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大明-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头的一个谜。
_
加油加油!求收藏求票!
第十三章 强力加盟(1)
一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青州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就是在郑玉成的优待政策邀请,以及周祖年率先在青州办起三座工厂的牵头下,来自江南和两京地区的富商纷纷响应,或拟定计划或直接行动,青州府很快便多出了几十家大小不一的厂房。随着工商农三大业的振兴,流民和青州百姓的生活渐渐稳定了下来。
第二件大事是韩煜个人认为的大事,有了周祖年的资金支持,鲁南军械所和兴华货行的厂房很快就建设完毕,一些相应的设备和人才也在赶来的途中。他拟定鲁南军械所要招募三千普通工人,另外高级工匠最少得五百人。
韩煜在他的两家产业设定的是月薪制,并编排了工人的岗位等级,按照不同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级别,每月工钱也不同。不过他曾暗中调查了一下,自己这边最低的工资都相当于其他工厂中等管事的工资。同时,他还采用人性化管理,提供环境优越的工人住宿和免费的午餐,每一个月都有三天的假期,每一个季度还会有一次长假,只不过为了保密黑工厂,月假时只能在渔业小站等周边区域活动,季假才可以进城。
韩煜尽量用二十一世界的集团管理模式来运作自己的工厂,但是身为青州卫指挥使的他,并不能全天二十四小时都将心思放在这些上面。他现在深刻的感到需要一些优秀的人才来协助管理。
随着青州迎来了许多工商农业的工厂,韩煜所建造的渔业小站跟着被带动了起来,人口越来越多,房屋也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了街道、商铺和客栈,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座小镇。因为这座小镇是新兴而起,同时是韩煜一手建造的,所以韩玉成决定不将它录入青州府行政编制,交由韩煜亲自统辖。也就是说,渔业小站是韩煜私有财产了。
韩煜很是兴奋,决定将渔业小站更名为宝镇,因为它就是自己的一颗巨宝。不过因为多了宝镇这一负担,他的心神更加憔悴,每天要在马背上辗转好几个地方,疲惫不堪。其实他有想过让孟宏远、李允和王云来分担的管理一下,但是毕竟三人都是公务员,不可能长久的做下去。
八月末早晨,韩煜在经过一个通宵的时间,终于用最精确的绘制方法设计出了来复枪膛线,加上曾经已经做好的新式盔甲,这两件新军事用品一旦等到鲁南军械所设备和工匠抵达,就能投入生产。膛线的应用,将会大大提升火枪的射程和精准。
韩煜这些天的劳累,让他原本俊秀的脸颊消瘦了不少,双眼也有了凹陷下去的趋势。他洗了一把脸,一时没有什么睡意,决定去宝镇上走走。这些天他为了方便视察工厂和宝镇,并没有住在青州城,而是住在宝镇自己新建的别墅里。
清晨的宝镇处于渐渐苏醒的状态,安居乐业的百姓们勤劳的开始新一天的忙碌,炊烟袅袅,人声希希,看到这一派安详的景况,韩煜甚至都不敢想象两个月前的贼兵泛滥。前些日他收到了山东最新的状况,自从徐鸿儒死了后,贼军势力确实大衰,但仍然顽强作战,只不过由以前攻城掠地转为了游击骚扰,山东总兵杨肇基和巡抚赵彦仍在继续平贼。
游击战一向是难缠的,官军拖到这么久情有可原。而关于朝廷对这次平贼功绩的宣赏,显然在看到事态缓和后就不慌不忙了起来,最后决定在山东彻底安稳后再行赏赐。韩煜就更不用想了,他七天前才知道,两个月前韩玉成保举自己为青州卫代指挥使的折子,至今还压在巡抚赵彦手里,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朝廷还根本不知道有韩煜这号人。
不过韩煜相信赵彦是因为公务繁忙而来不及递呈上去,因为从现在这个情况来看,赵彦是默认准许了韩煜为代指挥使的。
在宝镇转了一圈,老百姓在见到韩煜后都会热情的打招呼。这个民智未开的社会,没有好官坏官、清官贪官,只要能满足百姓生存的,便能得到敬仰。
韩煜来到了镇上一家茶楼,打算吃一些早点然后回别墅睡觉。清早的茶楼人并不多,整个二楼茶座只有一个看上去是来自外地的半百老头。他随意找了桌子坐了下来,前来招待的小二在见到自己后,连连高呼了几声“韩大人早,韩大人光临小店真是万分荣幸”,弄得自己很是不好意思。
这时,离韩煜不远的外地老头身躯动了动,形态龙钟的站起身来,竟径直走了过来。他微微的向韩煜施了一礼,慈和的道:“敢问这位公子是韩煜韩指挥使大人吗?”
韩煜仔细打量了一番眼前的老人,对方虽然衣衫普通,鹤发须颜,却有一股硬朗的雅风,仿佛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乡绅。在长辈面前,他赶紧站起了身,回礼道:“在下正是韩煜,敢问老先生高名?”
