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

第111部分

宋-第111部分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结果,两河沦陷、河西不存,西南不靖,对这般未曾开化的鞑虏蛮夷,要做的就是,以煌煌中华威德化之,冥顽不灵者,灭之。”

孙傅无奈地摇头道:“王大人行事太急,有违圣人之道。”

王泽冷笑道:“圣人之道,圣人之道在于执政者善待国人,如那般虎狼外邦待之以圣人仁德,无异于东郭先生。先秦中国止有中原一偶,始皇承五百年国威,奋六世之余烈,一陇关陇之东,北及乐浪,南括琼崖。汉武始有西域,盛唐北庭、安西括万里疆土,关山万里,陕西为腹地,用的岂是圣人之道?而今关中竟成边塞,乐浪郡为鞑虏牧场。”

在孙傅等人的耳中,这无异于一个莫大的讽刺,矛头直指他们这些士大夫们只知空谈吴国。汉唐盛世,关中为京畿,而今,竟成千里边塞。王泽的话有些过头,令人联想道映射赵宋皇室,可细细一想,他说的也不无道理。孙傅脸面通红,却无法反驳。

“下官以为仁宗皇帝设立小学校,使天下子民尽可入痒,海内文质彬彬,此大善之举。仁宗皇帝宅心仁厚,不忍天下生灵涂炭,堰武止戈,使得西李、契丹日益猖獗。今时今日,鞑虏事成,袭扰中原,朝廷万不可再以仁德使之,当务之急应是筹措财帛、振兴人心,筹财必须言工商、振奋须得兴武德……”王泽侃侃而言。

“扩大行路、经营域外为何法?”李纲冷不防问道。

王泽一怔,惊诧地望着李纲,目光闪烁,李纲的问话显然是认同了他的观点。李纲的认同使他有些激动地,当下说道:“大宋自开过以来重农亦不昂商,商贾往来互通四方有无,敛取巨富。此正是如淮南柑桔斤十文,农取三文,商贾发往京东斤可二十文商又牟利五文。此为常理。在下思之,若是淮南柑桔在本地制成成品当即可另生倍许之利,而发往京东其利不下十倍,而官府可抽取税赋亦可倍于现今。”王泽说到这里,看到李纲捻须颔首。倍感鼓舞。又道:“如此类推,大宋的瓷器、丝绸诸般物品行销域外,可换取金银、铜铁、硫磺等稀缺之物,如今对外进出太小,不足以支撑朝廷财赋。臣以为应当扩大水军,增添海船,扩大官民共组的贸易船队,以水军占据东海、南海沿海要冲及岛屿,建立城寨、设立官署、驻扎水军。为大宋水军船队在海外的转运据点,并可对当地酋国、部落进行控制、殖民……”

“何谓殖民?”唐格对海外贸易倒是可以理解,自从东南支卖局到支卖司,朝廷财政每年多有百万收入,尽管他不屑言利,但面对滚滚财富,也能相容。说到控制蛮夷,他认为这还是与威服万邦同出一辙,至于殖民就是颇为不解。

王泽从容笑道:“下官之议就在于,以鼓励臣民对外贸易,以水军扩大海外疆域,保护大宋在域外利益,对酋国、部落恩威并汲,去他国财帛为我所用,他国子民为我所驱。”

“王大人亦是当世大家,开口言利也就罢了,怎能生出剥属国财帛,役使其臣民之言,这是循的圣人之道吗?”李纲当即便就反驳。

“圣人之道。”王泽冷冷一笑道:“圣人之后,朝代更替可有过四百年者?”

李纲摇了摇头道:“与三皇五帝时比,后世教化败落。”

“何为败落?”

“或人心不固……”李纲有些无奈地看了看王泽,恨恨地咽了口气。

王泽淡淡地道:“于国而言,下官以为无为则为道,有位则为法,仁、义为固邦根本,此三代盛世早有之,人言王道也。然商汤革命,子放父于南巢,武王伐纣,以仁义之师何故流血漂橹。大人岂不闻夫子曰‘惶惶如丧家之犬乎’,何为惶惶,是因三代不复,王道衰落,霸道盛行否?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朝历代以王霸并兼,有为人主无不用之,何以国不复三代,是以无所谓之王霸,在于国之制度。万国亦循制度,可解为邦交,即如山林群兽,等级森严,虎吃狼、狼吃鹿,天然使性,不可更改。朝代更替、制度循环,正如群兽等级失衡,虎狼自食,以至于制度崩坏,为人所淩。千年盛世、万古不坠的立国根本就如虎吃狼、狼吃鹿这一法则。大宋百姓,乃天子子民,大宋之根本,岂能盘剥。国之制度,上奉下行,君臣万民受其约束,犯之则罚,表里以儒德化,以致制度道在人心。与其如此,邦外诸事,我不制人,必受制于人,与其让我煌煌德教,岁给回赐,不如纳万国之力,供我中国。”

话声方落,殿内一片寂静。王泽露骨的表白,使这些深受儒家传统影响的宰执们口瞪目呆,好在大宋文风甚宽,士人国的思想远远在君之上,忠君和爱国完全是两个概念,若是换在另外任何时候,恐怕王泽性命难保。

“王大人此非儒者之言”孙傅不能接受王泽的这番理论,在他看来,国事在于礼法、仁政,外事在于德化、文教,当当华夏,岂能露骨的掠夺他国,这岂不与蛮夷等同。

王泽不以为然地道:“如孙大人意,北方女真,西方党项、吐蕃、南方交趾、诸蛮,窥视中国,何以教化不显。金军兵临城下,言孔孟可退敌乎?为何南北和议数次签订,金军数次南下?其为何者?”

