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征战在汉末 >

第147部分

征战在汉末-第147部分

小说: 征战在汉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了,都走了,走了好……我们一家子也该团聚了。”祠堂门外,此时的老人,早已是瘫软在地上,看着眼前那便是便有了头颅,亦仍然坚持在跪在堂前的孙权尸首。

    老人,眼角处,早已是血泪模糊……因为,他的泪水,早已是流尽,到得此刻,在她的眼角处,唯有剩下那丝丝殷红的鲜血。

    或许,是很久,亦或者,只是一会儿,祠堂外,却不知道何时,程普,却已经出现在了这里。

    看着祠堂内,那一具已经失去了整个头颅,却仍然靠着长刀的支撑而直直的跪倒在那里的孙权尸首,程普,剩下的,唯有泪如雨下。

    “德谋,你来了……”

    斜倚在门槛处的老人却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清醒了过来,此刻,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悲切和安祥。

    没错,是安祥,程普能感觉得到,这声间中所包含着的那一份平静与安祥。

    “文台走了,伯符走了,如今,仲谋亦走了,他们都是我孙家的好儿郎,只是可怜我孙家剩下的三个孩儿,却需德谋帮他们谋条生路了。”

    孙坚名下除了孙策,孙权外,还有孙诩,孙匡,孙尚香三个孩子,吴国太此刻说的,亦是指这三人,他不能让孙家绝了后,断了香火,只是如今方宁大军已经逼在城外,他们只能选择投降。

    “程普省得,老夫人一路走好,我会照顾好小公子他们的。”

    没有相劝,因为,这已经没有必要了,此刻的吴国太,早已是在说出那一句话之后,便已经咬舌自尽了。

    轻抱起孙权那一句无头的尸首,好让他能安静地躺在这里。

    程普,只剩下了一个无声的惨笑声。

    吴县地城门,被缓缓地打了开来,程普,却就这般轻自领着孙诩,孙匡,孙尚香,三个孩子,慢步地朝着城外方宁大营处走去。

    “请镇南将军出来答话,某有话要说。”轻朗地声音中,随着晨风,慢慢的吹散于各处。

    “幽州方怀德见过程老将军……”晨风中,方宁此刻正一身甲胄的站了出来。

    “吴县,已经是镇南将军的了。”很突兀之间,程普却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来,只让方宁好一阵捉不着头脑,只是下一刻,程普便道出了其中原委。

    “某此来,不为别事,却只求镇南将军看在当年与我家老主公的情份上,能放过他这身边的两个至亲血脉。”

    程普此刻,却已经是抬出了当年孙坚与方宁之间立下的交情,这其中的关系,不可谓是不大了。

    方宁细细的考虑了一翻,便也就答应了下来。

    他本来就没有打算,把孙家给连根拔起,杀得一个不剩的。

    整个孙家,除了孙策,孙权之外,就只剩下孙坚他的弟弟孙静家的五个儿子,和孙羌的二个儿子,再加上孙坚的二个儿子。

    这其中,孙静家的老二孙俞,孙皎,孙羌家的长子孙贲,和孙坚的两个养子孙恒,孙韶,却都必须得死。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孙家的后辈里,除了那孙策,孙权外,剩下的,也就这几个人最是了得。方宁怕他们怀痕在心,到时候要是反了出去怎么办。

    所以,方宁必须得杀掉他们,以消除这其中不必要的隐患。

    如今有这种局面,征江东之战,倒也算是结束了。

    求收藏!!

    '。26dd'



………【305 齐伯侯(过渡章节)】………

    孙权自刎于吴县后,接着程普亦自刎于吴县家中,整个孙家势力全降于方宁后,周瑜亦投江自尽于吴淞江上,追随孙策这位义兄弟去了。

    黄盖,韩当,吕范,亦相继殉死,而孙贲,孙辅,孙俞,孙皎,孙恒,孙韶亦相继被方宁赐死。其它如朱治,贾华等人,更是直接选择了隐居不出,当然,人家朱治是因为是孙家多年老臣,不想再出山来辅佐于这江东的新主人方宁,而贾华,则直接是因为羞得自己都不好意思再呆在江东之地了,遂选择了避地南交,到那交州的士家去了。

    朱家,乃是这江东旺族,与那陆家,顾家,全家,一起并称吴郡四大家,这四大家里,如今陆家的掌权人陆逊已经被方宁因功任命为军师祭酒,关内侯,领四品横江将军位,却是按着方宁的要求,要求陆逊在这江东之地,炼出一支水上精兵和一支陆上精兵来。

