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歌 >

第202部分

明歌-第202部分

小说: 明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今天,温体仁决定再表一次态度,那就是:

“皇上,臣不想死了,臣想好好地活下去,只求您让我回内阁,完成交接工作也成啊!”

“呵呵,”小朱一副欠揍的笑容,叫温体仁还是心生感动地,“温先生快快请

没说不让你办理交接啊,况且,这大法院的修建,也嘛!”

“皇上,三狱合一,势必要释放一些犯官,可臣实在不愿意做这个好人,您还是找别人来做此事吧。”

“…”

小朱逼着温体仁主持承建大法院的工作,其实也是想借此来弥补他跟外臣之间的政治分歧,可老温这次还挺犟,明摆着送过来的好人好事儿,他就是不干。

“算啦,温先生,于今太平无事的,朕看你也用不着交接了,还有三五个月就过年了,到时候再说吧。”

“…”

温体仁哭笑不得,愣愣的想了想之后,一拱手,君臣二人也就默契的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了,转而看起烫样来。

在安定门内东侧五百步的位置,也就是国子监的西北方地位置,将修建一座最恢宏的法庭。现在的叫法是大诰院行府衙门,但后续的叫法,一定是大法院,这将如同‘巴士底监狱’一般,成为国家力量地象征,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大诰院,同时也是法律权威的象征,甚至在遥远地将来,可以上审昏君,下问黎民。

孙茂霖设计,梁九制作的烫样,做的很精制,这属于一个三进的院落,构建上按照现在的习惯,前庭后府,先说后府。

后府从样子上看,是个两进的四合院,南院落较小,是大理寺的办事机构。一共24房间,回廊连接,有大有小。正卿、少卿的,足够他们丫坐的了。

北院落很大,是守卫、杂役们的居所,档案的存管库房。再有就是用来临时关押犯人的地方,北院外墙到城墙之间,是一条宽宽的夹道,原有的居民一概迁走,这里将成为军事禁区。

同时,不是有个三合一的监狱嘛!就建设在北院落正中间的地下室,一共14间大牢房,呈木字型,排列在地下。院成四方,而居中关人,既符合‘困’字,又符合‘囚’字。这样的设计理念,是典型的东方思维。

前庭就显得比较特别了,法庭外围用四面高墙圈护,里面是个巨大的半圆形建筑。正南门的大街上,一左一右两个巨大的告示牌,东面的,张贴即将审判的时间表,可以允许民众购票旁听。西面的,张贴已经宣判的判词,如有必要,还会展示决定审判结果的重要证物。

主体圆形建筑中,有一个最大的主审判庭,近似于小型的音乐厅,三层阶梯状的座席,围成半个圆圈,中间二百平米的长方形,是横排的座席,后半部,也就是南端是家属座席。前半部,也就是北端,是讼师(律师)的席位。

进接座席的北边一点的是审判区,审判区同是200米左右,东边是被告席,西边是原告席。中间是证人席。

在审判区、座席的东边,也就是三层阶梯状座席的第一层靠东北侧,是陪审团的席位。一共是81个席位。

正对陪审团的西边,是贵宾席位。因为能使用这个法庭的原被告,其身份将非同寻常,希望能得到旁听机会的高官贵族,一定不少,因此,西边就是给这些人设置的。

而法官的席位,在整个法庭的最北端,是高高的三个座位,几乎是悬在半空的,俯视着犯人和陪审团,其视线,甚至与第三层平行。意味着法律神圣不可侵犯。传音系统,应用目前最先进的空管回音技术。

反正这个时代,东西方的世界都是一样的,被告也好,原告也好,要想获得对自己最有利的判罚,首先要具备大嗓门。你的声音如果太低,那就活该你倒霉。而且全封闭的石头建筑,其回音效果也最好,不存在听不见的情况。

要特殊说明一下的,是法官们蹬上法官席的楼梯。双螺旋楼梯。

坐在法庭上的任何一个席位上的人,都可以看到,在法官席正下方,从地板下面开始,一个巨大的双螺旋石头楼梯,贯穿上去。两个楼梯在同一个轴心上,各自独立,人走在楼梯上,头顶急倾斜的顶板,给人压抑的感觉,巨大的柱墙,一段一段的,将人与法庭分隔开,连接上,再分隔开,再连接上。个中微妙的感觉,将会非常奇特。

最玄妙的是,两套楼梯台阶,可以让两个人在互相看到对方的情况下,各自上下。

但两个楼梯的出口是不同的,一个出口,可以让法官们走到各自的座位上。而另一出口,则是通往被告席的一个小平台,一旦法官走错了楼梯来到小平台上,他将得到所有旁观者的嘲笑和戏弄。要么翻越平台栏杆,坐到自己的座位,要么重新回去,从另一个楼梯上来。

围绕双螺旋楼梯一共八个门,法官席两个,犯人平台两个,监狱的通道两个,公共走廊两个。

犯人如果被当庭释放,则通过楼梯直接来到自由世界。一旦被宣判有罪,则仍然回到木字型的牢房之中。

法官门、犯人门、监狱通道和公共走廊,都是并排排列的,呈现在法官和犯人面前的,类似两个并排的门洞。

多走几次,法官就会记住,从左侧上去是正确的路线,因为那是心的方向。之所以要这么设计,是因为楼梯的存在,向人们宣告了这样的理念: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果。每一个通过此双螺旋楼梯的法官,都要珍视你的权力,切莫做出错误的判罚!”

