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新传-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军不是不知道齐射的威力更大,只是齐射时的声音太大,就是站在旁边的炮兵也受不了。第一次齐射后。许多炮兵措不及防。有人耳中也震出血来,孙和鼎连忙命令火炮分散发射。防止炮声太大。将炮兵伤着。
唐军将城墙轮流射过一遍后,才又开始了延伸射击。许多已下了城墙的官军以为到了安全的地方,又被唐军炮轰了个正着,官军连忙后撤。这次退出老远才敢停下来。
唐军地大炮并不停止,仿佛他们的炮弹无穷无尽。在许多地方都犁了数遍,所有的官兵都心惊胆战,他们何曾见到这么强大的炮火。就是许多跟随秦良玉上京勤王的白杆兵。以前只见过十门大炮齐射就以为了不起,当时他们许多人都对火炮的威力深深敬威。这上百门火炮射击。又远射当年的那十门红衣大炮。
唐军整整炮击了一个上午。才停了下来。此时。顺庆城墙虽然没有大面积塌方,但已有多个地方露出了缺口。战马从下面一跳就可以进城。所有官军都以为唐军会马上进城,许多人尽管手脚还在颤动,但已准备好了和唐军撕杀,唐军也是人,刚才的炮火虽然厉害。但官军多数及时撤了下来,死伤不到二千人,城中尚有四万多官军,还可一战。
可等了一会儿,唐军却毫无动静,秦良玉派人到城墙上去查看,几名士兵战战兢兢的上了墙城。往下一看。城下哪有唐军。唐军的军营又升起了欢烟,敢情人家在吃饭。
秦良玉听到回报,心里半信半疑,亲自登上了城墙,才知前头几人所说不假,唐军的士兵动也没动。只有上百门火炮还直指着顺庆府。却停此了射击,她和马千使,秦民屏几人面面相觑。唐贼这是什么意思?
第六卷烽火岁月 第三十四章母子重逢
虽然搞不清唐军的用意,但难得唐军的炮火主动停了下来,到处是破损的城墙,秦良玉马上传令所有人抓紧时间抢修,数万名官军在秦良玉的命令下战战兢兢的走上了城墙,他们放下了手中的兵器,运石头的运石头,搬砖块的搬砖块,彻墙的彻墙,整个城头一下子变得人头攒动起来。
官军开始还担心人一上来,唐军就会开炮,但看着城墙破损。有机会又不能不补,只能硬着头皮上去,许多人已作好了准备,一旦唐军开炮。就马上溜走,但唐军对他们毫不理会。任由他们修补城墙。官军胆子才渐渐大了起来。
差不多过了一个时辰,唐军营地的欢烟已经熄灭。唐军才开始动了起来。许多唐军已奔出了军营,城头的官军严密监视着唐军的动静,见此马上停止了修整城墙。重新拿起了武器,等待着唐军的进攻。
唐军的先头部队只是朝前根进了一里左右。又开始了扎营。同时唐军的大炮开始响了。炮弹成片成片的砸在了刚才修整的城墙上。城墙上到处升起了硝烟,唐军的大炮一响,所有的官军都拼命往后撤,退得稍慢的人马上丧生在唐军的火炮下。
幸好唐军的火炮好象不是为了杀人来的,只是反复在城墙上轰炸,不到半个时辰x不但刚才数万官军的辛苦金部化为乌有,城墙的缺口还在不断的扩大;退下来的官军只能看着唐军的炮火肆意对城墙躁踏,根本没有办法反击。
这一轮炮击直到天黑才停止了下来。顺庆府的城墙经过大炮一天的轰击。整个东墙已成了断壁残檐,处处塌陷,唐军地步兵已可以直接攻上来口偏偏唐军没有丝毫进攻的意图。天一黑。整个唐军军营已是灯火阑珊。
官军却不得不防备,城墙没了,整个顺庆府就象一个赤裸的少女,唐军想什么时候进攻就进攻,秦良玉只得抓紧时间,命令官兵趁黑抢修。防止唐军半夜攻城。
外面的数万唐军好象真是来旅游的,镇整五天,唐军一直没有出动,一连用大炮对顺庆府轰击了五日,就是不出兵攻城,只是大营每天向前推进数百米,火炮也由刚开始只轰击城墙,慢慢延伸到城内,到了第六天,唐军的军营离城墙只有数百米,炮击的范围已覆盖到了顺庆府的中心。
头两天,秦良玉还派人每天夜里抢修城墙。但官军修城地速度哪比得过火炮的破坏,城墙到了第三天已是彻底不能修,秦良玉索性放弃。只是每晚派人严密监视,防止唐军在黑夜攻城。
唐军的举动让秦良玉摸不着头脑,按理在炮击的第二天唐军就可以攻城了,若是怕遇到官军抵抗。那就该大量杀伤官军才对。可除了第一天的炮击没有打招呼之外。后面的炮击唐军好象故意先指明炮击的地方,开始地炮弹稀稀疏疏,等官军和百姓全部撤离了才密聚起来,更象故意放官军一马。
顺庆府本身就十多万居民,一下子驻扎了四万多官军。已是拥挤不堪,如今这近二十万人只能挤在半个城中。更是苦不堪言。唐军虽然伤人不多,但官军的士气已到冰点,这几天,官军白天忍受唐军炮火的轰炸。晚上又不得不防备唐军攻城,城内的官军早已疲惫不堪。
李鸿基看时机差不多了,才派出卢象升和马祥麟进城劝降,马家世世代代忠于朝庭,马祥麟又经过秦良玉几十年耳提面命。他刚被唐军抓获时。颇不服气,每次有人劝降,马祥麟都破口大骂,一心求死。
