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总统-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始行动,英法美三国部队于俄国北部的摩尔曼斯克登陆。中国的军队也从远东开始出征。
徐世昌为司令的中国第一集团军25万人,出征莫斯科。陆军中将蔡锷和吴佩孚各自带领一个军的兵力。接受徐世昌的指挥。到1910年,中**工业水平已经很先进了。在全世界都屈指可数了。
中国步兵基本上都用上了“天龙”第三代步枪,这种步枪是从gew。98式毛瑟步枪基础上改进而来,固定式双排弹仓和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为双排、固定式,其底板可以拆卸。装填时可以从顶部的抛壳口一发一发地装入,也可以通过弹夹一次装填满10发。每个桥夹装10发弹,足够装满一个弹仓,在机匣后桥上有机器加工出来的桥夹导槽,采用的是尖头弹,弹道更平直,具有性能可靠和射击准确的优点。
“天龙”步枪除了标准型外,还有一种“飞龙”卡宾枪型,主要是装备炮兵部队和骑兵部队。“飞龙”卡宾枪是从kar。98式卡宾枪改进而来,克服了kar。98式卡宾枪枪管太短,射击时后坐力和枪口焰都太大的缺点,枪管长大约,采用了下弯式拉机柄,背带环改在枪身侧面,无论步兵还是骑兵都方便携行,宋骁飞称这种步枪为“短步枪”。
中国国防工业局还按照公认的卡宾枪定义,设计及大量生产一种专门的卡宾枪,用于替代制式手枪的自卫武器,质量小于4kg,取代手枪和冲锋枪作为军士、基层军官或机枪手、炮手、通信兵或二线人员使用的基本武器。
同时,在宋骁飞的指导下,中**械研究所还开发出一种新型自动步枪——天龙第四代步枪,与卡宾枪使用不同的弹药,火力密集。这种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原理,由20发可拆卸弹匣供弹,枪管膛口安装圆柱形消焰器机匣用一整块钢加工而成,所以外观上显得粗壮结实,拉机柄位于机匣左侧,它在任何情况下很少发生故障,可由单兵携行行进间射击,提供火力支援。但是由于它全重15斤,不方便携行,并且发射大威力步枪子弹的后坐力使全自动射击时难于控制精度,所以并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使用,仅仅只能保证每个排两挺的数量,几乎拿来当“轻机枪”使用。
即便是这样,中国步兵的装备水平,说起来也是非常不错。第一集团军已经至少有四个步兵师装备了各种新装备,每个步兵师配备600挺轻重机枪,跟世界上最强的德国陆军相比,火力也毫不逊色。跟落后的俄国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且中**队的军制,在宋骁飞的指导下,现在已经逐步完善,不再只有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这五个军种,而又增设了侦察团、通讯团、宪兵团、医疗团等。
侦察团主要是负责侦查工作,通讯团则是因为随着部队的编制越来越大,已经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使用传令兵,而且随着无线电的使用,也不需要士兵再像过去一样骑马来回奔跑,是更专业的通讯部队,宪兵团则是为了维持部队的军纪。
虽然刚开始,中国没有参加世界大战,但宋骁飞也实际没闲下来,忙着收集战况和情报,完善中国的军队建设。在欧战中,部队都是把伤病送到后方的野战医院的,即便是有些医疗兵,碍于设备等问题,也无法对一些重伤员进行救治,但是很多时候人送到了,不是咽气也已经差不多要死了,宋骁飞在收到这样的情报时,作了批示,提出中国每个师都组建一个专业的医疗部队,这就是中**队医疗团的来历。
加上重炮部队和坦克部队,宋骁飞觉得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在冬天来临之前,攻进莫斯科不成问题。宋骁飞心想,如果这次把俄国灭掉,到时候便可以借此机会直接吞并整个西伯利亚这个矿产资源宝库,这里从西至东七千公里,从北至南三千五百公里,国土面积1200多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20个法国的面积,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金、金刚石等,各类资源分布比较集中,而且大型矿床较多,到1910年大约只有450多万平方公里为中国控制,如果能再加上中东的伊拉克、科威特和波斯湾东部沿岸,未来中国百年的霸权便可以彻底奠定下来,这是中国的野心!
