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歌-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想散会,温体仁又说话了。
“皇上,陕西流寇又大帜其势,臣盘算后,需拨银百二十万两招抚。”
“哼!招抚既然国策,朕准了便是。”
这话不是说给新任首辅温体仁的,而是说给全体内阁九卿的,招抚国策是他们定的,现在根本就是自作自受,年年招抚,年年复叛。陕西全境,简直快被踩烂了。现在的朝臣,凡是听到陕西复叛的消息,都非常一致的沉默以对。
孙承宗眼见有些冷场,连忙出言:
“圣上,臣看这战报,发觉一事。科尔沁、后金那边的动作竟然比大明还快,想来那个范文程,确实人才!”
“启禀皇上,范文程枉为范文正的后人,其先祖的脸,都被他丢尽了。”
“呵呵,温先生息怒才是,如今是四地五战,我大明能胜其中三阵,谅那范文程经天纬地,也无济于事了!”
“吾皇圣明,日月双轮”
温体仁又开始说着已经成为套话的马屁,引得孙承宗眉头直皱。连忙出言打断:
“皇上,所胜三阵,必有兴隆,否则满盘被动!”
“唉!孙先生所言,朕安不知之?只是现在鞭长莫及,一切,全凭他们的命运了,看看这老天帮不帮我大明了。”
一时间,内阁之中,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下一个议题,就是定下来,将来几天,大家都要祈祷各路神明,祝愿兴隆山之役能旗开得胜。
……
朝廷这边的感叹和祈祷,是传不到兴隆山的。
兴隆山下,鏖战正酣!
黄得功已经冲杀十四次了,现在不仅他的战马已经于口角处挂上了血沫,就连他自己,也已经连穆刀都拿不动了。
他动了动左手,因为鲜血过多,钢鞭又和左手粘连在一起,黄得功不由得苦笑,只好扭着身子甩了甩。他转首回顾身边的几位好兄弟,高恒波、小冀、还有李老栓。还好,他们都还在。
李老栓继续表现出令人惊异的一面,他的后背,竟然插着一杆后金的整蓝军旗。
“老栓,别整景儿,把他们的军旗放下。”
再没力气,黄得功也要说这话,否则将来容易招事儿,再疲倦,黄得功也不改谨慎作风。想到此,黄得功忽然想到,马世奇也一起过来了。他们几个年轻的监军,没有一个软骨头,虽说被严令留在车阵中,但马世奇的表现,黄得功还是很满意。
转转眼,便看见马世奇正举着一杆长铁枪,搀扶着一个身受重伤的小兵,二人并肩而立,神情专注。
“将军,忠觉营的人要出来了。”
李老栓把旗子扔下后,还挺有闲情的回头看了看。
“敌军已经全然明了,咱们要与其死战,他们根本就不敢跟咱爷们拼命。现在,只要弟兄们再加把劲儿,鞑子就散啦!”
甭管真的假的,黄得功都要这么说。
对面蒙古的骑兵,已经重新列好队伍,一名千夫长,正在马队前飞驰而过,只见他手中高举一面黑旗,口中不停呼喝。
……
“火炮填膛”
申甫眼见对方又要进攻,连忙扯着已经喊哑的嗓子喊,他喊完一边,刚想纵马去另一边喊,却听周胤已经于车阵的另一边替他喊了起来。
“填膛已毕”
士兵们连绵呼应着。
骑兵阵开始移动,开始小步,逐渐加快,加快,直到全然冲起速度。
“呜。。。。”
天鹅号响了起来,这是火炮发射的信号。
然而,对面的骑兵阵线忽然散开,原来这次冲锋,实际上的人数并不多,只不过这批人马,先是排列紧密队形冲锋,给申甫他们造成一种错觉,然后听到天鹅号响起,立刻四散开来,他们不是在冲锋,而是在以自身,引诱明军的火炮。
第一炮的火力是最猛的,随后便是小火炮,小火炮的射程太短,因此,当等到第二次天鹅号吹响时,蒙古骑兵的弓弩,早已经够上了射程。
车阵中不断有人中箭倒地,因为第一次火炮的杀伤力度太小,以至于大部分的蒙古骑兵可以从容的往复骑射。
“不等了,兄弟们,咱们冲!”
