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子-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的不止是念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就不说了,连下厨武艺医书制香都懂得不少,叫他佩服的紧。
命人收拾了好几车的东西,衣服料子熏香就不说了,连吃食都装了不少,一定要让严川带上山去,道别的时候,顾宣和两眼泪汪汪的,颇有些执手相看泪眼的味道。
只是在他心中,严川所占据的分量并不重,有太多的人和事分散了他无数的精力,对他而言,严川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小伙伴。可是对严川而言,这个可爱的孩子是多么鲜活的一个人儿,让他感受到平淡如水的生活里竟然也能这么的美好。
时间就这么慢慢的流逝,顾宣和每天都在等着边关传来的消息,已经入了冬,再过些日子就该过年了,父亲能赶回来一家团圆吗?
等到京城飘落第一场雪花的时候,边关终于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边关大捷!!严将军竟是诈降,定国公与其里应外合,横扫西北边关,斩杀了蛮族汗王,将蛮族十数万将士击败,俘虏了近五万的蛮族,余下蛮族的残兵败将闻风而退,远远的翻过雪山,逃入了沙漠之中。
消息传来,举国欢腾,一下子定国公顾嘉荣的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京城里最流行的话题便是西北大捷,定国公府顿时变得炙手可热,源源不断的人想要上门拜访,但是那些请帖都让庄幼菡回了。真要庆贺,等到顾嘉荣回来全家庆祝也不迟,反正这战功是铁板钉钉的事儿,这种时候,更需要低调谨慎才行。
不止是顾嘉荣,严将军更是犹如咸鱼翻身了一般,将军府门庭若市,严夫人也同庄幼菡一般闭门谢客。现在将军府里人稀少的很,而严老夫人回到了老家,消息闭塞,竟是一时间没能及时得到这捷报。
不过,除了这捷报之外,还有关于顾嘉荣处置那五万俘虏的密报,他竟是学了秦国白起,将那五万降兵尽数坑杀,将那些蛮族尸首堆积起来,筑成京观。
顾嘉荣的名声在西北边关,有着止小儿夜啼的效果,只要提起他的名头,莫不叫人双腿打颤,心惊胆寒。
乾元帝翻看着密报,嘴角扬起,显然心情极好:“嘉荣这孩子,还是这般冲动,等这消息传回京城,那些个冥顽不灵的老家伙又该上奏折弹劾了。”
当初在定国公奔赴边疆的时候,乾元帝便给了他最大限度的权力,可以不用奏请,直接处理俘虏。有了这么一个保证,顾嘉荣便更加的肆无忌惮,直接就将那些蛮族降兵屠杀殆尽。
太子很不以为然,神色淡淡:“那又如何,定国公这一场大捷,可保边关数十年的平安。至于那些个俘虏,难道还需要留着,咱们好吃好喝的养着不成,斩草除根才是上策。”
这一番话说到乾元帝心坎里头,他一直觉得太子虽然风度斐然,却稍嫌谦和,手腕不够强硬,现在看来,却是能够分得清楚轻重缓急。
第041章
捷报传来之后;顾宣和的小嘴巴一直都没有闭上,大大扬起的弧度显得他的心情比冬日的阳光还要灿烂。
“既然捷报传来的话;那爹爹就能赶回家过年了吧?”趴在庄幼菡的膝盖上,顾宣和扒拉着手指头,西北大捷的信儿是用八百里加急传递回京城的;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最迟一个半月肯定能够回到家里呢。
庄幼菡抬起手摸着儿子柔软的发顶,嘴角带着的是舒心的笑,自打顾嘉荣出征,她日日夜夜都忧心不已;现在有了这个捷报;她终于可以不在提心吊胆。
“按照正常的速度;你父亲应该在回来的路上了;这一次西北大捷杀的蛮族丢盔弃甲,一溃千里。你爹爹当年可是念念不忘的想要一雪前耻呢。”庄幼菡想起曾经立国之初,因为连年的战争,国库空虚,兵力匮乏,面对蛮族的抢掠,只能签下协议,奉上岁供,选派公主和亲。现在,顾嘉荣终于将蛮族击溃,护卫边关数十年的安定。
“嗯,听说京城里现在到处都在传颂爹爹的边关大捷呢,待爹爹骑着汗血宝马回京之时,怕该被无数鲜花果子将他淹没了。”顾宣和想起那个掷果盈车的成语,忍不住的就想笑,他爹爹在京城里也是有名的美男子呢。
“小平安这次可是猜错了,那些个夫人小姐听到爹爹的名号,能不被吓哭就算不错了。”湖蓝色的帘子被人掀开,顾宣昊便进来了,手里竟然还捏着一串红艳艳的冰糖葫芦。
