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录仙簿 >

第107部分

录仙簿-第107部分

小说: 录仙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峭壁嵌珠

    登上云梯顶端,有灵官殿当面而立。其后,两崖嵌一略呈圆形的巨大黑石,悬于殿顶上方。每逢山洪成瀑,飞流直下,一临此石即踪迹不见。灵官殿建于此石之前,正当洪口,竟安然无虞。这一奇怪现象,极似黑石有特异功能,因而昔人视之为山灵,称它是“避水珠”,以至“山灵有意夸骚客,多少名流为赋诗”!其实,填塞崖涧修筑天梯时,巧匠有意留下了一条暗道,以便泄洪。黑石正好嵌于两崖最窄处,同灵官殿一起遮住了暗道。飞瀑即从石后的暗延渲泻而下,故而黑石有“避水灵通”。由于游人所处的位置看不到石匠暗隧,才难解这一奇异的现象。飞流直下的壮观,攸而不见的玄妙融合一体,构成峭壁嵌珠之景,在此的确独具特色。灵官殿东南有传说中的水帘洞,是崖隙中溢出的山泉。

    桥殿飞虹

    水帘洞东即天王殿,人们习惯称它是小桥楼殿。其前有大桥楼殿,再前是天桥。三桥飞虹并驾,至此可以尽情临赏。天王殿迎面檐柱上所悬大草楹联:“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真可谓是对奇迹、佳境的点景绝唱。那精美的古代石雕,高的古代营造工艺,色彩斑烂优美动人的苏式彩绘,脊饰上势欲腾空的游龙,昂晴空的玉凤,金碧灿烂的殿顶,配上朱红闪光的明柱、红墙、玲珑的雀替、栏槛……,由天桥上凝眸这一对姊妹桥殿,仿佛已至月殿仙宫;俯视可见:崖下檀林如茵匝地,磴上行人几不盈尺。转侧皆景,“桥殿飞虹”壮观奇绝!尚书古碣

    沿绝山献回栏东行,至“峰回路转”而北,转角处,一古碑迎面矗立。此碑龟蚨龙帽,通高3。5米,勒刻于1527年。碑额“苍岩重修福庆寺记”,为明代贵州布政司右参政赵维藩篆。碑文撰写与书丹,均出自明代吏部尚书乔宇一人。碑文在记载1516—152o年福庆寺重修妙阳公主真容殿(今南阳公主祠)的同时,记叙了1525年作者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麟同游苍岩所见的寺景,全文仅六百余字,信手而成,语句质朴凝炼;那刚劲苍秀、结体独特的行书,堪与文章同称双壁。作者乔宇,字希大,山西省昔阳县人。他生于当朝纲紊乱的正德、嘉靖年间。史载其秉政清廉,持身严谨,尤能直谏君过,以致被迫辞职回籍。刘麟,字元瑞,江西安仁县人,官工部尚书,是驰名当时的江南三才子之一。他耿介不阿,同乔宇志趣相投。一代名臣的联袂相游,为苍山留下了佳话。碑文的书撰为乔宇62岁时的作品,文、书俱老,在书法艺术、文史资料等方面都有相当的价值,是苍岩山中的名碑。因作者曾官居吏部,故此碑被称作“尚书古碣”。碑文的勒刻与碑身的雕琢,均属上乘。碑帽透雕蟠龙,人亦指其为“透龙碑”。建国前寺僧为了骗钱,编造说,能把硬币贴在碑上者,即可生男孩,至今仍有不少游人登碑贴币,以致此碑已有较重的磨损。g

    '奉献'



