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金玉世家 >

第23部分

金玉世家-第23部分

小说: 金玉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梅宴是在清瑶池边设下的,清瑶池是皇宫暗香苑中一方小池,此苑遍植梅花,东边为白梅,西边一片则是红梅,两种颜色的梅花被这小池隔开,红白相映,煞是好看。

  此苑取名“暗香”,便是取自前人诗句《咏梅》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句。

  走进暗香苑,梅香裹在沁凉的冰雪之中,一股清雅之气扑面而来,令人心醉神驰。

  这一回的梅宴,是元帝的宠妃穆贵妃起的兴致举办,受邀之人众多。

  一眼望去,宫里的妃嫔,世家贵妇个个都穿得华丽富贵,不失端庄,而所有人中,最出挑的莫过于穆贵妃了。

  穆贵妃年近三十,不过保养得甚好,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她今日着一件大红羽纱面紫貂毛里的鹤氅,鹤氅是用鹤羽捻线织成面料裁成的广袖宽身外衣,看起来柔软飘逸。

  思芙坐在李氏的身边,甫一见到穆贵妃就禁不住小声“咦”了一声出来,又看了看坐在身边的思芸。

  李氏轻咳了一声,侧了侧脸,看了思芙一眼,她这才低了低头,知道刚才自己失态了。

  思芙这般的惊讶,其实思芸更是,这穆贵妃的一双眼睛水灵水灵,满是神采,看起来就像一潭清幽的池水,还有她的那双唇,看起来和白姨娘真的是有几分相似呢!

  思芸也盯着穆贵妃看,一时间有些晃了神,若不是李氏轻推了她一把,几乎都要忘记上前一同给穆贵妃请安了。

  沈书玉也跟着林氏一同来了,恰巧就坐在她们左侧,书玉仍是改不了那个跳脱的性子,若不是临出门前林氏千叮万嘱千万要端庄起来,她只怕早就要拉上思芸叽叽喳喳说起话来了。

  天正朝民风开放,并没有男女不同席这样的规矩。只不过为了表示男女有别,女眷们都在左边一席,而男孩儿们则都坐在了右侧。

  沈家的大哥沈书瑾是随着林氏一起来的,看起来和书琪不大一样,更有些将门虎子的英气,就连坐也是腰杆挺得笔直笔直的。

  而蒋子乔在他身边就显得幼稚许多,他本以为思芸是不会来的,还沮丧了好久,这一次到了梅宴,却见到思芸粉粉嫩嫩正坐在李氏身边,子乔的心里就跟开了大片大片的桃花一般,乐得快要忘了形,遂一直在朝着思芸这边瞧着。

  书玉眼尖,早发现了,便偷偷用手肘碰了碰思芸,小声说:“芸姐姐,怎么子乔哥哥总在盯着你看?”她又仔细看了看思芸,很认真地说,“你脸上没东西啊。”

  思芸假装不知道,微微低着头就当没看见。

  此时虽是寒冬季节,北风凌厉,可是在暗香苑里早就生起了好几个暖炉,因此天气虽冷,人坐在这露天之地,却并不觉得严寒,身上反倒有些微微的暖意,赏花赏景也就更有了情调。

  梅宴之上,梅花自然是主角,端上来的头三盘是用梅花装扮的精致小点心,都有着不俗的名字——梅花三弄、玉梅凌雪和胭脂梅这三样。

  光听着名字便觉得雅气,再看这点心的造型更是美轮美奂,每一盘都是用梅花形状的玉瓷盘盛着,几块小糕点别致精美,露着梅花的姿态,好看极了,真是令人都舍不得下口了呢。

  糕点刚端上了桌,只听暗香苑的门口传来一声“皇上驾到”,里边所有的人都站起了身来,行礼接驾。

  思芸和思芙站在一处,随在李氏的身边,只是低着头,听见一个浑厚的男人声音。

  “知道你们今日在这里办梅宴,朕心里也是想凑热闹得很,偏刚才千寻来了,朕同他在书房议了一会儿事,心里还惦记着你们这处,就打发了他,赶紧着过来了。”

  思芸低着头心想,这个皇帝的声音听起来倒也不是很凶,还挺温和的。

  穆贵妃陪着笑迎过皇上,伺候着他坐下说道:“原来是郡王来了,臣妾还当皇上是被什么事儿缠着脱不开身呢,还当皇上不来了呢。”

  “朕答应了爱妃,自然要来,更何况宫里也好久没这样的热闹了,你高兴就好。”

  几句话一听便知道这穆贵妃在元帝心中的地位绝不一般,显然是宠极的。

  元帝免了大家的礼,回到座位上边,思芸这才悄悄抬头看了一眼座上的元帝,他看起来大约三十多岁的年纪,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傲人的帝王之气,只是不知为什么思芸觉得元帝看起来仿佛是精神不怎么好的样子。

