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游侠 >

第2部分

游侠-第2部分

小说: 游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渡浊河津,衣中剑满身。

  兵符劫晋鄙,匕首刺秦人。

  执事非无胆,高堂念有亲。

  昨缘秦苦赵,来往大梁频。

  
  结客少年场行

  虞世南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名利。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结友一言重,相思千里至。

  绿沈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少年重一顾,长驱背陇头。

  焰焰霜戈动,耿耿剑虹浮。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

  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

  
  侠客行 

  唐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愧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作者题外话:ps:网络搜集,遗漏篇章,还请诸位补充。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明朝官制简介
明朝官制(来自百度)  

  
  中央:

  1.三公三孤

  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指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另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权利。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下设正二品左右都御史、正三品左右副都御史、正四品左右佥都御史,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明时全国分十三省)。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正七品都给事中、从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力却极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拔擢、参加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力,即如果对皇帝的旨意认为不妥,可以退回,不予执行。六科给事中与十三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等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著名的“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

  6.詹士府

  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詹士府下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等。

  7.太医院

  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机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机构,翰林院堂官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 ,下设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地方:

  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

  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

  补充一下:

  1:明初有设左右丞相,不久即废。至成祖时置内阁,只以内阁诸臣参与机务,至此以后不再有丞相之名。 

  2:总督、总理 

  总督系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军民要政。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地位略低于总督。 

  3:省一级的管理机构 

  司道——是隶属于巡抚的专设机构。 

  布政使掌一省之民政、财政。 

  按察使掌全省刑法,理全省的驿传。 

  道受布政使、按察使的领导,有两种:一种是划若干府、县为辖区,可以管辖区内的一般政务;一是管辖及于全省,但是以指定职务为限。前者为分守、分巡地方道。后者为储粮道、监法道、海关道等。 

  以上官职在明代的具体设置有:左、右布政司布政使 按察使司按察使 布政司左右参政、参议 按察司副使、佥事。 

  各省兵备、水利屯田等道,则派管粮储驿传屯田等事。 

  4:知州——掌一州之政。 

  5:明知府——掌一府之政,统辖属县。 

  6:知县。 

  中央设五军都督府,辖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提督,提督节制各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总兵而听总督指挥。 

  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总兵官由提督总其成,所辖之兵力大约本标二、三营,分防则营数不等,多者二三十营,少者三四营。 

  参将、游击次于副将一级,游击品秩略次于参将。 

  这些都是临时性的任命,后来虽然演变成了军队的标准组织,但名义上仍是临时性的。总兵官起先是战役指挥官,相当于现代的“前敌总指挥”,后来驻守北面防御蒙古的军队长期设总兵官,慢慢就成了军队的最高武职。我们熟悉清朝的军队体制,总兵上面还有提督,但明朝总兵官是最大的。副将是总兵官的助手,也是临时职务。 

  明朝沿用元朝的军户制度,军户世袭,国家授予耕地,以服兵役代替平民的赋税和徭役。连军职也是世袭的,自都指挥使以下,指挥使、千户、百户等等,全部世袭。 

  明朝的总督、巡抚都是为了某些事故而派出的钦差大臣,以都察院都御史、副都御史的名义到地方上办事,可以节制地方官员,巡抚的地位低于总督,权力实际上差不多,但派了巡抚的地方不会再派个总督,他们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总督、巡抚多数时候是处理军事的,少数是处理突发的民政,不过问地方的日常事务。 

  真正的省级地方官是布政使、按察使,再加上武职的都指挥使,后来因为巡按御史常驻地方,负责监察的范围通常是一个布政司,所以也算进去,这些人合称为封疆大吏。他们不是总督、巡抚的下属,而是向六部或五军都督府负责(除了巡按,因为督抚都是都察院的都御史、副都御史,是巡按的顶头上司)。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 险道行
第一章   险道行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山势东陡西缓、北高南低,乃是中原地区东西两方的重要分界。时值七月酷暑,太行山上绿浪滔天,林海郁郁葱葱,虽说烈日当空,仍然是清凉宜人,加之山内风光旖旎景色秀美,更是使人流连忘返。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这首《苦寒行》乃是三国时期曹操所作,说道的是严寒冬季太行山气候恶劣,军队难行。吟诵之人乃是一位青衣壮士,满面风霜,看年纪不过四十上下,正当壮年之时。然而此刻他临风眺望,对着这一川秀美景色,脸上却是满含沧桑落寞之意。