    这水上精兵,当然是取自江东子弟了,至于这陆上的精兵,方宁却建议那他们取那山越之名。炼就一支善于山地战,平原丛林战的精兵来。

    至于孙家其它如董袭,凌统,凌操,朱恒,潘漳,谢旌,留赞,贺齐,吕岱等数员大将,这些个人新投靠的武将,方宁自然是不放心就这般把他们放在江东的,自然是要一并而带回青徐之地去。至于孙家,文臣方面,估计除了个阚泽之外,实在是没有谁,只是,此时的阚泽,亦是因着孙家的灭亡,而避世交州去了。算是间接性地拒绝了方宁的征辟。

    不过,这文臣上,倒也不是没有,比如,新得的顾家的顾雍,以及吾粲等,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代奇才的人物。

    至汉建安二年冬十一月,方宁大胜而归,班师回寿春之时,整个孙家,亦全部平定。

    至此时,方宁拥有青,徐,扬三州之地,包括整个江东。手下兵马虽然只有区区的一百二十万余,可是,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等到方宁稳定下江东之地后,就可以大肆的在江东之地招兵买马。

    而此刻,方宁手上的将领更是早以有数十员之多。

    如此情况下,方宁一边上书朝庭,自领了个车骑将军,扬州牧,一边稳坐寿春。

    开招贤馆,客劝农桑,暗中支持与糜家把生意做大做强后,又积极鼓励其它商业与手工业者的发展。

    方宁可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自然是不会去讲什么士农工商,士字高人一等的说法的。农,工,商的发达,才是立国之根本。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方宁的野心,那已经是昭然若注了,天下间,又有几人会不知道。

    但是方宁现在却是管不了那么多。

    他现在人就在寿春,那个原本袁术建的那个皇宫里。并且把张昭,张纮,诸葛谨,陈群,顾雍,再另外加上陈宫,徐庶,陈登,庞统,陆逊这十人,一并而叫到寿春来,组成一个临时的政务团,处理这青,徐,扬三州之地。

    到了现在,也不用再去管这天下如何的风云变幻,方宁自是只需稳坐钓鱼台变成。

    一边鼓励手工艺的兴起,一边又诚招全天下能工巧将至寿春城来,按照方宁的心中所思,去发明,去研究,比如活字印刷术,水车,织布机,当然还有关于战争中,那个刘晔曾经已经使用过的投石机等等等等。

    其中,这一些,当属那个活字印刷术最为简单,也最为实用,因为,按着方宁的意思,到了如今,已经是公元一九七年冬十一月了,马上就要进入一九八年,从黄巾之乱起,到得现在,足足已经是过了十五个年头,方宁已经错过了十五个年头,到了此刻,方宁若还不安下心来努力发展的话,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发展,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人才最重要,可是人才,并不是想要有就有的,那必须去培养,去让他们读书才行。

    可是想要让他们读书,就现在这种战乱的情况,他们又有几人能读到书,所以,方宁才会想出要这活字印刷术出来,由方宁自己出资印上许多的书籍,免费的发送到各地各县去。好让各地各县的人,不管是寒门子弟也好,还是富家子弟也罢,只要年满四周岁者,皆要就学。

    像方宁的青,徐,扬三州之地,比起大汉里的其它州郡,生活条件上,那自然是要好上许多的,所以,相对来说,其中能读书的人,自然也就要多上许多。

    但不管怎么样,方宁的最终宗旨,仍然是不会改变,他要发展手工业,好让农民都能挣到钱,他要发展商业,好让经济能更快速的流通,当然,方宁更要建学堂,而且是建许多许多的启蒙学院,要求至少要每个县都要有一个启蒙学堂。

    然后,半年或一年一考核,把合格的学生转送至郡里的中级学堂,然后再经过一年至三年的学习,若成绩合格者,可以再保送入州郡的学堂,而方宁自己则在寿春这设立一所最高等的学院,由方宁自己亲为院首,聘请一些大儒在此任教,这样,从那些州郡毕业的尖子生们,便可以进入这一所学院学习,至这一所学校出来的学生,那么,便可以直接任命至一县之地为县长,磨砺一段时间后,便可能是一地太守了。

    这就是方宁的人才造法,算是最简单也是最原始版的科举选才法。

    这一个提议,特别是创造人才,建造启蒙学堂这一个想法,那几乎是得到了如张昭,张纮,陈群,他们这些人的全票通过的。

    因为,就以他们的智商,那实在是太清楚不过人才的重要了,当然,其实亦是明白关于人才断层这种可怕的事情。

    接下来,这个几乎已经可以算是集结了大汉最精锐的内政与军事上的人才团体,又商议了关于鼓励人口生育,税收,海域管理,江东地区以及淮南地区战后的生产恢复以及战后人事任命和兵力上的一些调动。当然,还有兵力方面的增加与抚恤,训练等事情。

    这一讨论起来,再加上平时三州之地亦是需要再处理上一些问题,便是以张昭,张纮,陈群这一类的内政大才,亦是忙得头昏眼花,前脚背打后脑勺去了。

    这一章是个过渡章节,下一章,就要开始进行历史上最有名的官渡之战,嘿嘿!现在我正在考虑着主角是不是也要掺合一脚进去呢。大家给个意见先!

