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之2风起云涌 >

第60部分

大汉帝国风云之2风起云涌-第60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之2风起云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任议郎的陶谦就是张温的故吏。张温将其招至车骑将军府任司马,随其出征。陶谦出身扬州丹杨郡的小吏家庭,父亲终其一生也不过就是个县令。他幼年失怙,一直是个顽劣小儿,十四岁方才折节向学,以孝廉被推举出仕,历任县令、幽州刺史、议郎。   
  右车骑将军、钱塘侯朱俊是张温的至交好友。朱俊特意向其推荐了同为扬州老乡的门下弟子吴郡人孙坚。   
  孙坚是吴郡富春人,其家世代在吴地做官。他少时为县吏,十七岁时就单挑群盗、名声大噪,历任郡县的司马、县丞等职,在当地声望颇高。去年朱俊奉旨讨黄巾,孙坚担任他的佐军司马,随他南征北战,多次立功,被迁升为北军屯骑校尉下的一名别部司马。   
  张温非常信任朱俊,知道他不是为了什么私心而特意提拔老乡,他推荐的人一定很有能力。于是他奏请天子,征调孙坚为车骑将军府的参军事(也是高级参谋,和从事中郎相当)。   
  张温同时按照皇甫嵩的意见,准备从北疆幽州各边郡抽调精骑到西凉战场参加作战。他的原意是征调最近声名鹊起的豹子李弘,但这个消息不知怎么被中郎将卢植知道了。   
  卢植是公孙瓒的老师,这个扬名立万的机会当然要给自己的学生去争取。卢植立即登门拜访。李弘和公孙瓒比起来,无论资历、声名、军级,都差得太远。卢植的这个面子张温自然要给。他立即奏请天子,以八百里快骑上幽州征调,命令公孙瓒调集一万骑兵,务必在十月中旬,也就是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赶到长安。   
  公孙瓒一走,辽东和辽东属国,以及辽西三郡就缺少一位强人坐镇边陲、威慑乌丸人和鲜卑人。李弘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用他就要提拔他为秩俸比两千石的官员。于是朝堂之上再起争吵。以大将军何进、汉室宗亲、中常侍为一方,太尉张延、司空杨赐等名士大臣为一方,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天子颇有兴趣地看着各位大臣的表演。   
  按道理,以李弘这种出身低贱,靠军功升职的武人,无论功绩多大,要想升迁到秩俸比两千石的官职上,根本不可能。本朝校尉、都尉都是比两千石的官员,在郡国地方和军队里都是大官了。   
  统辖军队的将军在汉朝一般很少设置。将军地位尊贵,与将军号少且不常置有关,但更主要是和秦汉以来社会具有浓厚的尚武精神有关。将军掌征伐背叛,非常尊贵,三公等权势尊贵的大臣常常受到天子的嘉奖,他们经常以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重要将军辅政。东汉中前期,度辽以及其他杂号将军秩俸都是二千石,与郡太守地位相等。除度辽外,其他杂号将军一般事罢即撤。度辽将军是朝廷设置在边疆专门对付匈奴人的。将军职位为世人所看重,无论重号将军还是杂号将军,地位都很高。许多文职官僚也常常加重号将军,不统辖军队,只是作为殊荣而加赠。校尉、都尉等军职也是如此。在战争时期,不少官僚都是以校尉、都尉领郡太守职。当然,各种校尉、都尉也不可一概而论。中央军——北军武官五大校尉的地位就比边军的校尉要高,北军武官骑都尉也比郡国的都尉地位要高。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98节:第十七章西北倾黄巾起(5)         
  大将军何进的出身也差,他现在虽是皇后的哥哥,但在妹妹没有进宫之前,只是个屠户。所以他对李弘这种人还是抱着同情的态度。他在朝堂之上公开向天子推荐,其实也想看看大家的反应。在当时,出身低贱是件非常可怕的事。这种身份的庶民、贱民在这个国家的最底层,做最辛苦最劳累的事,享受最不公平的对待,永无翻身之日,而且自己的子子孙孙都无法摆脱这种悲惨命运。   
  大将军和宦官们深知其中三昧,大起同仇敌忾之心,联手反击那些大儒名士门阀出身的官僚。   
  最后请天子裁决。天子对这个人很感兴趣,听了朝堂上的两次争吵,大概也知道李弘这个人的来龙去脉。既然有战功,而且战功显赫,就应该迁升,但因为从军时间太短,年纪太轻,虽然有大将军举荐,也不应该破例,但皇上却自有主意:“这样吧,就做个边军的行厉锋校尉吧。”“陛下圣明。”众臣高呼,皆大欢喜。   
