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攻略手记-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明朝建立之后,云南一直把持在故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手中,继续效忠退回草原的元廷。虽然北部大漠和西南相隔甚远,根本不可能遥相策应对大明造成威胁,但是这么一片自家土地被把持在鞑子手中,仍然是洪武帝的一块心病。
而且云南的情况与北方大漠不同,北方是鞑子的发源地,广阔的大草原他们比明军熟悉得多,是以要彻底拿下难度很大。而云南多山区,鞑子一向自傲的骑兵无法发挥优势,要拿下虽然需要付出些努力,却也不是不可能。
只不过云南地势险峻,武力解决必定要经历苦战。目前除了把匝剌瓦尔密占据昆明曲靖一带,自古把持云南的段氏也占据着大理一带,处于半独立状态,间或与残元势力有所冲突。
鉴于这样的原因,洪武帝多次派使者前往云南,分别与两方势力谈判,试图和平解决云南问题,但使臣都被杀害了。
这一次发生的事情,不过是朝廷派出的两拨使臣又有去无回了。加上这次,前前后后,明朝使臣已经被杀害了四拨。
俗话说“事不过三”,洪武帝能忍到第四次,已经是耐心极佳了,况且对于一个日益繁荣的泱泱大国,这样任敌人侮辱也实在有损颜面。
于是这一次,洪武帝终于狠下心,准备武力解决了。
洪武十八年八月,洪武帝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师三十万人南征云南。
出征前夕,一日洪武帝摆架长阳宫,惠妃向他提出了让蜀王一同出征的请求。
洪武帝当时就愕然到:“爱妃何以作此提议?”
“陛下,云南归属蜀王封下,虽然与成都相隔甚远,但是也屡次出兵侵扰巴蜀,皇上将椿儿封到蜀地,是对他能力的信任。然蜀地民风彪悍,大小战事频发,藩王食朝廷俸禄,自应担当拱卫朝廷的职责。诸如晋王、燕王也时常亲帅军队杀敌,椿儿也是时候效仿几位兄长,磨练磨练,为朝廷尽忠了。”
当时尚未册封岷王,是以按照藩王节制边疆的规定,云南也归蜀王管辖。惠妃这番话言辞恳切,竟让一向冷硬的朱元璋也有些感动。
“椿儿还小,这些事情可以等就藩之后再说。”
惠妃扑哧一笑,道:“皇上,你也太宠椿儿了,他都快十六了,不小了。而且,此次有三位大将军挂帅,定当凯旋而归,不趁着有名将指点,让他磨练磨练,以后就藩,万一发生点战乱,我还真怕他应付不来。”
洪武帝点了点头,惠妃这番话很有道理。一般宫妃多宠溺皇子,舍不得亲生儿子受一星半点的苦,惠妃却能从国家和朝廷的角度考虑,并不一味护着儿子,当真是深明大义。于是,当下便首肯了惠妃的提议。
次日,洪武帝亲封蜀王为监军,跟随傅友德远征云南。不过虽然一同出征,蜀王毕竟与其他武将不同,而且在洪武帝心里,一向觉得这个十一子善文不善武。因此,临行前殷殷叮嘱三位将军,蜀王随军只是学习历练,留在大后方即可,切不可涉险。
“夏子凌,既然你有满腔报效本王的热忱,此次南征就随本王一道去吧。”
朱椿对夏子凌说出这话的时候,夏子凌心里有些百感交集。蜀王竟然真的参加了平云南之战,那本《明朝野史录》中就是这么记载的。而他上网所查的明史,蜀王却是没有参加那一役的。这么说,历史的轨迹竟然更加偏向那本书中的记载了?
夏子凌一时陷入沉思中,朱椿见他久久无语,讽刺一笑,“莫非夏教授只是说说,真到上战场就怕了?”
