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歌-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皇帝不这么想,但她们却不能不这么考虑。
环燕旧事,分别对应杨玉环和赵飞燕,这二人分别将自己的亲姐妹介绍给皇上,进而获得更多的宠爱。
筱筠年龄毕竟大了,比皇上大十二岁的现实,不可避免的令她们不安。绯儿虽说不错,但毕竟身份低微,皇上也似乎不是很感兴趣。想来想去,阿萝只好想到了自己的亲妹妹。
小蔷比阿萝小四岁,今年有十五岁了。刚好到了嫁人的年龄,长得比她的姐姐还漂亮几分,田家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再嫁一个姑娘给皇帝的念头来。
但小蔷性子很拘谨,从这点来看倒不像田家的家风。当小朱最初听到张彝宪吞吞吐吐的和自己说这件事情的时候,这小子还真动了些心思。
小朱身边的女性不是很多,筱筠年龄毕竟大了一些,又没有生产,将来很难保证皇帝会不会变心。毕竟在这个权力最高端呆的久了,谁也不好说能抗腐蚀,永不变。
绯儿的性格很是刚烈,又非常有主见,有时候小朱想,如果真收了她,她未必能像阿萝她们那样对自己百依百顺。更何况,当初她还是一个小丫头的时候,就跟在身边了,这几年,基本是看着长大的,时日久了,小朱多少把她当成了一个可怜的小妹妹,总不自觉的认为自己是她的兄长,这种兄妹之情如果变质的话,岂非过于禽兽?
皇后和袁妃,小朱对她们也很不错,但多少有一种补偿的心理在里面,所以感情也说深不深,说浅不浅。
唯一真正爱的阿萝,现在的身体又这么差,现在的医疗条件又不好,万一将来有个什么闪失,凭筱筠、绯儿、张彝宪等人,是保护不了炯儿他们的。小朱真不敢想象炯儿他们受欺负的样子。还有田家,没有宫里的支持后,会不会也遭难呢?
想想,为了保护炯儿和田家的安危,把小蔷给嫁进宫中,的确不失一个稳妥的法子。再说了,小蔷真的是令人动心的美丽。
但转而,小朱就打消了心中的邪念,一来,根据太医们的诊断,阿萝不过就是元气损伤罢了,她还年轻只要缓个两三年,身子一定会好起来。再说,田家现在中西名医的会诊,一定会拿出有效治疗方案的。
正月十四那天,小朱和阿萝母子姐妹四人,一起在承乾宫吃晚饭,小蔷紧张的连呼吸都不匀称了,因为她进宫已经多日,如果再没有什么进展,她就必须出宫了。但无论怎样,有结果总是好过没结果,如果她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入宫,又不明不白的出宫,世间的闲话会杀死人的。今天其实也是阿萝的最后一试了。
“蔷妹子,这几年,家里可有婚嫁的说项啊?”
“回皇上,民女尚未…尚未。”
小朱既然打定了主意,也就不觉得尴尬了。但小蔷的脸,却红的好似涂了丹朱,看的他心里怪痒痒的,不仅又觉得沮丧,这么好的人才,怎么就不能娶进宫呢?
“呵呵,咱们自家人,那里来的拘谨,你要多学学你姐姐,大方一些嘛!”
“哎呀,皇上!”
阿萝立刻嗔怪的说着。一旁伺候的筱筠、绯儿还有淑娥,都笑嘻嘻的望着她们姐俩。
炯儿现在已经开始调皮了,不知道是因为早熟还是怎么的,他始终精力充沛,正在小朱他们聊天的时候,小家伙竟然拿起一根筷子,直愣愣的戳在了他姐姐脸上,搞得重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炯儿才一岁多,就这么调皮,将来一定是个不安生的主儿。”
“炯儿,你不许欺负姐姐,听到没有。”
小朱倒是挺高兴,儿子嘛,淘气包子才最可爱。但阿萝显然不这么想,赶紧让绯儿和淑娥哄着两个孩子出去了。这边的话题还在继续。
“蔷妹子,如果你心中没有如意郎君的话,那朕给你指婚如何?”
“啊!”阿萝和筱筠都同声喊了出声,小蔷则只顾低垂的头,这回连脖子都红透了。
“呵呵,你们两个啊,朕对你们如何,你们要心中有数才是。”小朱用筷子点了点阿萝和筱筠二人。
“小蔷啊,朕呢不会委屈你的,去年的效节郎孙诚,人才、品性都是一流。他还在李邦华带着下,修习文学,准备参加明年天津的乡试呢。三年后的大考,他如果真到了殿试一步,朕今日便答应你,一定替你点个状元郎。绝不会亏待你的。”
“啊,真的!”
阿萝雀跃的应着。要知道,武举三甲被重新定名后,周定方等人着实是火了一把,与科举不同,武举的年龄普遍年轻,很多大明的青年又都是文武双全。因此,新科的冠军、效节、细柳三郎,在整个大明官僚阶层,都是青年才俊的典范。
“皇上,大明律,参加武举的人也能参加科举吗?”