黄得功守的是正北方,周遇吉守的是正南方,南边的攻击比这边的规模还要大。这也是正常现象,很少有军人愿意正面冲锋,虽说迂回过去后,遭到的打击压力可能更大,但人们下意识的,依然会选择包抄。
自己这边如果迟迟不出去拼杀,结果就是促使北面的敌人分流去南方增援,这是黄得功最害怕的。所以,他眼见万胜佛郎机炮迟迟不能发射,不再犹豫,招呼自己的人马再次冲出。
自偏厢车、武钢车的缝隙中冲出,明军的阵型更加分散,这样情况下,蒙古骑射的威力大大减弱。
才一个照面,黄得功左手的穆刀软盾便飞了,没办法,他实在没力气了。
钢鞭下意识的连抽落两员敌将,黄得功只能拨马盘旋,他要借机喘口气儿。
“这时要是还有三眼铳就好了。”
黄得功身子猛地往下一栽,他的马不行了,前腿一曲向前倾倒下去。只见黄得功马上拧身,右腿踩在马臀上,左腿猛的一迈,整个身子如大鸟一般斜刺飞起,稳稳落在刚刚被他阵斩敌将的坐骑上。
这名骑将是个马术高手,马脊背上光溜溜的只铺了一条毯子。
黄得功只好将穆刀归鞘,右手揪着马鬃,带动战马去接应弟兄去了。
一个,两个,三个,黄得功心中数着数字,每一个数字就代表一条人命,数到三之后,再重新从一开始,他每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都会这么干,好让自己时刻保持战斗下去的欲望。
“砰!”一蓬霰弹打了过来,不知不觉中,黄得功他们终于将敌军引到了鹰嘴铳的火力射程之中。
但由于太过疲倦,第二次的天鹅号,黄得功他们没多少人听见,也就和敌军一起,饱尝了霰弹的苦楚。
好在,放枪的是明军,再慌乱也不会乱来,更何况,瞄都瞄半天了,要还是敌我各半的话,申甫就不是申甫,而是神甫了。新车营的训练水平,现在得到了印证。乱军之中,尽管黄得功的骑兵也多有波及,但更多的,是蒙古骑兵被掀翻落马。
“将军,随我来。”
李老栓衣甲齐全的赶过来,先喊了一嗓子,然后才一把揪住黄得功的马耳朵,引领黄得功向本阵归去。
“其他人呢?”
“放心,老高他们已经都招呼遍了。”
黄得功还想再说,却发现,李老栓的背后又多了两面蒙古人的旗子,气的他一口气没上来,在马上干呕了一下,他的胃不好。
大明军功:斩将、夺旗、破门、退敌、平定、尽歼。夺旗的功劳要略略超过斩将,平均逢三加一,三杆旗子可以换算4颗人头。李老栓总抢旗子的目的就在于此。
“三眼铳给我!”
李老栓不负黄得功的重望,自左腰后抽出一支刚板到第二挡口的三眼铳,麻利的放在了黄得功的手中。
“进营!”
说完,黄得功打马转身,左手钢鞭横压在马鬃,右手平举,瞄着一个正满面狰狞,直奔他追来的敌将。稳稳的勾动扳机。
“砰”敌将的脸上立刻被打的凹陷,破裂、绽开一个血洞,直至一团污血喷出。偌大的身躯仰面栽下,但那支羽箭依然射来。
黄得功双腿用力,带动马匹略略偏开一点身子,羽箭射入他的衣甲,划开他的皮肉,钉断一根肋骨,自身后贯出,后面的羽毛被锁子甲缠上,巨大的惯性,带着黄得功和他的马,原地盘旋了起来。
借着盘旋的功夫,黄得功扭动三眼铳管身,板着扳机到最大限度。
这次,黄得功抬手就是一枪,因为另一名敌将,已经到了他跟前,战刀都已经挥落了。
“砰”三眼铳没有令黄得功失望,弹丸自骑将的下巴处打入。打的偌大的身躯从马上飞起。
“噗”战刀还是砍在黄得功的身上,整个后背的锁子甲被全然砍开,里面连衣服带皮肉,被划开一个大口子。
“黄虎山在此,谁人再上!”
黄得功奋起最后的余力,大声喊着。此刻的他,已到了最后时刻,随便再来一人,都可以索取他的性命。
“啪”
只有迅雷铳发射时,才会有如此清脆的声音,在黄得功迷离的眼中,一颗弹丸裹带着白色的烟雾,笔直飞向前方,一名骑将应声而落。
“好枪法!”
还不等黄得功赞语说完,又是一声清脆的“啪”。
随后,每弹指间,便是一声迅雷铳的射击声,每枪必夺一命,连续十几声之后,竟然造成了小范围的冷场。双方的一小部分士兵,都有些愣怔。大半的蒙古骑兵纷纷后撤,迅速让出了迅雷铳的射程范围。
在这个当景,高恒翔、小冀双双抢出!
“将军,恒祥(小冀)在此。”
喊完,二人方才上前,一左一右的,将黄得功扯进了车阵。
车阵之中,傲然站立的正是贺赞,只见他平端一杆迅雷铳,他默默地注视着车阵前的敌军,只要有人呼啸前冲,贺赞便是一枪,发完一枪,便将迅雷铳向下一抛,自有人接着。
随后,贺赞的左下方向,立刻会有小兵横举着一支压好膛的迅雷铳递给他。接枪一人,送枪一人,压膛五人,持枪五人。这十二人的家庭,为贺家服役都已经超过三代。
贺赞与黄得功这样的平民军官不同,自高祖起,家里就是世袭军官,绵延百年之后,已经养成了非常优雅从容的贵族军人风范。连开铳狙击,都要十二个人服侍。
“多谢贺将军援手!”
“呵呵,你不应该叫黄闯子,而确实应该叫虎山闯!”
