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遗-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
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当青龙来到天台山的时候,这里还只是荒山野岭,他的推荐和后来女娲娘娘采石补天,为人类后世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故事、传说和诗篇。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三
天台山。
气候骤变。
时而急风暴雨,泥浆沙石俱下。
时而烈日当空,山火热焰灼蒸。
接到青龙的传讯,女娲娘娘和青鸾、玄甲带着寻找到的五色晶石已经赶到了天台山。女娲娘娘站立山头,看着天崩地裂、山河破碎一阵心痛。
女娲娘娘寻一平整之处,取出五彩晶石,利用晶石自身相互吸引的特性,结合成厚3丈、宽9丈、长18丈的五色巨石。巨石已成,只等朱雀传回天漏的勘察情况。此刻,天地或许也感悟到了娘娘补天救世的赤诚之心,竟也变得温和起来。虽然,天空依旧灰沉阴霾,但山火不再热烈,风也轻柔,偶有雨星飘落。女娲娘娘和青鸾、玄甲、青龙向西北望,神情凝重。
西北天空,黑云滚滚,电闪雷鸣,突然从黑云之中窜出一个光点,滞黑云边界逐渐汇聚成一个大火团,紧接着大火团开始向四周扩散、拉平,在空中形成一面巨大的圆形火焰镜。镜中映现着一个巨大的黑洞,不时有鸟兽树木石块被吸入,又不时有石块火光残骨被喷出;有些鸟兽刚要被吸入黑暗,却又被突然喷出的火焰化为灰烬,景象惨不忍睹。这正是朱雀传回的天漏情形。
女娲娘娘缓缓回转过身,蹙着眉头对众灵说道:“你们在这里等我,我去去就回。”说完施展咒语,举起五彩巨石向空中飞去……
隋、唐时《金光明经疏》云:外国呼神亦为天。
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
据今考证:战国甚至更早时期的墓葬中就有成仙飞天的场景,东汉以后随着道教的传播,把羽化升天的人称为“仙”,在空中飞行的仙称为飞仙。
印度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相结合,形成特有的飞天形象,大量出现在石窟壁画中。并由最初的马头人身的形象,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或撒鲜花,或抱乐器,借助彩云、衣带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飞仙形象。唐代后期的飞天,衣饰由艳丽丰厚转为淡雅轻薄,人体由丰满娇美变为清瘦朴实,神态由激奋欢乐变为平静忧思。元代飞天乘黄色卷云从空而降,衣裙巾带很短,身体沉重,飞动感不强,至此没落。
吾以为,这些飞天形象的演变,也许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女娲飞天”的心理(可能是不自觉,潜意识里),从最初的凶险惊叹(马头人身),到感慨庆幸(鲜花、乐器),再到顿悟觉醒(平静忧思)。正是从来的地方来,回到来的地方去。看来是圆,又是直线。或对也错,是是非非,夜已凉……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四
所有的飞天形象当中,唯女娲娘娘的飞天最为壮烈宏伟。
当女娲娘娘托举着五彩巨石飞身去向天漏处时,朱雀已是奄奄一息、岌岌可危。原来,天漏不仅仅吞吐有形的物质,也吸食消损万物的元神。当朱雀耗尽全力,在乌云边界拼出巨大的火焰镜时,他已经显出原形,双翅开始石化。朱雀发出一声悲壮的尖啸,用爪子紧紧抓牢天漏的边缘,即便死去,也将化为一块小小的石头,将天漏堵上一些。朱雀的心中没有懊悔和遗憾,竟然还残存着一丝暖意——那是拥抱青鸾那一刹那的惊艳。那一刹那是微乎其微的,渺小到不比一粒沙、一颗尘、一缕风;那一刹那却又是硕大无朋的,巨大到竟然惊动了九霄天之外的一位异世神仙,这位异世仙人的到来,改变了世间运转的法则,也成就了他旷世的英名。
女娲娘娘飞天来到天漏处,听到朱雀的尖啸,看到朱雀的险境,急施护身法咒,同时输出一节元气给他,看着他石化的部分慢慢恢复如初,放下心来,对朱雀说道:“雀,你下去吧,往天台山!”朱雀知道在这里不能帮娘娘的忙,还可能分娘娘的心,只得遵命,应了一声,折身坠下云霄,挥舞双翅,向天台山飞去。
此刻,天漏向下倾泄着洪水,女娲娘娘顶着巨大的水流,将五彩晶石镶嵌在天漏一端。不知何故,晶石镶进去的时候,天漏的水流竟然越来越小,并慢慢开始凝结,最后把镶进去的晶石冻住,并形成了许多倒挂着的冰凌。这些冰凌,在光线的照耀下,光彩夺目,五彩斑斓、煞是好看。
女娲娘娘暗自念道:真是天助我也!多日的阴霾心情散去,展露出笑容。娘娘没有留下继续欣赏风景,只身飞向天台山,她要抓紧时间将天漏全部补好。然而,娘娘一离开,天漏却又发生了变化,喷吐着火焰将冰凌融化,接着是倾泄而下的洪水。那块五彩晶石在火焰的炙烤和水流的冲击下,逐渐脱离,掉落下来。