夏子凌敛了敛心神答到:“臣自然愿意跟随王爷,保护王爷周全,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如此甚好,”朱椿话锋一转道:“不过……本王奉命在后方监军,想要有所建树不易,故特向征南大将军讨了个方便,封你一个正七品经历头衔,挂千户之职,编在前锋营中。”
朱椿脸上带着温和无害的笑意,仿佛这事是给了自己莫大的荣耀一般。夏子凌却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维持着皮笑肉不笑的表情道:“多谢王爷厚爱,臣定当尽力。”
这一招当真狠啊,如果建了军功,自己是蜀王的人,功劳自然记到蜀王身上;如果不幸成了炮灰身亡,那也很好,不用动手就除了一个身边可疑的人。朱椿这是双赢之局啊,而且他越想越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些。
自己现在只是个从九品芝麻官,按说一下升了两级半,算是件天大的喜事。但这样带个千号人的低级士官,在军中多如牛毛,完全是做炮灰用的。堂堂蜀王推荐的人,给个那么低的职位,他想想都汗颜。
朱椿对夏子凌的回答很满意,挥了挥手道:“下去准备准备吧,三日后大军便出征了。”
对于这位腹黑的蜀王,夏子凌有些无语。什么“博综典籍,容止都雅”,都是欺骗人的表面现象啊。不过,他倒也能够理解朱椿的行为,毕竟如果他轻易就信任自己,是个没有心机的人,在复杂的皇子纷争中必然不能自保,更别说还想成为一代帝王了。
此行三位将军都是明朝乃至历史上的名将。傅友德一生从未打过败战;蓝玉屡建奇功,称得上是洪武一朝最为耀眼的将星之一;沐英也是一员能武善谋的猛将。冲着这三个人,就算历史再怎么改变,这一战也绝对不可能输了。因此,保护好自己,伺机立功,或许这一战之后,他便可以真正取得蜀王的信任呢。
思及此,夏子凌总算露出了一丝笑容。 “放开我!你们想做什么?!”几日之后,夏子凌在睡梦中,突然被几个身手了得的大汉绑到一间暗室,绑架之人看衣着,应当是王府的侍卫。
那日以下犯上,说了一番话后,朱椿最终没做什么就把夏子凌放了回去,倒让夏子凌有些疏忽了。以为他忌惮自己是洪武帝亲自封赏的人,哪怕官职低微,蜀王也不会随便动他。没想到朱椿完全不顾这些,也不把他掏心窝的效忠言论放在心里,突然来了这么一着。
几个奉命办事的侍卫都是沉得住气的人,任他大声呼喊,不置一词。直到一抹潇洒的白衣入了暗室。
看到来人,夏子凌沉下声来道:“不知王爷深夜将我请来这里,是何用意?”
“呵呵,你竟不知道?”朱椿谈笑自若,仿佛不是在这幽闭暗室,而是在书房中一样怡然自得。
“夏先生,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的,”朱椿挥了挥手,转头道:“你们都下去。”
侍卫们退下之后,他上前一步,捏住夏子凌的下颌说到:“你真是濠州皇觉寺的僧人?”
漆黑的眸子如猎豹一般紧紧盯着夏子凌不放。
夏子凌被绑在椅子上动弹不得,心下却暗道一声不好。难道他发现了什么?师父既然安排好一切,想来不会有漏洞才是,朱椿怎么还会查出什么呢?
朱椿冷笑一声,放开夏子凌的下颌,退后两步,缓缓说到:“从你进府之后我便派人到濠州探查。第一拨去的人很快就返回来了,说方丈正宁大师确有一弟子名惠慈,正宁也写过推荐信,他们在僧人名录上查到了慧慈的名字,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但是我始终不放心,便派侍卫长张守带上你的画像再去探查。正宁方丈和寺中僧人依然咬定你就是惠慈。但人若造假,必定百密也有一疏。出发前我命张守但凡能够找到的线索必定不能放过,他便多了个心眼,在寺外住下,继续在附近探访。”
“你猜怎么着?不日后,张守在附近的村庄遇到一樵夫,称这画像与慧慈有几分相似,却应该不是慧慈。而且今年年初慧慈入山采药,不慎摔落山崖,还是他捡了回来,当时已经没了气,尸体被正宁亲自领走,难道还能死而复生不成?”
“张守得了这个消息,未再继续探查下去,便快马回来禀报,”朱椿说完惬意地坐到旁边的椅子上,抱手说到:“夏子凌,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件事情疑点甚多,孤觉得细查下去,不日便可水落石出,届时禀报父皇,你想想结果会是怎样?”
夏子凌听到这里,脸色已经青白交加。师父已经布置得很周密了,只是朱椿太过心思缜密,谁能想到堂堂藩王会纠结于小小一个僧人的身世问题,花那么多精力去查呢?不过也怪自己太过心急,逼得紧了。
事已至此,再想之前有何疏漏没有任何意义。这件事情是绝计不能让朱元璋知道的,按照他那睚眦必报和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漏网一人的性格,到时候怕要血洗濠州皇觉寺和选拔官员,平添不少杀戮。那么……为今之计,只有坦白从宽了。
夏子凌垂首恭敬地说到:“王爷,实不相瞒,我确实不是慧慈。其实臣师承天外异人,师父夜观星象,得知明君将从西南而出,特命我前来辅佐。”
朱椿似笑非笑地看着夏子凌,似乎很有兴致看他接下来怎么掰,不过后者眼中却没有任何玩味的意思。
“王爷,我知道这话很难相信,但古有仙家令姜尚辅成王,这样的事情,其实是真实存在的。”这话夏子凌自己都说得有些汗颜,不过他觉得自己那师父戊真,就算不是仙人,也去之不远了。
朱椿漂亮的星目凝视着夏子凌,久久不语,过了好一会,他才撇开视线,淡淡地说了一句:“看来是我高估了,你不过是个得了痴妄之症的傻子罢了。”
扔下这一句话,蜀王就衣袖一拂,扬长而去。
“……”这个意思,是把自己当做神经病看待了吗?