贺赞目不斜视,平静的接受了黄得功的谢意,并随口跟他开了半个玩笑。
黄得功于车阵前玩孤胆英雄楚项羽的时候,整个明军和奥巴联军,正式发起了围攻。
孙诚、周遇吉、吴阿衡的部队,手中都是迅雷铳,射程高,精度高,两枪之间的射速也高。陡一出现,就将周遇吉面临的压力减少了大半。紧接着,黑云龙的军队全然扑出,只在短时间内,就将整个车阵的西、南、东三面的蒙古骑兵碾杀干净,随即,奥巴眼见时机已经成熟,不用大明的援军赶到,自己也有把握在兴隆山下把科尔沁、喀喇沁的联军斩灭干净,立刻呼喝部众,发起了猛攻。
待到孙诚等人集结到车阵北部的时候,刚好整个科尔沁联军被奥巴的人马催赶到来。
对于原本就已经被血战搞得精疲力竭的双方士兵来说,奥巴的蒙古联军的出现,成为左右这场战局的决定性因素。
明军振奋起最后的余力,向前冲去。
……
;
第九章:京师叙功
一列列长长的车队,正在缓缓的向着京城而去,沿途是望不到边际的农田,自长城起,一直到山西,整个北方,现在已经都是屯田的景致了。偶尔几只雀鸟,啾啾的鸣叫着,飞入田园去捕食。微风习习吹过,夹杂着花香、稻香,让远征归来的军卒,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于田间地头,看着大人耕种时的场景。
所有的边军将士,都乐呵呵的看着这一片恬静的田园风光,大家吹着口哨,逗着雀鸟,偶尔拿着空弓,蹦蹦的闹着,见惯了战场杀伐,大家已经不再愿杀生,即便一支瓢虫落在甲胄上,大家也只是吹口气,将瓢虫吹跑,与身边的几个人,望着昏头昏脑的飞虫,不知所措的样子,大家一起嘿嘿的傻笑两声。
黄得功斜躺在车架上,看着弟兄们,脸上同样挂着淡淡笑容。并习惯性地,一小口一小口的吃着面饼。
他们回喜峰口后,京师神机营整整四营万六千人,都跑出去接替整个出征的忠勇双卫了。大明一口气吃了三万的蒙古骑兵后,整个辽西草原,已经是奥巴的天下了。
“皇上宣旨,忠勇八营,血战外虏,阵斩三万,宏功奇勋。特诏令入京,面圣彰功。”
这是几天前,跟忠勇营有很深渊源的尚宝监副掌印杨春,当着忠勇八营全体将士的面,宣读的圣旨。
面圣彰功!是这个时代里,是作为武将的最高荣誉。一时间大家都很高兴,黄得功开头也是,但是随着京城越来越近,黄得功的心境便越来越淡。
自己带着的忠真营,4000人打走了将近3000人,剩下的1千多名兄弟,都带着轻重不一的伤。他躺着的板车上,整齐码放着90个装盛骨灰的罐子、葫芦、竹筒,每个上面都用黄纸包口,黄纸上,用朱砂写着名字和年龄。在他的怀里,是王正伟的骨灰罐儿。
这许多好兄弟,每每想起他们,黄得功都不由自主的要落泪。他喝了一口小米汤,因为天气太热,已经是一股馊味了,老母亲要是知道,一定会责问他不知道珍惜身子。
但他还可以聆听聆听老母的埋怨,而王正伟呢?再也不能一肩扛着一个弟弟,来来回回的跟兄弟们嬉闹了。
深凝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将军百战求一死,寒山飞雪沙点金。
黄得功叨念着不知道是谁人创作的诗歌,眼泪缓缓流了下来。一旁跟车行进的小冀,眼见主将再次动情,连忙将头颅转向田野,明媚的阳光,晃在人的眼中,是那般的晕眩!一颗豆大的泪珠,挂上了小冀的下巴,然后掉了下去,黄土的官道上多了一点湿湿的洇渍。
“快换甲胄,兵刃也都要擦亮堂喽,明个一早,诸位将军可就要进德胜门啦!”
杨春兴奋的组织着。他这些年,没少捞好处,但里子齐全的人,通常会追求面子。这次他虽说不属于有功人员,但他是接引使,明天,他将领着第一批人进城。毕竟十几年了,大明朝终于盼来了一场大胜仗。虽说辽东那边的战事,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但阵斩3万的战绩,确实是要大表特表。
如今德胜门外,早已经热闹非凡,为了办好这次入城仪式,整个锦衣卫右卫的人,都要听杨春的指挥,曹化淳不是不想过来,而是皇上这边也在忙活着,满朝文武都在琢磨怎么庆祝呢!城外张罗事宜,就都由杨春管理了。
为此,杨春甚至叫自己的干儿子,多次往返京城,先后拿出3、5百两白银的私房钱,用来购买些布匹丝绸。这是孙诚特意央求他办的,忠真营打的最惨烈,很多人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这些绸布全是给忠真营置办的。
孙诚现在的身份尊贵,与杨春又是名义上的甥舅关系,这事儿如果办好,将来的好处大大的。杨春并不是短视吝啬之人。当年的京师卫战,就是他做主多发赏金,才跟虎大威搞好了关系。又搞定了一个孙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