想到这,宋骁飞的脸上便露出了一丝兴奋的神色。在过去的数千年里,中国的威胁一直都来自于北部的游牧民族,从最早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到后来的蒙古和满人,这些一直都是过去中原地区所面临的威胁。到了清朝,北方的威胁也就变成了俄国人。如果能借此机会夺取整个西伯利亚,把战线推到乌拉尔山脉去。那么,派中**队守着乌拉尔山脉,中国接下来所面临的威胁就要小的多了。并且也可以摆脱自古以来中国所面临之威胁一直都是来自于北方的宿命。至于喜马拉雅山另一边的印度,中国现在已经把战线推到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分界线附近,把这个国家给肢解掉了,印度阿三已经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威胁。中国又占领了东南亚,国土已经够广袤,剩下的事情,就是集中精力搞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一百年后的中国,那肯定是一个巨无霸。
为了尽量减少中**人的伤亡,宋骁飞让徐世昌注意用兵策略,和已经被推翻的克伦斯基政府和俄国名将邓尼金在乌克兰地区建立的临时政府联系,还有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他也反对苏俄政府。
宋骁飞在电报中说,“我们中国打战争,不仅仅靠武器和军队,还要讲究思想策略,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搞好统一战线!”(未完待续)
第三章 五百吨黄金
ps: ; ;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夜深了,总统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宋骁飞一个人坐在黑色转椅上。;; ;他凝视着墙壁上一幅大比例尺的世界地图。从地图上看,整个西伯利亚,像一片残缺的枫叶。这里人口稀少,防守薄弱,而且跟中国的蒙古有很长的陆地边界。若是趁灭掉俄国的机会,中国挥师北上,吞并西伯利亚,中国的领土面积将扩大一半。在历史上宋骁飞仅此就可以名垂史册,供后人敬仰。但当时这也并不容易。即便西伯利亚那里兵力空虚,但中国后勤补给线太长,单靠中国占领远东后修复的西伯利亚铁路不够。
除了徐世昌的第一集团军25万人,宋骁飞还命令冯国璋带领第二集团军20万人,从兰州出发,通过中亚铁路,长驱直入,沿着铁路北上直达秋明,专攻叶卡捷琳堡,那里是欧亚大陆的分界线。只要占据那里,中**队便可沿着乌拉尔山脉组织防线,同时,另外分出一部分兵力南下阿斯塔纳,在阿斯塔纳与咸海之间组织防线,彻底将剩余的俄国封锁在乌拉尔山脉的西部。
看着地图,宋骁飞对中国整个军事计划很满意,他的手指,在地图上位于乌拉尔山脉的位置上轻轻一划,中国整个军事行动,就像在用刀子切黄油一样,从西北部出发,沿着乌拉尔山脉轻轻一切,把整个俄国分成两部分,如果顺利的话。几个月就能实现中国的目标。
这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容蓉手捧一杯咖啡。走了进来,关心问道:“darling,还没有睡呢?”
宋骁飞一笑说:“你不也是吗?俄国那边有消息了吗?”
容蓉现在又成了宋骁飞得情报官,负责给他整理各种战报。她说:“根据从俄国传回来的情报,原来支持克伦斯基政府的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似乎都有了行动,这两个人在俄国都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实力。眼下俄国在叶卡捷琳堡附近有一部分兵力。”
宋骁飞说:“这些都在意料之中。”
容蓉说:“有一点意外的是,英国人和法国人也在支持邓尼金。他在英国、法国的支持下。率领白卫军从顿河出发由南方北上,大举进犯莫斯科,不过战绩貌似不佳。”
宋骁飞说:“这个意外很好。发电报给第一集团军。暂缓出兵的计划,等邓尼金的军队战败,第一集团军再攻进莫斯科。高尔察克那边的情况呢?”
“好的。马上去办。”容蓉点点头,说:“高尔察克的白卫军现在鄂木斯克溃退了。他正要把白卫军从喀山的国库弄来的东西随火车运走。”
“还真是不堪一击呀!这么快就溃退了?”宋骁飞感觉这事情发生得太快了。
“是的。”容蓉肯定地回答。“他运送的东西。传说是黄金。”
宋骁飞笑道:“还真有黄金呀!那电令第一集团军,帮他接收吧。”
容蓉说:“这么做好吗?万一被别的国家知道了,不太吧?”
宋骁飞说:“没什么不好,我敢保证,现在英国人、法国人以及捷克人,都想占有那列装有黄金的列车。我们帮他们接收,等于救了他们的性命。”
容蓉问道:“怎么俄国还有捷克人?他们不是奥匈帝国的人吗?”
