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闯王李自成新传 >

第337部分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337部分

小说: 闯王李自成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张老六满跑得满头大汗地样子。李山安慰道:“不用急,蒙古人又不是第一次来,哪次不是被我们打回去了。”

张老六结巴的道:“大人。这……这次不同了。好,……好,……多蒙古人。”

“有多少?”

“不知道。

黑压压一大片,也许有数千人?”

张老六这么一说,李山也重视起来,汉蒙城的正规军只有二百多人,如果真有数千蒙古人过来,哪就免不了一场恶战。

草原上地蒙古人大部分已经向朝庭臣伏。唯有还在捕鱼儿海那边地蒙古人不愿向朝庭投降,但从来没有大股地蒙古人敢来进攻汉人建立的城池,蒙古人早已被朝庭精良的火器打怕了,相反。每到了秋季,蒙古人还要向北再迁移一段距离,防止朝庭向他们发兵,直到冬天才敢重新迁到捕鱼儿海附近过冬。

以前偶有小部分蒙古人忍不住流窜过来,想抢一点过冬的物质,最大也不过四五百人一股,被恨恨教训过几次后,汉蒙城已有二年时间没有蒙古人敢再来打主意了。

“他们离这里还有多远?”

“十几里吧,或者二十里?”草原上一望无际,张老六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哪里分辨得出。

李山一听就放心下来,张老六说二十里,那至少也有三四十里,望山跑死马,在草原上人们往往会不知不觉得缩短距离。

“卫兵,卫兵”李山大叫起来。

几个士兵应声跑了进来:“大人,何事吩咐?”

“敲响警钟,让大家都进城,敌人来了。”

“是。”听到命令的几名士兵不敢怠慢,赶忙下去。

李山转向张老六,道:“多谢张大哥过来报信了,我要赶到城头去,张大哥先下去休息吧。”

张老六嘿嘿一笑:“不敢当,不敢当,我就怕那帮兔崽子会遭践了庄稼,大人可不能让他们呆在外面太久。”

“当然。”李山说完,已向府外走去。等李山离城墙还有一半路程时,城中地警钟已是“铛、铛”的响了起来。

汉蒙城已经两年没有响起过报警的钟声了,听到了响声,整个街道上顿时一阵忙乱,所有士兵都开始往城墙奔去。

张老六报完信,本来想回家看看,听到钟声,又忍不住向城头走去,他要看看,到底是谁如此大胆又要来袭击汉蒙城。

李山来到城墙,见到士兵们纷纷归位,他满意了点了点头,这里毕竟是最北端的城池,经过两年地和平,士兵也没有放下警惕之心。

既使真来了几千蒙古人,李山也有信心守住城池,汉蒙城正规士兵虽然只有二百八十三名,但弹药充足,库存有五百枝火枪,三百张长弓,小炮二十门,加上其他冷兵器,李山随时可以将守军扩充到一千人以上。

何况城中还有数千名蒙古人,如果征召,至少又可以多出六七百名战土,他们都有自带的兵器,经过这些年的融合,蒙古人也习惯了城中的生活,何况他们的家人都住在城中,李山也不怕他们会和来犯的蒙古人联合。

此时城头上已可以看到远处人马奔驰而升起来的浮尘,听到报警钟声的居民们纷纷从田间奔了出来,拼命往城中赶去,其实在警钟没响之前,还有许多人看到了从远处逼近过来的人马,警钟一响,更是全城皆惊。

李山举起了手中的望远镜,向远处看去,来者确实是有数千人马,只是看不清对方打着什么旗帜,李山估计了一下,对方离此至少还有三十里,只得放下望远镜,喝道:“斥候、斥候。”

汉蒙城的斥候队长,陪戎武慰李五石连忙出列:“大人,有何吩咐。”

“派人出城,搞清来的是什么人。”

“是,卑职亲自带队,一定尽快搞清来人身份。”李五石脸上掠过一丝羞愧,他也身为朝庭的陪戎武慰,担任斥候队长,却在一个普通农民后发现敌人来临,已是失职,若不能快速搞清来人的身份,他恐怕再也没有脸面继续担任斥候队长之职。

李五石带着两名同伴跨上马背,匆匆出城,迎着百姓相反的方向赶去,打马跑了十余里才和来人逐渐接近,只是他们离得越近,却是越感到奇怪,来者并不象蒙古人,奇怪的是队伍中好象还在马车。

李五石举起望远境看去,对面的人影已经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了,这些人脸上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只露出了两只眼睛,现在是秋季,他们却多是穿着皮衣,有些人的眼睛看上去更象是蓝色而不是黑色,李五石实在无法从这些人的面貌和打扮中分辨出身份。

李五石吩咐两个随从道:“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再上前一点,如果有什么不妥,你们赶快往城中跑。”

“大人,太危险了,还是我去吧。”

“我去。”两名随众都不愿自己留下来,让上级去冒险。

“听着,这是命令,你们谁也不许跟来。”李五石说完,就策马继续前行,后来两人无奈,只是驻在原地不动。

对面的人看到了李五石奔来,也放慢了脚步,待到近前,李五石喝道:“你们什么人,停止前进!这里是大唐汉蒙城的境界!”

