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后锋 >

第161部分

后锋-第161部分

小说: 后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发雷霆,把儿子给赶离了家门,不许再来拜见,并说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保持气节,又岂能去求全责备一名女子?

清顺治五年四月,钱谦益因黄毓~案被株连,羁囚南京大狱。经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请托斡旋,才得以免祸。出狱后,被管制在苏州,寄寓拙政园。顺治六年,和柳如是从苏州返回常熟,移居红豆山庄。表面上息影居家,筑绛云楼以藏书检校著述,暗中却开始和西南、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钱谦益的诗文在当时颇负盛名,东南一带,奉为“文宗”,但因为其中饱含许多思念明朝的章句,乾隆四十四年,钱氏著述被列为“悖妄著书人诗文”,其中被载入县志的也均被删除。

去世那一年(康熙三年)的夏天,钱谦益卧病不起,而丧葬费用尚无着落,恰好盐台顾某来求文三篇,答应给润笔一千两白银。此时,钱谦益已无力作文,只好求来访的黄宗羲代笔。黄宗羲不太愿意,略显推辞之色,无奈之下,钱谦益不得已才将其反锁于书房之内,逼迫黄宗羲连夜写完了三篇文章,这才解决了丧葬费用。钱谦益降清,可说是其一生污点。但毕竟是因为生性怯懦,又迫于事势。而且,他虽然投靠了清廷,却并没有像吴三桂等人那样反过来为主子杀人放火,也并没有做过什么恶事,据说,他临死前还呼喊着“当初不死在乙酉日,这不是太晚了吗?”

钱谦益去世时,柳如是还不到五十岁,乡里钱氏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情形极为悲惨。而此时距钱谦益去世仅两个月。柳如是死后,不但未能与钱谦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钱家坟地,柳如是的墓在虞山脚下,那是一座孤坟,墓前石碑只一米多一点,上面刻有:河东君。百步之外,钱谦益与原配夫人合葬一墓。

可以说,钱谦益是个思想和性格都比较复杂的人。他的身上,不乏晚明文人纵诞的习气,但又时时表现出维护传统道德的严肃面貌;他本以“清流”自居,却而为热衷于功名而屡次陷入政治漩涡,留下谄事阉党、降清失节地污名;他其实对忠君观念并不执着,却又在降清后从事反清活动,力图在传统道德观上重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进退维谷、反复无常的尴尬状态,不仅给自己造成心理地苦涩,而且既为明朝遗民所斥责,又为清朝皇帝所憎厌。在他身上,反映了明清之际一些文士人生态度地矛盾。

楚钟南对钱谦益往后的所作所为并不清楚,但他却能从调查局那边搜集的情报大致看出这人的性格。所以才会这样逼迫对方。而他这样作为,其实也只不过是想弥补“土地改革”传进关内之后对小北荒形象的损害,稍稍改变一下那些关内士绅视他如蛇蝎的心理。毕竟,钱谦益是江左一带著名的文人,曾经地东林党领袖,如果这么一个人能投靠过来,并为他楚钟南的政权说话,那么,对于日后进入士绅掌权的关内,肯定是有着不小的好处的。那些无行文人他当然是看不上眼地,可钱谦益有交往的,却不只是那些只会说不会做的蠢货,而且,身为曾经的东林党领袖,他在北就朝堂上也肯定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如果能把钱谦益争取过来,并让其为自己说话,肯定好处多多!

……

“大王,此事太急,还请让我们考虑一二!”

楚钟南逼迫的太急,钱谦益刚刚说了几句硬话,自然不好意思现在就改弦易帜,幸好,林喜还算乖巧,连忙在一边打了打圆场。

“不是你们,你们还得给我回北京做事。我只问钱先生的意思。”楚钟南很不卖面子,依然紧逼不舍。

“哼!”赵长山冷哼了一声。

“钱先生?”楚钟南没理他,又继续笑问道。

“……”钱谦益只觉得自己的面皮越来越紧,太阳穴也跳得厉害,他不知道楚钟南刚才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想赌一把,却又不敢,毕竟这事关自己地性命。但是,让他这样答应下来,又实在是强人所难。而且,如果现在答应了,又怎么向屋里等着的柳如是交待?“对了,如是!”钱谦益眼皮又是一跳!万一自己不答应,楚钟南恼羞成怒之下,把自己未过门

儿也给害了呢?闭上眼睛,想到柳如是妖娆的身地压在下面的情景,钱谦益突然无比地后悔,早知道,就不应该答应带她一起来的。

“钱先生,我的耐心可不太好。”楚钟南的声音没有什么波动,脸上也依然带着微笑,但话里给人的压力却越来越盛。

“大王,还请让钱某考虑一二!”罢了,好汉不吃眼前亏!这样白白送掉了性命,除了得个“烈士”之又能有什么?恐怕正遂了北京那些自己仇敌的意。何况,楚钟南的态度也必须赶紧想办法送回北京,这才不枉自己出使一遭。想到这里,钱谦益终于微微躬身向楚钟南揖了一礼。