看到对方礼貌有加,老人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说:“老朽徐光启,真是没想到,传闻中的韩指挥大人竟然如此年轻,让老朽佩服了。”
韩煜剧烈的一震,字语从牙缝间一一挤出:“徐,光,启!”
十六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大明火器改革的鼻祖,竟然站在了自己的面前,这怎么能不激动呢?他吸了几口气,让自己平静一下来,现在是天启四年,这一年恰恰是徐光启得罪魏忠贤被革职返乡。不过在历史上,这一年徐光启应该在松江府上海县闲住,并潜心进行《农政全书》的写作,怎么会无缘无故跑到山东来了?
徐光启露出一副好奇的表情,饶有兴致的看着韩煜,问:“韩大人,怎么会如此惊讶的神色?莫非,韩大人曾认识老朽?”
“确实如此,在下久仰徐老先生大名,一直都渴望结识徐老先生,今日不期而遇,真是上天的恩惠。”韩煜整个人都处于沸腾状态,连忙向着徐光启郑重的行了一个大礼。
徐光启原本在朝为官,在万历四十七年明军败于萨尔浒,于是自请擢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可谓是文武双全,也因此在外有些声名。但是面对韩煜如此大礼,又以“上天的恩惠”重言,他实在是有些摸不着头脑,连忙上前扶住了年轻的指挥使,哂笑道:“韩大人这不是折杀老朽了,这是何故呢?”
韩煜愣了愣,他当然不能将自己从历史书上读到徐光启的伟大当着面一一说出来,笑了笑道:“哪里哪里,只是晚辈对徐老先生提倡‘学问益于德、利于行、济于事’的思想十分敬仰和佩服,并且您对于火器的独到认识,也让晚辈大感惊叹。”
—
嘿嘿,求收藏。
书评有人留言,让我堵得慌,哎,历史知识匮乏真是汗颜了。希望读者大大见谅。
第十三章 强力加盟(2)
徐光启罢了罢手,自嘲的笑了笑:“如今学问都被挥洒在纸张之上,还有谁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呢?就连老朽也仅仅一副空皮囊,没有用武之地,亦属泛泛之辈!”说罢,吁气连连。
韩煜是能体会到徐光启这番苦衷的。从万历到天启,徐光启的命运一直是坎坷的,早年家境贫寒,一边教书一边读书,后来入朝为官又逢国库拮据、议臣掣肘,几番见解都不得实行。直到崇祯即位,徐光启才有所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供职礼部尚书,推行农政改革、参与历法修正。但是从徐光启遗留传世的著作可以看出,他最大的人生抱负还是希望能够大明中兴,让百姓安居乐业,让辽北恢复和平,让朝野清正廉明。
“徐老先生,你怎么会来到山东呢?”韩煜为了缓和一下双方的情绪,调开了的话题,并招呼徐光启坐了下来,让小二上了新茶点。
徐光启小酌了一口浓茶,道:“老朽自从被阉党下放返乡,在家中实在空乏难耐,一个月前松江府的一家大商户收到了青州知府的邀请函,凑凑热闹就跟着商户一道来了。四天前刚到青州,又听闻韩煜韩指挥在兴办军械所,一时好奇想来拜访一番,前后打听了便来到了宝镇,但在这里却一直没有找到所谓的军械所,正兀自纳闷呢。”
难道自己穿越正在开始造成历史扭曲了?韩煜不禁这么想,他笑了笑道:“在下确实想为大明做一些事情,所以办了一家军械所,但是因为前期资金周转问题,所以还没敢申报朝廷,仅仅是先私下运作而已,因此厂址还是有些口紧的。”
“哦,原来如此,”徐光启叹了一口气,神色并没有见怪的意思,道,“这些年旱灾不断,兵灾又不息,天下有钱的人当真不多了。”
韩煜略略思索,忽然灵光一动,徐光启目前可是正在闲暇,这次被魏忠贤革职,可是要持续到崇祯即位后才得以复返,何不现在拉拢这位大火器专家入伙军械所呢?当下,他恭敬的道:“晚辈的军械所虽然简陋,也不太容易见光,但是如果徐先生能够莅临指导,那晚辈可是要派金车来迎呀!”
