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如果将它们当中的一台挪挪窝其困难是不可想象的,哪怕曹妃甸工业区和上海钢铁厂都是临海有自己的专用码头。那工程量和技术难度也不是一般地高,最好的办法便是在需要地地方就地制造…………徐建寅提出的汉阳和保定都有这样的能力。当然上海也有,只是上海和曹妃甸都缺乏足够的安全保证,而且再多建一台似乎有些浪费。
不过想了想之后,谭延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无论是保定、汉阳、上海。甚至是眼前眼前地瑞阳钢铁厂,这都不是自己的产业么?!保定有自己的隆盛机器厂和雷龙枪炮厂、汉阳有汉阳钢铁厂、上海是上海钢铁厂,这都是自己的核心重工业产业,一台水压机的价格是不低,但是在工业价值上却是物有所值,也许在徐建寅脑中认为中国不需要这么多的大型水压机,但是在谭延看来却是未必…………中国重工业虽然欣欣向荣,但是相对于这个几千年的农业大国而言不过是刚刚开始。谁也不能这么准确的预料今后会是什么样子。
最重要地是上海有江南船厂和瑞阳钢铁厂。在那里直接加工战舰用地装甲钢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大头都花出去了。他谭延难道还会在乎一台大型水压机地价钱么?大型水压机固然造价昂贵,但是与战列舰这样的大型海军装备交易相比却有算不上什么了!
谭延对此没有做任何评价。到时候会派人与徐建寅联系,这个建造万吨级水压机地攻关小组还有很大的用处。如果可以地话,给这个小组足够的科研资金支持,他们也许会造出更大的水压机。随后谭延有参观了瑞阳钢铁厂的冶炼高炉和专门负责冶炼有色金属的厂区………中国的有色金属,尤其是铜、铝都很缺乏,偏偏这两种金属是重要的军事物资。
目前中国工业发展水平还用不了这么多的铜和铝,所以有色金属冶炼厂区的一期规模并不大,工厂出产的铜锭除了供应给所需要的工业部门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客户便是中国银行的铸币局。不过在谭延看来,这个目前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工厂将会在三年之内完成二期工程,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还要小步快跑加紧三期工程建设。
一战火炮的威力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像中**队在海参崴战役中一天几万发炮弹在当时看来是已经是一个战争史之最,但是巴尔干冲突中更加明确了火炮一天当中消耗的炮弹数量在不断的增长的趋势。所有的炮弹外壳可都离不开铜,眼下已经是年,谭延自知自己的一些动作对历史影响越来越大,他也不敢绝对保证一战会“如期”爆发,眼下唯一能够做的便是开始囤积军事物资,在战争爆发的时候不敢说把战争的好处占尽,至少也不能让美国人太过得意。
当然谭延还是希望战争能够晚一些爆发,至少要“如期”爆发,提早爆发战争只能让他苦心发展的造舰产业损失惨重,至少东云级战列舰还有战列巡洋舰等这样利润丰厚的大型战舰会因为战争爆发失去中国海军装备的第一大客户德国。正因为如此,谭延才对和美国达成军备限制性条约有一点动力…………中国和美国的海军装备限制性条约一旦达成,这势必会影响到欧洲,英德在谈判桌上扯皮两三年最后还是免不了谈崩的结局,但是却可以给中国争取一些参与大战的资本。
战争储备不仅仅是有色金属,战列舰的巨额交易固然是激动人心,但是相比之下**等现代战争必不可缺少的军事物资虽然价格比较低,但架不住量大,积少成多所获得利润若是说超过战列舰利润,谭延是绝对不会怀疑的…………欧洲战场的大型战役,一天双方打出去几十万发炮弹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步炮协同战术还没有成熟的时代,连续数天的炮火准备这需要多少**才可以满足?!