听到喝声,整个队伍慢下来,然后是一片寂静,其中一个人策马向前,哆嗦着问道:“你说什么,这里是汉……汉蒙城。”用的却是纯正的汉语。

李五石警觉的道:“别装了,你们怎么会不知道这是汉蒙城,报上你们的身份,来历,接受我们的检查。”

那人转向后面狂吼了一声:“前面是汉蒙城,我们回来了!”

又是一片死一样的寂静,接着许多人狂呼起来:“万岁,万岁,我们回来了,我们回来了!”

看着这群人又蹦又跳,李五石怀疑自己是不是遇上了一群疯子,那些人只顾着高兴,却没有人理会李五石。李五石大感不耐,再次喝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报上名来。”

先前出来的那人看着李五石,一字一句的道:“我们是出使俄罗斯的使节,我们回来了。”

更多的人大喊起来:“我们回来了!我们回来了!回来了!”这个声音在整个草原上一边边回荡,饱含着游子归家的所有心情,许多人喊着,喊着,跪在草地上,失色痛哭起来。

第九卷 帝国 第二十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

    得知是出使俄罗斯的使节归来,李山赶紧解除了城中的警戒,亲自出城迎接,当初他是第一个发现了那些俄罗斯人,并把他们上报给了朝庭,才有了后来的出使,只是出使数年却没有消息回转,大家都以为使团已是凶多吉少,李山偶尔想起当初送使团出发时,经常还会不胜唏唏。

使团的二位正副使李淮庸,欧阳杰两人数年前出使时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如今却是满脸的胡子拉楂,脸上布满了风霜,比之以前好象老了十岁不止。

随同使团回来的有二千多人,人数基本上和出发时相当,只是李山一眼看去,发现里面明显多了许多异族人,他们出发时带着上千辆马车的财物,如今回来时却只有数十辆的马车,车上坐着的多是老弱妇孺。

所有人都是一幅疲惫不堪的模样,许多人坐在马上,虚弱的好象被风一吹就会栽下马来,李山看他们的模样就知道出使的事情肯定不会顺利,他心中充问着疑问,只是看着李淮庸等人实在太累,什么也没问就安排了他们进城休息。

使团的人在汉蒙城整整休息了五六天才回缓过来。汉蒙城是边城,各种物质还算丰富,比起内地来虽然颇有不如,但对于李淮庸这些已离内地三年之久的汉人来讲,能在汉蒙城休息不亚回到了天堂。

使团的人刚到了汉蒙城,李山就派出快马以八百里加急地形式将消息向朝庭通报。当初随使团出发的人群当中,有一大半人是商人组成的队伍,这些人多来自陕西和山西两省。万里之遥,又是三年多未归,他们地亲人都已当他们丧生在途中。

使团回来的消息。很快就象长了翅膀的在陕西和山西两省传开。许多人又重现了希望。翘首以盼自己地亲人平安回来。至于当初想一夜暴富地心态已经完全没有了,只要亲人能回来,哪怕是一文不明也是幸运之事。

李淮庸等人出发时,唐军所占之地不过一半,皇帝尚只是封王,如今中原已是一统。皇帝正式登极,他们这一回来,更是有恍如隔世地感觉。

李鸿基在使团到达蒙古之后的第五天便接到了李山传回来的消息,心中不由大喜。他急于了解使团出使的详细情况,只是要等他们回来长安,恐怕紧赶慢赶,至少也得一月之后。

幸好李淮庸也知道皇帝必定会着急,在汉蒙城休息两天后,就一封封的奏章发往长安,将此次出使的经过呈报过皇帝。

在西利利亚这片广袤地土地上,曾经崛起过匈奴、月氏、突厥、契丹、蒙古及女真等强盛一时的民族,除了他们的后裔,这里还生活着奥斯加克人、沃古尔人、巴什基尔人、布里至特人,图瓦人,和雅库特人等民族。

使团遇上的第一个民族是奥斯加克人,奥斯加克人又称汉特人或汉提人,他们以狩猎、诱捕野兽和捕鱼为生;副业是饲养驯鹿。此外还引进了畜牧业、皮毛饲养业以及农业。

奥斯加克人对于使团地到来还是抱着谨慎欢迎的态度,他们对于使团中各种精美的物品都喜爱异常,他们先是拿出自己的驯鹿和各种皮毛要和使团的商人交换财物,被拒绝和提点后,又拿出自己家中库藏和身上佩戴的金银来和使团交换,双方都皆大欢喜。

