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北洋 >

第232部分

北洋-第232部分

小说: 北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懒做的,这些人才是最难对付的,不过我把饭碗摆在他们面前,若是他们再砸了自己的饭碗,那也就不要怪我狠心了!”

“对于这点先生可以放心,直隶三省的旧式军队最为严重的问题便是年龄问题,而且这些人都是老兵油子,对新式枪械使用并不精通,倒是偷懒颇有心得,呵呵……”李韬笑着说道。

李韬的话让所有的人都笑了出来,他又接着说道:“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好男不当兵,旧式军队中的普通士兵其实军饷非常低,大多都被上司层层盘剥,生活非常拮据,只有很少数的人才会有吸食鸦片,或是吃喝嫖赌。这些陋习大多都是中高级军官,若是按照先生所说能够让这些普通士兵的后代进入工厂或是植树造林,对他们而言是非常求之不得的。最麻烦地还是要数那些中高层军官,裁汰了他们。就会断了他们地财路。而且这些人中难保不会有几个刺头……”

“这些事情我来解决,你们只管练好兵就是了。对于这些兵痞中的兵痞,如果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岂不是显得我很无能了?!”谭延颇为“豪气”的说道。

其实对于这些旧式军队中的贪官蛀虫,谭延早就想好陪同教官团前往的队伍里面还要安插一支查账队。旧式军队中吃空饷地现象极为严重。他不相信那些肥头大耳的军官们身家就这么干净,这些蛀虫吃够了,也要轮到谭延这个终极Boss来吃他们了…………黑吃黑一向是谭延最喜欢做的事情。

对于这次会议,谭延最满意的莫过于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北洋陆军,他们所想到的比自己预料的要好地太多,自己也只能够想到“教导营”之类地老办法,而他们能够提出“影子”。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明显的就可以看出来。这也让谭延认识到尽管自己有很大的资本。但在他的影响下,头脑越来越灵活的部下,他们的想象力也不可小视。

至于北洋海军方面则没有太多有新意的方案提出,这也是跟这个时代的海军水平有很大地关系…………在这个时代就是比拼大舰巨炮的时代,任何有创意的想法,无非是在这个原则上修修补补而已。假如中国有“海军孙武”的话,面对强大的英国海军,就算战术再牛也是无法弥补双方实际地实力差距。不过值得庆幸地是中国地处远东,在这里看的见地有日本。隐藏深一些的有俄国,能够看到美国海军威胁的是一个没有。

而让谭延稍感欣慰的是,北洋海军将领中邓世昌和林泰曾等人也都提出了“俄国威胁论”,能够看到俄国威胁的,这已经说明他们从战术层次向战略层次转化了。看得高才能走得远。谭延自认为随着中国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今后能够建造的战舰势必会越来越先进,加上这个时代的技术都可以用钱来买到。科技差距也没有达到逆天的程度,有朝一日说不得中国可以超越英法德这些造舰先进的列强国家。至少在战列舰和航空母舰这样海军发展大方向上,有谭延在是绝对不会走错的。

在会议上,谭延并没有向北洋海军将领们承诺具体要造多少艘战列舰,只是说明在最近两三年内,将会有两艘以上的“北洋级”战列舰编入北洋海军作战序列。一艘战列舰的建造周期至少也是两年半,而现在北洋海军中的龙旗号战列舰只能在威海卫的一座大型船坞中做维护,不过威海卫那座船坞只能承担维护,而不能用于造舰。

旅顺造船所所设计的“北洋级”战列舰是依据龙旗号战列舰改进而来,船型图纸对林泰曾和邓世昌而言并不陌生,就算威海卫那座船坞能够承担建造北洋级战列舰,也是装不下的。“两艘以上”这个模糊的数字让北洋海军的高级将领立刻联想到了上海船坞的那四座快要完工的干船坞,三万吨级的干船坞足以胜任现在世界上最大吨位的战列舰建造,而且以上海船坞的民用身份就算造船任务再繁忙,也用不了四座三万吨级的干船坞,那现在这些大型船坞的用途就呼之欲出了…………中国的第一代自造战列舰要在上海的那四座船坞中诞生!

更令北洋海军将领们震撼的是,谭延很有可能会同时开工建造四艘北洋级战列舰,虽说造舰经费因为战列舰的建造周期被平摊到两年到三年的区间内,那每年的造舰款项很有可能会达到七八百万两银子!北洋海军从哪里弄这么多的银子?造这么多的战列舰仅仅是为了对付日本么?!

