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真-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那些庸脂俗粉怎能如得了本少爷的法眼!说到底,这些人还不是冲着我林家的势力而来?”这话林浩宇可不敢说出去,他就只是在心中小小的嘀咕了一下而已。
他在这嘟囔,那边的房门也被林福打开了,他向林浩宇行了一礼,便带着他往自家的堂厅而去。
刚到这堂厅,他便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林承博和母亲王氏,而在他们的面前,则是一个穿着大红衣服的媒婆。
“宇儿,这边来!”林承博看到了林浩宇,便招呼着他走了过来。
这媒婆看到林浩宇,也是眼前一亮,对着林承博说道:“二爷,您家的儿子长得真是俊俏啊,果然名不虚传。”
“谬赞了,谬赞了!”林二爷陪着笑说道。
而这媒婆已经走了过来,到了林浩宇的身边,便绕着他转了三圈,直看得林浩宇浑身发麻。
待看过了三巡之后,这媒婆又对着林二爷说道:“苏家老爷果然眼光非凡,您家的公子如此俊俏、如此英武不凡,以后必成大器啊!”
林二爷听罢,点头说道:“那这事情便劳烦……”
“我才不要!”这林二爷话音未落,旁边的林浩宇却是嚷嚷了起来,“爹,你就这么想把你儿子给卖了?!”
“还有你这老婆子,奉承话就别说了,哼,你们苏家无非就是想要攀上我林家的大树而已……对了,听说你们苏家的老爷还养过男宠吧,你们是嫁女儿呢,还是想让我去当兔儿爷呢?”
之前还和颜悦色和媒婆说话的林二爷,在听到自己儿子的话之后,顿时便怒了,他给了身旁的夫人一个眼神,让对方去应付媒婆,自己便走到了另一边:“逆子,给我过来!”
林浩宇虽然满脸不情愿,但还是跟着林二爷到了自家的里宅。
“这都第几次了?!让你相个亲,又不是逼你去死!”
林二爷恼怒是理所当然的,自己的儿子连续拒绝了好几次相亲,之前更是把媒婆都给气走了,自己这个做爹的,现在不愤怒才怪了。
“爹,我又不认识人家家的,连相貌品行都不知道……”林浩宇反驳道。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容你说三道四?!你瞧瞧你刚刚说了些什么?!”林二爷气得跺脚,但是他这个儿子打不乖,骂不乖,可真是让他操碎了心,“人家苏爷能看得上你,是你的荣幸!”
不说到苏爷还好,一说到苏爷,林浩宇更是跳脚:“你就那么想让你儿子卖屁股?!”
“苏爷乃是诚诚君子,岂容你在这捕风捉影?!那苏家小娘我也听过,也是贤德有才之人,你既然看不上张家的大小姐,我便为你寻了这耕读传家的苏家,你这竟然还敢说三道四?!”林二爷也是怒气冲天。
但林浩宇也是给自己的爹吹胡子瞪眼:“我不是你们用来联姻的工具!就算不是入赘,我也决不答应!”
“逆子!”林二爷作势便要打他,但这巴掌举起来,却是挥不下去,他看了这一脸死硬的林浩宇,叹息了一声,然后放下了手,“等过两天,我带你去苏家府上去看厝,若是合适,等过了正月,你们便寻个吉日成亲吧。”
林二爷这语气容不得半点质疑。
这要想娶妻,首先便是看八字,这八字既合,才是相亲,而这相亲便是在媒人介绍的基础上,双方互访,察看家况,这边被称之为“看厝”或者“看人家”。只是这规矩并不常见,一般而言,大家还是听这媒妁之言的多,林承博这提出带林浩宇去苏家,却是大大的让步了。
但林浩宇心中却无有半点相亲的打算,满心都想着修习功法、求仙问道,林承博的一番苦心,却是白费了。
“林福!”林承博将管家唤来,然后便对他说道,“带宇儿下去休息吧。”
“是。”
林福得了命令,便带着林浩宇回了房间,然后将他再次关了起来。
“不妙,不妙,不妙……”
重新被关起来了的林浩宇在房间里面抓耳挠腮,看这情况,这恐怕没有多少时日,自己便要被老爹拉去那苏家了,到时候这事情若是定下来,林浩宇却是跑不了了。
想到这里,林浩宇心中有些愤愤然:“爹也是,四叔也是,这开枝散叶,还真缺得了我一人么?”
