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歌 >

第230部分

明歌-第230部分

小说: 明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忙谢。本王在南京还开有‘映清辉’镜坊,但今日之后,恐怕本王很难再来南京了,今后镜坊地一应事务,便交由你来处置,按他们皇商的说法,你便是本王镜坊的掌柜了,你可愿意?”

“回禀王爷,阮大粉身碎骨,亦要报效王爷知遇之恩。亦要全殿下孝母之心!”

“嗯,起来吧!”

到此,为这件事背黑锅的有两个:神枪侠王朱慈炯,混账国舅田怀。

此时。忽然再次传来悠扬地琴声,原来是玉京来到了烟憬楼,与郑蒙儿一起。四手联琴,目的只有一个,显示选妃一事,根本就是无中生有。

慈炯扭头看过去,楼内的烛光打亮了两个姑娘地半边身子,另外半边,是皎洁的月色,还有下面聚着人群的火烛之光,这色彩斑斓地秦淮河,是如此的美丽,晚风吹动衣袂,使得玉京和郑蒙儿,就如同临风演奏的两位仙子,直给人以飘飘欲飞之感。

玄幻的景致中,慈炯忽然对着朱灵儿说,

“灵儿,从我第一次听到玉京子的琴声,我就知道她是位仙子姐姐,想不到,蒙儿姐姐的琴艺,根本不差多少。唉,只是可惜啊,我恐怕再也听不到了。”

“为什么?”

“呵呵,”慈炯萧索一叹,“因为蒙儿姐姐要去陕西开矿了,玉京子的琴音,也只能在知音前弹奏,而我就是她的知音,可是我却要回青浦了。”

慈炯身份曝露,只好回青浦当活犯人。有一段时间是不会出现了,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

1。神枪侠王的称号,就此算是叫响了。原因很简单,大家心照不宣的,选妃,恐怕确有其事。但定王鸣枪落灯,等于是凭借一己之力,救护下秦淮河地所有南曲。

这条纯粹是大家在忽悠世人,目的是尽量将选妃事败地责任,推给皇上最宠爱的儿子身上,以免皇上哪天真急了,拿他们撒气。

2。玉京自此引他为知音,马世奇虽说其他方面都非常优秀,但对于需要天赋的音乐艺术,确实算不得太精研。所以,慈炯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一项空白。

3。朱国弼很感激定王出头,之前他很笨笨,居然被人当枪使,来对抗田怀,好在最后出来个定王,从而彻底把他给摘干净。尤其是还可以借机迎娶了寇白门,确实是意外之喜。

所以对慈炯的观感还是很不错的,同时对东林人也产生了戒备之心。

4。阮大等人,人品素质确实很差劲,但也算本事,尤其阮大成为代定王驻南京的办事人员,身份上算是摇起来了。办事机构就在烟憬楼,楼上办公,楼下开张做生意,后院当仓库。这部分开办花销,足够郑蒙儿去陕西租地开矿了。

5。映清辉镜坊,经此事件后,名声大噪,广告效应瞬间遍及大江南北,而且因为阮大成为镜坊掌柜之后,又恰好应了那句古话…俊俏胭脂丑贩镜。

。皇帝小朱在某一天醒来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宝贝三儿子,居然在南京搞出这么大动静出来,这,这简直跟做了噩梦一般。为了挽回奇臭无比的名声,小朱不仅要答应慈炯希望阮大做定王府丞的请求。

还打铁趁热,提拔马士英总督漕运,肥差啊!起复杨文骢为南京户部的小官员,又赏了多个员外郎出去。这些人都是利益相关人,必须提拔他们,才好做文章。

同时,他还不得不捏着鼻子嘉奖那些学子,说他们‘义出于公,士林楷模’。学子无辜,惩罚是没有意义地,国家未来的希望所在,又怎能太过苛刻?

对东林诸党,则只字不提,目的很简单,还没想好如何出手,但既然戒心已生,则跟进不远了。

不过,最关键的是,小朱非常遗憾地发觉,他比历史上的崇祯还要倒霉,居然连望一眼陈圆圆的机会,都不复存在了。为此,小朱强令田怀,十年之内,不得踏足大明内陆。以示报复!

……

第十卷“丝竹”结束。本卷力主展现明代江南地富庶与优雅,不惜以情节拖沓作代价。请大家谅解!

下卷章节名为“听雷”。??

第十一卷:第一章:这个冬天雪还没下

光播撒大地,道路向远方延伸,飘在夜幕中的几朵云的耀眼!无尽的苍穹下,是巍峨的北京城。冬夜中的城市,宁静安详又带着淡淡的傲慢。现在是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十五,西历1942。12。

在干冷干冷的空气中,远远就可以闻到一股香煎肉饼的味道,让夜归的旅人,在看见城墙的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一种温暖和亲切。

北京的肉饼圆圆的,厚厚的,所以又被称为门丁肉饼,馅料是猪肉大葱,烫面做皮儿,葵花籽油生煎,铸铁饼铛焖熟,吃的时候,再配上一碗用剩余面粉熬制的糊涂汤,真是人间美味!