………【佛之苍岩】………

    每游苍岩山我都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南阳公主这位隋朝帝女,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为什么在她风姿卓越的青春年华,毅然离开了龙楼凤阁千里迢迢来到位处太行东麓的井陉县苍岩山出家为尼?难道仅仅是因为她厌倦了宫廷生活,出于幼稚就一时赌气想皈依佛门,在清风明月中图个清闲自在?据《隋书》记载,南阳公主为隋炀帝长女,14岁嫁与许国公宇文述之次子宇文士及。公主美风仪,有志节,敬公婆,重礼仪,为世人称道……想必是宫廷的**奢靡、父皇的昏晕无道,加之连年的战争使得民生涂炭、哀鸿遍野。因而,她看透了人生的无常与痛苦、环境际遇的恶劣以及人际关系的残忍,于是,一个刻骨铭心的信念在心中升起;要亲手创造一个能救苦救难的美丽佛国。她终于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她的“出世”正是为了“入世”?要不然,她不会岩居穴栖,栽花植木,垦荒播种,过清苦日子,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度过62个春秋,并以八旬之高龄,终老苍岩,功成正果,进入“涅盘”境界;也不会去攀高历险,遍采草药,疗化苍生;更不会去缘化众生来修建桥楼寺庙。谁曾想,一千四百多年后的今天,苍岩山竟成为具有游览、观光、度假、科研等多种功能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桥楼殿是中国著名的三大悬空寺之一。南阳公主既是一位坚强的弱女子,更是一位柔弱的女强人。是想那时兵荒马乱,人人自危,更兼穷乡僻壤,民生艰窘,何况悬崖峭壁,荆棘丛生,要开辟道路,并在两峰对峙的绝壁之上建造桥楼寺庙,谈何容易!她那向佛的念头一闪,便如金子般珍贵,震惊十方世界,不仅比丘尼从者云集,当地百姓也积极响应。据民间传说,连如来佛也前来相助,鲁班也献计献艺,八仙也各施才能从四大名山采五色石搞悬空搬运,正应验了那句“得到多助”的话。前些年到苍岩山采风,听山下胡家滩村民讲,那时候,南阳公主在岩畔小憩,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头牛托着一捆柴向准备施工建桥的峡谷间走去,柴牛越走越大,终于将一大捆柴镶满涧隙…她猛然醒来,产生了以柴为牛的灵感(民间称拱桥为牛),她和当地百姓砍来一捆捆木柴,塞满山涧,填土成拱,建起了虹桥,并精心设计,在桥上建殿,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四面出廊,是一座九脊重檐阁楼式建筑。佛之苍岩

    南阳公主和那些隋朝先民们从远处观望,只见琉璃瓦顶,朱楹彩檐,依山傍势,布局合理,构造新颖,精巧绝伦,与周围自然景物浑然天成,虽为人作,宛若神工。这样的高难度施工,要是在今天,恐怕需要投资上千万元,说不定还要动用直升飞机或高空索道、起吊机之类。话说回头,当时先民们一个个欢呼雀跃,庆贺他们的智慧结晶。紧接着,又在殿内塑有三座佛像,正中如来佛,左为药师佛,右为弥勒佛,两侧是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作为苍岩山的开山祖师,南阳公主无疑是位修行、持戒、忍辱、坚韧、精进、安禅、睿智所熏修的伟大女性,她把寺院取名为“兴善寺”,意在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后来,修成正果之后,当地百姓感念其恩德,为他建庙修塔,塑化金身,尊奉她为“苍山圣母”。苍岩山的雄奇之中不乏秀美,壮丽之中更见幽深,似乎也正是她的柔弱之中更蕴含坚强的生动体现。天人合一,物我感应,和谐共存,相辅相成,本是人间之大道至理,是人生与艺术的大境界。到了大宋咸平五年,有位曾于五台山华严寺出家名叫诠悦的高僧,仰慕苍岩山。他见寺居半山,嵯峨耸芨,虽松罗掩映,涧水潺潺,但墙颓屋漏,瓦砾壁地。于是,他继承南阳公主遗志,凿石屋以栖居,砍荆棘而通路,并彩绘檐楹,雕镂佛像,终于使山寺焕然一新。诠悦是苍岩山的第二个开山祖师。他又几经辗转上书朝廷,宋真宗钦赐名额,改兴善寺为福庆寺,名声益盛。到了清代,光绪曾敕封南阳公主为“慈佑菩萨”。据专家考证,自古迄今来苍岩山出家主持佛事的僧尼,每年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上百人,世世代代尊奉苍岩,维护园林。近年来当地政府又为展苍岩山的旅游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之成为一颗璀璨夺目的“太行明珠”。在苍岩山之巅,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突然想起台湾著名现代派诗人周梦蝶的一诗:没有惊怖,没有颠倒一番花谢又是一番花开六十年后你自孤峰顶上坐起看峰之下之上之前之左右簇拥着一片灯海——每盏灯里有你二风泉漱玉苍岩山总是那样的宽容待客,善解人意。譬如,在著名的苍岩十六景中,南阳公主赐给你的第一道风景便是“岩关锁翠”。当你历经艰辛来到山门之下急欲一览苍岩美景时,你先看到的却是一个拔地而起的巨大屏障,东西两峰对峙于前,南北一岭横亘于后。乍看起来,不过一壁丹崖,满山茂树。隐隐约约地有点疑惑,抑或失望。殊不知,这正是苍岩山独具风骚的佳妙之处。无论是寺庙佛殿、虹桥琼阁、禅房古刹,还是曲径幽涧、悬泉飞瀑、小池清溪、奇花异木,它皆揽之于怀抱,藏之于幽谷,苍翠葱茏,茫茫莫测,让你去探索。正所谓:万壑千岩过眼空,重重岚翠锁瑶宫,深山自有佛国在,白云深处访跟踪。接下来,苍岩山赐给你的将是“碧涧灵檀”(与“桥殿飞虹”、“古柏朝圣”并称苍岩三绝),无边的碧绿在不知不觉中拥抱了你,淹没了你。高树在天,绿影铺地,像水一样柔媚,像雾一样朦胧,绿得潇洒风流,绿的仪态万方,这是来自仙界来自生命的绿色呀!游至此,不仅暑气皆消,且一路颠沛劳顿也无影无踪,顿觉神清气爽,不思外物,宠辱皆忘。在细心品味一番呢,有的久经风霜,老态龙钟,但虚怀若谷,青春不老,依然点燃起一树绿色火焰;有的以根为臂,抱石而生,表达了对山石的钟情与眷恋;有的在寸土无存的陡壁上以其巨大的根茎抓牢了大山,向它所挚爱的苍岩捧出一片碧绿;有的同根连柯,依偎拥抱,如恋人般脉脉含情,表达了伟大而忠贞的爱情……这不正说明了久居苍岩的千载精灵向人演示了一部生命的奋斗史么?这不正说明了檀树所具有的睿智、力量和灵性么?“拥有仙家仙骨在,长生石上种真魂”,或许这正是南阳公主和隋朝先民们不屈不挠的生命绝唱。据说有许多体弱多病的游客,无意中来到这里接受了大自然的“绿色治疗”,并体会到人生奋斗的真谛,于是,不消几日,便病消体健。玉皇殿

