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铁路支线原定是在宁古塔分支的,但是宁古塔是陆军安放主力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军需供应中心——从1904年下半年开始。以呼兰为分界点的“西线铁路”连通之后,中国陆军主力师进驻,宁古塔的仓库就开始接受囤积陆军炮弹的任务,目前这里囤积了八万余发的炮弹,随着战争进入倒计时,宁古塔地仓库接收的炮弹数量还会以更快的速度递增。
“伯毓兄,部队的新式装备已经到了,车站那边已经来电话,列车已经进站,因为是一个师的装备。车站那边人手不够需要调一个连过去临时帮忙……”李俊翰放下电话对刚刚走进门来的参谋长说道。
第四师参谋长宋兵策是天津人,原本是北洋武备学堂第九二届,和一般的武备学堂不同,宋兵策是从小就被挑选出来地“军事幼童”,北洋武备学堂对“幼童班”的期待很高,不过谭延在接手北洋武备学堂之后,年仅二十岁地宋兵策因为成绩优异被挑选出来进入了直隶总督侍卫队。随后在九六年被送往德国深造学习三年。九九年回国之后先后在直隶督标新军、第一师服务,零零年建国的时候他是第四师的上校团长。后来便一直待在第四师直到去年年初被任命为第四师参谋长。
像宋兵策这样地年轻军人能够获得如此高位,在这个时代很平常,尤其是陆军尤甚。其实以宋兵策的资历来论,他升迁的速度还算是慢得,他的履历中唯的差错便是在于他是北洋武备学堂出身,虽然去德国留学只比李俊翰晚了一年,但前者如果不是因为珲春的敏感早就成为刘禹那样的军长了,不过即便如此李俊翰还曾经短暂的执掌浙江军政府省长一职。
像李俊翰那样最早是总督府侍卫队地那批人和宋兵策这样地“北洋”出身就差出这么多来,这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李俊翰迟早都会离开第四师,他年纪虽比宋兵策大两岁。但却是中国陆军最早的那批中将。就算从政一个省长对他也不是什么太高地难度。宋兵策跟李俊翰这些出身侍卫队时代的留德士官系巨头相比机遇是不算好,但是在这个时代中。他的升迁速度已经算是极快的了,基本上在建国以前便带兵的军官哪怕当时是个排长,如果在四五年的时间中要是升不到营团一级,那只能说自己的问题,而不能说机遇不好。
宋兵策和其他出身北洋武备学堂的同学,绝大多数都走上了旅团级参谋的岗位,像他这样能够成为师级单位参谋的不算多,而他则是最优秀的——能够在北洋时代那几支王牌部队中当军官,这本身就是实力的体现。宋兵策为人勤勉踏实,也许这辈子当将军是无望,但成为一个好参谋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至少李俊翰对宋兵策的工作非常满意,同时他们在德国念的是同一所军校,相差只有一届,相处关系自然要融洽一些。
“师长,是些什么装备,需要这么多人?”宋兵策问道。
“也没有什么,是士兵单兵防护装备,在战斗中戴在头上以保护头部不被流弹或是弹片所伤,就是参谋部上个月来电所说的头盔……”李俊翰笑着说道。
宋兵策叫来传令兵安排好去车站接货的任务后,转身将办公室的房门关上,走到李俊翰的办公桌前说道:“师长,城内的弹药库已经修好,这几天不断的接收各种物资。仓库已经用去五分之三,如果还要照这个速度接收各种物资的话,那……”
李俊翰签署了一份文件后说道:“这件事你不用担心,参谋部那边会有个算计,中央党部特派员辛向阳已经筹备开始在黑顶子修建一个码头和临时仓库,同时对珲春城的军需仓库扩容……这是刚发过来的电报。上午你去第三团那边还没收到这个消息……”
“黑顶子?!”宋兵策接过电报纸看了一眼随后走到地图前找到了黑顶子地所在。黑顶子也是图们江江边上的一个镇子,不过在鲁田村的上游,本来黑顶子是秘密潜艇前进基地的选址,不过当时中国的潜艇技术还不过关,再加上考虑图们江的航程,所以最终定在了与俄国军队驻地非常接近地鲁田村。
中央党部特派员辛向阳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到的珲春,在这里他的职责是进行反特反侦查,并且协调珲春附近一切物资转运和后勤相关设施建设。俄国人虽然对边界那边的中国异动有些察觉,不过除了在防备的同时,他们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俄国远东陆军自己的麻烦也不少,这牵扯了俄国远东陆海军最高军事主官很大的精力。
