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古代-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你们对中国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道家普遍地为人所认知最早;儒家要晚些;佛家更晚。但逐渐地;这三者都普遍地为人所认知;且影响广泛而深远。可以说;在如今的中国许多人头脑里既有儒家思想;又有道家思想;也有佛家思想;这三者同时存在和起作用。当他在考虑问题或做事时;这三种思想都会起作用。
但是;佛家也好;道家也罢;他们的目的是度人;是属于信仰的范畴;而儒家是治世体系;有详细的方法和措施。虽然如道家中也提到治国的道理;也会在这方面给人启发;但这并非其目的所在;而且也无具体方法。
所以;从大的方面来说;治理国家要采用儒家体系。至于长官头脑里有佛家或道家思想起作用也无不可;有时甚至更为妥当。毕竟这还牵扯到一个体系的层次问题;出世的佛家和道家体系显然是超越儒家的;也就是说他们更接近宇宙的终极真理。
品行卓著的佛家和道家信仰者当然可以参选长官;但他们的参选政纲一样是属于儒家体系的;至于其中带有一定佛家或道家思想;可以理解。
其实;佛家或道家信仰者一般不愿意出任官职;比如慕道者喜欢象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地生活;案牍缠身的日子非所愿也。。。。。。
我们跟这位学识不凡的翻译边走边聊;不知不觉间;便走近了议政墙。
第十一章 议政之墙(一) '本章字数:1086 最新更新时间:2006…10…08 15:08:03。0'
…………………………………
议政墙前立着不少人;有的在看墙上张贴的内容;有的在议论;旁边开了家茶馆;也坐了些人在闲聊。
翻译带着我们先来到了官署告示栏前;这里张贴着总统府;该省总督府以及该县县衙的告示。
翻译先大致浏览了一遍;然后给我们大致介绍了一下告示上的内容。比如有总统;总督以及县令对其参选时承诺的治理举措的进度公告。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总统府的公告;是关于山泽之利的。一般而言;盐铁林湖等山泽资源;大的由国家开发利用;小的由百姓利用;中国也是沿用的这种策略。如今对小的山泽资源的开发利用做了些调整。
讲到这;翻译告诉我们其实数年前;张总统和黄署长顾署长等来国子参与讲学交流时;便谈过这个问题;也流露过调整的打算。我们早已知道翻译是中国国子出身;国子的学术思想交流气氛很浓;张总统等经常参与。
当日由一位名儒讲汉代的《盐铁论》,《盐铁论》是中国汉代皇帝诏贤良文学进京;与朝臣一块探讨盐铁等山泽之利的记录。张总统在参与讨论时说;山泽之利;天之所赐也。国收其大者;统筹焉转布于天下;则天下莫不得之。此非与民相争;实善用之也。若尽让于民;恐多为豪强所有;细民难获其利。国有让利之名;而民无获利之实也。今观山泽利之小者;私人占有者众;未遍布于乡民;颇有商榷处。
如今;张总统和顾署长等经过长期的探讨和调研;终于对小的山泽之利做出了调整。公告称矿场盐池林场湖塘等山泽资源之小者;本属于国而让利于民也;宜由合村农家所有;私人不得占据。所获之利;均分于户。若村民财力不足开发;由国家钱庄提供贷款予以支持。新的山泽利用法已由国家元老院通过;开始实施。
我们问翻译是否知道为何要这样调整;翻译说张总统顾署长等很重视农家之利;因为农家占百姓的大多数;富民要以富农为首要之务。故如今农产品价格提得较高;当然;考虑了城镇平民的生活水平。相比而言;农产品的生产获利;比农产品的加工以及工商业的获利幅度大。
比如棉花由农夫力耕所得;故价格较高;布匹由农妇手织而成;故其差价次之;而染坊的加工差价则一般;贩卖之利亦只一般。如此;则农家得利最厚;此乃〃因其利而利之〃也。
除了提高农产品价格之外;尚须多方惠予;将山泽利之小者让于百姓便是如此。但这些资源往往为颇具财势之私人所占有;普通农家难获其利。故做此调整;规定山泽资源只能由乡村农家共有;由其等共同开发利用;则其利遍及于农家矣。且总统府附有建议;山泽资源勿以承租方式转与个人开发;以聘人主持为宜。
凡此种种皆大大增加了农家收入;农户普遍安居乐业;无流离之苦。
我们听后深感中国能有今天繁荣昌盛的局面实出必然;这里面倾注了张总统顾署长等无数的心血和智慧。
第十二章 议政之墙(二) '本章字数:2069 最新更新时间:2006…10…08 15:07:26。0'
…………………………………
接着我们来到元老院告示栏,这里张贴着各级元老院的文告。因为中国的元老院制度和我们的议会制度不同,所以我们对此栏目的内容更感兴趣。
