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回三国之我是魏文长 >

第130部分

穿越回三国之我是魏文长-第130部分

小说: 穿越回三国之我是魏文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祝炀攥紧了拳头、潘定国攥紧了拳头,这些已经五六十岁的老人只为了我的知遇之恩,一直留在五禽队发挥着余热;荣儿攥紧了拳头,昌儿攥紧了拳头,他们从小便跟随五禽队操练校场,习武围猎…… 

我也攥紧了拳头,赵嘉是我出生入死的兄弟,如今他却死于非命,教我如何忍得下这口气?! 

我自赵嘉腰间取下连弩,这支连弩已经跟随赵嘉三十余年,上面遍是赵嘉驰骋疆场、杀敌立功的凭证!我立直身子,手指子午谷口,沉声道:“诸位,赵嘉兄弟去了!我们该不该为他报仇?” 

其他所有人都站起身子,高声回应道:“该!” 

我大声道:“五禽队众兄弟听令!杀回子午谷,除尽铁甲军,为死难的弟兄们报仇雪恨!” 

“报仇雪恨!杀尽敌人!”祝炀长啸起来,其他的五禽队兄弟们也高声喊起来! 

荣儿突然道:“父亲,你看!司马昭带着铁甲军追出来了!” 

我循声望去,果然,司马昭一马当先,有大约千余铁甲军追杀出来,那如雷声轰鸣一般的脚步声,震彻山谷…… 

我冷笑道:“今日一战,不胜即死!诸位兄弟敢否随我上前,与敌殊死一战?!” 

“敢!”我身后的喊声同样响彻山谷,直抵云霄! 

“随我冲!” 

…… 

一番好杀!从下午直杀到天黑! 

冲在前面的司马昭被我用赵嘉的连弩一弩箭射中咽喉,倒撞下马,因为连弩箭一直都是淬有剧毒的,料想司马昭也活不了了。 

其他的五禽队兄弟见我一弩射中司马昭,都是精神大振,不顾身体的伤病疲劳,纷纷奋勇冲杀,直扑群龙无首的铁甲军,手中的狼牙军刀犹如真正的恶狼的牙齿,刀刀都往对手的眼睛上招呼,而铁甲军的士兵,见司马昭被一箭射杀,早已经手足无措,加上拼了半日,铁甲沉重,动作早已迟缓,被接连砍翻。 

被复仇的怒火烧红了眼睛的五禽队兄弟却是越战越勇,军刀砍缺口了就抢夺铁甲军手中的兵刃,来不及抢夺的,直接用两根手指去捅对手的眼睛,铁甲军的尸体在地上渐渐堆成了小山…… 

…… 

终于,到了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我们把追出来的铁甲军全数歼灭。 

“父亲!这是我抓住的一个俘虏!”胳膊上被刺了一枪的荣儿单手拎着一个人走了来,我已经杀得浑身脱力,正坐在一块大石上喘息,见那人跪在地上抖抖索索地,心中着实没有好感。 

“说!你们是怎么混进子午谷,并切断山道的?”荣儿大声喝问道。 

那人吓得几乎尿了裤子,急忙答道:“我说,是你们的尚书令杨仪还有大将军夏侯霸与我家司马先生暗中联络,在此地设下埋伏,要截杀将军!” 

第421回 借调兵马

“杨仪!夏侯霸!”我用力拔出腰间的佩剑,对着那名俘虏的心窝刺了下去。 

旋即,我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荣儿和昌儿急忙上前扶住我,我稳住身子,仗剑而立,道:“我今日起誓——苍天在上、后土为证,我有生之年,定要杀回长安,诛杨仪、夏侯霸二贼之首!告慰先帝之灵、告慰赵嘉兄弟之灵,告慰诸位兄弟之灵!若有违此誓,天诛地灭!死后亦不得超生!” 

荣儿、昌儿亦起誓道:“我等亦随家父起誓,定诛二贼之首!” 

还活着的一千二百余五禽队将士亦同声高呼:“杀回长安,诛二贼之首!杀回长安,诛二贼之首!” 

“好!”我回首凝视诸位兄弟,“现在我们就去南郑召集昔日旧部,再重返长安!” 

…… 

杀退了铁甲军,我们绕道斜谷,再从定军山转道箕谷,通过褒城,返回南郑。 

回到南郑后,我们受到了老百姓的夹道欢迎。 

“王上!您回来了!我们可是天天盼着您回家来啊!” 

听了这些百姓最淳朴的语言,我感到心里一阵暖洋洋的,但是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我只能一面歉意地对着百姓们微笑,一面快步穿出人群,向汉中太守府赶去。 

现在的汉中太守姓宗名籍,说起来,他和我还算有些渊源,他的远房表姨夫就是当年五禽队的第一位头领——雷鸣。 

这个宗籍,今年刚过不惑之年,虽然没有多少奇才,但也爱民如子,汉中在他的治理下愈加繁华,我带着荣儿、昌儿找上门时,他正在埋头案首,处理小山一般的一摞案卷。 

“宗太守,你可是真辛苦啊!” 