党部和军部是两个有一定交集的部门,因为是军政时代,党部的权力等同于政府地权力,拥有对地方保安团的调动能力,也有对正规军队的部分调动能力,只是视其级别不同调动军队的规模不同罢了。不过军部和地方军队是无权干涉党部行动的。对于党部的需要军队要尽可能的给予一定地配合。因为党部和军部的职能和主官不同,党部也许手中没有多少实权。但是却在名义上稳压军部一头,所以军部对于党部说不上多讨厌,但党部地人在军部绝对不是受欢迎的那一群。
谭延和沈静心中很明白。党部的存在只是暂时地,也许十年,也许会更长的时间,这完全取决于军政时代会持续多长的时间,以谭延如此年轻的年龄而算,基本上老北洋出身的人都希望军政时代的时间越长越好,这在宪法起草委员会内部也做了相对的平衡——如果临时宪法失效启用正式宪法,中国总统的任期最长可以达到四期二十年。如果国家处在战争阶段。则总统任期延长。
为了调和党部和军部之间地关系,谭延将保障东北军队后勤和基地建设。在东北向辛向阳这样地“中央党部特派员”一共有一百多位,分成军队、地方、区域协调数个层次,实际上他们担负起了军队后勤的一大半职责——陆军部地工作重点是训练新军,后勤保障向来都是后娘养的。此时中国的交通和中国陆军装备的需要相差太远,陆军炮兵连的主战装备是法国的七十五“小姐”和其仿造品,重量不过是一吨多一些,但即便如此不要说第十八师那样装备了近三百门火炮的炮兵师,就是普通的正规师的炮兵部队也会因为交通原因而受罪。
中央党部特派员在地方上拥有很大的权力,可以代表政府召集夫子来当军队的“清道夫”,在没有铁路或是需要大量人力运输的情况下,党部特派员对军队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只要军队军事主官将自己的意思明确的传达给特派员,那剩下来的工作就是特派员的事情,这样可以让军队更加关注军事方面的事务,而不用操心这些令人头痛的杂事。
正是因为党部特派员在后勤方面给军队解决了很多麻烦事,在军队里面特派员的形象才会显得“可爱”一些——党部特派员都身穿黑色的唐装,因为谭延自从建国后就穿上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服装,除了这种样式的服装之外,他只穿军装,而沈静除了在家穿长袍之外,其余公开露面都是和谭延的装束一样。在沈静和谭延的影响下,从国务院开始往下政府工作人员一律都是这身服装,而这种服装也成了致公党中高级党员的“制服”,特派员的服装自然也是如此。
“师长,从这里距离海参崴至少有三百公里以上的直线距离……”宋兵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大了点便压低声音说道:“难不成我们要靠两条腿走到海参崴,那部队的重装备该怎么办?尤其是火炮。海参崴我是没有去过,但是那些照片和反馈回来地情报记录你也看过,俄国佬虽说并没有近全力,防卫力量距离旅顺差了八条街,但是那些地雷阵、铁丝网、要塞炮……漫说七十五毫米炮对野战工事的威力不足,但好歹也可以给咱们扫个雷清理进攻通道什么的……”
“我的参谋长!”李俊翰站起来将宋兵策按到沙发上说道:“对俄作战计划海陆两军尚存在很大的分歧。海军那边我不知道,北京总统那边的态度连咱们陆军总参谋部地头头脑脑们都感到非常迷惑——总统对对俄作战肯定有想法,但是这种想法并不是海陆军部所能够揣测的……我和总统相处多年,这么多年别的不说,他的心思还是能够猜出一二的,现在参谋部其实已经给我们提出暗示了,这种暗示多半是总统……嗨,咱们就赶快制订作战计划,到时候上面要的时候直接拿出来就是,免得总统轻看咱们第四师。这样对老弟未来也不是什么好事……”
“要想达到战役的突然性并不难,海参崴也不是光有海军就能够拿下的,如果海军的支持力度够大,海陆联合进攻想要拿下海参崴,这样的演习我们地老兵非常熟悉,进入东北的各个成建制的师级部队也都在旅顺和威海卫至少进行过一次要塞模拟攻防战……在黑顶子建码头和仓库,最重要的是航行里程的水文情况。这关系到我的重装备能不能按照我们的需要尽快地运送到指定地点……”宋兵策说道。
宋兵策站起来对着地图说道:“如果运输船队能够运送火炮等重装备,那我们的目地地就很好办了。无非是土拉子、蒙武河、柳树营、二道沟,如果再往北那船队的安全就很难说,除非海军能够在战役打响的第一天第一时间将俄国佬地远东舰队封锁到海参崴里面出不来。不然对方派出几条布雷舰咱们就不能动弹……”
李俊翰笑着说道:“这就对了!我不能确定上面给咱们的真实意图,但是可以确定家门口的这条江适不适合同行,至少运送几十门大炮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这是特派员辛向阳提供的图们江水文资料,这份资料并不科学,不要太过轻信了,毕竟这些资料不是经过专门测量的,只是通过图们江的老渔夫介绍总结而来,不过至少保障我们的行动是没有问题地……”