“考虑一二?不能现在就做决定?”楚钟南问道。

“还请大人不要强人所难!”钱谦益长长地呼出了口气,说道。

“也对,人嘛,总要有些时间才能适应新的局面。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强求了。”看出了钱谦益已经有些惧怕,知道如果再这样加一把劲儿,很有可能就会逼得对方答应下来,可那样的话,就太不给人面子了,说不定还会让钱谦益恨上自己。这可不符合自己预先的想法。所以,楚钟南终于还是放松了语气:“铁岭大战结束之前,你们和你们带来的人也不能离开。当然,钱先生,还有老林子,老山子……嗯,还有钱先生你的那位红颜知己柳小姐,可以在我军士兵的陪同下四处走走,不管哪里,我都可以放开限制,允许你们自由观看。只是我最近的时间不多,这样吧……”

说着,楚钟南好像想到了什么,拿起办公桌边上地一个铃铛摇了摇。

“叮呤”。

“大人,您有什么吩咐?”铃响过后,王禄儿推开了办公室的门。

“去把第四军政委,调查局局长,还有王亨九老先生都请过来,告诉他们,他们今后的任务是陪同钱先生‘逛悠’!”楚钟南说道。

“?”逛悠?王禄儿稍稍瞄了一眼钱谦益三人,额头微微见汗,这个词可真丢人!

“还不去?”楚钟南微微皱眉叫道。

“大人,调查局和第四军都还有许多事儿要做,局长和政委恐怕没什么闲空,倒是我爷爷还有点儿时间……”王禄儿说道。

“叫你去就去,哪来那么多废话?”楚钟南恼道。

“是,可如果他们不来我可不管!”王禄儿叫道。

“告诉他们,这次是让他们陪钱谦益先生,钱先生是江左大家……”

“这话可能对我爷爷还管点儿用,至于老江他们……啧啧,估计文言文也看不懂几篇,哪会管什么大家小家地?”王禄儿干笑两声,在楚钟南变脸之前,倏地关门逃了开去。

“看来大王地手下并不是很敬畏您啊?”看到王禄儿的表现,钱谦益突然说道。

“敬畏?我要他们敬畏有什么用?我只需要他们把事情做好,就一切好说。”楚钟南看着钱谦益笑道:“钱先生,难道你不觉得,像京城祟祯皇帝那样活着,很累,也很无聊么?另外,你也不用用这种小手段来离间我和我的这帮兔崽子手下,他们没谁有本事架起我的摊子。所以,我根本就不担心。”

“……”

************************

祟祯十四年二月,安静了许久的小北荒突然开始调兵遣将,第三军的战船开始试探着沿水道进入辽河,并清理原本皇太极派人在河道里安插下的那些阻碍行船地木桩,同时,鸭绿江以东的第四军也有步骤的进入辽东,沿镇江…汤站-凤凰城-青台-甜水站一线,逐步向辽阳方向进发;再有,北方原本已经退至完达山的第二军也重新南下,冒着黑龙江、松花江一带的连绵积雪,开始向依兰要塞方向前进。

三支大军地进发,让原本陷入僵持的明清大军之间的局势陡然紧张起来。洪承畴和皇太极都极为小心地预测着楚钟南此次进军的步的。然而,就在两人都担忧不已的时刻,小北荒各军却突然打出“驱除鞑虏,复我故土”的旗号,并将楚钟南处死范文程、宁完我,同时“热情招待”钱谦益一行的事迹广为宣扬。

当然,此时的辽东并没有多少剩余人口,可是,这件事依然还是很快地传进了正在铁岭对峙的明清两军将士地耳朵里。洪承畴当然不会轻易的就相信这些消息,即便是有了林喜和赵长山,还有钱谦益地亲笔书信。但是,除了他,明军一方还有许多总兵大人,这些人对楚钟南的到来却是感到高兴地,尤其是当听说楚钟南已经被樂祯封为朝鲜国王之后,他们就更加确信楚钟南是来帮助他们的了。不过,这一切地高兴和警惕很快便在清军突然发动的猛烈进攻之下消失的一干二净。

第二卷 东北三国志 第两百零二章 破局

楚钟南,还有楚钟南带领下的小北荒,满清高层们的的。从一开始的不屑,到之后的不得不正视,再到如今的惧怕……他们总是弄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原本只能躲在偏远地区芶延残喘的逃亡势力最后竟能拥有覆亡他们的实力?要知道,他们的八旗军是那么的强大!