他林家作为卧虎庄第一大家族,四房分支,四世同堂,单单浩字辈的就有不下十五人,下面辉字辈的都有四五个,哪里差他能添的那几口人丁?可无论是自己老父,还是四叔,这一门心思似乎都想要为他张罗亲事,也不知道为何。
“且不说我现在心中没有这个念想,若是我以后去求仙问道,到时候仙长说我家有妻子,俗缘未了,然后不收我为徒,岂不是损失大了?”林浩宇这却是想到了画本上的典故。
可是自家老爹的性子,林浩宇也是知道的,这一旦决定了的事情,恐怕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不如逃了?”
这林浩宇只觉自己心中对这求仙问道的执念日益深刻,自己这要娶也要娶个仙女,凡夫俗子什么的,怎比得上这仙女的万一?
当下,林浩宇心中便是打定了主意……
玄门基础经典
道教认为,道经是三清天尊为拯救宇宙众生,使用自然妙气书写的先哲圣典。道经藏于“七宝玄台”,神仙通过乩仙降笔等方式将经书传授给高道名士,再由他们传播布道于世间民众。道教经典卷帙浩繁,包罗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法术、斋醮科仪、传道弘道与风水推算等各方面内容。
基本经典
四大基本经典:
《道德经》《黄帝阴符经》《周易参同契》《周易》
道教四子真经《南华真经》《通玄真经》《冲虚真经》《洞灵真经》
重要经典
早期经典《太平经》《老子想尔注》《上清大洞真经》《正一经》《灵宝经》
修炼经典《黄庭经》《心印经》《坐忘论》《悟真篇》《化书》
度人经典《度人经》《玉皇经》《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北斗经》《玉枢经》
法术经典《黄帝内经》《奇门遁甲》《皇极经世书》《麻衣神相》《果老星宗》
宗师著作《文始真经》《抱朴子》《重阳立教十五论》《邱祖全书》《龙门心法》
劝善经书《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真经》《吕祖说三世因果经》《功过格》《阴骘文》
相关经典《黄帝四经》《六韬》《鬼谷子》《墨子》《河图洛书》
《淮南子》《孝经》《般若心经》《吕氏春秋》
早晚功课《清静经》《护命妙经》《度厄真经》《玉皇心印经》《八大神咒》《诸真宝诰》《灵官咒》《邱祖忏文》《土地咒》《祝寿文》《三皈依》
晚坛功课《救苦妙经》《得道真经》《拔罪妙经》《诸真宝诰》《报恩宝诰》《十二愿》《结经偈》
道教基本禁忌
甲:称呼问题
道教不分男女,入门之后以师兄弟相称,女道长又称坤道,男道长又称乾道;虽然道教有辈分区别,但是由于道教支脉众多,收徒只以入门前后区分大小,不计年龄,传承时间久远,所以哪怕龙门派百字谱中,都有很多高辈分低辈分的;如果不是一个师承法脉的,无论辈分高低,一般见面称呼师兄或者道友、某爷即可,同一法脉具有师承关系的必须按照规矩来,称呼师叔、师伯、师爷等。
有宗教信仰的居士或者进入道观参观,遇见修行之人,无论年龄大小,应称呼师傅、道长、某爷等,师傅不同于师父,不是师承关系的,一般称师傅而不是师父。
道教徒见面打招呼,是“慈悲慈悲”、“您老慈悲”,而不是以讹传讹的“无量天尊”;在祝福或者告别或者祈祷的时候,会有“福生无量天尊”、“功德无量天尊”、“度人无量天尊”等。
乙:道不言寿
道教讲究长生久视,存其身与天地之间,游其神与宇宙之间,探寻生命的奥秘,期待长生,并且道教入门修行,无论年龄大小,以入门先后以及师从决定辈分,所以,道不言寿是道教的一个基本忌讳,问道士的年龄是极其不礼貌的事情;同样,每个道士出家都有自己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既然决定了侍奉祖师爷,多多少少会有自己的经历,这些经历是一些道士不愿意说的,所以,问一个道士为什么出家,也是很不礼貌的事情。
丙:三不谈
早不言梦寐,午不言杀伐,夜不谈鬼神:早起之时,阳气正盛,不宜讨论夜间梦寐,避免影响自己心情,毕竟美梦十中一二,噩梦不约而来,梦境多是混乱并且有异于日常生活,所以早上不言梦,让自我保持良好心态,将负能量祛除,积极面对一天的生活。
午不言杀伐,午时阳气最盛,阴气初生,上天有好生之德,此时言杀伐之事,容易滋生阴气,有悖于慈悲心,长久下来,会影响到自我的心性,故午间不言杀伐。
夜不谈鬼神,入夜之时,阴气浓重,城市之中尚好,山野或农村、城郊或者人烟荒芜之初,切莫议论鬼神,亥时之后,也不要看恐怖片鬼片等,容易影响自己。
丁:学习经典