“这……”面对血淋淋的现实,孙傅无言以对。

“鞑虏奸诈,言而无信,大宋乃信义之邦……”李纲侃侃而言,但见王泽嘴角闪过讽刺意味的微笑,便停住话音,直直瞪着王泽。

王泽毫不介意李纲犀利的目光,接着道:“言而无信!若我大宋兵强马壮,金人敢言而无信否?即便是金人言而无信又有何惧之?大宋年赐数十万贯,金人缘何年年南下,又为何抄掠两京之地,而不直趋江淮?是以为大宋岁赐尽入金主私库,女真贵族、臣民却为得到半点好处,其族不是生产别无所长,唯有以掠夺他人为己所用。故而,金主不能不权衡利弊,在保证大宋给于岁赐的容忍底线上放纵其南下牧马。如不然,完颜氏早已为他人所忌,被他人取代。”

“何以兵强马壮,不为人凌,何以让国富民强,以括万邦。堂堂华夏,北有金人犯境,西有叛臣盘踞,南方诸蛮频频犯境,朝廷竟然连数十万禁军也供养不起。诸位大人都是饱学之士,何用下官多费口舌,定能体味其中道理。”

王泽说吧,意味深长地笑了!

第九章

“王卿家的扩大行路、经营域外,博取万国之利以供华夏是无不可,然殖民一说,恐有违天朝垂范!”朱影很理解王泽经营海外,取外邦资源充实大宋财富,带动大宋经济的发展。但是殖民在她看来,无疑是对外邦的赤裸裸掠夺,就如她所学到的资本主义第一桶金,是建立在西方对非洲黑奴贸易的血腥之上,这样野蛮的事情是她所不忍看到的。

“太后,臣是言化外之民役使较华夏子民用度低廉,水军在海外建立城寨、扩展土地、雇用当地土人、开矿垦荒、并非无代价役使。而水军海船的存在,又令各酋国部落对朝廷有所忌惮,更加有效的牵制交趾,稳定西南。”

“那也不能随意役使番邦生民?”孙傅似乎有所动摇,王泽的话显然打动了他,但他本着儒家经世原则,又不能不对抄掠异域有着本能的抵触。

“岂是随意役使!”王泽目光中闪烁着兴奋地笑,道:“与当地酋首、长老交易,想必他们会乐意让他们的子民,为他们换取大宋的丝帛青瓷。”

孙傅见王泽一副奸商的笑容,不禁暗自摇头不已,这哪里像是一位与天子共治天下的士大夫。

提到经略海外,不可避免地说到水军,唐格与秦桧二人几乎同时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神佑元年,王泽放弃兵权后却不是毫无代价的,当他交付兵符的同日,推荐上官云担任虎翼右厢都指挥使,并提举水军一行事。原本他们不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认为王泽不过是提携一个旧部军将,而且授官并不是很高,以上官云的功绩,这个职位让不少人感到王泽对上个月有些吝啬。

但细想到这几年水军不断发展壮大,整个虎翼军左右厢全部成为海船水军,王泽又通过支卖司极为关注水军,在众人不知不觉中,虎翼军已经成为大宋三衙禁军中,惟一一个实编满员的厢都指挥司,拥有五万将吏。而且王泽还通过中朝,以远航商船太多,水军兵力不敷使用为由,要求增加增添海船,恢复每军十营的编制。

方才二人还有些模糊,先是唐格面色微变,秦桧的神色跟着稍动,有恍然若失的神态。

行在虽有班直数千殿前司、上四军诸厢及马步军诸军近十万之众,但行在地处江边,水军舟船可直抵城下,而且还不如调动马步军引人注目,换句话说,行在完全控制在水军范围之内。

唐格不禁心中暗呼:‘原来王泽这是以退为进,谁人料到他竟所谋甚远。’

秦桧却自付:‘王德涵好大的手笔!我却没有看出来,惭愧、惭愧!’

但二人谁也没有张口说话,他们虽然悟出王泽手腕,却也明白王泽并非是谋逆之臣,否则也不会饶了这么大的弯子,二人心中雪亮地知道今天才是王泽复出的开始,以王泽目前拥有的实力和清誉,朝廷中已经难找对手,他的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是酝酿以久、经过多方筹划所得,何况并没有触动他们既得利益,先侧耳倾听观察一阵再说。

“此举甚善!”赵谌冷不防插了一句,令孙傅等人大吃一惊,李纲正待要说什么,却听赵谌又说道:“王卿家——这改组军制、编练新军是何说?”