  元帝矍铄的眼神在在场的一些人身上一一扫过,在看到思芸的时候目光顿了一顿,凝视片刻,仿佛是看到了什么特别之处,颇是意外的样子,可片刻之后又将目光移了开去。

  李氏手里紧攒着帕子,好像很紧张的样子,直等到元帝不再看着思芸了,这才松了口气。

  “大家不必拘谨,朕今天不过是沾了穆贵妃的光来当个闲客罢了,你们该怎么热闹还是怎么热闹,总是要尽兴才好。承奕——”元帝唤过穆贵妃身边一个看起来同思芸年纪大概一般大的男孩儿,“往日你不是最喜欢吟诗作画,还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悠逸居士’的,今日这么多人在,朕就命你以梅为题,作一首诗,也给大家听听。”

  这承奕是穆贵妃生下的六皇子,从小便是元帝的心头肉,几乎可以说是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六皇子天资聪颖,性格温和,又最是喜欢琴棋书画这些东西,不少大臣都赞六皇子是天正朝的“曹子建”,才高八斗啊!

  承奕望着清瑶池两边的梅花,花团簇簇,暗香浮动,不由凝神思索片刻,起兴吟道:“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注1 )

  元帝听了,点头赞道:“倒是气格清雅,用词也颇是清新。最难得是皇儿不过思索片刻就能即兴作诗,当真是不容易的。”

  一旁郑嫔娘娘赶忙接嘴道:“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依臣妾瞧咱们六殿下也是不遑多让呢!”

  “是啊,而且六皇子年纪尚小,便有如此才华,再大些定是个了不起的大家呢!”

  一起了头,一时间座下便是一片赞扬之声,这也难怪穆贵妃是元帝最宠爱的妃子,六皇子是元帝最宠爱的儿子,谁不想多拍几句马屁讨个好处呢?

  穆贵妃听了这一片赞扬之声顿时眉开眼笑,不过却故意在元帝面前谦虚道:“皇上,奕儿的诗虽不错,不过这座下也有不少世家子弟是有才华的,依臣妾看,倒不妨也让他们都做上一首以梅为题的诗,附和一下这暗香苑中的大好景致那也是件上等雅事啊。”

  元帝一听也起了兴致,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更何况座下除了世家子弟之外,受邀的妃嫔也好,诰命夫人也好都是读过诗书的。元帝觉得这个主意甚好,便命内监给宴上众人摆上笔墨,以一炷香为时限,让大家各作诗一首。

  至于席上孩童,元帝为了添些趣味,则是让他们随意写一写,只要是扣着“梅花”这一题便算是附和要求了。

  一时间白雪皑皑的暗香苑中又添了缕缕墨香,珠环翠绕之下,妃嫔们低头冥思,都希望能作出惊艳之作让元帝眼前一亮。

  至于诰命夫人们,不过求个平稳,但求诗作无功无过,既让皇上听着觉得尚可,也不要压了娘娘们的风头,这样说来,倒算不难。

  而对面那些世家子弟,则显得更有压力一些,稍长一些的,希望能在皇上面前露一手,给皇帝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年纪稍小一些的也不敢怠慢,毕竟这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儿,关系到的还是整个家族的脸面问题,就连蒋子乔这样平素惯来轻浮之人,这一回也是端端坐着,认真思考。

  最最轻松无压力的大概就是书玉、思芸这些个年纪尚小的女眷了,原本就读书没几天功夫,写得好是发挥出色,写得不好也是情理之中,就没什么好纠结了。

  思芸并不想出风头,只不过胡乱诌了几句,格律韵脚还有些小错误,早早就写完了,把笔搁了下来。

  沈书玉却在一边唉声叹息,小嘴咬着笔杆子快要在上面啃出了个洞出来。

  哎,谁让她平日里不喜欢读书,虽然被宋夫子教了几天,可其实也不过是去玩儿的,根本就没好好学到东西。现下手里拿着笔,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情急之下在桌子底下扯了扯思芸的衣服,低声道:“芸姐姐,救命啊……”

  “怎么啦?”思芸压低着声音,小声问她。

  “我不知道写什么,芸姐姐,快帮我出出主意吧。”

  此时一炷香的时间已经快要到了,再看沈书玉一脸哀求,可怜兮兮的样子,要是真交了白卷,可是丢脸丢大发了。

  可现在要唐思芸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再写一首出来实在有些难度,没办法了,唐思芸想了想,在书玉的纸上迅速写了几句,丢回给了她,就在这时,香也烧完了。

  作者有话要说:注①:选自宋 陈亮《梅花》,这里说一下,因为文是架空的,所以前面提到《咏梅》也是北宋王安石的诗,这里有一点点冲突。主要是妖儿实在不会写诗来着,随便编一首估计也有很多错漏,就只好借用前人的东西了,还请大家海涵!

  ☆、一失足成千古恨?!