宋兵策从李俊翰手中接过档案袋。将里面地文件草草的看了一遍说道:“这样地东西满足我们是足够了。但是绝对不能昂总参谋部满意……师长你看,我们这里是铁路支线的端点。鲁田村进出潜艇海军方面已经做过相关实验了,而我们的目标黑顶子在鲁田村的上游,这段距离按理说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不过我有种预感,黑顶子或是鲁田村在战争爆发之后,不仅是我们第四师的出发点,同样也是后面吉林南部、盛京、甚至是朝鲜驻军进入海参崴战场的出发点……”
李俊翰笑着点点头说道:“这个黑顶子临时港口多半是用来运送后勤补给用的,未必其他军队也要乘船从这里进入战场,你看看海参崴的地图……”
宋兵策立刻将另外一幅海参崴的地图挂上来,李俊翰指着海参崴所在的半岛说道:“从绥芬河入海口的东侧至半岛西侧的这片海域是渔民用的港口,军港在半岛的东南点,也就是海参崴城的正东,如果海军能够保证控制这片海域,那我们的运输舰不管是运送人员还是物资,从黑顶子出发就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了,至于鲁田村那距离俄军的守卫营太紧,端掉它不算难事,困难的是我们这里一进行建设,那边未免会心生疑虑……从参谋部电报的措辞来看,这里倒是给海军运送补给的好地方,至于陆军的补给最方便的方法还是走西伯利亚铁路……”
第二百九十章 … ~ 攻城利器~
海军最痛苦的便是距离,中国北方海军基地在旅顺和威海卫,那里自然有充足的弹药库存,不过要想达到将俄国远东舰队封闭在海参崴,没有近距离的后勤补给是不可能的。中国不是英国有庞大的舰队,想要靠补给舰来完成补给,从旅顺到海参崴这段距离实在是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尤其中途要经过日本海,日本联合舰队精锐基本上在大青岛一战全军覆灭,加上沉重的赔款负担想要重建海军自然是痴人说梦,现在的日本海军只拥有一支数量有限的小吨位舰艇,主要以鱼雷舰为主。
日本海军的实力弱小到不会形成心腹之患,但是自从中日之战以后,朝鲜虽然被中国并入版图,但是仁川、釜山都是对各国开放的,俄国分别在这两个“国际港”中各自停泊了两艘轻型巡洋舰,英国也有巡洋舰,其他列强国家都是商船。俄国舰队部署在朝鲜的舰队是中国海军首要的打击目标,不过即便如此从旅顺至海参崴怎么看都算不上是安全航线,中国海军势必要分出一定的力量为后勤补给舰护航。
图们江口距离海参崴非常近,如果中国海军采取堵门策略,那只要有一条铁路铺到图们江口,从这里为军港封闭作战的中国海军提供物资补给,那实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中国已经在图们江口附近铺设了铁路,剩下来的事情便是提高运力壮大港口规模。
李俊翰对于海陆军之间的矛盾洞若观火,这得益于他的同学和好友之间互相通信,宋兵策也清楚李俊翰的手腕和本事,对此他一点也不怀疑。作为一个合格的参谋,宋兵策的任务要将李俊翰所下达地命令和期待变成现实,他现在最大的麻烦便是设计一个作战方案。第四师肯定是要作为参加海参崴战斗的主力作战部队,而何时出发,登录地点与战场环境将会让任何一个参谋感到处于崩溃的边缘…………李俊翰需要他制订一个以“日”为起点地作战计划。
正当李俊翰和宋兵策在讨论海参崴的战争时,参谋部的一名少校进来将今天刚刚到站卸货的物资清单递交给他们。李俊翰和宋兵策在看完物资清单后便一起乘坐马车前往距离珲春城不远的物资仓库。以便见识一下新运来地新式武器装备…………物资清单中出现的两种李俊翰和宋兵策从来没有听说更没有见过地新式装备,钢盔和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为了能够让第四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应用新式装备,总参谋部还从负责生产这两样装备的保定机器厂请来了工程师和来自最先装备新式武器的第十八师一个迫击炮连。
钢盔原本是谭延最想早期装备部队地单兵装具,不过从启动北洋级战列舰建造计划之后。中国最大的钢铁工厂汉阳钢铁厂尽管不停的在建造高炉扩大生产规模,但是和这四五年突飞猛进中国海军造舰计划相比。还是捉襟见肘,以至于在天津级重型装甲巡洋舰地建造后期为了给沈阳号试验舰让路而集中先服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