王泽淡淡一笑,道:“朝廷禁军,厢军、签发乡军在营值戍人不下百五十万,耗响巨大,青壮从军,百工乏人。自艺祖、太宗时,朝廷禁军不过十余万,乡军二十余万,尚能平诸国、征契丹,而今空有百万大军竟不能北收失地,灭金平夏,威行四方。故此,臣以为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以臣看来,大宋并非兵将不众,而在于军制落后,人心纷杂。革新军制,编练新军乃是时下当务之急,已经到了非改不可得程度。”

“禁军确实到了应当整治的地步。”李纲对王泽所言深有感触,他感叹地道:“数十万禁军竟然不敌数万鞑虏,实为天朝大辱。”

王泽微微颔首,他确认为宋军数十万大军不敌数万金马,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大宋的治军思想,与禁军编制。

“那王大人是何作想?”张叔夜慎重地问道。

“重建编制、厘清兵种、结构阵法、精选将吏、集训将帅、培养新人。”王泽目光中充满了兴奋,他知道三个变革要务中,军制改革是阻力最小的一个,文官们几乎一致认为地方将帅兵权过大,是到了消减兵权的时候了。

“禁军番号繁多,系将不系将禁军,各部仅有将之下可层层节制,一旦临阵,都统制、各军统制及各军正将互不相统、各将自主进退,都统制若无威望,很难节制诸军,每战虽有十倍于敌,军将却各主进退,被敌军各个击破。是以禁军应建立一套新军制,即可防范五代将帅专擅,又可临阵上下令行禁止,进退如一。朝廷应将各处禁军分期进行改编,设立将帅上下节制的都司、侍卫大军、军,三级将之上的统军将帅,以代替当前各不相统的军以上禁军。以三级都指挥使为主将,辅以使副、都虞侯,设立使副知杂事,都参军使、副都参军使。”

“都参军使?”张叔夜诧异地望着王泽道:“这是行营参谋官?”

“张大人,本朝大将多以公使钱设行辕幕僚充任行军参谋,以利于谋划军机、拾遗补缺。下官以为应当将其制度化,在都司以下,将以上设参军司,其参谋官吏均由武学堂专设参军科培养,非参军科出身的军将,须在担任高一级主将之间,担任参军差遣,而各级军将升迁,必须要有担任参军使的资历,方能授予更高一级的领军差遣。”

张叔夜点头称是,在他看来将帅用公使钱招募能人奇士入幕府,这是拿朝廷的钱培植本人的势力,寻常时候倒是可以为将帅出谋划策,但值强敌在侧,朝廷对诸边将帅的控制能力不能与往日相比,将帅军权已经开始有了某些变化,尽管互不相统,但其长期领兵一方,所属部众与之关系日深,行辕幕僚与将帅关系乃是私属,与朝廷毫不相关。一旦有一异志将帅一朝发难,后果将不堪设想。王泽将参军制度代替私幕,使参预军机的幕僚成为由朝廷任命的军将,更让他拍掌叫绝的是,将帅与幕僚之间数年轮换担当,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将帅长期统军的弊端,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王泽的提议会引起将帅的抵制。

“……将帅官制简化,废除寄禄官,以散官品阶定俸,设官、职、阶,将帅授任不可由节级提任,一律由朝廷设置各级武学堂授业合格方可授予低级军将官职,优等俊秀人才贴阁职……朝廷缺马,可在以海外购入良马外,建立以骡马牵引的可运辎重、可载将吏的偏厢大车……诸般事宜臣以据列折子,此间不能一一诉说。”

“朝廷以枢密院掌兵符,设都参军使司,掌令各都司都参军使,卫尉寺主管各都司都虞侯。侍卫大军各级将帅层层统辖,主将统军,参军使谋划,都虞侯监察,知杂事执兵符。凡大军调令,须得有圣旨、枢密院虎符、兵部节令,到达军中,须得主将,使副、知杂事、都虞侯四人揭令,主将签印、知杂事合符,都虞侯副签,使副具名,缺一不能调兵……这与成立讲武堂集训将帅同步,整顿何军,其部部将以上军将全部入讲武堂,经考核合格后重新授予军职。至于培养新人……”

“徐徐试行,倒不失稳妥之法。”孙傅点头称是。由于朝廷最大的忧虑就是将帅擅军,朝廷无力控制,这些年来,孙傅、李纲等人虽然面对金军年年入侵,但还是维持着旧时将之上的将帅临时调遣,相互不能统辖的制度。王泽的建议虽然授予将帅上下节制,但仍是保留文官对将帅控制,而且在军中又实行军法监督与执兵分权,倒是能让他接受。

“此法甚善,不过恐边军将帅不愿……”张叔夜忧心重重地点出其中阻力,他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如曲端、王渊等有名望的大帅,岂能甘心于被朝廷节臣文官约束。

李纲厉声道:“朝廷大将,何以不服朝廷调遣,若有此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