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晋-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随又像以往一般代替姜维说话,宁随的话,平素霍俊还是听的,毕竟宁随跟霍俊也合作了好多次,彼此心意相同。只是这次情况实在与众不同,霍俊大声抗辩道:“而今跟阳平关有何不同?末将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将士们都能血战,末将就是不行的?”
“你是冠军将军,官拜三品。”姜维的声音近乎于抽搐颤抖,脸上也流出些许汗渍。可是这位言语中的意味却是刚毅决绝,“冠军将军,身为三品将军,你该做的是什么,不应该老夫嘱咐,否则老夫有权将你军法从事。”
“可……”霍俊咬咬牙,而姜维没有一丝回旋的意思,眼神如刀子般锐利。霍俊只能低下头,谦卑道:“知道了。”
不再说话。
大帐内突然沉默了。
姜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只是过了许久,才对身旁的宁随道:“今次,可曾趁乱抓到降兵么?”
宁随摇头:“抓住了些,但都是些伍长小卒。听说从两个月前便被指派到汉城驻防,南郑的情报一无所知。”
姜维知道的。
两军阵前,不是你死便是我活,想抓活口谈何容易?宁随这样抓俘虏已经是要让将士们冒着莫大的性命危险,能抓住几个就算不错了。可惜现在粮草之事事关双方生死,谁肯轻易向小卒们泄露一心半点。
继续沉默着。
又过了一会儿,姜维才缓缓道:“老夫见到那些敌军首级,多有菜色,想必汉城粮草应该不多了。”
“这个自然,”来忠道,“汉城被我军围困多时,城内供给理当越发艰难。不过南郑那边……”
“南郑那边,”姜维闭上眼,似是在内心挣扎。
过了一会儿,他说道:“应该粮草也不多了吧?”
“大将军!”霍俊大惊失色,“您,您不能啊!”他头一个跪倒。
姜维话里的意思便是再驽钝的人都能知晓,何况霍俊并非有勇无谋之辈。
“大将军,且不说南郑粮草到底是多是寡,尚未清楚,陛下力求速战您是知道缘由的。若是拖过开春,到时候万一……”
霍俊说不下去了,以他立场,这种话不该说的。不过,他实在不想像党均所说的那样对自己的同袍下黑手。他宁可让这些人以伙伴的尊严体面的死在战场上。
可是姜维心意已决:“伯逸,你不用劝我了。老夫知道陛下处境艰难,可是老夫实在不能让将士们的血再这样白白流淌。”
是的,姜维心意已决,这其实也是被逼得没办法。
要知道,单单自这一段时间起始,汉军加强攻势,可代价则是每天都有大量的士卒阵亡。要知道大汉全国人口不过一百五六十万。这几天的损耗,早已彻底抵消掉最近数年国内修养生息多出的人口,何况这些还是青壮男子,而那些多出来的,除非再过十年,方能成为国家的中坚。还不要说在这十年之内这些死掉的青壮男子本来能够为大汉培育出多少婴孩。
“若是陛下怪罪,”姜维道,“老夫一力承当便是了。”
“大将军!”
营中众将全部跪倒……
何囧在帐外冷眼旁观。之后,他缓缓走远些许,一直走到凉州参战诸臣为首的杨欣部营帐内。
那里,那位因风寒暂时休憩的凉州方面重臣起先在一边读着竹简,一边享受温暖的火炭。在看到何囧之后,杨欣微笑着请何囧过来坐坐,何囧也毫不客气安然处之。
何囧身份尴尬,但杨欣不是傻瓜,他当然知道皇帝有一批地下臣子,官位虽不彰显,却对皇帝有极大的影响力。更何况,杨欣原先便是魏国两千石级重臣,他又怎么不知道这位原先在钟会身边闪来烁去身份隐晦的小校有多么厉害?
两人竟因此而结成奇怪的友谊。
“何兄,大将军决意如何处事呢?”杨欣问道。
“兵粮战法。”
何囧言简意赅。
“啊,兵粮战法?”杨欣微微吃惊。
何囧颔首微笑。
“那么,魏国南郑的粮食可够几日资用?”
“不知道。”
“既然如此,这是否太过冒险了呢?”杨欣道,“万一敌人兵粮尚有富余,万一敌人援军大至,万一天气突然变更,雨雪倾盆,那该当如何是好?”
是啊,大战征伐,天气最是难测。这许多的万一只要一条落下便足以扭转一切努力。
“可是最近士卒战死的也实在太多了些。”
“太多,太多也没办法。”杨欣道,“皇帝既然决意拿下汉中,就应该有这个觉悟。打仗可不是喝酒赏月玩女人,死再多也只能忍着。”
“可是,有人忍不下去了呢。”何囧笑着说道。
“姜维就是这个不好,哼!”
