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小媳妇-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边不是很好吗?秋菊想了想,娟娟抽到的19号地也应该是在山路边上,离家里是稍微远了点,而且面积也没有别人的大,但是,地理位置却相当的不错。将来如果把公路修起来,那升值空间就大了去了。
将来可以在那建房子、建厂房,甚至发展养殖业,都是不错的。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分牲口
秋菊拉过婆婆小声说道,“其实,我觉得咱分到的那几块田不错,我看你就别跟人家争了,这地方将来发展空间大着呢,你想想,就在路边上,这要是把公路修起来……”
婆婆瞪了她一眼,大声喝道,“你懂个屁啊?要是把公路修起来,还怎么种粮食?别人不踩到咱田里去?”
也是,在婆婆的眼中,那田土就只能是用来种庄稼的,只要有的吃,能吃饱比什么都重要。那时候的人,哪有那心情去想别的?
秋菊叹了口气,看来自己是白操心了,只得由的婆婆去闹。
几乎没几个满意的,大家都在发脾气,不是土地贫瘠,就是远离水源,要么就是面积分的不够,或者是离家太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吃了亏。
侯兵被怒气冲冲的村民们包围着,天天都有人找他吵架,他也天天都在跟大家吵架。
最后,还是侯书记出面调整,他拿着大喇叭,几乎要站到桌子上了,大声嚷道,“乡亲们,在国家新的政策下,咱大家都分到土地了,首先我们要感谢国家,感谢党,这土地就这么多,人又那么多,难免会有些出入,你们还是赶紧到自己的地里瞧瞧去吧,以后出的每一分力都是为了你们自己,干的每一份活所获得的收入也都是你们自己的,这是多好的事啊,可别才刚分到土地就忘了本了,都赶紧瞧瞧去吧,实在是有意见的可以到乡里去找我……”
乡里?秋菊才发现,原来大队的侯书记已经调到乡里任职乡党委书记去了。
侯书记的话一说,大家稍微停歇了会,尽量压抑着内心的不满,不管心里怎么不高兴,土地都已经分下来了,还是自己抓阄的,以后好好耕种,总比集体的时候要强的多,只要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那多好。
婆婆嘴里老说着吃亏,其实心里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总想去多争取一点,谁都知道,这次土地分完就算是定下来了,以后都不会再重新分了。
当然也有人有些担忧,大声的问道,“侯乡长,这政策该不会再变了吧?现在是分下来了,如果过段时间又收回去变成集体的,那我们不白忙活了吗?大家说是不是啊?”
这话提醒了所有人,毕竟集体制的时代才刚刚接近尾声,可以说还没有完全结束,大家仍然还心有余悸。
“对啊,如果那样的话,还不如不分呢,干脆继续去磨洋工好了。”
“我们也不是怕自己分到的土地不好,土地再怎么样,只要勤劳肯干,也能种出庄稼来,怕就怕……”
侯书记高声喊道,“放心吧,乡亲们,这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时代是在进步的,以后只要大家好好干,一定会有好日子过!”
随着一阵阵掌声的响起,大家开始默认了自己分到的土地,就算是有怨言也只是私下说说而已,不会再到处去找人吵架了。
土地分发算是告一段落了,接下来便是生产队那些牲口和农具,还有一打谷子扇谷糠的扇车,当然最值钱的是那辆拖拉机,虽说已经用了好些年,已经很陈旧了,还是成为了不少人眼中最关注的东西。
秋菊家依然忙碌着,晚上婆婆随便煮了点地瓜粥,碗也来不及洗便赶到公社开会去了,那个时候的人们,好像都不用睡觉了,一天到晚精力特别旺盛,大人们在前面赶着,孩子们在后面跟着,全涌向了公社的广场。
老梁把牲口的数量做了一下分类,要每家每户都分到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也成了侯兵最头疼的事。生产队的牲口栏里一共有十几头猪、十几头牛,还有些羊和一匹老的走不动的马。
大家的目光都盯住了那十几头牛,婆婆冲在最前面,不过,很快就被甩到了后面,她紧张的收搜着秋菊的身影,一把拉过她着急忙慌的说道,“你在干什么呢?好像不关你事似的,赶紧冲上去啊,要不然毛都没一根了。”
秋菊本身不是个会来事的人,特别是这种事,跟这么多人去争抢,不是她的爱好。“娘,你别急嘛,你放心吧,村长他会看着办的,不是谁冲的最快就能分到最好的。”
婆婆扯大嗓门一边往里挤,一边骂道,“你懂个屁!真是没用的东西,什么都靠不住,还是靠我自己好了。”
好一会侯兵才拿了个本子和一支笔过来,大叫道,“大家别吵了,现在开会,讨论下该怎么分,谁有好的主意可以上来跟我讲。”
侯兵的话一出口,下边就炸开了锅。
“讲什么啊?最好是分头牛再加头猪!”不知道是谁大喊了声。
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顺着声音望了过去,说话的人马上就低下头把自己隐藏起来,尽量不让大家看出来。
“分头牛还加一头猪,这怎么可能?干脆全给你家得了。”
“就是,这也太贪心了点,我就不要那么多了,分我家一头牛就好。”
花婶也坐不住了,直接站了起来,叫道,“这还怎么讨论啊?谁不想分到好的?我家劳力少,应该分头牛!这牛还是我家老梁养大的呢。”
花婶的话马上引来大家的轰炸,“你家劳力少给村里做的贡献就少,怎么还能因为这样给你多分点?我看应该少分点。”
“就是嘛,这些牲口是你家老梁在养着,牲口吃的可是大伙种出来的粮食,还有,不给你家老梁也记了工分吗?”