一些有脑子的八旗高层曾经想过,能不能从小北荒崛起的过程中找出原因,进而用到自己的身上,从而使得满清摆脱现在的这种被动局面,进而发展的更加壮大。可是,很显然,他们学不会。即便是号称最英明的皇太极也摆了一个大大的乌龙,将原本只是处于下风,却还拥有强大势力的满清带到了如今这种风雨飘摇的境地。

而按照楚钟南的话说,皇太极之所以会闹出这么大的一个纰漏,究其原因,是因为满清八旗所奉行的政策。八旗各有一个旗主,各个参领、佐领也都有自己的势力。满清固然是因为八旗制度而走上了强大,但这种完全建立在武装力量基础上的制度也有着巨大的缺陷,那就是一旦这个组织的最高领导人没有足够的实力压下其余各方的势力,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变得极不稳固。原本,努尔哈赤一手带着建州女真走上强大,并最终创立了八旗制度,创建了后金国,所以,他个人的巨大威望足以镇住任何一个心怀不轨地人或者势力。但接下来,皇太极就不行了。

没错,皇太极确实很有能力,他将原本与自己并列的阿敏、莽古尔泰,还有代善都赶了下去,甚至一度掌握了大半个八旗的实力。可是,八旗毕竟是八旗,它们是由八个势力组成的。皇太极也不是努尔哈赤,他只不过是继承地努尔哈赤的位子。如果只是一两次的失败倒也没什么,可是,在小北荒的打击下,他已经失败过太多次了。虽然,他将后金改名为大清,又将女真改称为满洲,可是,这种名字的变动却无法改变那些旗人犹如游牧民族一般的本性。

优胜劣汰!

这就是这个时候的满族,也是曾经的女真族人们所默认的规则。

皇太极很强,可他已经无法领导满清走向更加强大的道路,相反,在他地导下,原本战无不胜的八旗铁骑屡屡受挫,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就连爱新觉罗家的中坚力量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原本地满清第一豪强家族爱新觉罗氏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可除了爱新觉罗氏,满清还有其他贵冑!钮祜禄氏、瓜尔佳氏、董鄂氏、觉尔察氏、马佳氏、伊尔根觉罗氏、舒穆禄氏、叶赫那拉氏、辉发氏……

所以,虽然皇太极依然掌握着强大的力量,可是,面对这些国内强大的家族和他们所代表的力量,皇太极却依然承受的巨大的压力。他虽然领导着半个八旗的力量,再加上多尔衮等人地绝对支持,这股力量甚至都超过了八旗的四分之三,可是,别忘了,爱新觉罗氏已经没几个人了。这也就是说,他虽然在高层还拥有着绝对的势力,可在八旗的中下层,爱新觉罗氏的力量已经无法抵御另外几大贵族的侵蚀。现在不是康熙乾隆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八旗贵冑早就已经成了废物,即便是有心,也没什么胆略去攫取最高权力,只会仗着祖先的功劳混吃等死。可现在这个时代的八旗贵胄们个个都拥有着不输于爱新觉罗氏地野心,同样,他们也不乏动手的胆量和能力。

于是,这一切地一切,都迫使皇太极必须尽快地改变自己的处境。而改方法,自然也就是打败小北荒。所以,着急上火之下,他终于再次犯了错。本来,这个错误如果放到别人身上,或许还不会被称为错误,可放在楚钟南和小北荒身上,却成了一个天大的、足以致死地错误。

*****************************************

楚钟南在退出依兰要塞,退出辽东之后,又突然再次进兵,让皇太极和满清八旗意识到了危险的来临。可在这个时候,他们却还在跟明军纠缠。这当然不行!十三万明军的势力已经够强大的了,如果让打着援助明军旗号的小北荒再插手进来,那八旗根本就不需要再玩儿下去了。

皇太极想过求和,可这根本就不可能。上一次求和才刚过去多会儿?满清与大明之间的仇恨已经渗入到了骨子里,大家刚刚议和完毕就又打了起来,如今又有了小北荒的助助,大明怎么可能放弃这么绝佳的时机?

所以,他们只有主动攻击。在小北荒的军队还没有开到铁岭的时候,先把明军打败。哪怕胜利的希望不大,也不能坐以待毙!

……

祟祯十四年二月末,辽河西面的满清多尔衮部首先发动了对明军祖大寿部的进攻。清军的猛烈进攻让与之交战多年的祖大寿也颇感棘手,虽然他自己的兵力是多尔衮的三倍,可惮于清军的野战能力,祖大寿不敢正撄其锋,只能凭着营寨拒守。而与此同时,皇太极本部也开始了对铁城的进攻。面对高大的城墙,皇太极所率的八旗军发动了近乎自杀式的进攻,这使得城内洪承畴所率的数万大军立刻陷入了巨大的压力这下,甚至南面城墙还一度被清军攻占,最后还是大同总兵王朴率军拼命将其夺回。双方争持不下,再次陷入僵持。

不过,就在辽河西边和铁岭都进入激烈的交战中的时候,拦在三岔堡外面的多铎部却依然没什么动静。这让据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