接近年关了,北京城的居民为了保暖,通常会减少活动,一家人守在红红的炉火前,由女主人烙几个门丁肉饼,一人一个,从开始准备到最后伴着面糊糊吃进肚子里,刚好是一个晚上的时间,等带着饱腹的暖意钻进被窝时,幸福的一天结束了,再睁开眼,明媚的阳光已经是明天的了。

满京城都在烙肉饼的习俗,是洪承畴搞出来的。洪承畴是苦出身,小时候最向往的就是春节,因为只有这时候才可以吃到肉馅的饺子,一年中唯一的一次可以吃到肉的机会。

如今洪承畴是内阁大员了,整个国策的决定与实施,老洪起码拥有15%的影响力。更何况洪承畴分管的还是刑部。

因此洪承畴很变态的出台了一条政策:只有在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这段日子里,国民才有吃饺子的权力。超越这个时间段的,都属于非法,罚银,呃。

世界上很多经典化、文本化地世俗法都非常可笑,而洪承畴这条法令的可笑程度,可以说是位列前三的。吃饺子您老都管,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但政治的美妙也正在于此,因为这是国家法制化的前奏。

古有商鞅变法,只要把一根木头从东门扛到西门,就赏500金,可笑吗?还成,一般可笑!但却非常值得人敬佩。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通过一种民间游戏的方式。竖立起法典的崇高地位,两千年前的创意,扩散到世界各地。

约克郡有一条法律:午夜十二点后,格林迪洛(水中妖怪)才可以浮出水面!表面上看,这条法令无聊透顶,但如果知道背后的善意,人们理当脱帽致敬!

午夜游野泳,很容易溺水。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政府只好大肆宣扬封建迷信:午夜是妖怪地世界,大半夜的。可千万别去水边溜达。

同时西方有万圣节的习俗,大半夜的。如果有人装神弄鬼,很容易吓死人。因此这条法律也限制了恶作剧的发生,胆敢在深夜扮鬼吓人,杀之无罪。

不过据说,还有另外一层歧视性深意,吉普赛小偷很多,英伦三岛的吉普赛人,又都是行船流浪,因此,当午夜盗窃案发生后。人们就可以将吉普赛人同妖怪联系在一起了!

但不管怎么说吧,饺子禁令从提出来,到行文施行,只经过了短短五天的时间。从饺子禁令到门丁肉饼的流行,也只经过了短短的五天时间。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地,皇帝的执政是儿戏地。

我们儿戏的皇帝。大明崇祯皇帝小朱阁下,此时此刻,正在午门的城楼上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要变天啦!”

“呃,万岁爷此话怎么讲?”

年轻的皇帝,并没有急于回答杨春的问题。他注目于夜幕下的北京城,半晌无语!

这个时代的夜晚,即便是北京城,也并非通明。除了星星点点的红灯笼外,几乎没有什么人工光源,这倒有一个好处,非常利于天文观察。

眼见皇上有些发呆,杨春赶紧轻声提醒。

“万岁爷,寒夜风冷,龙体还要保重啊!”

“呵呵,杨春啊!你也来看看,西北方向,是不是有团雨云?”

“遵旨!”

杨春半鞠躬之后,连忙凑到跟前,伸着脖子瞎看。因为望远镜可以转向,眼见皇上和太监总管都望着西北方向,四周的锦衣卫士,也都忍不住跟着扭头观瞧。美丽的夜空,奇绝瑰丽。

“皇上,小地看到了。”

“?,依朕的计算,明天卯时左右,北京城将迎来一场小雪!”

“啊呦,瑞雪兆丰年,万岁爷为了天下苍生,深夜祈祷,终换来瑞雪甘霖,小的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呵呵,你这说的不是挺好地嘛!”小朱领情的接受了这个马屁,随后背着手来到碟垛处,

“杨春,饺子禁令发下去之后,民议如何?”

“…”

对于正常的国民来说,任何一条国策地出台,都应该有人出面质疑,哪怕是没事儿找事儿,也要保证不同的声音存在于同一个房间内。更何况如此无厘头的饺子禁令。

但这次的反对声音,其实并不大!这倒是跟洪承畴和小朱的初衷有些背离,他们原本是希望借用这样搞笑的世俗法,来唤起百姓参政议政的热情,然而事实上,忍耐力超强并富有奉献精神的中华百姓,又一次放弃了他们应有的权力。

不过也好,如果这样的法令都可以坚决贯彻,那么其他的法律一旦出台,被遵守执行的程度,也将是令人满意的,前提是…宽善之法!

但嘴上不说,不代表心中的鄙夷,国家目前的很多法律,都是这种情况,只是其中有一条国策,却获得了百分百的支持…过节费制度!

逢年过节,国家出钱买一些米面肉蛋,分发下去,不论是小科员还是小市民,都可以乐呵呵的用竹篓把年货抱回家,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是难以想象的。累。并快乐着。

而且花销也不是很多!一年一次,这个成本国家还负担的起!