巨石落下,落在古南巢地区(今安徽),生生地砸下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壳的运动中,此地逐渐抬升,形成一座大山,名“黟(yī)山”。那块五彩晶石,因与其它石头材质不同,而被孤立;又在风化剥蚀、冰川流水和重力崩塌的作用下,最终兀立于高座平台之上。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六日,玄宗改名黟山为黄山。那块五彩晶石就是今天的黄山飞来石。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赞叹黄山的秀丽: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至此,才有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魏书?卷六四?列传第五二》记载:夏桀**,南巢有非命之诛。是年,琴丫父女为躲避夏桀的迫害,隐居黟地(今安徽黄山地区),后遇上金银乌和情义树,挥泪离开,加入讨伐夏桀的战斗。夏桀兵败逃来南巢,欲寻找女娲娘娘掉下的这块五彩晶石,试图东山再起,不想命丧于此。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五
女娲娘娘听到身后传来声响,回头看到五彩晶石下坠,痛心不已,却没有停下身形,飞落在天台山头,远远地望向天漏,陷入了沉思。五灵也看到了这一幕,围上来,没有说话。天色暗下来,风大了一些。
不知过了多久,娘娘回转身,对青鸾说:“鸾,你去找到祝融,让他把太阳神火带来。”又吩咐四灵到山下运些巨石上来。女娲娘娘没有心灰意冷,但心理清楚,补天之事不易,必须非常之法。
不多时,四灵已经运来几块大石,女娲娘娘便在天台山顶堆起巨石,砌石为炉,将大块的五彩晶石置于炉中,只待祝融的太阳神火。收拾妥当,女娲娘娘迎风而立,想起当初师从盘古大神学习创世造人时,大神云:创世不易,必得牺牲;创世不易,无序不立。后——大神头顶天,脚踏地,每日长高一丈。接着——身化洪荒:为日,为月,为繁星;成江河湖海,成千里沃野;成草木,成道路,成金石;为风云,为雷霆,成雨露;成五岳,成不周山脉……成幽冥血海。娘娘自造人以来,虽有困难疑惑却并无牺牲,不明白牺牲什么,牺牲为何;不明了序为何物,如何而立。
“娘娘!”
女娲回头看到祝融,见他灰头土脸狼狈不堪,想来这天塌的时候他正在下面。
“娘娘,要太阳火做什?”
“呵呵!”女娲娘娘被祝融莽撞的样子惹笑了,说:“你帮我把炉火点燃。”
祝融二话没说,折身来到炉旁,取出太阳神火,默念咒语将五彩晶石点燃,向娘娘鞠了一躬,说:“娘娘,我走了!”
“融,你这要去哪里?”女娲娘娘急忙叫住祝融。
祝融回过身,此时眼中却噙满泪水,呜咽道:“娘娘,都是我的错,我要去找共工。”说着紧握双拳,向天地跪下来。
娘娘走上前,扶起祝融,说:“融,你什么时候才能改了这火爆脾气?”五灵也围过来,安慰着祝融,青鸾更是伏在祝融肩头泣不成声。炉中火发出“哔剥”声响,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五色巨石终于炼成,厚9丈、宽18丈,长24丈,女娲娘娘施法托起巨石,对祝融说道:“融,你去凡间传播火种,那里黑暗的太久了。”说完飞身而起。祝融遂去到世间,协助白虎救助世人,并教会了人类使用火。火为红色,所以后世人把祝融称为“赤帝”。
这块五色巨石补进天漏,也未能镶嵌,也掉落下来。女娲娘娘将石立于渭水之畔。此石因经过冶炼,感受日月精华,渐通灵性,慢慢生出两条纹,将石隔成三段,谓三生石,卦台山。
渭水之畔。
异世神仙伏羲来到这里,坐于石下,静思冥想,参悟天道。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六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
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
————战国楚人宋玉《神女赋》翡,赤羽雀也。
出郁林,从羽,非声。
雄赤曰翡,雌青曰翠。
————《说文》。
翡翠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毛色艳丽。雄鸟为红色,谓之“翡”,雌鸟为绿色谓之“翠”。
女娲娘娘两次补天失败,心灰意冷,站立山头,看着天地间土崩石碎、残垣断壁,悲从中来。这时,远处传来几声悦耳的鸣啼,只见一红一绿两只小鸟飞到了天台山,围在女娲娘娘身旁上下飞舞。女娲娘娘伸出手掌;两只鸟儿落在了娘娘的手掌心。
女娲娘娘对着两只鸟儿问道:“可爱的鸟儿,你们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呀?”