道教传承经典繁多,中华传统文化中诸多经典都与道教息息相关,并且经典浩如烟海;另有道门五术山、医、命、相、卜因流传不同,更是内容繁多,很多向道之士入门不知道学习何种经典,如何从事学习,同时,学习经典又是增长修为的一种重要方式,部分经典禁忌颇多,一般道学经典类,可以日常学习选用,法事科仪经典尤其是设计到度亡内容,不可以轻易诵读,此类内容应向老修行询问后,再进行学习。
当然,禁忌更多是一种规则或者约束向道之士不断完善自我的手段,心念一动竟达九天,不可因此不学习经典或者夸大学习经典的禁忌,无论别人如何说,自我明智明心,不迷信不迷茫才是最重要的。
戊:戊不朝真
戊日道观不进行开坛、诵经、设醮等法事活动,即逢农历带戊的日子(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逢道教重要节日或大型法会,需要戊日进行法事活动的,需“破戊”;日常学习道教经典或者从事道教善行之时,不必避讳戊日,尊重而不迷信的看待戊日,忌讳是让大家有个规则,而不是畏手畏脚。
道教基本常识
道教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与道合一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行善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
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参杂原始的宗教崇拜如祖先崇拜、鬼神信仰、原始哲学、神仙方术等,逐渐演变成一种宗教,从三皇五帝时期之始,伏羲画八卦、黄帝问道广成子、文王演周易以至老君著道德五千言,延续后世,汉时,张良辅助汉高祖定江山,得兵书于黄石公,东汉后期,张道陵祖师创天师道;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逍遥自在精神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中蕴含着他们对道教的理解;唐代药王孙思邈便是从外丹学入手,将中国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诗仙李白寻仙访道,并在山东济南皈依道教,其诗词飘逸逍遥而为仙;宋末元初王重阳创全真道,丘处机祖师一言止杀全真大兴,元末明初,张三丰演太极于武当,太极文化至今遍布全球。道教始终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深深扎根在传统文化之中,道教就在我们普普通通的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传统文化,深深烙印着道家的痕迹。
兴扬将道教这样概括:兴起于三皇五帝,扬传于文王老子,集萃于诸子百家,成教于正一天师,道蕴于魏晋风骨,德覆于盛唐之世,立规于重阳祖师,宣扬于邱祖西行,落魄于明清之际,闻达于今时今日。
基本教义可以归纳为:
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道教最高信仰
敬天法祖,寻仙访道——道教神仙崇拜
天人感应,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返璞归真——道教修炼秘诀
上善若水,柔弱不争——道教为人品质
清静寡欲,自然无为——道教处世方式
我命在我,不在天地——道教逍遥精神
忠孝节义,仁爱诚信——道教伦理道德
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道教民俗风情
仙道贵生,济世度人——道教核心宗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创世理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活动准则
天人同构,阴阳协调,形神共养,统筹兼顾——道教养生原理
丹道修真,服药炼气,积德行善,建功立业——道教成仙途径
核心概念
无极:道;
太一:炁;
两仪:阴、阳;
三宝:精、炁、神;
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五行:金、水、木、火、土;
六合:上、下、东、南、西、北;
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八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
九宫:乾宫、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