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鹿回头 >

第7部分

鹿回头-第7部分

小说: 鹿回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扶风自是早已熟读经史,对《岳阳楼记》格外熟络。比及听到这句,心中一片傲然,朗声说道:“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碧……”

  听到声音,蔺子陵从沉思中惊醒,心中有些不快,面上却无半点变化。他知柳扶风文武双全,此处高诵,不是自夸,而是情到所至。

  “这高楼上还有不少妙处,大家不妨找找。”张复沉笑道。他早先来过几次,对这里很是熟悉,自然知道玄关在何处。

  听到这儿,几人不禁留意起这楼上来。

  “诶,在这!”骆翩跹眼尖,发现了张复沉所说的妙处,“廊间柱上有题诗。”

  “不错!”张复沉点头赞赏,从上次断案就看出她的聪慧,果然不差。不过,自己说的妙处可不光这一处。

  “这是……”越人歌一手拿着酒葫芦凑上前,看清之后在心底研读几遍,细细品味。

  柳扶风前走几步,看清柱子上那隽秀的字迹,读道:

  “璞漫江河万古秀,散尽良材无出右。

  忠君碧血千载传,义胆剖心终被谬。”

  随即明白,“这是咏人。”

  “对,”张复沉故作神秘,“猜猜说的是谁?”

  骆翩跹对这种游戏向来喜爱,见问,立在一旁一边默读一边思索。

  柳扶风读过两遍,已明白其意。将目光投向蔺子陵,见他微微颔首,便知他与自己心中所想一样。

  骆翩跹将一只手放在胸前,另一只手架在上面,手指点着那诗,心中一动:“比干,说的是比干!”

  “为何是比干?”张复沉轻轻摇头,这小姑娘定是想到那“剖心”上去了。

  “是岳帅!”越人歌打断她,将酒葫芦放在鼻前一嗅,一脸自得,“岳帅带领岳家军痛击金兵,振我国威。时人都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柳扶风点头称是。他自幼最钦佩的人便是岳帅,对其生平事迹格外熟知。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休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先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先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今年正是岳帅蒙难得第二十个年头,忠义之士、有心之人无不将之视作一等大事。在此时凭栏远眺,追缅忠烈,更有一种悲壮之感。无怪乎现在来到岳阳的人比常多了许多。

  几人正说话间,却见一行人簇拥着一人上得顶楼来。那一行人有五、六个,为首之人眉眼之中有一股英武之气,装扮却甚是平常,一见之下不甚扎眼,但若是细瞧,便会看出那是上好的帛缎,有价无市。

  这几人也是极目远眺,一阵唏嘘。为首之人也注意到那诗,细细在心中咀嚼。一时间心中波澜激动,眼中含泪,手扶廊柱,颤声说道:“众位,我也来说一个故事。”

  ==========================================================================================

  希望大家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O(∩_∩)O谢谢~

第四章 今见岳阳楼(下)
那为首的男子也是心情跌宕起伏,颤声说道:“众位,老夫来说一个故事。”说完,深吸一口气,让心底渐渐平静。

  柳扶风在这几人上来之时就偷眼观瞧,瞧出他们与寻常游客有些不同,但不同之处在哪又一时说不上来。

  许久,这人缓缓开口道:“自古以来,颂咏岳阳楼的篇文极多,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佳作。世人备多推崇的应是范文正公的《岳阳楼记》,洋洋洒洒,道尽岳阳、洞庭之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更是穷尽气吞山河之势。若说道短小精辟,又属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浑然大气。”说完以上这些,这人眉心舒展,踱至凭栏边,望着那滔滔湖水,一扫心中不快。

  随行几人中当即有一狐帽男子接口道:“三爷说的甚是。正可谓‘富贵须臾尽,文章万古流’,自古那些不朽的名篇早已脍炙人口,万载传诵。”