“为什么呢?爹爹可英俊可英俊了。那些小姐夫人干嘛要怕爹爹?”顾宣和双眸盯着那冰糖葫芦,砸吧了一下小嘴巴,在定国公府里珍馐佳肴吃的多了,好久没见到这种小零食了,想起冰糖葫芦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就忍不住有些口水泛滥啊。
将手中的冰糖葫芦递给顾宣和,顾宣昊寻了把椅子坐了下来,嘴角一撇,他今儿找了几个相熟的朋友到茶馆喝茶,就听到那些个酸儒在高谈阔论,内容竟是抨击定国公坑杀五万俘虏,手段实在血腥残忍,有违大家风范云云,只会满口的之乎者也,真是听的叫人乏味。
“你给平安吃的是什么?”庄幼菡望着那一串红艳艳的果子,瞧着好似山楂,山楂促消化,到也不担心顾宣和吃坏肚子。
“无意间看到有小贩插在稻草垛子上卖的冰糖葫芦,就是山楂上裹了一层糖,两文钱一根,我瞧着有不少小孩子在吃这个,想必平安也会喜欢的。”顾宣昊漫不经心的解释,当然他没有说,为了确定好不好吃,他已经试吃过一根了,味道,还成吧。
顾宣和眨巴眨巴那双润润的大眼睛,看了他哥哥的嘴巴一眼,嗯,哥哥嘴角还沾着一点饴糖呢,算了,就不拆穿哥哥了。继续专心致志的咬着冰糖葫芦,两个腮帮子一边塞了一个山楂,像个小松鼠似的,鼓鼓囊囊的,那小脸一下子就胖了几分,比满月还圆。
“娘亲若是出门与人聚会,可得有所准备,我就怕有些不长眼的说些不中听的话,污了娘亲的耳朵。”顾宣昊突然想起来,各个夫人之间总会下帖子借着赏花游园而小聚,大部分夫人都知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就怕有些没眼色冲撞了庄幼菡。
庄幼菡抿唇,随即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来,带着十足的傲气:“昊儿多虑了,我身为定国公夫人,那些个不长眼的再眼红妒忌,不也得乖乖的向我行礼,陪着笑脸附和与我,若有人真敢那荣郎来说事,我定叫她长长教训,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顾宣和嘎吱嘎吱的咬着冰糖葫芦,真不知道那些个说闲话的有多大脸,有本事上战场啊,真正有骨气的书生可都是投笔从戎了呢,剩下这些贪生怕死之辈,只会逞口舌之快。
“哥哥管他们说不说的,反正爹爹就是立了大功,他们再怎么说闲话,也不可能将爹爹的功勋给抹去了。”顾宣和满足的吃完最后一粒山楂,舔了舔嘴角,小大人似的拍了拍顾宣昊的胳膊安慰他。
顾宣昊嫌恶的将他的小肉手拍开,取出帕子为顾宣和擦干净嘴角:“吃的脏死了,满脸都是饴糖。”
仰着头乖乖的让他给自己擦脸,顺便偷偷的瞪了顾宣昊一眼,他已经很努力张大嘴巴了好不好,横着啃冰糖葫芦本来就会粘在脸上,哼,他自己的嘴巴上还沾着饴糖呢。
边为顾宣和擦脸,顾宣昊想起另外一个人,突然说道:“不过,倒是有人替爹爹说了几句公道话,那是李大人家的长子,不过那人倒也有意思,说道最后竟是惋惜爹爹手段太过直白,竟然一点掩饰都没有,直说反正是双方交战,耍个把戏将那些俘虏杀了,随便安个瘟疫或者饥饿的名头出来,那爹爹的名声也不会遭人诟病了。”
顾宣和翻了个白眼,若爹爹真的这般做,那才是蠢的。经过这一次战役,大胜之后爹爹的名声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若真像那李公子说的去处理俘虏,怎么都瞒不住乾元帝的,到时候在乾元帝心里头,顾嘉荣必定是一个做事圆滑虚伪之人。
有一个词叫做功高震主,爹爹干脆就直接下令将那五万俘虏就地坑杀,这样一来,虽然会对爹爹的名声有所影响,但是,却完美的打消了乾元帝的忌讳顾虑。一个忠心能干的武将,有勇有谋,却不会使用阴谋诡计,虽然有些许瑕疵,却不能掩饰那赫赫战功,这样就更叫皇上放心所用。
如今京城里不止流传着爹爹的战绩,同样也有人责怪他手段血腥,生性残暴,只不过后者这番说辞更多的是聚集在读书人身上。等爹爹回来之后论功行赏,那便是有着一种委屈,明明在边疆浴血奋战,不顾生死的奋勇杀敌,回京竟然还要遭到那些酸儒的诟病,想必在皇上心中,又会更加偏向顾嘉荣,若真有不长眼的弹劾爹爹,那就等着被皇上收拾吧。
那些个只会说酸话的儒生,将他们通通弄倒西北边关去,尝尝那苦寒之地的日子是怎么过的,看他们还会不会这般大放厥词。
这么一个明明白白的做法,不过是损失了一点儿名声,却是面面俱到,就冲爹爹这精明劲儿,难怪能大败蛮族呢。
