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

第95部分

宋-第95部分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京东各处谨守城防,江淮以水军阻断渡口,曲太尉将兵出关中东进。金人若有理智,既当北归,若战之,我两宣抚司大军依托城池,阻断大河,可重创金军。”

王泽虽然面色如常,听的却是暗自心惊,若按李长秋的说法,掘开黄河大堤对金军的南下作战的确是影响甚大,可以使陕西方面缓解金军压力,腾出一支大军开赴河南从侧翼打击金军,利用城池与黄泛区对金军主力马队的滞懈,宋军以步军为主的数十万大军,可以在河南地大平原上,对金军进行战略包围,实现与金军的大决战。若整个河南地各路军州一片泽国,宋军战略运用得当的话,这对金军以马军为主的部队来说,绝对是一个灾难。

这个计策就是在战争爆发后实施,也不算晚,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当然还有下手的决心。

但是,若掘开大河的话,京东西路、京西北路、淮南西路的百姓将面临灭顶之灾,滔滔的大河泥沙,将对三路来一次毁灭性的扫荡!

第七章

这是一个在王泽眼中两败俱伤、非万不得已不能为的计策,掘河阻挡敌人不是新鲜事,在他印象中蒋中正先生掘开花园口,的确是挡住了小日本两面夹击武汉的战略,土肥原师团甚至被困了一个月之久,为抗战初期的稳住阵脚,做出了不可言喻的……

他不是没有想过掘河,甚至想既然金军如期地南下,那自己何不顺着历史的脉络走一走,不过就是把杜充这个名字换成王泽罢了,不可否认在这段大河改道的历史片断中,杜充的确为赵家尽了力,尽管他最终成为了贰臣。由于滔滔河水泛滥,不得不使金军暂缓了对陕西六路的进攻,主力转战京东,但在他看来,杜充在建康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就是为了掘开大河之故!

史册上南宋人口锐减,不仅有兵祸,这次水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当面对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生死的时候,每每不寒而栗,极力的控制自己这种想法,绝不能给人留下口实。

他禁不住扫了李长秋一眼,闪入眼中的是李长秋冷酷而决然的目光,他不得不承认,李长秋的策略有他的可行性,但有不可否认地具有可怕的破坏性。不由暗叹在这群士人的眼中,百姓真是一群可怜的蝼蚁,平日里口口声声为天下生民,但在关键时刻,他们可以随时牺牲这些‘生民’,如李长秋这般俊杰之士,在用策时竟然眉头眨也不眨。

李墨涵被吓了一跳,倒底是少年,沉稳不足,惊呼道:“以尚卿兄之见,数十军州百姓安有命乎,此策太薄天理人伦,断不可用之。”

“若有变故,金军铁骑将横扫东南,上百军州将生灵涂炭,如之奈何?”李长秋的声音如同冰一般地生冷。

“那也不能用数十军州百姓性命为注……”李墨涵知道王泽是绝对不能容忍金军进入东南,若果是这样,他实在是不敢想像滚滚河水之下的惨状。

王泽无意中看到李墨涵望向自己的目光,充满了疑虑、恐惧与不安,他面色凝重地道:“尚卿之策于目前金强我弱局势来说,确实是消弱金军的绝好计策,如各军节制得体,当可全歼金军东路,重创西路粘罕。然此代价实是太大,非万不得已之际,决不可用!”

李长秋神情自若,嘴角间甚至闪过一抹得意地笑,王泽并没有否定他的策略,反倒是认可万不得已时掘河的必然,这说明王泽是将他的策略做为万全之策而备,在他看来如此就够了。

正在说着,两员身材魁梧的军将步入大堂,向王泽行礼口称:“下将苗傅,刘彦正参见相公。”

王泽含笑望着这这两位,温声道:“二位免礼,请坐。”

苗傅谦恭地道:“谢相公。”说罢与刘正彦二人在李长秋对面坐了下来。

王泽对苗傅与李正彦的态度委实复杂,这两位可不是什么善主,都是他所熟知叛臣传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尽管此时以不是建炎年间、而是神佑二年,但这两个不韵政略的将门世家子,说不定会对他一个不乐意发动政变,这不是没有可能,他们二人都是河北军中颇有有影响力的人物。

天子南幸时,二人便率军在天子行在后面护卫,入江宁后,二人都成为殿前司大将,驻于江北拱卫行在。宋金和谈时,王泽力主暂割两河,使护卫行在的两河将帅普遍有不满情绪,这次北上特意调二人率本部相随参战,也是为了那一点点担忧,毕竟是有‘前科’的人。

不过二人倒是能跟随王泽参战颇为兴奋,几次要求率部火速北上支援京东,都被王泽压了下来。

王泽所料他二人今日来此又是催促进军,当下亦不拐弯抹脚,直接道:“二位所部将吏可是准备妥当?”

李正彦眼光一亮,直起身子道:“相公的意思是……?”