  其他几人纷纷附和。

  柳扶风听他方才那番谈吐,知他定是今世大儒般的人物,也便留心细听。

  那人长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人多咏叹的景物,将心底之意附在景中。不过,文人骚客多只怜及自身境遇,难将心怀放至整个朝宇,慨叹国家命运。想来,那牵挂家国百姓的也便屈指可数:老庄、韩墨、屈子……”

  张复臣也听及他的话语,虽则是个武夫,但对于靖康之耻犹未挂怀,何况又极敬佩岳帅,忍不住接口道:“将家国百姓放在心上排天字第一号的乃是岳帅!”说完又诵起那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来:“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高诵完后,想起自己这样大模大样偷听别人的谈话,又这样无所顾忌地插言,面色不由一红。

  那人闻言早转过身来,听完之后却未有责怪之意,微微笑道:“这位兄弟说的是。岳帅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在戎马生涯中亲自参与指挥了一百二十六战,未尝一败,令敌军闻风丧胆。可是,”话到这,将目光停驻在张复臣的脸上,“这位兄弟可知唐朝亦有一位心忧天下的大诗人?”

  “这……”张复臣在心中思索起来。

  “可是杜甫杜子美?”蔺子陵淡淡开口。

  那人听到回答,有些惊讶。待看清说话之人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后生,面上还罩着白纱,点头道:“正是。子美先生心怀天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一家之苦延至万家,乃至囊括整个寰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骆翩跹听得此等言论,甚是新奇。在家中,其父骆世衍何曾说过这等言辞,甚至不许他人妄言朝政。柳扶风幼时便极其钦佩岳帅,得知“精忠报国”的故事后,也吵嚷着要在背上刺字。骆世衍得知后大发雷霆,鞭笞了十五下作为惩戒。

  柳扶风当然亦想起小时之事,只是不免心中犹有戚戚焉。况论现今百姓谁不怜风波亭之冤,谁不怜岳氏忠魂,可是这滔天冤案乃是高宗赵构当年所钦定,谁敢言不是。

  那人将手抚上斑驳的石栏,露出指节鲜明、血管微凸的大手,说道:“这子美先生与岳帅倒有一段百年的缘分:当年子美先生登临此楼,心有所感,写下了六句诗。”

  “六句?”越人歌心中不解,“这诗不多是八句的么?”

  “是,”那人点头称是,继续说道,“这六句是这样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这是子美先生的《登岳阳楼》。”狐帽男子接口。

  那人用目光阻止了他,转回身说道:“当年子美先生因景触情,吟出这六句,却没有将这诗完成,原因不得而知。据传是为了有待日后的有缘人。许多文人听闻这六句后,也想凑成八句圆满,谁知多是感怜伤怀自身,或者意境不达,倒有狗尾续貂之嫌。也是天道巧合,岳帅出征前来到这楼上,听得那六句,略加思索,便咏出了‘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绝句。可谓心忧天下,悲怜世人。一文圣一武神,前后数百载,一唱一和,遂成千古绝唱。”

  听完那人的故事,众人也不由细细品味。且不论这故事是否杜撰,这诗中的大气、浩然全是对家国的忧思,一片赤子热诚。

  蔺子陵方才就注意到那人的手,故事听完便将心思收回到这上面,目光又落到那狐帽男子身上,见他佩戴的那柄剑,心中立时有了计较。

  ====================================================================================

  O(∩_∩)O哈哈~,上一章的那个歪诗是本阁主写的哦,得意ing……

  希望大家多多点击、收藏、投票哦,谢谢~~

  加油!吼吼~~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章 荡荡洞庭水
那人将故事说完后,陷入沉默。

  这故事也许经口口相传之后,多了份神化与虚幻,但却让人感受到悠悠众口的繁力:那奸佞之人,受尽万载唾骂;而忠贞之士,独领千古颂叹。且不论这是否杜撰,他深知自己自己今日这番话语明朝定会在江湖中广泛流传,激起忠义文武的爱国之心。就让这作为一颗种子吧,经过广袤华土的孕育,经过热血忠魂的浇灌,他日定能开枝繁茂,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宋人的心中。