翻译先大致看了看此栏目所张贴的文告内容,然后指着一个对我们说:“此事曾引起广泛议论,如今国家元老院总算有了定论。”然后,他详细地介绍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有一农夫他祖上比较富裕,有不少田地和耕牛。其中一头老牛为其家辛苦耕耘了一辈子,其家能有这份产业此牛功不可没。而且此牛颇具灵性,即便相隔遥远,主人一呼喊,它立刻飞奔而至。人们都说此牛真是头还债的好牛。
这头牛一直干到老死,以此牛的贡献和其家的财力而言,本应好生埋葬。但其祖上贪财,将老牛卖了。不久便遭到了报应,发天火将其家房屋和粮垛都烧了,且粮垛被烧外面看不出什么,但里面的谷物都烧焦了。其家遂衰败下去,他祖上也是好生悔恨。该农夫将此事在家乡议政墙的评议栏张贴出来,请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对待耕牛养老的问题。
一般来说,如果评议栏的某个内容涉及的不是一地的问题,且很重要的话,那么当地元老院的文案会把它抄录下来,张贴到本省的议政墙去。而省元老院根据情况,也会考虑张贴到国都金陵去,且本省各属县也会转贴。国家元老院根据情况,也会考虑将之张贴到全国各地。当然,有些评议不需等元老院来传布,百姓们自然会纷纷转贴。
因为这个问题不局限于一地,所以由当地迅速地传到了全国,百姓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各地各级元老院也纷纷发表看法。
有的认为从道义上讲耕牛为人辛苦耕耘了一辈子,应该为其养老。
有的建议农产品涨一次价,让农家赚个买耕牛的本钱。反对意见认为农产品涨价牵连太广,似乎不大妥当。
有的提议官府出笔钱,为耕牛养老提供补贴。反对意见认为官府没有向小民收税,拨出这笔资金有一定困难,若强行划拨势必影响其他事务。
有的提议大家伙募捐,弄个耕牛养老慈善基金。
有的认为不吃耕牛肉是善举,号召人人都不吃耕牛肉。
有的认为如今农家收入普遍过得去了,且自耧车得到大力推广以来,耕地效率大为提高,耕牛的利用率也提高了许多,往往十数户农家共一头耕牛,摊到每户每年的成本并不多。从财力上讲为耕牛养老也是允许的。
我们问翻译耧车是什么?他告诉我们耧车是汉代发明的一种农耕用具,耕地和播种相结合,使用它一人一牛每日可耕田一顷。建国之初,总统府关注的是恢复和扩大耕地面积,选用和推广两季稻甚至三季稻和高产作物,以提高粮棉产量,来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此后,总统府便着重关注农耕效率,致力于提高耕作效率,以降低农夫劳累程度。
历来以农为首,工次之,工是辅助农业的。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百姓们总结了许多经验知识,制造了许多便利的工具,来为农业生产服务。象《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著作中便有广泛而详细的记载,遗憾的是很多经验知识和用具没在民间大力地推广。
如今总统府乃至各省各县都在这上面下了大力气,比如在各省都设有农学和工学,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农工技术在历朝的发展和沿革。且延聘了一些在农工实践上有丰富经验和专长的农人和匠人,来为学生们做实践指导。农学生由各地元老院推荐,都是些热衷农事,勤勉好学的青壮农人,工学生由各地佣工协会和工业行会联合推荐,都是些心灵手巧,喜欢钻研的青壮匠人。他们学成后便回到各地推广所学。
现在所用的耧车,便是某省农学和工学合作,在汉代耧车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功能齐全,轻巧便捷,且对地形环境的适应性更强。改良的耧车制成后,总统府以下各级衙署大力向乡村推广,让乡民们在农闲时,在本村匠人的主持下,依照样品和图纸来大量制作。耧车在乡间的比例基本上是一头牛,一两车,各村都有一两辆备用。
翻译的介绍,我们均听得津津有味。哈,这么好的东西,我们要向本国大使提议,弄份图纸,弄部样车,也在本国推广。对了,中国的农学和工学,以及师生来源,也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接下来翻译继续讲述百姓们对耕牛养老的各种议论,激进些的认为国家应该禁止屠宰耕牛,但招致很多非议。因为虽然农家普遍来说收入尚可,但有些地区还是比较贫困的,即便富裕地区也还是有穷困农户的。他们将耕牛在过了适耕之龄后卖掉,所得之钱可以为购买青壮耕牛打个底子。如果禁止屠宰,对于很多农家而言是支付不起买耕牛的费用的,所以不宜强行禁止。有的则因为禁屠耕牛会导致牛肉涨价,因此反对。总之强制禁止确有不妥。
达观些的则认为牛嘛,它就是这种还债的牲畜,只要在过了适耕年龄之后卖掉,别让它一直干到老死就行了,不需太过在意。
总之各种议论都有,众说纷纭。最后,总统府把此事交给国家元老院,让大儒们议议,拿个主张。大儒们终于有了定论。'手 机 电 子 书 : w w w 。 5 1 7 z 。 c o m'