这次炮击顺庆府。李鸿基派人把马祥麟押到了炮兵阵地。第一天。那种百炮齐发的声势就将马祥麟震住了,大炮非人力所能挡,城内的官军毫无胜算,他心中五味杂金,一边是忠义,一边是生死,还有家族的传承。个人生死事小,若是马家坚持不降,唐军就是将马家全部夷平也非难事,想到母亲就在城内,正在承受着唐军一轮又一轮的炮击。他更是替母亲担心,当夜马祥麟辗转反侧,想了一晚,第二天,马祥廊才重新求见唐王,表示愿意归降。
李鸿基大喜,有了马祥麟地归降,那么秦良玉再归降就不是难事,李鸿基本想马上派人却劝降,但还是打消了念头,秦良玉不是轻易能降的人。不把她彻底打服,劝降恐怕很难,才有了后面数天的炮击~
马祥麟也深知自己母亲的脾气,只是担心炮弹无眼,伤着了自己地母亲。李鸿基才答应他尽量只毁坏建筑。少伤人。才有唐军这么奇怪的炮击。唐军本来的策略也是如此,能卖马祥廊一个面子当然最好。
秦良玉这些夭苦恼万分。从未没有打过如此窝囊的仗。对方仗着火炮的犀利,让官军只能挨打不能还手,再这样继续下去,官军就是不用唐军来攻,也要崩溃,秦良玉试着对唐军的大营发起反攻。可是白天唐军的炮击不止,官军若是冲出去,只有自寻死路,若是晚上进攻,唐军又在营前埋了不少地雷,官军还没接近,就被炸的哭爹喊娘,秦良玉试过一次就死了这条心。
还有一条出路就是突围,秦良玉不由后悔没有在唐军来时的第一天就溜走,那时或许能够杀开一路出路,如今官军士气全无,恐怕一突围。许多官军就要四散而去,若是唐军地骑兵一追击,马上就是全军覆灭的结局,现在突围,秦良玉想都不敢想。
已是巳时了,若是前些天,唐军的炮火在半个时辰前已经响起,现在没有了唐军的炮火,许多官军反倒是惊疑不定,唐军莫非有其它动作。是要进攻了吗?
秦良玉见到唐军今天反常,正在派人去城墙看是否有事发生,亲兵来报:“大帅。唐军派人来了。”官军本来对唐军都是唐贼。唐贼的叫。如今被唐军的大炮连轰了五天,心中胆气已丧,对以前的唐贼也改称起唐军来。
秦良玉心里明白过来,唐军此时派人过来,多半是要劝降了,她已是六十多高龄,儿子又下落不明,心中已存死意。回道:“不见,让他们回去,你对他们说,要想拿下顺庆府,就提兵进来吧。”
亲兵道:“大帅,里面还有少将军。”
秦良玉心中一震,大为失态:“什么。你是说麟儿还活着。”
亲兵道:“回大帅。确实是少将军回来了。同行的还有两个唐军人员。”
秦良玉本来已是心如死灰的心活了过来,不等亲兵说完,已冲了出来,到了门外,见外面站着地一个人不是她儿子马祥麟又是谁,她一把上前,抱着了马祥麟,放声大哭:“麟儿,你还活着?”此时地秦良玉再是一个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帅,而是一个痛失爱子而又复得的老妇人。
马祥麟已四十多岁了,自己的儿女都有成年的,见到了母亲虽然很激动,但被母亲如此这般抱在怀里却颇为尴尬,他挣脱开来,道:“母亲。这里还有客人。”
秦良玉才回过神来,将儿子放开。打量着马祥麟身后穿着唐军服饰的人,她惊叫出来:“来的可是卢建斗,卢大人。”四川消息闭塞。卢象升攻击唐军商洛重地地事秦良玉并不知晓,她看来人面熟,却不敢确认。
卢象升向秦良玉施了一礼:“正是卢某,拜见秦帅,数年不见,秦帅依然精神矍铄,雄姿不减当年。”
崇祯二年时。皇太极率八旗官兵从蒙古绕道进犯京师。兵临北京城下,秦良玉率白杆兵北上勤王,卢象升则自己招募了万余人进京入卫。当时两人曾经并肩作战,卢象升虽然是个文人,但是长于射箭,熟悉兵法将略,治理军队也井井有条,给秦良玉留下了很深的映象,因此虽然分隔多年,秦良玉还是一眼认出了卢象升。
秦良玉叹了一口气,道:“如今我已老了,精力不比从前,才会被困在这个小小的顺庆府。”
卢象升道:“秦帅不必菲薄,双方实力相差太大,战然罪六也。”
秦良玉脸色一变,忍不住问道:“我已老了。死不足惜。只是据我所知,皇上待你卢大人不薄,不到三旬,皇上便升你为邦阳巡抚,年纪轻轻,已是封疆大吏,我老太婆从没想到卢大人这样的人也会投靠唐贼。”
卢象升的脸一红,道:“形势逼人,不得不尔,卢某何尝不想作一个忠臣,无奈朝庭已是大厦将倾,皇上又刚愎自用,求治太切,对大臣动不动就杀伐,反观唐军,唐王雄才大略,手下英才济济,百姓更是安居乐业,两相比较,高下之别已显,今日卢某此来,正是要劝秦帅放下武器,免了城中这十数万生灵涂炭。”
秦良玉见儿子归来,心情激动,对卢象升才客气起来,她以前本来对卢象升映象挺好,更是分外受不了此人也投降唐军。见卢象升劝自己投降,火气一下子冒了上来。道:“放屁。老太婆虽然读书不多。也知忠义两字,枉你读遍圣贤书,难道忘了世上有羞耻两字。”
马祥麟没想到母亲对卢象升如此不客气,连忙打圆场,道:“娘,卢大人远来是客,正是他向唐王劝说,孩儿才能回来,不如入内再谈如何?”