“可是,他若非是这般人品,为何两代皇帝都用他为大将军而非其他人选呢?”何囧若有深意的望着杨欣。
“愚忠之辈!”杨欣咬牙切齿冷冷道,“空有忠诚又有何用?若非我凉州大军加入汉国麾下,我就不信皇帝胆敢向国势数倍于己的魏国龇牙。”
“慎言。”
杨欣缄默片刻,道:“罢了,反正敌军势力甚大,仓促攻打恐怕也难以速下。干脆,等蜀中一乱,我们回去镇压就是了。”
何囧没说话。
杨欣不知道那些匪类们盘算的事情,党均应该也没跟杨欣说,不过,这种事情本身便是明摆着的。凉州众臣之间也渐渐开始联姻通婚,保不齐……
哼,结党。
何囧嘴角浮起一丝诡异的微笑。
“杨兄所言甚是。”何囧言不由衷的说着。
十二月初八日,汉国一反常态,不再与魏军速决,开始构筑加固营垒,整顿各营帐内粮草给养,同时……阳平关所在军队开始重新修复那座曾经无法攻克的汉国雄关。
这座雄关也做为汉国的粮草给养暂时集散地,重新发挥至关重要的功效。
自十二月初八一直到十二月十二日,整整四天,再无一战可打。
……
十二月十二日,南郑。
王濬面色苍白的望着空荡荡的府库。看着府库中那些仅存的少许粮草,看着身边面色古怪的那位豫州刺史贾充贾公闾。
“公闾,你也看到了。并非在下不肯多支应贵军,实在是没有。”
王濬不想向身边这个自己一直非常讨厌的男人哭穷,可自己实在是真……
贾充抹着须发,也流露出无奈的表情。
“士治,不是愚弟不同情理。实在是无战可打,愚弟也不敢擅自挑衅,让汉军窥察出详细。那就万事皆休了。”
鉴于兵力损耗严重,姜维采取兵粮战法,本是无法可奈,哪知道误打误撞,正好打在汉中魏军的软肋上。
现在好了,汉军得到喘息之机,魏军固然也得到大好机会,可面对着空空的府库,魏军这种机会没什么意义。
相反的,魏军现在急于与汉军交战,希望借由兵力的折损稍稍减轻目前粮食匮乏的窘境。
不过,如果被汉军觉察到了……姜维并非傻瓜。
所以贾充所说的,王濬也是了解的。
“士治,你南郑军粮还有多少日可用?”
王濬沉着脸,想了一下,极其颓丧道:“至多三十日。”
“三十日,三十日吗?”贾充皱着眉,“粮食为何这般不足?”
言语中带着斥责的意味。
王濬微怒,但他碍于情面,不能直接挑明,只好说道:“公闾,前年我汉中刚刚开始充掖人口,去年收成便不是很好,今年你也看到了,不瞒你说,在下从今年夏便向中京求请多次,这里不少粮食都是在下上书中京,而由朝廷下书命令当时征南大将军和杜刺史共同接济我汉中而来。”
贾充琢磨了下,知道王濬的意思,堆起笑容连忙致歉。
“是小弟愚昧。”
如果贾充愚钝的话……那整个大魏聪明的恐怕也不多了。
不过贾充是司马昭的臣子,心性刁钻恶毒阴险,又是偏向司马炎的一党,自司马攸登台之后便有些不太得宠,所以才会被从中京调到地方上来,顶了原先的豫州刺史诸葛绪的差事。司马攸也的确没什么必要跟贾充说清楚他干了些什么,其他地方出了些什么事儿。
“幸好,愚弟在离开之前已经听说了,晋公要发起七十万司隶河内等处妇人运送给养哩。”贾充说道。
“七,七十万,妇人?”王濬惊愕莫名,有些结巴。
“嗯。”贾充感慨道,“规模可谓空前绝后,不过这也是没办法。你知道的,我国国力虽数倍于汉,但今年天候不佳,整个关中赤地千里,到处都是皲裂。幸好中原各处还算颇有些收获,关中河川也还未枯竭。只是运送不便,甚是烦恼呀!”
“晋,晋公……”王濬听出意思来了,惊声道:“难道晋公决意自关中而至汉中亲临督战吗?”
“没错。”贾充道,“看来晋公是动了真怒啦!”
七十万妇人,对于魏国来说,也可谓一笔不小的本钱。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
三国混战,各国男子损失极大,就像这场规模空前的汉中战役,单单一两天里就死去了这许多的男丁,若是让男子负责转运……哪来那许多呢?这硕大的规模也是给恶劣的运输途径环境给逼的。且兵法有云,食敌一钟当己二十钟,这个时代恶劣的运输体系决定了要维持大量前线军队便势必要有规模更为庞大的运输队,且距离越远规模也必须成积数增长。若是道路附近环境恶劣,积数之比还要增加。
汉国便是吃定了魏国面临的窘境才悍然发兵,当然,他本身也势必承受同样的痛苦。这也是晋公司马攸格外看不起汉国皇帝的主因。
“此人权术机心太重,”贾充说道,“不敢在军前与我大魏军队一对一决胜负,却总是用这些诡计。”
王濬沉默着。
其实怎么说呢?