    当你步入檀林,昂一望,但见两壁断崖,苍天一线,三座单孔石桥悬空而架,横出云表,你渴望见到的“桥殿飞虹”便座楼在石桥上,风吹云动,恍若梦幻,古人那“千丈虹桥望入微,天光云彩共楼飞”的诗句,真是写尽了桥楼殿的精美和奇绝。可是,你要真想真正接近它,尚须攀登365级石阶,这简直是哲学意义上的向上登攀了。正当你走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时,桥楼殿侧“水帘洞”的矿泉圣水在等你,为你消暑解乏。这个水帘洞原是一个进深不过五尺的石窟,常年滴水不断,叮咚悦耳,千百年来,无论有多少人开怀畅饮,还是盈。满如故,不溢不涸。朝池水一望,那种清澈透明仿佛能叫人窥视到生命的本源。南阳公主和历代僧尼都是饮用此水,质本清洁。据专家考证,这是含有多种有益矿物质的矿泉水。有许多人千里奔苍岩就是为了带走一壶水。苍岩山还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奇迹。上得山顶,从公主坟南行百余米,有段形如屈臂的弯路,游人至此,不消半分钟就见两手臂变得嫩黄娇绿,青筋如蚯,依稀闪烁出绿色的莹光,浑身舒服。来自中国的学者和高僧都认为这是千里太行最好的气场,对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当然,“绿色疗法”也好,“圣水治疗”也好,“补气练功”也好,我们都有待做出更好的科学阐释。但苍岩山作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已经显露出她的独有特色和魅力!三在历年的苍岩山庙会中,有来自北京广济寺的主持胜慧法师、五台山崇善寺主持妙观法师、五台山普化寺主持妙生法师、五台山镇海寺主持悲吉法师、五台山碧山寺主持净慧法师等等得道高僧,不用说会有许多人向他们寻佛访道,探求人生幸福的真谛。看到那些虔诚的焚香祷告者和心灵有求的邀游者,一位法师闭目微笑,向人们诵念了一句佛偈: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是多么高深的开示人心的回答!当我们踏着千年落叶走进苍岩山巨大怀抱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自然的博大和自身的渺小,是否感觉到岁月的长久和人生的短暂?而南阳公主仍以风姿卓越的青春年华端坐云头,端坐在你的心灵之上,讲述着古往今来,雨雨风风,让你感到她永远年轻,正如苍岩山永远年轻一样…g

    '奉献'



………【清源】………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方圆有四十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辉映,犹如名城泉州的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清源山历史上因泉眼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入云又名“齐云山”;位于市区北郊又称“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称“三台山”。清源山

    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5oo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憎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今天我们时间有限,无法饱览清源山的神韵,只能让大家留点遗憾去回味,或可以从我们有关的旅游宣传资料中去神游一番了。老君岩的布局是这样的:山门——林荫石径——老君造像。

    编辑本段地势气候

    清源山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岩石突兀,主景区最高海拔498米。地质结构是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岩体侵人所形成的,岩体外部呈黑褐色,岩层节理不达,成土因质以坡积物居多,土壤为温润型;年平均气温17度155o毫米之间,全年无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

    编辑本段山门

    老君岩的山门,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