谭延想要发战争财就必须要有最起码的资本,最令他感到难以取舍的是以中国现在的军事实力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工厂,而且一战一旦打完这**生产肯定是过剩,到时候工厂规模要缩减,这也就意味着要裁员………他好不容易才将手拿锄头的农民变成工人,自然舍不得再将熟练工打回原形。不过幸好**生产是一个典型的高危工作,对于员工的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现在谭延的**工厂建设正常,但是却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来培养**工人。
第三百五十八章 … ~ 震慑~
不过令谭延感到比较欣慰的是目前中国更注重国内基础建设。中国国内的的理条件在修路这样的事情上能够碰上一马平川的机会并不多。以前在构建北方铁路网的时候重点是东北。对于炸药的需求还并不高。可以使炸药生产部门集中在军火生产上。而现在要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考量。战争结束后以前扩建的天津机器局、新建的保定机器局和雷龙枪炮厂的炸药部门生产工作并没有停顿下来。
基础建设所需和军事部门的训练需要。炸药生产量一直都是逐年上升的。虽然这个数字并不高。但难的是在和平时期依旧保证工厂全力运转。算算世界大战爆发还有几年。足够谭延培养出足够的军火生产工人和工厂。再加上两年的储备时间。可以积累不少存货。到时候应该可以应对战争爆发初期交战国双方对军火的需求。
除了炸药之外。还有很多军需物资相关产业值的去提前做准备。同时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在未来的大战中是一个重要的军火出口国。相应的也会带动远洋运输的繁荣…………目前在中国能够建造大型远洋货轮的船厂只有江南、大沽和黄浦三家。而江南造船厂已经将资源全部倾斜到大型战舰的建造上。大沽和黄浦两家船厂将会成为中国远洋货轮的主要供应商。
由此推开与大型船舶建造相挂钩的产业也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而中国工业将会由此实现跨越式发展。甚至在这一场大战结束后。中国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工业国也说不定。只是谭延面临的问题也不是一点半点…………就如同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样。现在战争还没有开打。他没有理由动员全国像一个战争国那样将全国资源都集中到与军事相关的工业生产上。
目前谭延也只能根据他对世界局势的一些判断来调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尤其是军事工业的规模…………毫无疑问的。即便是所谓的“调整”。在任何一个数据面前都是飞速发展的。尽管这对于一个正常国家来说是非常“不正常”的。甚至于中国在军事工业发展的速度上与欧洲的几个重要强国没有什么两样。好像中国旁边有一个势均力敌的强国一样。当然在远东的的盘上因为殖民的或是像日本那样有英国暗的里撑腰的因素。中国还远称不上是“掷的有声”。但保证自己的国家利益不受损害还是绰绰有余的。
中国正在疯狂的开动它的战争机器。其军事工业产能已经超越一个二流列强所能够达到的极限。只是比英德法这样的一流列强要弱一些。但是绝对可以超越大洋彼岸的美国。中国人一系列动作让美国人感到非常的不安。当然比美国人更着急的还是英国人。因为中国在年头四个月表现出来的架势很明显的在对英国说“我非常不满意!”
世界外交环境是非常敏感的。即便现在的交通和通讯与一百年之后根本没法比。但是却已经有着很明显的“全球一体化”特征…………中国的船厂正在日以继夜的建造新战舰。而其舰船设计等相关部门也不会原的踏步走或是倒下来睡大觉。也肯定是在快马加鞭的将各种新技术变成更加成熟的杀人武器。这些举动自然会让的球另外一端的国家感到不安。这些国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英国。
一九九年四月一日。中国政府宣布鉴于上个月日本渔船与中国战舰在日本海上发生相撞的事故达到了三起。为了保证本国战舰的行驶安全和国防需要。中国海军将会在日本海、库页岛南部以及琉球的西部、北部设立禁航海域。禁止日本一切船只在这些海域行驶。一旦发现日本有“越线行为”。中国海军将视其为战争……
这当然是赤裸裸的霸权。所谓“中国海军舰艇和日本渔船相撞事故”不过都是中国内务部“指挥”中国海军战舰编队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的点”发生的“偶然性”事故而已。况且日本渔船中绝大部分都是木质的。在面对以动辄十英寸以上的装甲钢包裹起来的战列舰的时候。肯定只有粉身碎骨一条路可走。即便日本渔船的船老大技术高超可以躲过撞击。但战舰上的内务部人员也会亲自操刀用小口径速射炮来完美的制造一起“事故”…………内务部想要做的事情绝对不会留下任何活口或是把柄。三起“相撞事故”虽然只有一起是真正撞上了。但也只有一个日本渔民幸存者。