王泽淡淡一笑,瞟了苗傅一眼。道:“二位都是名将之后,殿前司禁军大将,岂能在淮上眼看着同僚建功立业,而空自诘诧。”

苗傅亦是聪明人,闻言而知雅音,起身抱拳道:“相公成全之心,下将感激不尽,请相公吩咐,下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倒是有血性的汉子’王泽感慨人有时候就是这么怪,自己还要偏偏用这样的人,当下笑道:“太尉壮哉!可速归本部,收拾行装,分为两路北上京西,由西军曲太尉节制,共赴国事。”

“曲端、京西?”苗傅稍稍迟疑,脸色微动。

王泽看在眼中,他明白禁军中各大派系相互不服,尤其是西军与河朔军,都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相互间矛盾极深,尤其是当此西军将帅并重用之际,河朔军将帅尤为敏感,而且以河朔军将帅之意,多是要速速北上京东,于是解释道:“朝廷议定京东只为拱卫淮上,虽韩太尉、高太尉与金军甘战,却非要紧之处,粘罕徘徊西京,或可与娄室共击关中,或可迂回京东,不可不防。二位到达京西后,想必曲太尉已然率军进入京西,我三路大军便可共同合击洛阳,决此一战。”

刘正彦目光一亮,喜道:“相公所言及是,以曲太尉的陕西六路大军,与我二部连同郑州守军,只要一举聚歼金人西路,料他东面挞懒、兀术也翻腾不起大浪。”

王泽对于聚歼这两个字并不以为然,但他还是以赞许地目光投向刘正彦,道:“不错。”

说道这份上,苗傅当然明白此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重创完颜宗翰的西路军主力,一旦战略达成,胜负不言而喻,做为参加京西会战的军将,自然有功绩可捞,这要比整日里与王泽磨嘴皮子强上百倍。

待刘正彦起身后,苗傅道:“下将这就去准备。”

“二位太尉珍重,一切以大局为重!”

二将去后,李长秋看着王泽若有所思地道:“京西用兵干系全局,此二人非上将之才,相公何故使其担当方面之任。”

王泽意味深长地道:“尚卿以为凭苗傅、李正彦区区万余人,对京西战局能有多少作用?”

李长秋疑虑地道:“学生愚钝,实不解相公深意。”

王泽笑道:“京西之战固然维系全局,大宋尚无力全歼一路金军,此战的目的在于歼敌一部,消弱其国力,迫使其于我讲和,不敢再次南下。用兵京西,就要看曲端与王渊二位如何应对了。”

李墨涵黯然道:“看来行在安危,在此一战。”

王泽懵然全身战栗,是想若是京西一战失利,陕西六路势必糜烂,金军铁骑将席卷江淮。自己把筹码压在并不甚了解的将帅身上,这个赌注是否有点太大了?虽然曲端都堪称智勇双全,然刚愎自用、持才凌物,不善与他人处事,王渊的御人之术,使王泽更是放心不下。

“相信曲端、王渊不会令我失望!”他只能这样为自己打气,这一仗也只能靠他们了。

**********************

陕州三门的官道上,宋军东进大军浩浩荡荡,旗幡卷涛,一望无际。

“我陕西大军何其雄壮也!太尉此番东进,必能全歼粘罕,立下不世之功业。”陕州驻泊兵马都监邵兴望着十余万宋军开进的壮观景象,颇为感慨。

“多谢晋卿吉言。”,身材略瘦、相貌英俊潇洒、面带得色的曲端笑道:“晋卿若是愿意,本帅可调晋卿入都统制司从征,陕州防务可另择他人。”

邵兴面色遽然间闪过一丝兴奋,随即又黯淡下来。摇头道:“太尉抬举,某实感激不尽,然娄室盘踞河中,窥视关中。某虽不才,却谨守关中东壁,岂能无朝廷旨意,擅离职守。”

曲端脸色闪过些许不豫,旋即有恢复方才的笑容。在他被任命为陕西宣抚司都统制时,就认为以自己的才华而言是当之无愧,陕西六路大小将吏、使臣莫不要听他调度。对于邵兴,他倒是颇为欣赏其将才,有心提拔任用,这才半真半假地提出调邵兴入本部。却没想到邵兴却婉言谢绝,谨守朝廷法度,虽无可厚非,却令他有些不快。但他不得不承认,自从李彦仙迁宣抚司副都统制后,陕州得力部将如邵云等人,陆续分遣河西隘口,陕州防务全赖邵兴主持,他人放在此紧要军州,他还真是放心不下。

“晋卿言之有理,陕州乃陕西门户,娄室窥视在侧,却是不容有失。”

“太尉宽心,有我邵兴在就有陕州在,他娄室只要敢来,下将要他自沉大河喂鱼。”邵兴没有注意到曲端的不悦神情,对自己不能参加京西会战感到遗憾,而对于陕州防务却信心十足。

正在二人说话的当口,一名下级武官匆匆走了过来,向曲端呈上一份塘报,并对邵兴道:“都监大人,三门以东发现金军游骑,人数不少。”

邵兴冷冷一笑,转首看着曲端,戏虐地道:“粘罕还真有意我陕州!”