“每一名通过楼梯的人,都要审慎的自问,你是否丢弃了你的本心,究竟有没有罪,首先要进行自我评判。”

但这个时代是不认可白话文的,因此两段话被温体仁分别精炼成八个字:

“舟中松柏,慎思笃行”;“扪心自问,翔而后集”

并且分别雕刻在楼梯内部的墙壁上。??

第九卷:第十三章:科技之光

九做的烫样,是可以拆卸的,并且仿造当年肋尼的做外一共四层结构,但拆下来好说,再往回按可就费了劲了。

温体仁、朱由检都是那种大脑发达小脑萎缩的类型,孙茂霖精于石料,像烫样这种纸张、木条组成的建筑模型,并不是她所擅长的。而为了相对的稳固性,梁九还采用了微型榫?技术,结果三个二五眼对着一堆零件,发了一会儿呆之后,开始尝试着组装工作。

正在温体仁、孙茂霖、朱由检君臣三人冒着汗瞎忙活的时候,杨春悄悄走了进来,他不敢惊驾,只好站在一旁陪着笑脸。忽然咔嚓一声,小朱把一根主梁给弄断了,几个人都惊叫一声,小朱举着半拉房顶,不由得泄气的说:

“唉,此等模型,也太难安放了,索性,就这么送还梁九吧。”

“是,是。”

温体仁、孙茂霖如释重负的连声答应,然后赶紧动作夸张的冲着杨春施礼,目的只有一个,引开尴尬。

“杨春,有事情吗?”

“回皇上,光禄寺少卿熊文灿,送来了客栈皇商的备选名录,现在午门外侯觐。”

“哦?拿来我看看。”

从接过这份名录开始,孙茂霖就正式结束了今天的工作,万福之后,便由杨春帮忙,一起捧着烫样退出去了。文华殿中,只剩下君臣二人。

“皇上,这辽东李杏煦,就是当年度银以解毕自肃之围的那个人。”

“…”

小朱没说话,只是一皱眉,他心中有些不爽。当年他刚上台的时候,辽东军户因为欠饷哗变,时任辽东巡抚的毕自肃,在万般无奈之下,向当地商户借了7万两白银来平息事端,这事儿满朝皆知。毕自肃的哥哥毕自严是崇祯朝地第一任户部尚书,因与温体仁政见不和,被踢到了南京。

而作为亲弟弟的毕自肃却很得温体仁的赏识,结果在户部尚书任上一干就是小十年,如今年龄大了。又赶上换届,退休是一定的。可是在退休前,居然还在‘发挥余热’!这就很讨人厌了。一旦温体仁、毕自肃、熊文灿、李杏煦这四个人之间出现了脉络关系,这可就有问题了。要知道,就因为钱谦益退休以后不甘寂寞,搞得现在党争四起。如果温体仁也这么玩的话,那这个国家还想消停吗?温体仁察言观色之下,忽然轻声开口:

“皇上,既然下午已经安排卢象升入觐了,则熊文灿今日。当回避之。”

“?,可是温先生兼理大诰院。朕还想你也一同见见熊文灿呢?”

“这个无妨,烫样既定,也就没有臣什么事情了,臣请今后三日,均值房文华殿。”

“嗯,也好,那就有劳温先生,一会儿代朕写张纸帖,就说三日之内,寻日宣熊文灿入觐。”

“臣遵旨!”

温体仁请求今天就住在文华殿。表达出一个非常明确的态度,那就是告诉皇上,熊文灿推选李杏煦的事情,跟他‘仁兄’没关系。这完全是一次巧合。再说了,如果真有关系的话,他就不会一语道破李杏煦的身份了。这一切。只因为他温体仁的记性好啊!



下午,用过午饭地君臣二人,又一同接见了卢象升。

“哦,卢卿家来啦,赐座!”

“谢陛下!”

“卢卿家,最近朝政清平无事,朕还真是闲的慌哩,你来的也好,刚好陪朕说说话!”

尽管这话说的是很没水平,但卢象升却觉察出一丝丝的考校味道,眼前这位皇上没事儿是不会闲聊天的,凡是聊天,必出妖蛾子,所以老卢本就高度紧张的神经,又拧紧了两扣儿。连忙顺着皇上的话茬,站起来一躬身。

“谢皇上优容,呃,政事闲暇,自然是国运兴的兆头啊!”