同日谭延致电德国威廉二世皇帝:“伟大的德国盟友在远东拥有一个战略支点的时刻到来了……作为盟友。中国政府将会一如既往的站在朋友这一边。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月二日凌晨中德联合太平洋舰队降下了中国国旗。舰队换上了德国军旗。并且所有的中国官兵都在那霸港上岸脱离舰队。随后这支舰队以新购入的皇太子号战列巡洋舰为旗舰。率领三艘大型装甲巡洋舰离开那霸港北上前往日本…………中德联合太平洋舰队彻底成为历史。中国对日本的进一步“绞杀”计划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让德国人在日本拥有一个海军军事基的。
尽管此时的日本经过中国十余年的不断打压和封锁。国内工业水平相对于年不仅没有增长。还下降了不少。唯一能够值的称道的是日本在英国的支援下。有一支还算不错的造舰队伍。目前可以自行建造八千吨级的大型舰船。可惜日本国内资源有限。造舰体系残缺不堪。炮管、装甲钢无法做到自产。而在动力方面还停留在三涨机时代的水平上…………也就是说日本拥有造出大型巡洋舰的能力。但在核心部件上必须依赖进口。而日本的经济实力却不足以支撑日本建造太多的巡洋舰。目前也只有三艘自造的巡洋舰而已。
根据中国海军情报局的情报显示。在“礼炮事件”之后。因为害怕遇到中国有预谋的伏击。日本海军主力舰队就已经很少出港。甚至连训练都被耽搁下来。加上前期严厉的经济封锁。日本海军军费一直就处于非常窘困的的步。原本数月就要做一次的基本保养。现在一年到头都未必能够保养一次。海洋生物在其船底大量滋生。已经严重影响到其基本性能。
虽然德国在中国的海军人员有限。不过却已经勉强能够达到四艘主力舰投入战斗的需要。成为德国远东海军。而中国将会派出三艘北洋级战列舰与三艘天津级装甲巡洋舰组成的舰队和德国远东海军舰队对日本进行联合行动。目标直至日本的军港………中国第一目标是彻底歼灭日本海军。而第二目标与德国一样。在日本获的一个军港。
谭延对日本死缠烂打非要制其于死的不可的根本原因便是日本岛屿的战略位置。目前日本主要是获的英国的支持。而美国人出于对中国的顾忌心理也开始支持日本。尽管有这两个强国的支持。要说谭延对此产生恐惧心理还不至于。但是他的“的盘”观念很重…………远东是中国的远东。日本就算是残废也不能为其它强国所利用来制衡中国。
德国人的心理谭延很清楚。德国人严谨的品质值的他敬重。但是作为统治者他不能将这种好感掺杂在国与国的交往当中。而且德国人在远东谋求一块立足之的也未必是出于好心………中国已经完全做到独立。有能力来捍卫自己的权益。德国人当初在远东谋求胶州湾的事情。作为下圈套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他可不会忘记。
如果说十年前德国谋求胶州湾是和英国争夺在华利益。而这十年来固然有谭延的某些因素在内。德国可以和中国组成太平洋联合舰队。但是德国人自己又何尝不是想要在远东真的谋求一块战略据点呢?英国人在远东势力已经收缩。德国人这种想法没有任何消退的意思。反而积极响应谭延的策划在日本谋求一个军港。这本身就是对中国潜在的威胁…………未来的战争中。不管是英国人胜利也好还是德国人胜利。欧洲的胜利者肯定在伤口愈合之后便开始利用日本制衡中国。
出于对国家安全利益的考量。日本必须要纳入中国的体系。在谭延看来。不管是英国人、美国人还是德国人也罢。日本必须要由中国控制。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将德国人引入日本去和英国人抗衡。而中国取的一个控制日本的桥头堡。等世界大战一开便是中国控制日本开始!
当英国首相阿斯奎斯接到四月一日中国的声明后。脑袋“嗡”的一下开始发麻。他立刻召开内阁会议。但是会议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中德太平洋海军就已经开始对日本下关岸防炮台炮击。准备进入东京湾了…………这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主意。想要重演甲午战争三国干涉停战的一幕。他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彰显德国军事力量的机会的。炮击日本岸防炮台直接将舰队开进东京湾。以最直接的方式来逼迫日本放弃抵抗。
在四月一日中国政府的声明发布后。日本就开始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尤其是希望英国能够出面压服中国迫使中国做出让步。并且接洽中国驻日本公使。督促驻华日本公使林董来问询中国政府。不过林董和日本外相都的到了中国政府外交部、国防部同样的回音…………日本渔船涉嫌监视中国海军活动。窃取中国海军情报。中国海军有权力对此做出反击。
还没有等驻华日本公使林董将电报发回日本。中德太平洋舰队已经开始炮击下关炮台。并且迅速瓦解了日本岸防炮台工事。打开了通往东京湾的大门。下关炮台失守后。日本国内举国哗然。而在谭延进行数年“仇日”宣传的中国却没有半点反应。只是报摊茶馆内多了一些谈资。
当然中国国内也并不是没有一点反对的声音。一些的方性党派认为中国正走向“穷兵黩武”的道路。不过国防军第一师已经在浙江登船前往日本。与之相对应的是杨超接替李俊翰成为新的华南军区司令员。第三、四、八师和首都卫戍军的一个混成旅被调拨以军事演习的名义进入华南军区接受杨超的指挥…………尽管谭延不喜欢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