宗籍从案头上抬起头来,看了看我,他小时候,曾跟随雷鸣去军中,跟我有过一面之缘,不过几十年过去,也不知他还能不能记得起来我。 

“您是……汉中王?下官有失远迎,请王上恕失礼之罪!” 

宗籍只是细细看了一下,便将我认了出来,当即起身跪拜相迎。 

“宗太守快快请起!”我急忙上前把他搀扶起来。 

…… 

“宗太守,汉中地一共有多少军马?” 

宗籍答道:“回禀王上,汉中地界共有马军三万、步军十二万,一共十五万军马。” 

“十五万?嗯,不错,已经够了!” 

宗籍道:“王上,下官斗胆问上一句——您询问汉中地军马事务所为何事?” 

我笑道:“回长安,清君侧、除佞臣!” 

这句话可把宗籍吓了一大跳:“王上,您……” 

我沉下声音:“我为了大汉出生入死、血染征袍,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如今先帝及诸葛丞相尽皆仙逝,朝中竖牧小人接踵而起,杨仪竖子,身无寸功,只知饶舌,竟欲害我!我迫于无奈,只能携家眷返回南郑避祸。可是杨仪却勾连司马懿,在子午谷道上于路拦截,害死我数百兄弟!你说,这个仇我能不报吗?这刚刚统一的大汉天下,我能眼睁睁看着它再一次毁于佞臣之手吗?!” 

宗籍道:“自然不能!” 

我又道:“所以我要借你的兵马一用,前往长安清理朝廷!我绝不能让我们用十数万兄弟的血换回来的江山被小人所统治!” 

宗籍沉思良久,道:“好!王上,我就把这十五万军马都借给您!” 

我拍拍他肩膀:“多谢了!” 

…… 

南郑校场,这个曾经留下许许多多难忘回忆的地方。 

人马大众整齐地排在校场中,声势浩大、气壮山河! 

他们中的多数人的父辈都曾跟随我厮杀疆场,如今我这个在他们中间拥有至高无上形象的将军就站在他们面前…… 

第422回 杀回长安

“诸位,请安静下来,听我说!” 

我站在校场中央的高台上,高声问道。 

台下寂静,我扬手指向长安的方向。 

“那里,就是长安,我们大汉历经百年的国都!那里百姓富庶、昌盛繁荣!那里是每一个大汉子民心目中的圣地!” 

“可是现在,有那么几个宵小之徒,为了自己的权欲,要把这个圣地变成自己生杀予夺的地狱!他们害死天子、诬陷忠良,想要谋图一番剧变,好让自己得以控制天下,掌握百姓之生死!其心之险恶,其意之无耻,昭然若揭!” 

“今日,我魏延在此立誓,打回长安,清除邪奸,重塑朗朗乾坤!复我大汉河山!” 

校场中的所有士兵们齐声随我高呼:“复我大汉河山!复我大汉河山!” 

“现在听令!魏荣为左路,魏昌为右路,各带三万兵马,其余将士随我于中军,带足三个月的粮草!三日后出发,出兵斜谷,直至长安!” 

…… 

“鸢儿,你说我这样做对吗?” 

回到宗籍安排的住处,我忧心忡忡地问身边的鸢儿。 

鸢儿冷静地擦拭着手中的佩剑,说道:“夫君,难道您后悔了吗?” 

我呆呆地望着头顶的月空,喃喃道:“我也不清楚……” 

鸢儿抬头望着我,眼神坚定:“夫君,既然决定了,就要走下去,不要管什么对和错!再说,你本来就没有错!有错的是杨仪他们!” 

我点点头:“是啊!如果任由杨仪这伙人发展下去,只怕我们辛辛苦苦统一起来的大汉又要陷入一场大灾难了!” 

鸢儿又道:“所以说夫君,这一仗我们必须打,哪怕是落下所谓谋反的罪名!” 

“嗯!你说得对!我们必须打,而且必须打赢!” 

…… 

三日后,浩浩大军踏上征途。十天之后,十五万大军尽数穿越斜谷,来到黄河平原之上。 

前方便是郿城! 

扎下营寨之后,我便差人前去郿城捎口信——“要么助纣为虐、负隅顽抗;要么按兵不动,让我的大军顺利通过。” 

过了半日,信使回来,道:“回王上,郿城县令同意让我们的大军通过,只是他不会提供任何帮助,也请我们不要搅扰郿城的百姓。” 

我嘿嘿一笑:“这小子,是为自己留后路啊!也罢,就这样吧!传令三军,克日启程,向长安进发!” 

…… 

又过了数日,到达了盩厔(话说这两个字还真少见,现在改成“周至”了,可能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吧!)。 

盩厔的守官和郿城守官态度完全不同,他非常蛮横地拒绝了我要通过的要求。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打吧! 

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盩厔城破! 

…… 

长安,大殿。 

刚刚登基不满半月的刘璿此刻已经急得如同烧掉了尾巴的公鸡一般,在大殿上来回转悠。 

阶下,文武群臣侍立左右,却少了尚书令的位子。 

“诸位爱卿,你们倒是说话啊!”刘璿见文武百官都不开口,只好自己先说了。 

丞相费祎出班:“事已至此,请陛下早日下旨,收回当年擒拿汉中王的旨意,澄清事实,安抚军民,罢黜杨仪之官职,平反皇后之冤罪!” 