  穆贵妃朝座下众人说道:“时辰已到,请诸位将诗作呈上。”

  女官收了众人诗笺,交到了元帝手中。

  元帝一一看去,其间也有四平八稳之作,也有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可是读来却都似乎没有之前六皇子承奕来得更加有特点。

  众多诗笺之中,却有一张引起了元帝的主意,他将那诗笺拿在手里,仔细品了许久,呵呵笑了起来,命女官将此诗朗声诵出。

  这首诗题为《瑶池小梅》

  女官朗朗念道: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注1:宋林逋《山园小梅》)

  女官刚一念完,元帝便大赞一声:“好!此诗将梅写得俏丽可人,又别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实乃上好佳作!爱妃、皇儿,你们以为如何?”

  一旁穆贵妃仔细听着也赞道:“皇上圣明,此诗颇具格调,又透着一股淡泊之气,的确不错。”

  承奕则是叹服不已:“此诗更胜孩儿所作,只不知是何人所作,孩儿当真钦佩。”

  瞧这字迹,是隽秀的蝇头小楷,可是又好像落了名字。

  元帝笑吟吟地朝着座中众人问:“此诗是谁人所写?”

  一时间座中寂静无声,元帝连问了两遍,暗香苑的气氛一下变得奇异起来,世家子弟面面相觑,妃嫔夫人们则小声猜测。

  唐思芸暗道一声不好,心想刚才只是想帮书玉解围,一时没多思索就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写梅的诗写了上去,谁知道反倒惹出祸事出来了。

  沈书玉小脸涨了通红,见实在躲不过去才慢慢腾腾站了起来,小声回道:“皇上,那张诗笺是臣女的。”

  “哦?你的?”元帝惊讶不已,瞧着沈书玉这小小的人儿笑道,“竟没想到你人不大,倒是个小才女呢,你是哪家的姑娘?”

  林氏这才站起来道:“回皇上,这是小女书玉。”

  “哦,原来是沈随家的千金,没想到武将世家教出来的女孩儿倒是个颇有诗书气的。”

  沈书玉哪里敢瞒骗皇上,急着直摇手道:“皇上恕罪,这诗笺虽是臣女的,可诗却不是臣女作的。刚才……刚才臣女实在想不出该写什么,才……才让芸姐姐捉刀帮忙的,还请皇上恕罪!”

  穆贵妃在旁问:“你说的帮你捉刀的芸姐姐,是何人呐?”

  唐思芸窘得脸都红了,呆呆坐在椅子上,不知该如何是好,也不知道这个元帝是个什么脾气,万一发起火来说她欺君要杀她的头该怎么办呢?

  正犹豫着,李氏在边上咳了一声,提醒道:“芸儿,皇上和娘娘问你,还不上前?”

  唐思芸这才只好硬着头皮走上前去,跪下道:“回皇上,回贵妃娘娘,臣女唐思芸。”

  思芸低着头看不到上面的情况,可是穆贵妃坐在元帝身边却发现皇上的眼中闪过一抹温柔之色,在瞧着下面那个低头跪着的小姑娘的时候竟有些发起了愣来。

  穆贵妃是个识眼色知心意的,朝思芸道:“抬起头来让本宫和皇上瞧瞧。”

  起初刚来的时候,思芸随着李氏坐在席间,这宴桌上这么多人,并不惹人注目,如今却是在这么多人的注视之下,简直就是全场的核心了!

  唐思芸心中有些暗暗发悔起来,刚才自己一时起兴,本想帮人,却把自己推到了这风口浪尖之上,早知道真是不该帮这个忙的。

  思芸将头抬了起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元帝望着思芸,完全不加避忌地看着她的眼睛,眼底的那抹神色愈发柔软起来,就是穆贵妃也从未见过皇上有这般的神情。

  一旁的舒贵妃瞧着思芸“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朝元帝道:“皇上,臣妾瞧着这小丫头倒是和穆贵妃姐姐有几分相似呢。”

  穆贵妃愣了一愣,但仔细瞧,却是真有几分相似的,难道皇上刚才那样的神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唐思芸跪在地上,被元帝瞧得心里有些发毛起来,要知道君心难测,她刚才帮书玉这么一下,若是皇上不追究没事,若是追究起来说不准会怎么样。

  李氏也起身走到思芸身旁福了一福替她请罪:“皇上、娘娘,小女年幼无知,还请皇上恕罪。”

  “哈哈,”元帝笑了起来,指着思芸道,“唐家千金冰雪聪明,才思敏捷,真是同她母亲一般。朕赏她还来不及,何罪之有?”

  李氏这才轻舒了一口气谢恩。

  穆贵妃接着皇上的话头笑道:“忠静夫人是李御史的女儿,文采自然是好的,这府里的姑娘有如此的母亲教着,果然是不俗。”

  她又朝思芸招了招手唤道:“丫头,到本宫这儿来。”

  思芸看了看李氏,见她朝着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