  “行”的意思就是代理,代理校尉自然就是临时的,可以随时撤销,秩俸也是原来官级的秩俸。说白了,啥都没有,和过去一样,但好歹那也是个校尉,干好了,随时就可以转成正职,把那个“行”字去掉,对豹子这样的人来说,这就是个天大的机会。   
  公孙瓒接到圣旨之后立即整顿军马,但他哪里有一万骑兵,七拼八凑也就五千人左右。洛阳的官僚们根本不了解幽州的现状,狮子大开口,胡乱下命令。公孙瓒无奈,只好在辽东属国强征乌丸骑兵。乌丸人怕他,几百个部落立即集结了五千骑兵,跟随他一起赶往中原。   
  公孙瓒仇视胡人的秉性在自己迫切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依旧不改。到了蓟城附近,乌丸人觉得奇怪,跑这么远的路到底去干什么?领军的小帅询问公孙瓒,军队要开拔到什么地方去。本来带人家去打仗,告诉人家也是应该的,又不是什么天大的军事机密。公孙瓒不这么想,他认为是乌丸人起了异心,是来刺探军情,一句话不说,就把人杀了。这个事情一捅出来,乌丸骑兵立刻闹起来。公孙瓒不怕,他眼睛一瞪,立即召集军队包围了乌丸人的大营,把几十个乌丸人的大小首领一齐抓住,当着所有乌丸骑兵的面,一刀一个全给宰了。这下彻底激怒了乌丸人。当天夜里,他们砍死监视军营的汉兵,跑了个一干二净。   
  公孙瓒傻眼了。现在回头追杀,时间来不及,而且无论追与不追,他都凑不足一万骑兵了。完不成圣旨交代的任务最多革职充军,但是不按军令及时赶到长安,那可是杀头的罪。所以他也顾不上乌丸人了,率领剩余五千骑兵继续赶路。   
  这消息很快传到幽州刺史杨淳的耳中。刺史大人杨淳刚到北疆,幽州局势不稳,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愿意把事情闹大。随即下书辽东属国相,从轻处置,责罚责罚就行了,不要把矛盾激化引发骚乱。   
  公孙瓒还没过黄河,冀州就大乱了。   
  张牛角率黄巾军四处抢粮掳掠,看到当地郡国军根本没有抵抗能力,随即发力,开始进攻各郡国主要大城。不到半个月,各军相继攻占常山国郡治真定、中山国郡治奴卢、赵国郡治房子。三郡全境基本上被黄巾军占领。    
  冀州牧郭典率冀州军和褚飞燕、杨凤部在高邑、瘿陶一线激战。黄巾军眼看攻击受阻,随即撤军,坚守赵国边境。郭典的军队无力反攻,只能死守高邑、瘿陶城,同时快马向朝廷告急,请求援军。   
  九月底,黄巾军大帅张牛角突然发动了对幽州的进攻。幽州第一大郡涿郡首当其冲,北新城随即被攻陷。   
  幽州刺史杨淳听说黄巾军张牛角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幽州,大惊失色,连夜向各州郡下文征调救兵,驰援涿郡。   
  草原上的夜色非常迷人。明亮的月亮,闪烁的星星,浓郁的草香,淡淡的泥土气息,昆虫藏在草丛里肆无忌惮地鸣唱着。   
  李弘躺在一块破旧的牛皮褥上,看着夜空上的弦月,想着心事。   
  二十多天前,田重突然提出来要回徐无城。   
  李弘很惊讶,诧异地说道:“军队正在仇水附近和舞叶部落的骑兵演练渡河作战,任务重,事情多,你为什么突然要走?有什么急事吗?”         
→虹→桥→书→吧→。  
第99节:第十八章南下讨伐(1)         
  “大家忙得晕头转向,哪里有时间去违纪,现在军队里就我这个刺奸最轻闲。所以我想回去看几个朋友。”田重笑着说道。   
  李弘望着他,笑了起来:“好吧。老人家总是容易想家。顺便帮我带点东西给小雨。”   
  田重摇摇头,摸着花白的小山羊胡子说道:“你干脆陪我跑一趟吧。”   
  李弘愣了。   
  他望着田重笑眯眯的脸,看着他花白的头发,心里忽然涌出一股暖流。他就像自己的爷爷,老了,需要照顾了。接着他又想起来一双凄怨美丽的大眼睛。   
  李弘心中顿时涌起对小雨的思念,强烈而且难以遏制的思念。这是他从来没有察觉,也从来没有感受过的。   
  李弘立即命令军队停止训练,所有士卒提前发一个月军饷,分三批轮流回家休假,包括白山的乌丸士卒。军营内顿时欢声雷动。   
  李弘和田重、郑信、燕无畏、雷子、小懒、弧鼎、弃沉一行二十多人随即日夜兼程赶到徐无城。   
  小雨看到站在门口的李弘,又惊又喜,泪水不由自主地淌了下来。   
  “我们回家了。”雷子大声叫道。   
  第十八章   
   南下讨伐   
  大家带着小雨,去了一趟卢龙塞,拜祭了田静、姬明以及卢龙塞所有牺牲的战友,告诉他们,仗打赢了,胡人被赶出去了。   
  李弘一直以为田重的朋友大概也就是徐无城城门口的一班老头,没想到却是徐无城的首富,当地的世家豪门田家。田家世代都是读书人,家里有牧场、有田庄、有作坊。这一代家主叫田行,曾经做过徐无县令。田重和他相交甚深,当年在战场上,田行就是田重从死人堆里背出来的。田重老了在徐无城找了一个看门的差事,闲暇就和老战友走动走动,这次回来就是看他的。   
