚集在这里扎好的营盘,然后准备稍后再运送往前线。
除了这支军马,远处其他清兵各部人马也都正陆续抵达这里,有的到了这里原地待命,随时听令向前线进发,就现在这里的军队人马大致粗略一计算,至少也有二三万人,不知道其他地方还有没有人马调集过来。
李观鱼眉目微动,见清军这般大规模调动兵力,想来前方的武昌大战马上就要一触即发了。
他虽然向来有些瞧不起清廷官军,不过这次眼见胡林翼和罗泽南手下调动的清军部队规模着实不小,装备jīng良,军容齐整,进发行动井然有序,而且后勤保障充足,看来的确不一般,绝对有把握能够攻打重创武昌地区驻守的太平军。
如今,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已经带领十数万主力大军转移扑向江南,正在配合天京攻打苏浙的清军大营,远离这里。
湖广一带虽然被太平军占领大片领地,可是留守的军队并不是很多,西线的清军瞄准时机,集中力量攻打太平军在湖北的军事重镇武昌城,准备一举拿下武昌,夺回湖广失地,再加上此时江西地区曾国藩军队的侧翼支援,清军两面包抄夹攻,对驻守湖北的太平军形成了巨大威胁,形势严峻。
李观鱼瞧到这里,就连他也不觉微微为武昌感到有些担忧。
“左大人也在大营之中,咱们先去见他。”
方百诚这时说道,李观鱼点点头,便跟随这两百多人的清兵小队径直向大营进发。
还未走多远,嗒嗒蹄声,忽见大营迎面又有一骑快马疾奔而来,马上的清兵见到方百诚,停下叫道:“方大人,属下传左大人之命,说前方激战,情势凶险,说不必跟随大军一起向北,让你们在军营留下等候。”
“嗯?”
李观鱼微微一怔,料不到左宗棠不要他们一行人跟随大军北上,先留在后方的军营等候,这样岂不是瞧不到前方的清军是如何与太平军交战的场景了,又一时见不到左宗棠,觉得有些遗憾。
可是既然左宗棠这般传令下来,方百诚也不好违背,便带着手下清兵和李观鱼两人进入大营停顿下来歇息,在这里原地等候。
………【第三十章 武昌之战(一)】………
() 众人暂时没有跟随清军大队人马北上,停留在大营数rì,始终能够听到前方武昌城地区传来的隐隐交战声,隆隆的火炮声不时传来,听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