徐光启愣了愣,着实的没想到对方会这么热情,笑道:“韩指挥年少人杰,料定大明未来就仰赖你等了,我这把老骨头虽然腐朽,如果韩指挥不介意,还真想去见识一下。”
“这是晚辈的荣幸,军械所离宝镇有几里路程,晚辈马上去安排马车,”韩煜喜出望外,想了想后又补充道,“在等马车的时候,不知道徐先生可否赏脸到晚辈寒舍一坐,晚辈有一些小发明还希望徐先生指点一下。”
徐光启跟着韩煜来到了别墅,韩煜将自己所绘制的来复枪膛线和新式盔甲的图纸递呈给他观看,并在一旁解释了一下这些新产品的优势。徐光启何等聪明,韩煜略略介绍后他瞬间就领悟了过来,不由感叹起来。
两人在别墅详谈了足足一个时辰,包括军学、农学和火器等等,甚至还聊到了各自的政治抱负。气氛十分融洽,老少之间的越聊越投机,甚至渐渐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该。虽然韩煜在农学和政治上欠缺很多经验,但是在科技和军学上却先进非凡。更重要的是,韩煜在讲述自己理想宏图时,不期间竟正中了徐光启的心坎,让徐光启甚是欣慰。
中午吃过午饭,韩煜与徐光启上了马车前往建在深山中的鲁南军械所。不得不承认,韩煜对于自己这座主营产业下了许多工夫,就连厂房的设计都是亲自操刀,建设成颇具现代风格的建筑。
军械所占地一百亩,有些地方甚至是掏空大山建造山洞里,山涧河流被全部占据,用来做水车动力。大大小小厂房共十七座,分别是制造不同军工物品的;另外还有工人宿舍五座,标准的五人间;成品货仓三座。
目前军械所还没有开工,制造的设备只运来了一小部分。但是徐光启是行家,一看这些设备就知道都是从洋人手里购置的好设备,不禁感叹连连。看到这里,韩煜知道时机到了,立刻上前行了一礼,请道:“徐先生,晚辈斗胆有一个请求。”
徐光启一怔,问:“韩指挥有话请讲,再这样行大礼,老朽可真是担当不起呀!”
“晚辈生性愚笨,对火器之事仅仅只懂皮毛。而今辽北不安,洋夷又侵我台湾,晚辈痛心疾首,只想为大明尽一份力量,但苦于一人孤掌难鸣,所以斗胆恳请徐先生留任鲁南军械所总指挥,如果徐先生答应,晚辈愿出月薪百两做为工酬!”韩煜说完,弯腰大拜起来。
徐光启连忙上前扶住,他从宝镇茶座开始就对这位年少的指挥使大为好感,身为代三品大员,在青州享有盛誉,在见到一个老人后依然恭敬起身。更何况,中午时开怀交谈,彼此之间理想又不期相投,这样大好的青年不去扶助,那自己可真是老糊涂了。他蔚然的弹了弹,神色舒展,道:“韩大人如此盛情,老朽真是很难拒绝,那就厚颜答应了。”
韩煜感动的快哭出来了,自己得到徐光启的帮助,工业革命何须轮到一百年后的英国?他缓了缓情绪,道:“徐先生,日后若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无论什么要求,晚辈一定办到。”
“韩大人太客气了,”徐光启很是感激的说道,“老朽别无他求,只希望韩大人抽空能派人去松江府上海县法华汇,将老朽家小迁移过来,从此徐光启就落根青州。”
韩煜大喜:“太好了,太好了,我这就派人去办。”
将徐光启在宝镇上安顿下来后,韩煜回到别墅,一夜未睡的困乏让他头昏脑胀,可是刚一进门,就发现李允坐在客厅里等候自己。
李允见到韩煜回来,匆忙的站起身来,道:“我的韩大人,你这一天跑哪去了?我晌午过来都找不到你的人,快把我急死了。”
“什么事呀?”韩煜疲惫不堪的说着,让下人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醒醒神。
“两件事,第一件是昨天夜里青州卫收到山东巡抚赵彦的诏令,命令青州卫即刻起兵,赶往飞集。”李允快速的说道。
“啊?出什么事了?”韩煜急问。
“诏令上说,徐氏贼军的残党正在飞集结集,意图重振声威,令山东各路大军两日内前往围堵。”李允回道。
“各路大军?现在山东这么多军队,我青州卫才两千五百人,干吗非要我去呢,真是的。”韩煜一脸的不情愿。
“别说了,反正贼军山河日落,正是立功的大好机会,不要错过呀,况且巡抚的违抗诏令可是大罪。”李允挤眼弄眉的怂恿道。
“两日内赶到,你昨晚收到为什么不连夜送来?你这不是要害我吗?”韩煜责问。
“昨夜天气冷,想想飞集离青州就八十里路,一天之内能赶到的。”李允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去你妈的,是不是挨了军罚你替我顶呀?风凉话!”韩煜直直瞪了李允一眼,“那第二件事呢?”
“第二件事是林氏海盗回来了,要见你。”李允说。
“什么时候?”韩煜问。
“也是昨天晚上接到的消息,约在今天中午,现在已经是下午了,得快点去。”李允说。
韩煜叹了一口气,怒道:“你小子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呀,明知道巡抚诏令两日内起兵去飞集,还把海盗见面的时候拖到现在,什么时候你学学人家孟宏远,做事要效率!”
“韩大人,海盗约定见面的地方就是宝镇,我这不是一大早就赶过来了吗?”李允一脸无辜的样子。
“走,现在就过去吧。”韩煜无可奈何的说了一句,茶也没喝完就站起身来匆匆的出了门。
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