婆婆听了更激动,“我家春来以前可一直都是在给村里做贡献的,当工人也没当多久,我家的劳力更少,我也该分头牛,我家春来都结婚了,应该给他们分头猪,这样公平吧?”
婆婆的话一出,便引来不少的攻击,“照你这说法,我家还两个儿子呢,也会结婚啊,不是得分两头猪?”
“我家分三头猪!”
“我家分五头……”
“你真是心大啊,全给你家得了,就不怕噎着吗?”
“还有那些农具怎么分?我用惯了平时用的那把了。”
大家争吵不休,这场面比看电影还热闹,大人围在前头,小孩跟在后面瞎起哄,大声嚷叫着。
侯兵几乎要站到桌子上了,拿着喇叭的手都在发抖,“好了好了,别再吵了,你们这样吵能吵出个结果来吗?都安静下来,听我说——”
有人突然说了句,如果陆老师在就好了,还能帮着出出主意,秋菊才想起,这两天娟娟都没上学,大概陆大山也跑回家分土地去了。
讨论了几天,最后还是按抓阄的方式,抽到什么就拿什么,侯兵想了很多办法,考虑到了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当然,还是跟分土地时一样,天天都在吵架,侯兵整个人看上去似乎瘦了一大圈,天天被村民们围追堵截,到处跟人解释、跟人吵架。
婆婆依然是让娟娟去抓阄,不过,这回她压力大了些,自己抓住娟娟的手,慢慢伸进箱子,她心里早就想好了,要抓到一头牛,牛的体型庞大,是重量级的动物,所以需要依靠她们两人的力气才能抓出来。
娟娟的手一伸出来,婆婆便迫不及待的打开纸条,这一看傻了眼,比上次分土地时抓的那张更令人失望,她几乎是带着哭腔的,“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早知道让娟娟自己抓就好了,这下可怎么好?”
秋菊拿过去看了眼,才发现上面画了个猪头的模样,杏花沟大部分人不识字,只能通过看图才确认。“猪也挺好啊,娘,你看,这猪养的不错,应该有一百多斤了,到时杀了还能卖点钱呢。”
婆婆气的脸红脖子粗的,“一头猪有什么用?咱家要的是牛,你懂吗?现在春来去了煤矿,你爹又老了,没有力气,家里能干活的就咱两,那么大块田,到时你去拉吗?没有牛怎么耕地?”
种田?耕地?秋菊心里咯噔了下,怎么把这事给忘了?费那么大劲分来点土地,到时怎么去耕种?自己可是五谷不分的,手无缚鸡之力呢,自己的田土可不像出工那样,有力没力,干或不干都可以了,不种地就意味着没有粮食吃,到时的日子可怎么过?想到这些,不禁觉得鸭梨山大。
“这,这还真难办,不过,娘,把猪卖了也能换回点钱不是?”
婆婆气急败坏的,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牛是分不到了,到时要拉田也只能去别人家里借,或者是出钱租头牛过来了。
侯兵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这分到了牛的家庭并不是说这牛就是你家专属的了,来年春耕的时候,要借给那些有需要的家庭,不能为难人家,所以,没有分到牛的家庭也不必着急,到时可以向他们借来用……”
秋菊松了口气,这样就好,只要不用自己去拉田就好了,分到牛还得自己喂,多麻烦。况且,现在人还吃不饱呢,拿什么出来喂养那头粗壮的牛?
侯兵的话还没说完,就有人发出了质疑声,“借?你以为那么容易借吗?向你家借,你家借不?队长,分到人家手中了,谁还愿意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人物”来访
“是啊,我们分到牛的要借给他们,那他们分到猪的会切点猪肉给我们吃吗?还是卖了猪会分点钱给我们哪?”