在北洋海军将领的追问下,谭延只有用“筹钱是我的事,打仗是你们的事”来应对,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谭延也谨守自己的“保姆”角色,除非他明白一些事情的具体走向,否则他就不会干预北洋海陆两军的发展。这句话已经成为他应付北洋上下各个部门的口头禅,因为财源充足,第一批北洋“特别经费”一千三百万两白银已经在一个月前就划拨到了中国工商银行特别账户上。剩下来地事情就是由天津机器局铸币分局将这些从英国银市上运来地银锭铸造成北洋统辖地区通用的龙洋。

就在上海船坞的四座三万吨级船坞即将完工的时刻。从上海江南制造局传来的消息使得北洋海军内部地北洋级战列舰设计问题又横生波澜…………上海江南制造局采用了阿姆斯特朗公司的BIV十二寸主炮塔技术,搭配电力扬弹机,使得最新出产的十二寸主炮具有三十五秒一发的速度!

这是极其震撼的科技进步,这也标志着中国在战舰大口径主炮制造领域又一次紧跟世界先进水平…………英国同类型舰炮刚刚应用在其最新的战列舰建造上。而海军方面也要面临一个尴尬的选择…………在刚刚结束地北洋海军闭门会议上,就目前战舰火炮口径标准化地问题。所有的北洋海军将领一致赞成十一寸主炮优于十二寸的发展方案,可是现在上海制造局的这个消息真是让所有的与会者没有想到,这个时代的科技进步真是太快了。

旅顺造船所的设计方案有两套…………六门十二寸主炮设计和八门十一寸主炮设计,两者装甲和航速几乎不相上下,尤其是设计航速都达到了二十节。如果应用最新的十二寸主炮塔设计,那十一寸主炮设计的北洋级战列舰确实是没有多大地优势,在结合法国的高爆弹药技术。这样的火力一旦击中刚刚采用哈维镍钢的装甲。那所造成的破坏将是难以估量地…………由于采用地装甲钢不同,两者的战列舰防护能力完全不在一个层次,这也是龙旗号战列舰面对两艘日本战列舰丝毫不落下风地根本缘由。

“我们不能太冲动!新型十二寸主炮塔是非常具有优势,这种优势甚至可以让以前的战列舰设计起死回生,不过我们必须要冷静一些……最主要的还是要看日本方面是不是真的会在他们那艘三笠号战列舰上应用这种主炮塔,如果他们用,我们必须也要采用这种设计。法国的高爆弹药技术含量并不足以傲视天下,我们能够弄到,日本最多是生产方面的原因。大不了他们还可以选择进口,若是搭配上这样的组合,那我们的优势就并不是很悬殊了!”谭延面对旅顺造船所和上海江南制造局的代表说道。

事实上这和日本战列舰主炮是否采用这种新技术炮塔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倒是和前几天海军会议中的主炮口径标准化的联系更深一些…………目前北洋海军中所拥有的两门十一寸火炮都充当海军基地的岸防炮,还没有应用到战舰上。这个级别的火炮是上海制造局根据“最大口径速射炮”的要求来仿制研究的。而这两门十一寸火炮还是江南制造局的试制产品。在实际上在海战中,火炮的真实射速远比数据要低得多。过于追求理论射速也是错的。

按照大多数海军将领和舰船设计师而言,北洋海军在靖海级装甲巡洋舰上已经应用了十寸火炮,而且旗舰龙旗号战列舰是十二寸主炮,没有必要在中间夹着一个十一寸的设计…………十一寸火炮充当岸防炮的使用频率显然要低于战舰平台,显然日后战列舰上的主炮将会进入一个十二寸的主流时代,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一寸确实显得有些不上不下。

谭延除了让上海船坞方面加紧建造进度,争取早日完成建造过程,好进入造舰程序;对于旅顺造船所的命令则是继续完善两种设计,并且针对上海江南制造局的最新产品重新进行数据计算,以便确保不能耽误造舰进度和质量…………江南制造局的最新十二寸主炮塔产品已经动摇了谭延的最初打算,他现在已经非常倾向十二寸主炮设计了,在这个问题上非常重要,这涉及到了日后海军炮弹供应问题………打仗是需要成本的,成本越低对政治也越有利。标准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战争的胜利,规格越简单对后勤和生产的压力也就越小,中间还涉及到储运等环节,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百三十八章 … ~ 时代~

驻英国公使龚照援在接到谭延的电报后,也用非常肯定的语气给予了最后的答复…………因为日本是借款造舰,用得是国内海关做抵押,即便如此借到的款项也是非常有限,而且还要随时应对材料涨价引起的造舰成本的提升,所以日本方面明知道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最新产品,也仍然没有采用。日本战列舰主炮射速很可能还停留在将近两分钟一发的水平上,在储运和装填上也没有采用新一代的设计。

谭延在接到龚照援的电报后,又再次在威海卫海军基地召开了旅顺造船所、北洋海军、上海江南制造局三家联席会议。此时谭延在参考技术专家和海军方面的具体要求之后,终于下定决心采用十二寸主炮设计的北洋级战列舰,同时希望上海江南制造局能够尽可能的拿出四套十二寸主炮塔的产品,用于对龙旗号战列舰主炮升级工作所需………在未来三年内,北洋海军的核心可是完全要靠龙旗号一艘战列舰来撑门面,所有的新技术都应用到它的身上,即便成本高些也在所不惜!