  他身后三丈远处站着一男孩童儿,约莫十岁样子,这时听他吟诗,不由撇撇嘴,说道:“爹爹,我听梁伯伯说,这曹操是史上第一大奸贼,他的诗有什么好的!”那壮士听儿子顶撞,也不生气,回头微笑道:“你也读过曹孟德之诗?”那孩童道:“前些日子刚读了些,未曾读全。”那壮士转身走过几步,道:“你说说曹诗可有何特别之处?”那孩童挠挠头,说道:“这也说不清楚,只不过感觉苦涩悲凉,不如李太白之诗读来顺口。”那壮士哈哈一笑,道:“他二人所处年代不同,一个乱世,一个盛世,若是强相比较,却是有失公允。”那孩童争辩道:“曹操是奸贼,李白是侠士,这个总有法子比较吧。”那壮士一怔,喃喃道:“奸贼,奸贼……”突然冷笑数声,正色道:“石儿,这世间之事本就复杂,有些人分辨不明,便也就人云亦云颠倒黑白,要知道他人之言也不是尽皆可信。”说到此处,似是想起旧事,不由叹息一声,道:“要说当今永乐皇帝,发兵攻陷南京时,还曾起诏说是太祖遗命的正统皇帝,嘿嘿,假的便是假的,任他如何编造,终究是一个逆臣贼子。” 

  “是么?这个……这个梁伯伯却未曾说过。”那孩童张大了嘴,结结巴巴的道。那壮士微微一笑,道:“你梁伯伯学究天人,他不说,自有他的道理。” 那孩童哦了一声,问道:“梁伯伯刚来山寨,爹爹怎么就知道他有学问?”那壮士摸了摸他头,说道:“你梁伯伯是南面……南面的智多星,学问自是很好。你年纪还小,时间长了自然便知道了。以后做人做事,你可要多向他学着点。”那孩童用力点点头,忽然想起一事,“扑哧”一声,笑道:“爹爹,咱们占山为王,却说别人是逆臣贼子,按理说咱们才是当今第一大贼子。”那壮士莞尔一笑,旋即沉声道:“此话对爹爹说还可,切莫对他人提起。”“知道啦,”那孩童道:“我也不过说说而已。这太行一带,哪个不晓得咱们云龙寨上都是劫富济贫的侠义之士。即便落草为寇,也比那些打家劫舍的官匪强得多。”那壮士面带赞许,点头道:“你能有如此想法,也算难得。”说罢转过身去,接着眺望这一山景色。

  那孩童见他不再说话,初时还忍耐得,过了一会,便觉无聊的紧,遂道:“爹爹,这山景看了许多年,还不都是一样,有什么好看的?”“青山依旧在,”那壮士叹道:“可这主人却是换了。”那孩童吐了吐舌头,道:“爹爹又发牢骚了,姐姐要是听到了,保准就捂住耳朵走人。” “石儿,你说什么?”那壮士眉头一挑,问道。那孩童嘻嘻笑道:“姐姐私下里对我说,‘爹爹就爱说些文绉绉的话,咱们做山匪的讲究的是快意恩仇,哪里用的着这些读书人的东西。’爹爹,你说姐姐说的对么?”那壮士一怔,旋即笑道:“你姐姐一个姑娘家,整日里就知道打打杀杀,也不怕找不到婆家。”说着叹了口气,续道:“我这两年重病在身,也多亏你姐姐打理山寨事务,着实辛苦她了。”

  “有五位叔伯帮着,有什么辛苦的。”那孩童撇嘴道:“我看姐姐平日里可高兴地很,你没见她今日又高高兴兴下山去了,指不定又是去打劫哪家商旅了。”那壮士皱眉道:“凝儿下山了?我怎么没听你雷叔叔提起?”那孩童道:“雷叔叔来找过了,我自告奋勇揽了下来,这不就告诉爹爹了嘛。” “胡闹,”那壮士袍袖一甩,说道:“如此大事,怎能草率。若劫的是忠义之士,岂不是坏了我山寨名声。若是遇上官兵,岂不陷咱们山寨于危难之中,快随我回山寨!”话语未落,便已疾步而回。“盘子都踩好了,是山东的一家镖局,押镖的好像姓马。啊呦,爹爹,你等等我,等等我啊……”那孩童自后跟上,边跑边喊,声音萦绕在太行山上,良久不绝。

  
  太行山北起北拒马河谷地,南至山西、河南边境的沁河平原,中间多横谷,当地人称之为陉,古有太行八陉之称,为东西交通重要孔道,历来被视为兵家要地。

  这一年正是明朝永乐十年,七八月份的烈日照射下,天气燥热异常,正是人慵懒不堪之际,然而就在去往河北太行山井陉的官道上,却有一队正匆匆行驶镖车。镖车车身涂着铜漆,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镖车侧插一面旗帜,上面绣着“威武镖局”四个大字,迎风飞舞,极具威势。镖车正前方是一个五十余岁的老者,目光炯炯,面容坚毅,虽已年迈,却显得格外有神。镖车旁边跟着三十余个镖师,大都是彪形大汉,个个步履轻健,更有几人骑着高头大马,威武非凡。

  当先的老者姓马,名唤啸英,是山东济南府威武镖局的总镖头,身后诸人俱是镖局的镖师,其中骑着青骢马的五人是其亲传弟子。马啸英世居济南府,乃是当地大族,少年曾游历四方,学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