刘璿急忙摆手道:“丞相此言差矣!魏延大逆不道,起兵造反,若是朕下这等旨意,岂不是说魏延造反有理了吗?日后天下再有人谋反篡逆,朕该如何自处?” 

费祎道:“既然如此,臣无话说了!” 

刘璿又把期盼的目光放到姜维身上,姜维道:“丞相之言有理!依臣之见,陛下不光要按照丞相的话来办,还应该彻查先帝被人下毒杀害一案,这肯定不是魏皇后所为!相反,杨仪及其女杨蕊却有极大嫌疑!” 

第423回 三个条件

刘璿怒道:“姜维,朕让你出主意对付魏延,不是让你在搬弄是非!” 

姜维皱了皱眉,道:“陛下恕罪!不如既然如此,臣也无法了!” 

刘璿张着嘴,愣愣地呆了一会儿,也不再说什么了。 

现在他的心里那个难受啊!姜维、关兴、赵统那几个武将对他这个新登基的皇帝可是爱搭不理,这跟刘谌得到的待遇完全不同;费祎等文臣虽然态度不像武将那样明显,但明显也对自己有所保留;而唯一完全支持自己的杨仪却受了重伤,躺在家里休养,这让刘璿直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乱转。 

“陛下!”阶下终于有一个人发话了,刘璿急忙看去,只见一六十岁年纪,却依旧魁梧高壮之人从武将列中站出,乃是大将王平。 

刘璿大喜道:“爱卿,你有计策战退魏延么?” 

王平沉声道:“回避下,除非诸葛丞相在世,否则天下无人能敌魏延!不过臣虽不才,却愿亲往魏延大营,劝说他退军!” 

刘璿笑道:“爱卿忠勇可嘉!朕定当封赏!” 

王平苦笑道:“陛下先莫高兴,想要劝服魏延,怕是很难!事不宜迟,陛下,臣这就前往,免得迟则生变!” 

…… 

“子均,你来这儿是为了劝我退军吗?” 

王平坐在我的对面,我和他把酒言欢。席间,借着几分酒劲,我笑着问他。 

“退军?我劝你你会听么?”王平亦笑。 

我哈哈大笑道:“知我者王子均也!” 

王平道:“文长啊!虽然我知道你起兵之事错在陛下,而非在你,可是我还是要劝你一句——能不打仗还是不打仗的好!长安百姓好不容易生息四十年,刚得平安宁静,实在不能再落入战火了!” 

我说道:“这一点我又岂能不知,我也不想打仗,只是……” 

沉思良久,我对王平说道:“子均,我不为难当今圣上,你回去告诉他,只要他答应我三个条件,我便自动退军,返回汉中养老,决不为难朝廷!若是不答应,我便打进长安,废了他,另立刘谌幼子为帝!” 

王平叹口气道:“既然如此,我便应承了你,是哪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彻查刘谌遇害之事,查出幕后真凶,为小女魏铃平反昭雪!” 

王平点头道:“好,这一点不难!” 

我又说道:“第二个条件——罢黜杨仪的官位,有此人在,大汉绝不会安宁!” 

王平思考一会儿,道:“此时有些难度,陛下对杨仪极为信任……不过,我会尽力劝说陛下的!” 

“第三个条件——刘璿必须做一个不输于刘谌的好皇帝,雄才伟略、文治武功必须拿得出手!须知大汉虽然统一,海内却依旧存在隐藏的敌人,他要是做不成好皇帝,十年之内,必有叛乱四起!” 

王平苦笑道:“这件事说起来倒也简单,只是陛下未必能听得进去!” 

我端起酒杯,啜了一口,道:“他听不进去就听不进去吧!但是他必须做到!否则,我绝不退兵,无非是拼个鱼死网破而已!” 

…… 

“魏延!区区一个武夫,竟敢对朕指手画脚起来了!”刘璿重重地拍着龙椅,口中大声斥骂着,“回去告诉他,朕不会答应他前两个条件,至于第三个,也用不着他来教我!” 

费祎不说话、姜维不说话、关兴不说话、王平也不说话…… 

一时间,皇宫中冷场了…… 

“姜维、王平!”盛怒之中的刘璿还没有意识到冷场,大声叫起来。 

姜维、王平二人对视一眼,出班道:“臣在!” 

“朕令汝二人统率禁卫军十万,出长安城,迎战魏延!” 

…… 

第424回 兵逼长安

“陛下,您真的决定要与魏延交战?” 

刘璿一瞪眼珠子:“废话!不消灭魏延,教朕的位子如何坐得稳?!” 

王平沉默良久,道:“回避下,既然是陛下的旨意,那做臣子的自然不会违逆,只是魏延骁勇有谋,十万军马未必战得过他……” 

刘璿一拍桌子:“王平,亏你也是四世老臣,竟敢说这等丧气话,要是没胆量的,就不需你去了!” 

纵是老实人也有犟脾气,听刘璿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