汉是小国,小国图存本已艰难至极,还要图谋夺取领地扩充实力。若是一味明里与魏国正面交战,势必自取其辱。
这些权谋小术虽然不雅,却是有效之极。
何况,以贾充的经历,恐怕没资格呵斥那人吧?
这个撺掇成济兄弟弑君的恶贼。王濬之所以还能忍着,纯粹只是因为他是豫州刺史,是王濬的援军,是征南大将军羊祜派来解救汉中危局的人。
也只是因为礼貌,礼貌性的忍让。
所以贾充说什么,王濬什么都不插嘴。直到贾充说完后过了一会儿,王濬才问道:“公闾,晋公已经在路上了么?”
“当然。确切时间是十天前,我从荆北向汉中迅速开拔的时听到中京的消息。运输队速度不比六百里加急,不过按照路程计算,应该也该到长安了吧?”
“二十天足够了,还有富裕,”王濬呢喃着,仿佛被打了一记强心针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足够了,足够的!”他说。
“是啊,足够的,”贾充颔首微笑,“而且,晋公听到现在汉中战况吃紧,应该会叱令全军加速前进吧?”
……
十二月十二日,梓潼。大汉皇帝临时驻跸之处。
刘武默默的看着面前的奏章,这是姜维以六百里加急送来的。当他看完之后神色不快。面前前来递送的使者头也不敢抬。
不过,这位汉庭的君主最终还是忍住了,尽可能用轻缓的话语道:“大将军还说了些什么?”
“没了。”
刘武沉默着,他挥了挥手让那人退下。待那人离开之后,马韫道:“汉威,若是大将军一意采用兵粮战法,那战事只能拖到来年啦!”
“知道。”
国内的怨恨情绪已然高涨,毕竟大旱之年开战有违天道人和。这一点刘武是知道的,这也是他坐卧不安的主因。
“朕要去汉中。”
“汉威,你!”马韫大惊失色,“不可啊!”
“什么不可,”刘武冷冷道,“战事蹉跎至今,阳平关早已拿下,而朕却仍然龟缩躲在蜀中。”
“可是汉威,身为帝王一但你出阵必须是胜仗,说句实话,现今此役胜负尚且难料,若是你现在便去,实在是有勇无谋,万一有什么闪失,不是成为天下人的笑柄更是让那些心怀叵测的小人有机可乘吗?”
“那躲在梓潼就是明智的么?”刘武恨声道,“总等到战事大定,朕这个皇帝才跑去跟将士们抢功,可是吗?”
“这!”
“你不用劝朕了,朕前去督战,便是局势不利,有损自己的武名,朕也认了。但朕前去……”
他突然哽咽了,马韫也沉默着。
“朕想去兴势山。”
“汉威,你……”
马韫想再劝,可是他知道,再说什么都没用的,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
……
十二月二十日正午,兴势山大营遗址。
草木早已因这绵长少雨可怖的旱情变得枯死衰败,破烂的门板上仍旧残留着当年的惨烈景象,大营内到处是陈旧的枯叶,一片被岁月刻画出的凄楚。马韫沈默的打量着四周,正前方,那位汉国的君主像是突然间丢了魂般,看看左边又看看右边,到处搜寻着什么。
他们身边只有约一百多名士卒,都抱着盛满酒水的陶瓮,没有其他多余的士兵。
这本来是不行的,马韫几次劝请,不过刘武不听,马韫只能让人通知阳平关守军,山下先派五百人,若是有什么动静,再派人来援救。
突然,刘武的目光不再转移了,在这营地内遗址中广场角落间,他看到了许多小土丘。他缓缓走了过去,走了过去,望着这些土丘,眼中的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滑。
“是你们吗?”他的声音几乎是在发抖,“弟兄们,是你们吗?朕,不,我,我是,我是你们的将军刘武啊。”
深冬冰冷的风呼啸着,在这大营中吹过来扫过去,落叶在适时的打着转儿。刘武望着那些飞旋的落叶:“弟兄们,你们回来了吗?”
落叶无声滑落。
“弟兄们,当年都是我无能,偏要留在这儿做什么犄角之势拱卫阳平关,才害得你们惨死,到后来阳平却还是没能守得住,汉中也丢了。”刘武流着眼泪,愧疚至极的说道,“我辜负了你们的一番美意。”
那些尘封的往事,突然像决了堤洪水般,不知道为什么,刘武突然有种想宣泄的情感,听着听着连马韫都有些面色惨白,他连忙让那些抱着酒瓮的士兵将酒水留下,人全都滚到大营之外,不许擅入。
“……我干了那么多出格无道的恶事,只是为了想中兴大汉,只是为了想……哈哈哈哈……”刘武流着泪惨笑着,“没错,钟会说的也对,我跟他,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我,不,朕是皇帝,大汉开疆扩土,便是为朕开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