婆婆从地上爬了起来,“你们真是不知好歹啊,占了那么大个便宜,还卖乖,你要不想借,那我的猪跟你换啊,等来年春耕的时候,你来我家借,我准借给你用,而且不收你一分钱,怎么样?”
“换就换!”有人竟然吐口而出,“你把牛拉去,来年我家耕地的时候,你先给我用,我用完了再给你,我还省得去喂养,你以为养头牛那么容易啊?养头猪不想养的时候,我还能宰了吃,牛能宰吗?要留着耕地呢。”
对了,牛是不能宰的,分牛的时候村里就有规矩,要留着耕地。这样一想,分到牛还真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
婆婆正要说话,公爹在身后扯了扯她的衣服,“真把头牛换过来,你放哪养啊?还得起个牛栏,咱家现在哪有那么大的地?就算有地方,到哪去弄砖?春来又不在家,一时半会是弄不好的。”
婆婆权衡再三,也是,自己要起个牛栏不说,还得喂养它,一头牛呢,一天得吃多少东西?放别人那也好,自己不用出力,来年可以白借来用,还是这样划算些。想到这些,便不再跟人争论了。
接下来分农具就方便多了,大家并不太挑剔,东西领回家,便开始幻想着来年的收成。
能分的和该分的都已经分完了,虽有很多人还是不满意,成天骂骂咧咧的,但一切已成定局,谁也改变不了了。
日子渐渐归于平静,人们开始陷入了对来年开春的期望中,都在想着怎么在自己的地里多种些粮食出来。
入冬已久,天气日渐寒冷,一场大雪飘然而至。
“嫂子,外面下大雪了,你快起来看下。”
一大早,秋菊睡的迷迷糊糊中,娟娟推开房门闯了进去大叫着。
下大雪?难怪一晚上都感觉冷冰冰的,还几次被冻醒过,秋菊慢慢睁开双眼坐了起来。窗户透风的厉害,早已在上面糊上了几层毛边纸,从里面根本看不到外面的情况。
“嫂子,你到外面去看看吧。”娟娟催促着。
秋菊撩开那床薄棉被,上面还盖了好几件衣服,随手抓起一件衣服穿好,打了几个哈欠,感觉整个身子都是冰的,“好冷啊,这什么天气,怎么会冷成这样。”
走到大门口,大朵大朵的鹅毛大雪飘下来,院子中已经积了厚厚一层雪,远处的山上也是白茫茫一片,偶尔露出一点绿色。再看田里也是厚厚的一层雪,田横全给覆盖了。
公爹披了件棉袄走出门口笑道,“这么大的雪,来年好收成啊。”
婆婆从厨房端了盆脏水出来倒掉,嘴里叫着,“好什么啊?才刚分了田土,上面那些石灰都让雪给盖住了,等雪融化的时候,石灰也被冲散开了,怎么看哪一块是自家的地啊?到时,准吵架。”
秋菊有些纳闷了,不解的问道,“还有什么好吵的?分田的时候不都已经查看好了?谁会那么没记性啊,别的什么记不住,自己的土地肯定不会弄错的。”
婆婆哼了声,“就是因为记性太好了,才会弄错,哼,别把什么都想的那么好,等会吃完饭得到田里去打个转,不去转转心里头总是不安落。”
这种天气还去地里?也是,过贯了集体制,这才刚分了土地,上面还没耕种过呢,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秋菊站院子中,任雪花飘下,头上衣服上很快就飘满了雪花,马上又融化成水,渗透到衣服里面。脖子上围着去年春来给买的那条大红围巾,把头窝在围巾里头,感觉舒服又暖和。
吃完早饭,婆婆给弄了两个火盆摆在厅堂,把家里的事情做好便迫不及待的往自家的地里走去。公爹依然坐厅堂摆弄着那竹篾,厅堂里已经堆了好大一堆的竹篾制品。山上的竹子、树木什么的也分给了大家,自家有了竹林,坎竹子是没什么问题了,只是,编制的这些东西一直堆放在家里,没地方销出去。
娟娟已经放寒假了,现在已读二年级,见家里没什么事,便坐在厅堂里写作业,秋菊觉得无聊,在屋里坐了会,总感觉心里不踏实,干脆到外面溜达去了。
秋菊小心翼翼的走在路上,田间小路已被大雪覆盖,看来昨晚下了一夜的雪,这时,雪渐渐停了,太阳也露了脸,阳光照射下,雪开始融化,泥土松松的,脚上穿的一双旧解放鞋很快就弄湿了,水渗进鞋里,脚上滑滑的,很是冰冷。
田里到处站了人,大家都在看着自己的土地,指手画脚着,计划着来年能种什么,满脸的兴奋。这让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