接下来,翻译讲述了国家元老院的处理意见。国家提倡给耕牛养老,在各地建立耕牛养老基金,为愿意给耕牛养老者提供适当的补贴。其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官府拨款,象征性,以表支持,一是宗教产业的部分资金,一是慈善募捐。
闻听此事,我们均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在一个社会风化良好真正富强的国家里,除了人受到普遍关怀之外,仁爱竟充斥到了牲畜身上,连它们都受到了关怀。
第十三章 议政之墙(三) '本章字数:2015 最新更新时间:2006…10…04 14:18:02。0'
…………………………………
翻译又介绍了一些该栏内容后;我们便转到了评议栏;这里张贴着许多百姓的评议文章。翻译边看边说基本都是跟当地有关的内容。他也随意地讲述了几篇文章。找了一会儿;他发现了一篇文章跟我们介绍了起来。
写文章者称官府编著的《常识》一书中有一处值得商榷;即俱生神的问题。俱生神在诸如《华严经》、《药师经》等佛经中都有讲述。《大方广佛华严经》曰:〃初始生时。则有二天。同时而生。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彼天与人。恒相随逐。天常 见人。人不见天。。。。。。〃人做了好事坏事俱生神都知道;是人善恶的见证。
这里倒不是对俱生神本身有疑问;有些具备神通异能的僧人道士和佛教道教信众以及能人异士已经证实了他们的存在。
他说的是很多人将〃一曰同生;二曰同名〃理解为此二天一个叫同生;一个叫同名;只能说这是一种理解。还有一种理解是此二天一种叫法是同生;第二种叫法是同名。常识一书的编撰需要严谨的态度;对此有疑问之处;常识一书只将前种理解拿来介绍;会误导他人。对佛经的理解需要灵性;具备不同灵性者对佛经的感悟也不同;这样做也会限制他人的感悟;故不宜如此。
我们听了都感到很好奇;问翻译《常识》是一本什么书;翻译对此书内容进行了介绍;对编著此书的缘由经过也做了详细的叙述。
原来此书是张怀德总统提议编著的;古代有些人将了解到的一些奇能异事记录了下来;由于是私人编著;缺乏公信力;所以有很多后人并不相信。而实际上这样的事例在如今也有很多;官府有必要对这些事例进行调查取证;确有其事的应该予以肯定;且不妨进行深入的研究。将那些真实的事例汇集起来后整理成书;让如今的百姓以及后人;对我们自身对人世对宇宙有一个清醒和正确的认识。譬如医道中有许多异能的体现;这是医道的精华;即要认识也要想办法让它们留存并延续。
对张总统的提议;不论是总统府还是国家元老院都有的支持;有的反对;且在二者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有的反对者称这些都是荒诞不稽之事;不值得相信和整理。支持者称过去不稽不等于现在不能稽;是否真实通过调查来证实;不能凭空臆断。反对者称怪力乱神圣人所不语;国家岂宜为此编书。支持者称圣人虽不语;然〃敬鬼神而远之〃(尊敬鬼神但不近而邀福);先有一个敬在。如今有些人自谓圣人门徒;却与圣人所行相背;非但不敬甚或谤之。奈何如此?实乃不信之故;故此汇集实例成书;确有必要。
为此;张总统在国家元老院做了一次演讲。当时许多总统府的官员以及国子的师生都来旁听;把国家元老院挤得满满的。
张总统说在这个世界上东方主要的有佛教、道教、儒教;西方有基督教;我们的国家是各种信仰者的国家;不是哪一个教派的国家。儒教的圣人虽不语及鬼神;然其他教派的圣人却常常语及;岂能以一己之教去限制天下人?
上古之时,神异多现于世上,且天界与人界交通,古人亦笃信鬼神。佛家如来、道家真人、西方上帝讲述的是宇宙的真相,古人信之,不敢有违。随着人世的浇沃;天人交通被断绝,神迹也越来越少显现,如今的人越来越不信神异之事;也越来越不敬神。久之;人将丧失信仰。信仰是教化的根源,失去了信仰这个根本,道德便如无根浮萍;国家也将变成一个人人相征伐、道德无存的国家。
乘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没落到这一步;我们要赶紧行动起来;将事实整理出来;放在天下人的面前;将信仰牢牢地稳固住。这样;教化才能切实地实行,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地实现德治;才能真正地繁荣富强。
以前,我国历朝历代都有天子洪扬佛法或道法之事。我们今天要做的是更广泛的一件事;是将包括宗教神迹在内的,所有奇能异事取证后整理出来;让没有走入宗教信仰者;让所有百姓都能认识到它们的存在。
我们将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世界的历史上开一个先例;这是创举;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