秦良玉勉强给了儿子几分面子。道:“那好。里面请。”
进了里堂,秦良玉将卢象升还有另一名唐军丢下不管,细细的问马祥麟这些日子的经过。马祥麟担心秦良玉恼怒自己降了唐军。反而不美。隐下了这一段。只是说唐王不忍伤人太多。先提警告。然后才大规模炮击。
秦良玉恍然大悟,才知这些天唐军为何如此奇怪,她听到自己地儿子宁死不降时,不由老怀大慰,道:“麟儿,你是娘的好孩子,不亏为娘教导数十年,为人千万不可忘了忠义二字。朝庭对咱们马家有数百年的恩宠,万不可学一些忘恩负义之徒,枉读诗书,却是个软骨头。”
这话直指卢象升,马祥麟瞥了卢象升一眼,见他脸色毫无变化。才放下了心,对秦良玉道:“母亲,如今唐军已占尽优势,我军守不能守。走不能走,母亲下步不知有何打算?”
秦良玉神色暗淡了下来,道:“麟儿,娘已经六十多岁了,死不足惜,以前以为你比为娘先走,现在你还活着,那就陪娘一起死在这里吧。”
卢象升在旁道:“秦帅此言差矣,上天有好生之道。你就是一死了之,难道让城中十几万父老也一起绚葬么。”
马祥麟在旁道:“是啊,母亲,孩儿自从落入唐军之手,已是心存死意。可是城中十几万百姓何故。还有那白杆精兵。那是娘和父亲一手创建的队伍,难道也要全部陪葬么?”
秦良玉听了卢象升的话正要喝斥,马祥廊一说,秦良玉愣了一下,软弱的道:“城中百姓自有唐军来管,是杀是剐,也有唐军的事,至于那白杆兵,即然是我手创,在我手里灭了也没什么。”
卢象升道:“秦帅,大战一起,百姓必定死伤惨重。又怎是我唐军之事。我军留此城不攻,非是不能下,只是考虑百姓无故,才没有进城,若是秦帅不愿降,那我也不勉强,请秦帅下令,让城中百姓出城,免伤无故。”
秦良玉不答,放百姓出城,若是在战前尚可,此时官军军心已失,若打开城门,恐怕这数万官军不知会散去多少。
卢象升冷笑道:“怎么,秦帅刚才也说百姓无故,此时又要反悔不成。城中百姓多死一人,都是因你秦良玉之故,你为了一个人的虚名,决定十数万百姓地生死。是否太过自私。”
秦良玉大怒,自已忠于朝庭有什么错,指着卢象升道:“我家世代忠良。这些百姓既生于此。那也是他们命该如此!”
卢象升冷冷的问道:“既然如此。四川早晚要落入我军之手。你若不降。难道你连石柱的基业也不要么?”
这话击中了秦良玉的软肋,她虽然忠于朝庭,但事关马家数百年地传承,她不也敢一人作主,脸上顿时变幻不定。
第六卷烽火岁月 第三十五章家与君
秦祥麟向卢象升使了一个眼色。对秦良玉劝道:“母亲,是降是战,唐军给了我们二夭时间考虑。不如暂且让他们下去,等叔叔和舅舅来了再议如何?”
秦良玉心中已乱,点了点头,几名亲兵将卢象升和他的副手请了下去,马千使和秦民屏两人正在城上巡视。听到马祥麟回来了。大喜过望,急忙赶回来,正好看到了卢象升!秦民屏咦了一声。道:“建斗老弟,你怎么会在这里?”
秦民屏是秦良玉最小的弟弟。年龄比卢象升大不了多少。当年那次勤王之战!卢象升率军给秦民屏解过围,可以说对秦民屏有恩。两人关系也非常不错。尽管分别八年。秦民屏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卢象升。
卢象升点头道:“正是我。秦兄弟。咱们多年没见了。没想到你记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