由于有俄罗斯人做向导,他们所走的道路都是以前欧、亚陆路贸易的必经之路,这些地区的居民多是牧业和农业为主。奥斯加克人之后,他们又遇到了沃古尔人、巴什基尔人、布里至特人,这些人都懂得交易,又鉴于使团强大的武力,整个使团并没有遇上什么麻烦,商人们的货物大受欢迎,他们得到了在内地不可能得到的数十倍利润。

使团所有人都乐观起来,以为这一趟行程必定会赚得盆满钵满时,他们开始变得艰难起来,越往北走,各个民族越来越凶悍,北部地区大多数人从事狩猎、驯鹿和养蜂业。居民掌握金属治炼技术,能制造各种金属器具。

他们习惯于用刀箭说话而不习惯于用金银交易,商队的货物无类是茶叶,还是丝绸,瓷器,于对这些民族都有至命的吸引力。

有一个满载数千车货物的商团在西伯利亚通过的消息很快就散布开来,整个使团就象是唐僧肉一样受到了各个方向的本地部族关注,有的人不远千里带着金银来和使团交换物品,更多的人却打定主意要将整个商团全部吞下来。

他们开始受到了小规模的袭击,被使团干净利落的解决后,震憾了大部分不怀好意的部落,这些部落曾受过哥萨克火枪手的攻击,知道了火器的厉害,使团的火器远比哥萨克人更先进。

只是他们臣服于哥萨克人简陋的火器下,却不愿放过比哥萨克人更厉害的使团,那些货物太过诱人了,尤其是他们见到过一些部族换回来的瓷器和丝绸时,更是贪婪,许多部族开始联合起来,布里至特人图瓦人,雅犀特人和曾经统治着这里的西伯利亚汗国的蒙古人后裔,组成了上万人的大军对使团进行袭击。

面对着无数人的袭击,使团开始出现了许多伤亡,被迫丢弃一些财物加快速度向莫斯科的方向进发,千辛万苦进入了俄罗斯人的城镇后,情况才好了起来。

不过,整个俄罗斯都是地广人稀,城镇与城镇的距离也相隔很远,他们分别掌握在各个贵族手中,听到这队人是出使莫斯科的使团后,虽然不敢明目张胆的留难,但是出了城之后,却是化装成劫匪的模样,也开始了对使团地攻击。

虽然每一次的袭击都被使团打退。但自身也免不了伤亡,许多人不免蒙生了退意,认为俄罗斯人太过野蛮。不值得出使,尤其是那些跟随使团一起行动的商人,他们是为求财。不不想送掉性命。只是李淮庸。欧阳杰两人却谁也不愿意没有完成使命就回去。

正副使都要继续出发,那些商人也不可能单独回去,没有使团地保护,恐怕那些商人走不到半路就会被西伯利亚上的各个部族吞得连渣都不留一点,众人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跟随使团一路西行。经过八个月时间的跋涉,整个使团地人员损失了四分之一。财富损失了三分之一,才艰难地到了目地地莫斯科。

李淮庸、欧阳杰等人忙着和俄罗斯的官员联系,早日拜见沙皇,而跟随着使团过来的商人则在城中大势出售带过来的货物。

来自遥远东方的使团。带着数不清的财物来到了莫斯科要与俄罗期建立友谊,很快便在莫斯科境内掀起一股旋风,引起了莫斯科居民地巨大兴趣,东方的货物都他们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诱惑,不管是商人还是贵族,都以能得到使团带来的商品为荣。

商人们在赚得喜笑颜开,终于苦尽甘来时,使团地事却进行的并不顺利,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对东方大感兴趣,盼着能和东方建交,那里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东方货物进入莫斯科,通过莫斯科更可以转运到欧洲,俄罗斯肯定会因这条贸易路线的打通而大发其财。

只是此时莫斯科的权力却并不全部掌握在沙皇手里,俄罗斯在伊凡四世统治时期由大公上升为沙皇,大大加强了皇权,只是伊凡四世死后,并没有留下理想的继承人,统治俄国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从此覆灭。

俄罗斯此后天下大乱,进入一个混乱时代。又受到了波兰的入侵,好不容易才将波兰人赶了出去,在公元1613年立了伊凡四世的亲戚、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

只是新沙皇是各个贵族妥协的产物,他的权威大大下降,权力大部分都掌握沙皇父亲的手中,如今米哈伊尔·罗曼诺夫虽然已做了二十多年的沙皇,只是他的性格太过懦弱,他父亲死后,权力又被被莫斯科的各个贵族瓜分。

莫斯科的贵族们各有打算,对于他们来说,以后这个东西方的通道能不能建立起来还是未知数,使团堆积如山的财物却近在咫尺,尤其是看到使团用财物换来整车整车的金银更是眼热,莫斯科是他们的天下,他们更想直接把这些财物没收。

李淮庸等人很快就发现了情况好象不太对劲,莫斯科的税务官开始紧盯着使团的商人征收高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