  柳扶风心中顿生敬佩。

  从不曾有人在他面前言及此,也不曾有人这般痛快淋漓地将对岳帅的崇敬和盘托出。虽然话语平淡寂静,虽然神色不见起伏,但还是能让人感受到一股豪气。

  他定不是个平凡之人,柳扶风心念一动,何人?转回神又悄悄观瞧那人,想看出些端倪来。

  越人歌虽是好酒,眼睛可没闲着,借酒葫芦挡着脸肆无忌惮地打量起来。一个名字在心中一闪而过,握住酒葫芦的那只手紧了紧,随即觉察到狐帽男子的锐利目光,稍作停留之后将脸转开了。

  驳风剑张复臣可不知这几人的心理官司打得活络的紧,他本就是个直人,想到就说,直接问道:“不知高台姓甚名谁?这般高论确实罕见,张某不甚钦佩。”

  狐帽男子想要接口,那为首之人抢先道:“原来是张兄弟,幸会幸会!在下弓长三。”

  “弓姓?”驳风剑面露疑惑,“弓”这个姓虽有却不常见,依这人看来显见是不愿将真实名姓说出。

  欲待再问,蔺子陵却一反常态,插言道:“弓先生好气量!只是在下听闻一句话,心中有些不解,不知可否讨教一二?”

  “请讲!”那人也是个豪爽之人,未半点犹豫便应了下来,偏过身子等着听蔺子陵的话语。

  蔺子陵定定望着那已有些苍老的脸,目色迷离,缓缓开口道:“万里归来风霜残,梦中犹待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

  那人神色一变,不过转瞬之间,外人绝看不出来,继而平静答道:“任尔百般愁肠,此心安处是吾乡。”又反问道:“莲开何及百日好,势待孤江风吹败,黑白何分?” 言毕一拱手,下楼去了。

  随行之人也跟了下去。

  蔺子陵暗中松了口气,挣脱掉满心的不快,悄然回复如常。

  柳扶风听完,知他与那人定有些交集,或许知晓些什么也未可知。只是他脾性孤僻,不好贸然相问。抬头望天,日头已渐渐爬上,瞧着渡头那已有不少渡船和客人,说道:“大家且先上船去到君山吧,也好赶上午斋。”

  几人相携着下了楼,来到渡口,找了板带敞篷的船,往君山而去。

  要说这八百里洞庭,果然有些气势。若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洞庭天际流”也不为过。好在这一段湖水平静,且这艄公又是极熟悉航路的,轻车熟路地直奔君山而来。

  柳扶风在邺北时便对这使水略通些门道,故先前挑船时一眼瞧中这艄公。

  艄公约摸三十七八奔四的模样,皮肤经湖风吹得黝黑发亮,即使是初春时节,脚上也只著了一双麻靸鞋, 可以瞧见同样黝黑的脚板。

  四人坐好,艄公奋力地摇起了双桨,望着方才经过的陆上景物,心中一阵惬意。

  骆翩跹虽不是第一次坐船,也感觉新鲜不已。在邺北,哪时不是身后跟了几个讨厌的尾巴,走到哪儿都不自在,怎如现在这般自由。偷眼瞄柳扶风,见他坐在船舷边,凝视那粼粼的湖水,刚毅的脸上满是沉寂。心跳了一下:这次出来真是这一生所作的最正确的决定,就像选择了他一样……

  —————————————这是结束正话反说的分割线——————————————

  柳扶风瞧着那湖水,许久,有些晕眩,赶忙将头转过来,不妨正看见骆翩跹有些泛红的脸色 。

  骆翩跹没想到他竟转回头来,深怕被发现自己偷窥,脸上一红。突然想起方才所见的一件奇怪的事,顺势问道:“风哥哥,你注意到了么,那艄公的脚好生奇怪呢!”

  柳扶风先前并未在意,听她如此说,便望过去,瞧见那双厚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