夏子凌在那暗室中,一关就是许多日。看着微弱天窗透出的日夜变幻,他不禁心下有些感慨。就算不杀自己,朱椿若是决定把自己无限期囚禁起来,他也没有丝毫办法。
在古代这样的人治社会,一个人的力量何其有限啊。历史上诸如姜尚、诸葛这样神一般的名臣,辅佐一番大业,不仅需要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估计还得有普通人无法企及的幸运指数。在这个王权至上的时代,帝王、藩王,甚至权臣一怒之下,要杀个平头百姓就跟切菜一样容易。甚至于遇上兵戈或是土匪,一刀被砍了也不是什么怪事。
以他微薄的力量,想要辅佐一个新的帝王什么的,无异于蜉蝣撼树,简直太自不量力了。
但是,领先这个时代几百年的历史知识,跟随师父十二年的挑灯夜读和四处游历,让他不甘心就这么被囚禁在这里过一辈子。现代人把自由看得很重,哪怕不能达成返回现世的目的,起码也要在这个时代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但这个目标何其困难,他还没对上洪武帝那尊大佛,只是区区的蜀王府,已经被困得不能动弹半分了。
思来想去多日,夏子凌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其实现在想来,他当时还是太急了些,凭自己几句话就要取得朱椿的信任,明显是不可能的。古人大多不信仰唯物主义,但是“仙家辅佐”之类的话如果拿不出点镇得住人的东西来,朱椿又怎么会相信呢?
戊真虽然教导自己文韬武略,但仙家道法他却一窍不通,说白了还是个普通人,要唬住人,估计还得借几百年后的历史知识。不过……这正好是夏子凌最薄弱的。
此刻的夏子凌,为自己当年不好好学历史悔得肠子都青了。幸好来这里之前的那天他粗略看了一下明初的历史,从那久远到快要遗忘的记忆中,夏子凌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件大事。
明洪武十八年,似乎发生了明初四大案之一的郭桓案,牵连被处死的官吏达一万余人。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洪武十九年甚至洪武二十年发生的,具体年份夏子凌根本记不清,更别说案件发生的月份和日期了。
不过自古成大事者,都是能力占三分,运气占七分。此刻他突然想到“郭桓案”,不管是直觉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使然,他都只有冒险一试。
蜀王不似个很有耐心的人,一旦他真的把自己的身份禀报给朱元璋知晓,他自己、师父以及其他牵扯进此事的人,都逃不脱剥皮充草的命运。不管了,这个时候,只有赌一赌自己的运气了。
拿定主意,这一天,府内婢女来给自己送饭的时候,夏子凌就开口恳求其让自己见一面典簿宋岚。这个时候,人际关系就显示出了很重要的作用。那婢女本是不肯,但是禁不住夏子凌再三恳求,终于是应允了。
夏子凌之前在王府几个月,待人谦和有礼,再加上年轻又长得俊俏,那婢女鲜少见到如他这般的郎君,被这样拉着恳求,难免有些脸红。想来一个王府教授,估计也就是一点小事惹怒了王爷,王爷气消了兴许就放出去了,于是,便觉得没甚大不了答应下来。
宋岚与他相交虽然不久,却是兴趣相投,关系还不错。那天夏子凌又帮了他一把,还未道谢,也不知为什么便被王爷关着。趁着夜色,他还是冒着危险来了一趟。
“伯嘉,你有什么话就快说,王爷平素脾气好得很,这一次却不知为什么把你关起来,气消之前,你还是忍一忍吧。”
夏子凌心中暗笑,脾气好得很?恐怕未必,朱椿平素不过是扮猪吃老虎而已,偏偏大家都被他忽悠了。再说,他要不主动出击,这气估计是消不下去了。
“孟川兄,能否为我求求情,让我见王爷一面。”
宋岚苦笑了笑,“伯嘉,你这可是折腾我呀,我小小一个九品典簿,在王爷面前哪能说上话呀。”
“孟川兄,您跟了王爷那么多年,我那日是不了解王爷脾性,讲经过了,触了霉头,本也没什么,王爷一贯仁厚,还请您抽空美言几句,想来也就无事了。否则一直被关在这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