“当然了,大明重文轻武,很多武举进士,后来都要参加科举的。”
“孙诚我见过的,很是不错!”
阿萝冰雪聪明,她一见小朱无意娶小蔷,便立刻替妹妹打算起来。武举效节文状元,再加上皇家赐婚,这份荣耀足够了。
“效节郎好像还来过府上呢。”一直不说话的小蔷忽然轻轻的说了一句。瞧她那个态度,显然是同了意小朱的提议。
“哦?哈哈哈,那妹子看来是心下早定喽?”
“什么?”阿萝脑筋过快,她想到别处了。“孙诚去咱家做什么去了,几时去的?”
“哎呀,姐姐!”小蔷再笨也毕竟姐妹相知,她立刻有些气恼的说着:“咱家四年的孝敬银送到天津卫之后,便由勇卫营接押,其中父亲给你的金花银,便是托孙将军送到宫上的。当时是管家福伯出面接待,我只是凑巧撞见罢了。”
“阿萝,你呀,赶紧吃饭,瞧你瘦的,光长心眼儿了。”小朱也有些啼笑皆非,阿萝这丫头,脑筋也未免太快了。
“那便这样吧,”小朱转首又对小蔷说:“孙诚在二年的勤王战时,曾立过大功,如今又贵为效节郎,朕明日便在京三营中给他安排一个都司(七品)当,到开春,等你父兄回来,这赐婚一事,就这么定下来吧。不过,小蔷,你千万不要勉强,真有心思可一定要说出来,免得朕害了你呦。”
说道这里,小朱心里忽然生出一丝悔意,这么好的姑娘,白白送到手边,竟然不要?也太可惜了!不过这样的想法转瞬即逝。
应该说现在的大明民风是很开放的,男女之间没有那么多的大防。虽说仍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私定终身的事情也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像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书籍,并没有被严厉查禁;《白娘子》《祝英台》这样的民间传说正在被逐渐的整理成型。前两年小朱还叫人找过冯梦龙,老小子竟然真的开始着手写《三言》《二拍》了,可见此时的民风。
足以体现民风的不仅仅是冯梦龙,还有一首着名的民歌《泥人》(锁南枝),听的是让人沉醉其中,赞叹那饱含的深情。
既然小蔷的事情顺利解决,宫里的人也就都踏踏实实的过上元节了,正月十五上元节已形成定例,皇帝要在皇后那边住。随后小朱就发觉,不仅阿萝这边的人放下一桩心事,连苓芷等人也都放下一块心病。后宫嘛,就是这么复杂而又奇妙。
小朱揽着苓芷的腰肢,哼唱起《泥人》来
傻俊角,我的哥!和块黄泥儿捏咱两个。
捏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
捏得来一似活托,
捏得来同床上歇卧。
将泥人摔碎,着水重和过,
再捏―个你,再捏一个我。
哥哥身上也有妹妹,
妹妹身上也有哥哥。
……
注:几何一词,的确是老徐创造,如果说存在可能,徐光启绝对是一个穿越者,历史上还有一位疑似穿越者,李商隐。');
第二章:共同防御计划
上元节后,小朱便送走了兴高采烈的小蔷,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平稳幸福的进程中。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小朱正拿着温体仁整理好的报表算算术呢,如今小朱的内阁九卿们,都被小朱养成了一个习惯,年初找个清闲日子,一起在文华殿东侧殿里面读大明财务报表。
温体仁制作的报表,是旧式的四柱账,由单俊良于太祖时期完善,上面有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数。其实内容很简单,但令小朱头疼的是这上面全是繁体字,不论是数字还是明细,全是汉字的账目,谁看长了都得犯晕。
所以,除了小朱和钱谦益还在强打精神看之外,就连温体仁都快睡着了。就在这一片寂静之中,忽然传来李凤翔那尖细高亢的嗓音。
“皇上,辽东袁崇焕八百里加急奏报。”
小朱睁了睁已经花了的双眼,随后和一群被吓醒的阁臣九卿们一起,把李凤翔给叫了进来。
“方正化,你来念吧!”
李凤翔的声音太尖,所以小朱才让方正化来念。
原本就是被吓醒的群臣,听完奏报,更是惊的站了起来:
“后金黄太极,于前日,传令归顺后金的蒙古各部速率部来会。拟于四月下旬,越兴安岭,进驻都埒河。臣忖之有远征察哈尔林丹汗之意。
科尔沁、札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十大部的部长台吉相互约定,将会兵于西拉木伦河岸,总兵力约10万。”
这就是老袁急报的全部内容。
“可恼,可恨!”
小朱惊怒之下,气的站了起来。这他妈皇太极,还不消停了是怎么的?
“孙先生,我大明济雪七星堡,金、复二州,处处牵制他,铁山、东江一带,又有毛可喜的2营步兵、毛仲明的2营骑兵,他怎么还敢远征?”