宋骁飞说:“捷克是被奥匈帝国统治,但作为一个不甘心被欺压的民族。许多捷克斯洛伐克人投入一战中奥匈帝国的敌对阵营,即协约国方面。去充当矢志打倒民族压迫者的战士。捷克军团的人数,现在俄境内大约有四五万人吧。我们中国帮高尔察克接受他那500多吨黄金,他会感激我们的。”
高尔察克带着500多吨黄金的故事,宋骁飞很熟悉,他在关于一战的历史书上看到过:那500多吨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几乎相当于一个大国一年的财政收入,高尔察克就是被这些黄金给害死的。这批黄金是沙俄黄金储备的大部分,因怕德国人入侵而从彼得格勒转移到喀山,内战中又东运进入西伯利亚,失踪前最后一个明确的保管人就是高尔察克,故称为“高尔察克黄金”,亦称“沙皇黄金”。
高尔察克全名是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看“亚历山大”的姓氏,就知道他出生于名门贵族。高尔察克打小对军旅生涯情有独钟。他每天早起做体操,洗冷水浴,以增强体魄,并津津有味地阅读那些战功赫赫的军事统帅们的传记故事。1888年,他13岁时便考入圣彼得堡海军学校,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他还通晓四种外语,其中包括对外国人来说晦涩难学的中文,他一直做到沙皇俄国的海军上将,但他对于罗曼诺夫王朝并不是很忠诚。
沙皇被迫逊位,高尔察克是第一位宣誓效忠临时政府的海军上将。对于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忠诚。而非某个政府或是某个人。他说:“我不是为某个人或某个政党的政府服务,而是为被我视为高于一切的祖国服务。”
然而,革命的结果却让他有些失望,他期望新政府能在国内建立起秩序,最后苏维埃夺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地方苏维埃的代表来到这位海军上将跟前,命令他交出武器。高尔察克将自己的镀金的格奥尔基佩剑扔进了海里,他告诉前来的代表,“这把剑并不是你们给我的,也不能由你们夺走。” ;后来高尔察克率领着集结和乌拉尔、西伯利亚两个地区的二十多万俄军,对圣彼得堡的苏俄红军发起了进攻,兵败后高尔察克决定率部横穿6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亚。逃往太平洋沿岸,在那里寻求东方国家的支持。
跟随高尔察克的军队有50多万人,还伴随着75万反对布尔什维克、流亡者。其中主教、僧侣及修女等占了27万;此外,贵妇人和她们的孩子共有20余万人。当时500吨金块从列车上卸下后,分装在28辆武装押运车中。125万人在高尔察克的带领下踏上了6000公里之遥的征途,可是谁也没想到,刚走了几天,气温就从出发时的零下30c陡然降到了零下60c。凛冽的寒风吼叫着,暴风雪像拉锯一般刺在身上。好像要冻透受难者的髓,就是穿熊皮、裹海豹皮也毫无用处,极度的寒冷只不过使熊皮在身上起到冰面具的作用。成千上万的人被冻死。极度的寒冷使得拉雪橇的西伯利亚良种马也一匹接一匹地死去。这批从沙皇俄国继承来的巨额财宝,不得不扔在西伯利亚的荒野上。暴风雪终于平息下来,死一般的寂静笼罩了四周,悲伤、痛苦、叹息、低语、憎恨、愤慨。一切都同25万亡灵一起消失了。高尔察克随后也被人出卖。被布尔什维克人枪决。
而在宋骁飞的时空,有了中国提供的军备支持,高尔察克的二十多万军队动起来,比历史上早了许多,隔着一起行动的还有邓尼金以及在俄国北部登陆的协约国联军,再加上德**队,布尔什维克政府四面都遭到了进攻,面临大奔溃。竟然还能击败邓尼金和高尔察克的部队。
所以宋骁飞对俄**队的战斗力很失望,命令第一第二集团军抓紧在俄国的进攻。让中国第一集团军收编了高尔察克的溃军部队,整编成一个白俄军,交给了张宗昌带领。张宗昌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但他身材高大,是典型的山东大汉,早年在中东铁路当筑路工人,学会说一口流利而又发音准确的俄语,后来还前往西伯利亚淘金充任总工头,这时得到张作霖的举荐入伍了,这时在徐世昌的第一集团军当旅长,这人宽厚大度,重义轻利,所以在士兵当中很有威信。
同时,宋骁飞不得不反省,自己确实大大低估了布尔什维克人的战斗力。他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了:穷人的尊严,看来确实是不容践踏的!俄国这么一个原始资本主义的时代,无论是地主还是工厂主,和农民还有工人的矛盾都非常的深,这样的土壤几乎可以说是最适合布尔什维克主义发展。这么一个主义,极具诱惑性,很容易能蛊惑人心。虽然中国现在开放了报禁,人民享受充分的自由,有些教授还同情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但宋骁飞想来想去,决定在国内,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国内进行彻底的限制。因为宋骁非不想红色高棉大屠杀、俄国大清洗那样的罪恶事情在中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