第八章

“不拿下陕州,金人如何西进关中。”曲端说着,打开塘报,稍稍看后,笑着说道:“我道是何事,原来河西守军发现娄室移兵韩城。”

“娄室移兵韩城?”邵兴一怔,随即道:“看来金军在沿河东窥视我河西关堡薄弱处,伺机渡河西进,若娄室渡河,势必直取延安。”

曲端摆了摆手,不在乎地道:“河西守军防守甚密,仅凭娄室区区数万人,参杂渤海、契丹杂种之军,即便是渡过大河,面对陕西宣抚副使行辕十万大军,又能有何作为?”

邵兴却不能苟同,道:“金军一旦渡河,对六路士气打击非常,若能由陕州组织大军北上河中,娄室必然不敢渡河。”

曲端不以为然地说道:“不然,陕西面临最大威胁不是娄室部那些杂种,而是粘罕在洛阳的六万精锐,不败粘罕,即便是击退娄室,亦是不能解除江淮、陕西困境。粘罕若败则金人东路孤军难支,必然北退,娄室区区数万人,断然不敢深入关陇腹地。”

邵兴不能完全认可曲端的话,但也不便在说什么,转变话题道:“金军抵达州境,粘罕窥视陕州,太尉以为如何?”

“打——”曲端斜了邵兴一眼道:“选派精骑,杀杀金人锐气,好叫粘罕知道我三秦健儿不是他想象的好对付的。”

“那下将要去三门看看,就不陪太尉了,祝太尉旗开得胜,早日献俘天厥。”说罢邵兴拱了拱手,转身上马离去。

曲端目光复杂地望着邵兴离去的背影,一言不发转身上了自己的战马,在中军卫队的拥镞下,向东驰去。

三门镇以东南三十余里处,一片不大的小平原上,邵兴所率五百马军,二千步军列成阵势。对面千步开外,一支人数在八九百人的金军马队列成几个疏松的小阵与宋军对持,阵前数十骑护卫在一名身穿锦袍的将领周围。

“这是金军女真族的千夫队。”邵兴眯着眼观察一阵道:“他们区区不足千人,竟敢以孤军深入我陕州腹地,窥视曲太尉东进大军,胆子还真不小!”

“曲太尉大军此时恐怕已然进入京西地界。”邵兴身边一名部将忧心忡忡地道:“都监大人,咱们的兵力是否有些单薄?”

“胡说,就凭这点鞑虏,就将你吓成这样,亏你还是跟随本将转战河东的宿将。许久不曾砍几个鞑虏狗头玩玩,今日正遂我愿。”

邵兴口上说,这心里犹自七上八下,对面可是近千名正儿八经的女真骑兵,战斗力之强悍他是领教过的。此时他所率陕州都监司所属马步军不过二千五百人,大半是步军,机动性太差,面对近千金军骑兵,实在是胜算不大。但他不能流露出这份担忧,他若是胆怯军心必乱,金军等的就是宋军军心动摇的时机,宋军马军倒是没有大碍,但二千步军恐怕会遭到金军马队的屠杀而全军覆没,面对骑兵,溃散的步军没有任何机会。

邵兴有点后悔自己的轻率,早知道金军逾千,就应全部出动马军前来迎战。

“传令步军各部、各队,无论任何情况都要保持阵形,不可乱了阵脚。”邵兴交代身边的中军卫队将吏道:“就说我的话,这点女真人还算够弟兄们立功请赏的,打完仗庆功三天。”

他见对面的金军似乎并不着急接战,各队金军只有半数在马上警戒,其余的人下马休息。宋军却不敢大意,步军军阵丝毫不敢松懈,马军更不敢下马休息。不由暗自着急,尽管在陕州境内,金军毕竟全部是马军,来去自如,宋军多是步军,行动不便,时间拖得越久,对宋军越不利。

“传令马军分为两翼出击。”拖下去宋军终究会支持不住,邵兴终于按耐不住,一咬牙出了最后一招。大喊道:“给我死死的拖住金人。”

眼下只有利用这五百马军出击,将金军一部死死缠住,步军趁势包抄上去与金军马队肉搏,才有一线生机。

当邵兴看到宋军马队数次冲击,金军骑兵并不与宋军缠斗,只是不断游走与宋军保持距离,不得已时方与宋军马队擦边而过,在边锋斗上几个回合时。他明白了金军意图正是他最怕的,他们在等待宋军疲惫不堪之际,来一次猛烈突击,无奈之下,他只好鸣金传令马军回阵。

宋军马队退了回来,邵兴面色虽然平静,心中却急若焚火,再不将这股金军击溃,自己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马军正面直取金军千户将旗所在。”邵兴眼看着金军又恢复了队形,那名千户再次来到军前,他灵光一动,拍马举起手中大枪道:“步军分为四队两翼出击,掩护马军突击。”

在简短地清点了剩余马军人数,得知还剩下四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