正因为有了过节费制度,京城市民又发明了门丁肉饼,因此大家都比较好地执行了禁令。

“…百姓们还说,只有过年的饺子,吃起来才有节庆的味道,况且门丁肉饼的美味,也足够朵颐!只不过,北方多煎,南方喜蒸罢了!”

“嗯。”小朱沉吟一下,他很愿意听杨春的汇报,杨春这个人很聪明,口才好,而且人际关系也好,可以说在礼妃系统内,唯有杨春跟外界的关系最好,因此,曹化淳退休之后,内廷的二号人物。就换成了杨春。东厂提督、司礼监提督王承恩仍然在职。但司礼监掌印、尚宝监提督、锦衣卫都指挥使杨春的实权更多一些!

并且杨春还是孙诚的干舅舅,孙诚又是皇帝的连襟。这么一论,杨春跟皇帝还有亲戚关系。

“杨春啊!明天下朝后,你先去找洪承畴,就说朕说地,饺子禁令,已经骇人听闻,鞭炮禁令,万万不可提出。”





“好,唉!虽然此等法令,可以令行禁止。然则朕的其余国策呢?”

“万岁,您是天子,天子行旨,难道也不行吗?”

“当然不行。细民没有论法的权限,国策又怎么能施惠于天下?”



“小的不明白!”

“算啦,这个道理朕也说不清的。来,咱们再看看,今天要把月晕画完整喽!”

“…”

大半夜不睡觉,站在城楼上看天文,这位皇帝看来是很闲暇啊!但其实不然!

首先,他和洪承畴刻意出台奇怪的法令,其实是在走依法治国的道路,任何法令即便再不合理,如果是法律了,任何人都要忠实执行,这是法制的第一步。显然他们是达到了,但这种达到,却是建立在皇权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不是老百姓接受了这个法,而是老百姓不敢反对这个法。那么百官呢?

百官其实在做着妥协,这次百官让步,无非是希望在其他的地方获得回报。回报地代价,就是继续保留皇商制度。

因此,现在的情况与其说是法制,不如说是表面上地强权。

其次,小朱最近也不愿意回后宫歇息,因为选妃陈圆圆的事件,他跟老婆们的关系降到了历史最冰点。皇后、礼贵妃、淑慧贵妃、德、贤、和、安四嫔,都与他保持了距离。

孤枕难眠的滋味,是很难熬的,小朱只好从科学探索上排解寂寞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小朱一直想在历史上留下一些名声,除了皇帝主业之外,他很想在副业上冒个尖。但很可惜的是,生活在明代,是所有不学无术的人的悲哀,因为各方面的科学技术,此时都已经出现了苗头,很多方面地知识,小朱甚至还没有宋应星、周胤他们清楚。

万般无奈之下,他选择了绘画星云图,又是他专项,又确实少有人做。于是小朱开始了绘制星相的工作。

“差不多了,杨春啊,收拾收拾吧。今晚到这了!”

“遵旨!”

杨春并没有动,只是背后的左手一捏剑指,不用回头看,就准确的点在了俩个小太监地头上,那俩小太监连忙上前收拾。

“皇上,听邮政司的快马传讯,梅道嘉的公子梅信喻,将于三天后到京!”

“奇怪,他们梅家地名字为何都这么古怪?”

“回禀万岁,他们梅家历来的长子长孙,都要这么起名字,为的是要讥讽李梦阳及其后人!”

“呵呵,也罢,对了,怎么听说,梅道嘉很不愿意当皇商啊!”

“啊呦!”杨春一愣,他心中起了几分怒意,跟皇上汇报民间警讯的,素来应该是锦衣卫的职责,怎么会有人敢跟锦衣卫作对?

但杨春很有城府,心中忿怒,面上却更加谦和!

“回万岁,并非是梅道嘉胆敢冒犯天颜,实在是这位梅先生的身子不灵光…”

梅道嘉,今年51岁,体胖,易汗!习惯动作是拿着手帕汗,最愿意做的事情是嘴巴不停的吃东西。这样地人当然比较懒惰。而且只有不会照顾自己的人,才会胖者愈胖,瘦者愈瘦!

他连自己都不会照顾,又怎么能照顾好国家特别看重的酒类国策?因此,他极力希望自己的长子,能够代替他成为酒类皇商。因为梅信喻是族中酒量最好的男丁!

那么疑问又出来了,酒类专营倒还好说,但以酒精麻痹北极熊的国策,难道真的那么重要吗?能真的奏效吗?

回答是否定的,这样的一厢情愿地计划。并不具备太多的可操作性。但国家目前亟待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商业侵占的国策,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徐光启遗嘱中,提出利用经济优势来永远的制约蒙古人的发展,以永绝后患。老徐的主要凭借,就是赶毡机和搓呢机,自蒙古牧民手中平价收购羊毛羊绒,然后运回国内,在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