红鸟扑扇着翅膀说:“娘娘,我们是翡翠鸟,我是翡,她是翠,原在不周山以金属矿石为食,为盘古大神的眉毛幻化而来,不想不周山塌,我们已无处容身……”
翡鸟还没说完,翠鸟一伸头,用喙啄了翡鸟的小脑袋,嗔怪道:“你才是眉毛变的,我是睫毛!”
“呵呵!”女娲娘娘被逗笑了,用手指轻轻地抚摸着翠鸟的羽毛,说“天漏了,不周山塌,哪里还有容身之地呢?”
原本翡鸟还想说话,可看了看翠鸟,把头又缩了回去。翠鸟得意地接着说:“娘娘,你是在补天吧,让我们来帮你。”
娘娘一听,高兴的问道:“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翠鸟刚要说话,翡鸟用翅膀拍了拍她,抢着对女娲娘娘说道:“娘娘,你只管把火烧旺,到时你就知道啦。”
女娲娘娘重新振作精神,和众灵用石块修补好巨石炉,取五彩晶石投入炉中,施御风法将炉中残火吹大,并不断地投入晶石。大家正在忙着,谁也没有留意这对翡翠鸟。
“娘娘,快看!”随着青鸾一声惊呼,大伙儿向青鸾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这对翡翠鸟不知何时,已盘旋在炉口上方,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圈子却越来越小,最后竟然抱成一团。
娘娘大喊一声“不好!”飞身而起,却也迟了。两声长啸划过天际,那一团羽毛急速下冲投进炉中。“嘣”的一声巨响,炉子生生炸开,火光冲天而起,乱石窜空,硝烟弥漫,将女娲娘娘震开好远。女娲娘娘在空中稳住身形,炉子虽然爆炸了,炉火却没有凌乱,在天台山头形成一个巨大的旋转着的圆柱形通天火柱。通天火柱旋转着,燃烧着,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厚十二丈、宽二十四丈、长三十六丈的七色巨石,共计三万六千五百块。
七色巨石生七条纹脉,女娲娘娘将巨石镶嵌于天漏,七条纹脉各生出无数条根须,将巨石牢牢地固定在天漏中。天空出现了七色彩虹。
原色是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原色可以合成其他颜色,而其他颜色却不能还原出本来的色彩。翡翠鸟为红绿双色。晶石以蓝色居多。红绿蓝三色组成了通常所说的三原色。
天终于补好了,女娲娘娘站立山头,望着美丽的彩虹桥,一扫心头多日的阴霾。众灵也围着娘娘,指着彩虹纷纷稀奇。龟甲兽却开口说话了:“娘娘,天虽补好,可不周山塌,这天会不会不牢固?”这时,天漏处竟划过一道闪电,接着传来阵阵雷声,有石屑粉块下落,正如龟甲兽所言,天还不是那么的坚固。女娲娘娘转喜为忧,陷入深思。“娘娘!”龟甲兽俯身一拜,接着说道:“娘娘,翡翠鸟为了补天可以牺牲自己,我龟甲兽愿意献出我的四肢。”娘娘一听,说道:“不可,翡翠的牺牲,我已追悔莫及。”其他灵兽也说可以想想其它办法。龟甲兽凛然地说道:“娘娘,如果在想出办法之前天又塌了,哪里还有翡翠鸟,哪里再去找这许多晶石,况且不过是割下我的四肢,性命无忧。”
龟甲兽献出了自己的腿,女娲用龟甲兽的腿做擎天柱,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天空撑起,天地间恢复了宁静。
在这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孱弱的人类没有祈求上天的帮助,他们还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对世界还不甚明了;法力无边的名路大神没有出手,他们体会不到山崩地塌的惨绝,体会不到牺牲的悲壮;那些始作俑者龙王和共工更是不知所踪。这一切都是女娲娘娘自觉自愿的所作所为,对于翡翠和龟甲兽的牺牲,女娲娘娘心痛不已,但她不知道更大牺牲还在后面。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