  田行在家设宴款待李弘和田重一行,言行里对田重虽然年高,还在报效国家,在战场上厮杀非常钦佩。田行极力挽留他们住在自己家里,有事也好照应。大家盛情难却随即住在田家。   
  田行有个孙子叫田畴,长相俊美,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学识已经不凡,在徐无城有神童的美誉。他对李弘很崇拜,痴缠不休,要拜他为师学武。李弘非常喜欢他,在徐无城的一段日子里,天天带着他,闲暇也传授他一些武艺。至于拜师,李弘当然不敢答应。   
  小雨自从李弘回来以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天天都很高兴。李弘每天都带她出城游走,有田畴这个小家伙带路,附近的山山水水都被他们跑遍了。   
  快乐的日子总是转眼即逝。由于到上谷广宁路途遥远,李弘和部下们在徐无城小住了几天后,立即踏上了返回的路。   
  小雨一路相送,泪水涟涟,惹得大家心里都很难受。李弘一再劝阻,嘱咐田畴多多照顾这个姐姐。这几天他们相处得非常好,乖巧的田畴知道小雨只比他大两岁,改口喊姐姐了。   
  “你什么时候再回来?”小雨轻轻问道。   
  李弘摇摇头,望着她清秀的面容,笑着说道:“不知道。”   
  看到小雨脸色黯淡下去,李弘心中不忍,赶忙接着说道:“再过几个月我们可能就要回到卢龙塞。年底,年底我回来看你。”   
  李弘被田重推了几下,惊醒过来。   
  “你在想小雨?”田重笑道。   
  李弘不好意思地笑笑,没有否认。   
  “你对小雨说我们年底回去,你有把握?”   
  “我随口乱说,什么把握都没有。”李弘苦笑着说道。   
  田重瞪了他一眼,假装生气地说道:“那你不就是骗她?”   
  李弘笑起来。   
  “我觉得我们年底可能回不了卢龙塞。”田重随即严肃地说道,“我们从蓟城经过,拜访刺史大人时,他说的情况很严重。现在西凉的叛乱平定不了,冀州的黄巾又起来了。多事之秋啊。”   
  “皇甫大人被奸佞小人陷害,不能统兵出征,各处的叛乱当然难以平定了。”郑信翻身坐起来,接过田重的话头说道:“这样下去,迟早都要出大事。你们说,公孙瓒这次领兵到西凉战场,能不能打胜仗?”   
  “当然能。”李弘笑道,“公孙大人所带的幽州铁骑可以纵横天下,西凉的骑兵怎么是对手?他一定能凯旋而归。”         
▲虹桥▲书吧▲BOOK。  
第100节:第十八章南下讨伐(2)         
  李弘一行从蓟城经过,拜见了新上任的刺史大人。杨淳初来乍到,对李弘这个声名大噪的边军悍将非常客气。这个时候李弘才知道自己又升官了——行厉锋校尉。他听到校尉两个字就已经心花怒放了,至于什么“行”不“行”的他并不在意。虽然大家都觉得朝廷对待功臣太过刻薄,但看到李弘很高兴,也不好说什么,免得扫了他的兴。其实在有些州郡里,这个行校尉的头衔还不如别部司马有实权,它是临时官职,随时可以免掉的。幸好李弘在边军,否则他这个官能当多久还是未定之数。   
  李弘和部下们随即和老朋友鲜于辅聚了一下。鲜于辅特意请他们到蓟城最大的酒楼吃了一餐。李弘头一次吃到这样的美食,赞不绝口。   
  巧的是,他们再次遇见了公孙瓒。公孙瓒此时正领军奔赴西凉战场。   
  公孙瓒来蓟城,一是拜访新到任的刺史大人,二是催要军需,三是顺道辞行。假如他在西凉战场上立了大功,肯定要升职,再回到幽州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朋友见面,分外高兴,晚上又到那家酒楼喝酒。   
  公孙瓒和他的手下都很敬佩李弘。这次在上谷战场,如果说李弘凭运气赢了第一仗,那么死守马城、让拓跋锋一万五千大军无功而返,那可是硬功夫。后来在羊角山全歼魁头六千大军,在恒岭全歼提脱八千大军,那可都是没有运气的血战,其功勋直逼前代先贤。不佩服不行。   
  公孙瓒直言不讳,他很嫉妒李弘。一年多来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年纪轻轻就做到别部司马了,而且还是一刀一刀砍出来的,这在大汉国绝无仅有。他拍着胸脯说,如果他有李弘这么多参战的机会,立下如此战功,他现在可能都是将军了。言下之意李弘的战功显赫,但朝廷的封赏却太轻了。如今外戚宦官当道,朝纲毁坏,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他绝口不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