值得庆幸的是,旅顺造船所的两种北洋级战列舰建造方案在船体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长度、宽度和吃水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也就是所搭载的主炮规格和数量不同,这就使得北洋海军新的造舰计划避免了前期材料准备方面的浪费…………汉阳钢铁厂已经准备好了建造新舰所需的各种钢材,而上海江南制造所的主炮因为工期所以并没有提前开造,这也不能说是极为万幸。要知道一门主炮的价格就要接近几十万两银子,一旦开造必然是批量生产,四艘战列舰所需要的三十二门主炮连带炮塔等设备,这损失可就大发了,很可能会逼着谭延采用原先的十一寸主炮设计方案。

在上海江南船坞完成三万吨级船坞建设后,汉阳钢铁厂的各种钢材材料立刻通过招商局的轮船向上海启运,同时旅顺造船所的大部分造舰专家和一部分工人前往上海。在江南船坞,中国开始了自己地战列舰建造。现在各国战列舰主流主炮口径基本上都是十二英寸。而在最后时刻中国也因为自己地主炮建造也达到了这个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北洋级战列舰建造完工之后能够达到最先的预期设想,那也就标志着中国也有能力建造战列舰这一海军目前最犀利的进攻武器。

在上海船坞完工后,谭延动用直隶省的府库银两分别在威海卫和旅顺造船所各修建两个三万吨级干船坞。以便以后用于海军大型战舰的维护和建造………谭延估计像现在这样一下子开工建造四艘战列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政治决策,而非军事需要。各国海军也从来没有像中国这样在一级别地战列舰上同时开工四艘,一般都是先建一艘,后续根据技术进步再改进建造,这样也可以使得同一个级别的战列舰的生存周期大为延长。

以上海作为造舰基地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地方,至少在十几年内是如此…………在一战爆发前,谭延认为自己似乎还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将所有的外国租界全部取消。上海依旧会作为一个华洋杂处的复杂地区。一旦开战不仅容易受到敌国海军地袭击,并且还会容易被列强国家联合干预弄成“中立区”。谭延可不想看到自己在那里经营地船厂和江南制造局在自己打仗的时候派不上用场,那就太乌龙了。

旅顺和威海卫都有自己的相关产业,更适合为军事而服务,还有重兵把守不容易受到袭击,把造船厂安置在这里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两个海军基地内四座大型船坞在今后十来年的时间内估计完全可以满足中国海军造舰的需要,像上海这样带有“蛮干”性质的造舰举动以后还是不要出现才好。

因为是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战列舰,在新旧世纪交替的那一天,谭延、魏源、林泰曾、邓世昌等海军造舰系统内和北洋海军地高级将领都同时出现在上海江南船坞。在这里他们将会共同放下战列舰的龙骨…………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这四艘国产战列舰也将标志着中国海军将会迈出改变命运的一步。

战争无处不在,并没有因为新年的到来而中断,这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映射了这个新世纪也要在战火中渡过…………在非洲,英国人和布尔人地战斗依旧呈牛皮糖式发展。越来越有成持久战地趋势;在亚洲。朝鲜南部爆发了规模并不算大的起义,不过起义很快便波及整个半岛南部。而日本在最初反应慢了半拍,随后朝鲜驻军不足以镇压起义便从本土调来了一个师团…………日本自甲午战争之后,陆军在数年来总共就扩充了一个师团,陆军常备军保持在七个师团左右,大量地陆军军费被挤占挪作海军战舰筹备款,这更进一步加剧了“长州陆军”和“萨摩海军”之间的对立。

慑于英国的强悍,谭延没有把目光集中在非洲布尔人身上,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布尔人,他们都是殖民者,这种战争不存在正义和非正义,完全是利益使然。谭延的身板虽然不错,但是在约翰牛面前实在是不够看的,他想把毛瑟九三式、迫击炮和手榴弹卖给布尔人发战争财也要考虑到要承受约翰牛的怒火。不过谭延不敢买,德国毛瑟兵工厂在德皇威廉二世的支持下他们敢卖,而且这些东西可都是有谭延的专利分成在里面的,就是赚得少些而已。

谭延将军火生意的目光放在了半岛的朝鲜人身上,可能作为大国利益的筹码,朝鲜半岛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