“哈哈,你也还是会说一些好听的话嘛,不错不错。”

皇上继续不着调地傻乐着,他高兴的是,卢象升如果能学会圆滑一些,将来由他主导地新政,自然会顺风顺水。

“皇上,”卢象升刚想切入正题,偏偏小朱又想起一件事儿,开口打断了卢象升。

“对了,卢卿家,你举家入京,事务也算繁多,可安置妥当了吗?”

“圣上关爱之情,臣惶恐谢恩!好叫陛下知悉,广渠门内的蒋家胡同,有一处小院,正房三间,南房两间,东、西厢房各一间,是毛文龙代臣置办的,但臣已经写好了借据与他,请吾皇放心,定会交结清楚的。”

卢象升还真叫老实,但就连温体仁都清楚,皇上这表面上的随口一问,还是很较真儿的。所以必须实话实说,果然,年轻的君主顺势问道:

“蒋家胡同?那江苏云间会馆,是不是也在左近啊?”

“回皇上,这处房产本就是云间会馆的附产,相距主馆所在的延寿寺街,确系不远。”

“?,你是山东的督抚,来京后住在这边倒也不错,不过,按照我大明会馆地喜金定例,你还要捐给会馆四十两银子吧?”

“呃!”

卢象升一愣,他原先的印象中,皇上人品不错,但并不是一个仔细的人,很多事情上都粗枝大叶的,而且很有一种得过且过地糊涂与懒散,当年教习皇上骑射的时候,卢象升就已经认识到这点。

但没想到,几年没见,皇上已经改变了好多。他的祖上是江苏那边地,这次来京,因为知道要协掌天下,为了避嫌,他才刻意要远离山东会馆的。没想到,皇上真的在关注这一点。

“回皇上,认捐喜金一事,因为臣初来北京,尚未实授,因此两家会馆。都还没有登门收取。只是毛文龙提前在云间会馆,预存了纹银。并交待会馆每日指派杂役,来助臣采扫房间,安置桌椅,但这些款项,臣也一样写了字据的。”

“呵呵,温先生,这毛文龙表面粗豪不堪,但私下里,还是很体贴的嘛!”

“回皇上。同僚帮衬,拆借周济,义也!”

“皇上,温相此言,臣愧不敢当!”

卢象升汗都下来了,温体仁的解释,叫他无论如何都不敢承认的,如果行贿受贿

都被曲解为‘义行’,那还了得?

毛文龙确实很仗义地一个人。知道大卢没钱,堂堂的山东督抚、朝中少卿。来到北京后,却只能寄寓会馆,说出去怎么都不好听。所以毛文龙特意让手下一名千总,快马赴京,花480银子买了房,又存了200银子当零用支项。可这就属于受贿啊!多亏了卢象升为人比较清正,专门写了字据出来,否则就这一件小事儿,足够毁了他的事业前程。

但卢象升并不知道,皇上能知晓这些事情。全是那个高起潜点的眼药,好在皇上是个乐天派,眼见卢象升满脸通红,很随意的一笑:

“哎!先生的品行。朕是知道的,既然毛文龙好心一片,朕又怎么会煞人风景?索性。朕做主啦,这房子就算毛文龙送你的吧!”

眼见卢象升想争辩,小朱赶紧又一摆手,“不过,那2两纹银,你还是要归还的。”



卢象升如果不是坐着,非当时晕过去不可,皇上这话,简直太不靠谱了,这不等于皇帝亲自担当起,行贿者与受贿者之间的黑中介了嘛!

“臣断断不敢兴此念头,圣上眷顾之恩,臣万不敢领受!”

“呵呵”小朱往旁边一靠,笑嘻嘻地注视着卢象升,有一段时间没说话,卢象升现在坐立不安的情况,小朱还是挺喜欢的。

“卢卿家,依你所看,毛文龙自辱折功,遣子归族,是因为什么?”

“呃,回皇上,知进退而守大成者,当不问小节。毛文龙种种行迹,虽有过火,但其苦心,却值得所有为臣子者,仔细参详。”

“是啊,皇上,象升所言,中肯发内,毛文龙经年军旅,行事虽有不稳,但此心还是可悯的。”温

“嗯,也罢,既然其意已绝,朕便成全他吧,回头,温先生拟个意思出来吧,听闻朝鲜和日本之间,有一座小岛,便封与他毛家世袭吧。”

“臣遵旨!”

这番对话中,卢象升没再接茬,因为他说的已经挺多的了,再搭言,就属于贫(嘴)了。果然,小朱见他没出声,很满意的点点头,又问了一句:

“袁崇焕这四年来,一面帮着吴三桂周全调度,一方面,屡次上表请辞,一年中,竟有四、五次之多,这件事儿上,卢卿家你又怎么想?”

“呃,启禀皇上,吴三桂矫诏行事,虽难掩其罪,但此子终究年轻,实乃宏才与隆功兼具。国家这边,还当多加敲打为上。至于执着之人,当不可强命以之,为臣者,因年高而请致休,也算从容寻常之举。”

“呵呵呵,呵呵!”小朱干笑两声,没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