就如同顾宣和所想的那般,早朝的时候,有几个文臣出列弹劾顾嘉荣,说他没有大国风度,有违仁义之风,待顾嘉荣班师回朝之后,应收回他手中的兵权云云。
好在这几个人并非那么没有眼色,始终不敢提议让皇上处置定国公,只能旁敲侧击的进行打压。
乾元帝垂首不语,那几个人见状,又慷慨激昂起来,直说对待蛮族应展现我泱泱大国的风范,用仁义教导方为上策,末了还装模作样的朝着站在前面的李大人拱手,表示想要听一听李大人的意见。
这李大人在清流之中极为有名,虽然只是担着一个闲职,却是著书立作,曾经开堂授课,教导出了不少极为能干的大臣,若是有学子上门讨教,他也是不吝赐教,堪称桃李满天下的人物。
他刚刚就在听这些人在大放厥词,忍不住在心中叹息,这些人完全将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他曾经见识过那些蛮族是怎么屠杀边关百姓的,双方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如此迂腐又妇人之仁,果真是不堪大用。既然这些人点名想要拉他下水,他自然毫不客气的准备打脸了。
出列朝乾元帝微微弯腰,他开口说道:“定国公屠杀蛮族俘虏码尸首为京观此举虽有震慑蛮族的作用,不过西北边关有数座铜矿,将那些俘虏充作奴隶挖矿,也是极好的。至于方才诸位大人提议用仁义感化蛮族,臣倒是觉得这法子不错,想必诸位大人秉着有教无类的高尚情操,定然十分愿意奔赴西北边关,教导蛮族才是。”
他可是听说那些个掌事门道多的很,奴隶不听话,直接用铁线穿了琵琶骨,削去双耳,拔去舌头,看那些蛮族还怎么反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清流的砥柱李大人行事比顾嘉荣还要狠辣三分。在他看来,顾嘉荣的做法没什么错,只不过实在不懂得遮掩,对付那些个不能驯服的豺狼,最好的法子,就是直接打死,不让他们有反扑的余地。
至于那泱泱大国的风范,那是做给属国看的,若是属国年年进献纳贡,他们自己愿意做出和平相处的高姿态来。而对付残暴,野性难训的蛮族,仁义就是一个笑话,他们既然满口的仁义道德,那就到边关试试呗,上下嘴皮子一碰,谁不会说啊,能做出来的才叫汉子。
这话一说出口,先前的那几个大臣顿时呆滞了,这画风不对啊,难道李大人不应该附和他们,来弹劾顾嘉荣的吗?这,这怎么就变成窝里斗了,平白让那些个武将看了笑话,甚至还坑了他们一回。
西北边关那鸟不生蛋,兔子不拉屎的荒凉苦寒之地受苦,他们哪里愿意,顿时,谁都不敢接口了。朝堂之上弥漫着极为尴尬的寂静,那几个大臣脸色惨白,望向李大人的样子,就好像被李大人始乱终弃似的悲痛欲绝。
乾元帝用手指敲了敲御桌,轻轻笑了起来,目光扫过那几个弹劾顾嘉荣的大臣,掠过李大人的时候,轻哼了一声,这老狐狸,才朗声道:“既然诸位如此忧心西北边关,那便依李大人的提议,赵宜,将这几个人的名字记录下来,顺便派人到民间市坊去,若是有书生觉得需要用仁义感化蛮族,便将这些人的名字都记下来,通通送去西北。若是有人不愿意去,那便革去功名,子孙后代永世不准参加科举。”
话音一落,那几个大臣真正是面如死灰,心中绝望异常,乾元帝后面的话语太过诛心,也太狠,这完全堵住了他们的退路,让他们不得不认命前去西北边关。
不止是他们,连李大人也是心中发苦,他原本只是吓一吓那几个大臣而已,没想到竟被乾元帝反将一军,他可以想象,日后他的提议被散播出去之后,那些只会高谈阔论目光短浅的书生,怕是得恨死他了。
这种挖了个坑,把自己埋掉的感觉,真不好受!
所谓金口玉言,乾元帝这一个命令下来,京城里不少书生都被记上了名字,不日便派人将这些人通通送去西北。在这样的威慑下,京城里胆敢胡乱诽谤顾嘉荣的声音几乎就消失不见了。
待大军班师回朝的那一天,虽然寒风凛冽,仍不能阻挡那些平民百姓的热情,万人空巷,街道两旁,酒馆茶楼里都挤满了人,当英武的将士经过的时候,民众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
顾嘉荣骑马在最前头,银白的铠甲泛着冷冷的寒光,眉目清俊,身姿挺拔,气度凛冽逼人,不知道是哪个大胆姑娘扔了一个香包过去,这好像是一个开始的讯号,无数的花朵手帕香囊好似落雨一般,飞向了顾嘉荣。
这些东西从四面八方扔过来,叫顾嘉荣躲无可躲,只能绷着一张脸,任由那些花儿香囊噼里啪啦的砸在身上。
待顾嘉荣进入皇宫,跪拜在乾元帝面前的时候,满身都是浓郁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