    '。26dd'



………【306 官渡之战的开始】………

    且说方宁这边,攻下江东后,一边与民修身养息,一边又招得来张昭,张纮,陈群,诸葛谨,顾雍,以及军师徐庶,陈宫,陈登,庞统,陆逊这十人,在寿春之地,组成一个临时的商议团,处理三州之地,商议着三州未来的发展与走向,一边回复元气以增强实力,一边静等天下变起。

    如此连续商议了足足二个月之久,三州之地的大小事务,方才算是有了一个基本的解决方案。

    而经得这一次的商议,新进入方宁帐下的如庞统,陆逊,顾雍,陈群,诸葛谨这六人的能力,亦皆是得到了方宁及在坐包括张昭,徐庶等人的完全肯定。

    方宁遂一声令下,命徐庶为青州司马,暂领诸军事,节制包括太史慈,方悦在内的一众大将,以作好防御北方袁绍。

    令陆逊仍回江东,配合甘宁,紧急训练水师十万,山越精兵至少亦要五万之数,方宁明确表示,这五万的山越精兵,训练出来就是为了以后攻打交州而使的。

    去除临川,临海等郡,直接恢复武帝时制,整个江东之地就只分吴郡,丹阳,豫章,会稽,庐江,九江六个郡。而对于顾雍这位新近之人,方宁更是不加吝啬,直接就把他给提到江东六郡长史的位置上,因为,方宁实在是没有那么多人去安排。

    至于陈群,方宁还有个青州长史的位置等着他呢,而诸葛谨,却被方宁安排去了徐州做那徐州的长史,以替换出张昭来而又让陈登这位足智多谋的人,前往徐州任徐州司马一职,以防止豫州的刘备狗急跳墙,领着大军杀处他的徐州腹地去。

    此时在寿春城内,方宁留下张昭,张纮二位内政大才,帮着方宁一起处理三个州的政务,而留下陈宫,庞统这二位军师,却正在商议着下一步,他们该去打谁。

    汉建安三年春二月初二,龙抬头,冀州邺城校场上,此刻的袁绍,早已是内心喷薄,心早有纵横四海之气矣。

    自袁绍打败公孙瓒后,便心安理得的占领了整个州郡,再加上并州郡之地。只一下子间,便让袁绍得了整整三个郡的地盘儿。

    在方宁攻打江东的这一年多时间里,袁绍,更是早已安定好了这三个州,实力,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现在,冀,幽,并三州之地,早以为袁绍发展到一个可观的程度,所以,袁绍的心,却正在想着,需要再去夺一个州郡来。

    首先,他想的的便是青州。

    一则,当然是因为青州的方宁,当年与他袁绍还有一点点过节,要想解决,这其中唯只剩下攻打青州了,这二个当然也是袁绍的考虑。因为青州富有啊。

    青州这地儿,可是方宁的老巢所在,发展了这十几年之后,早已是今非昔比,这其中的繁华程度,怕是比之当年的司隶三辅之地,亦是不为过的。

    垂涎于这青州的富有,袁绍自然是看得两眼放光的。

    可是,田丰的一句话,就打消了袁绍的主意。

    “方怀德攻江东,一鼓可下矣,至时我大军正攻入青州馥地,进退两难间,必生大祸矣!”

    田丰这句话很难听,什么叫方怀德攻江东,一鼓可下矣,难道那江东人都是泥巴捏的,难道,你就这么肯定,我大军攻入青州馥地的时候,那方宁的大军就会回来?还让我进退两难。

    对于田丰,袁绍不由觉得大是厌恶。

    这糟老头子,实在是糟糕的紧。

    “现如今,有方宁帐下第二员虎将太史慈镇守济南国,又有军师徐庶镇守乐安郡,那徐庶足智多谋,有他在青州,必使我大军攻青州难度加上五层,而尚有以善守的方悦而镇守齐国,这方悦却最是难缠之人,有他在,在加上青州之地,早已为方宁经营十数年之久,早已是坚如铁桶,一时三刻间,哪能讨得便宜。”

    这却也是个事实,太史慈,徐庶,方悦,这三人,都并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人,三个人,都属于那种比较难缠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冒然攻青州却被,并不是一个好的主意。

    “那田军师以为我大军当如何?”这时,一旁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来。

    见得又是郭图这小人,以田丰那种刚直的性格,又如何会去管他,当下一声冷哼道:“田某自然会与主公细细说来,用不着你这等小人再此饶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