“回皇上,正因为有上述各部的掣肘,皇太极才要相约蒙古各部的。”
老孙倒也稳重,不紧不慢的开始解释起来。
后金这么冒险的主要原因就是破茧之图,大明三处掣肘之下,后金如果能千里击溃林丹汗,那他们的政治窘境将获得极大改观。老孙从军事、政治、甚至宗教上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听得小朱等人一愣一愣的,至于应对计划,他要考虑周详之后才能说。
但他能等,成基命却活了起来,只见他异常亢奋的高声喊着:
“皇上,此十部落,均在朵颜三十六家之列,袁崇焕妄赠年赏,却资敌丰兵,该当一个死罪!”
‘我去你大爷的’,小朱心中不由得大怒,这都什么时候了?不想着怎么应对,却还要心心莫莫地互相攻讦,此人真该诛。但小朱还是稍稍冷静冷静,斜着眼睛瞟了他一眼,淡淡的说:
“年赏加赠,不是还有朵颜八卫呢吗?”
说完这句,成基命就彻底无语了。
朵颜三十六家的旧有年赏是14万,因为这几年财政不是很紧张,加上袁崇焕的建议,年赏从第二年开始,就已经达到了30万两白银了。
袁崇焕崇祯二年的时候督师蓟辽,曾经私下开过马市(易货市场),后来皇太极入寇京师,老袁为此遭到弹劾,甚至险些丧命。之后,老袁就关闭了山海关一带的马市。朵颜三十六家的贸易,也就全有林丹汗来代理了,这些年朵颜众部落,饱受林丹汗的盘剥。
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再一次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刚好小朱宫里有两个女官是朵颜三十六家过来的,并且祖上从血缘论,还是皇太极的远亲。于是,老袁仔细筹划后,写了一份密报上来,希望借着这层背景,找个方法来达到分化拉拢朵颜三十六家的目的。
他的计划很简单,首先宣称,以宫里两位女官,以及分散到各地藩王府的蒙古女子省亲为借口,将一些战略物资,以年赏的形式发下去。其实,这条主要是针对大明国内舆论而定的。
其次,在朵颜诸部中广为宣讲,年赏旧例14万,现在由袁督师斡旋,女官游说,请得大明天子的首肯,开恩加赠年赏16万两白银,这些白银折价成米粮绸布,一并由袁崇焕负责发放。增加的16万两白银,也没从国库和内帑出,而是严令各家藩王一并凑钱,反正也不多,平摊每家头上,不过才几千两/年,还落个藩王捐银资国的美名,各家王爷也就都认下了。
每年隆冬,正是蒙古草原最艰难的时期,这个时候,大明各地藩王府内的蒙古女官们,就在锦衣前卫的护送下,连带着价值16万两白银的各种货物,一同来到洪山口,龙井关外,袁崇焕这个时候也会亲自出面,令牌一展,开关放行,然后朵颜三十六家的台吉们,便在关外的旷野之中,举办盛大的那达慕,所谓那达慕,就是篝火烧烤晚会,外加喝酒、打猎、摔跤。大冬天的摔跤?呵呵,够猛!
老袁每次都以朵颜诸部大恩人的身份参加此次大会,如今已经是第三次了。
蒙古汉子恩怨分明,质淳耿直,皇太极曾下了三道密旨,希望能在每年这个省亲赠赏的时节,派人刺杀袁崇焕。但每每遭到拒绝。
因为蒙古汉子们的想法很简单,咱们草原上的女儿被大明给要去了,每年就这么一次回家乡的机会,还带来这么多过冬的物资,这一切的一切,又都是人家袁督师一手促成的,不但不感谢人家,还要刺杀?这事儿怎么也说不过去。
即便是敌人,他袁督师也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英雄的归宿,就应该像长生天上翱翔的雄鹰一般,生于蓝天,归于蓝天。杀他,便要在战场上杀,绝对不能耍阴谋,更不能左手拿人钱财,右手取人性命。
呵呵,老袁有惊无险的,有条不紊的同朵颜三十六家的台吉们,建立起了牢固滴睦邻友好关系。
那么,老袁与朵颜三十六家的和平相处,其目的在那里呢?
目的有二:
1。辽西一带的兵事动态,老袁便了如指掌了。之前他受够了消讯不畅的苦头,现在好了,与后金关系最近的科尔沁等部,稍稍有什么风吹草动,用不了多久,他老袁就都一清二楚了。
2。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是用真心换真情的,这一点,在蒙古人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省亲增赏的功劳,蒙古人全记在了老袁的身上,既然有跟后金走近的科尔沁等部,自然就有跟大明走的近的。朵颜三十六家,如今已然出现了分化趋势。
原本出身科尔沁,为凑齐朵颜三十六家才单独成部的部落首领奥巴台吉,就是其中的带头大哥,他的部落名字是多罗特部。
崇祯四年,皇太极曾经约束各部攻打过林丹汗,但因为奥巴不愿意自己的部落,同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之间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