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学校的故事 >

第23部分

学校的故事-第23部分

小说: 学校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子:“早听说‘吃在广东’了,真是名不虚传。”

好吃的东西总是容易很快吃完。

唐朝:“怎么样?要不要再来点儿别的?”

文子:“我也想啊,可惜呀,吃不下去了,太饱了。”

唐朝:“好,那咱们撤吧,去别的地方逛逛。”

文子:“好啊。”

一结帐,还不贵。

文子:“这么好吃的东西,一点儿也不贵哎,比北京还便宜呢。”

唐朝:“好吃不一定就贵啊。广州呢,其实是个市民消费城市,普通市民都喝得起早茶,逛得起博物馆,都不贵。这一点比北京好,北京的文化生活属于奢侈消费,不是给一般生活水平的人准备的。”

文子:“哦,这样啊。真不错。”

唐朝:“明天早上,我带你去喝早茶吧。”

文子:“早茶,大早上起来就喝茶,跟北方习惯真不一样。”

唐朝呵呵一笑:“其实‘喝早茶’的意思呢,就是吃早点,不是光喝茶,只不过这儿的人都这么叫。这儿的早点可是非常丰盛的。”

文子:“啊,刚吃完这顿,又想下顿了,哈哈。”

唐朝:“呵呵,明天早上我带你去吧。现在呢,想去哪儿?”

文子:“我第一次来,当然你是导游了。”

唐朝:“先上车吧。”

文子:“我有个建议,明天你别开车了,我们坐坐公交车和地铁怎么样?我们走着逛逛。”

唐朝:“好啊,我看行。”

两人上了车,唐朝开车。

唐朝:“带你去陈氏书院看看吧。”

文子:“好啊。”

陈氏书院的门票只有十块钱,这让文子也吃了一惊。

唐朝现在又当起导游来了。

他介绍道:“这家陈氏书院呢,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绪年间建成的,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为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住处。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为三进式庭院,由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它的建筑装饰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的精华,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砖雕、陶塑、铜铁铸等工艺进行装饰,技艺巧夺天工,十分有名。它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文子都惊了,这么专业的解说辞,可见他为今天的出游作足了准备,文子打心里感动。

还有啊,陈氏书院的辉宏建筑果然让人叹为观止。文子从来没见过如此漂亮的房梁艺术,雕的真是完美绝伦。

文子在这里照了很多照片,也有两个人的合影,多美的旅程!

逛完陈氏书院,又到珠江边走了走,这里的夜景真是美伦美幻。

两人吃完晚饭,聊到很晚,才依依不舍地分手。

文子刚回到酒店,红红就来了电话。

红红:“怎么样?老文子,我给你找的陪逛还好吧。最重要的要,他也未婚啊。呵呵。”

文子:“啊?你故意这么安排的?”

红红:“对他印象怎么样?”

文子:“简直太神奇了,他就是我在飞机上遇到的那个梦中情人。”

红红真的吃了一惊:“天哪,真的呀?看来你们俩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太好了。”

文子:“呵呵,这还要感谢你这个恩人哪。”

红红:“嗯,那是。你们得好好的请我啊。”

文子:“当然,你说吧,想让我怎么请你?”

红红:“这样吧,明天我没空儿,后天你们俩请我跟我老公去温泉怎么样?”

文子:“温泉?好啊,太好了,我也想去呢。”

红红:“你们俩要速战速决呀。”

文子:“一定抓紧。”

红红:“我也会从旁协助的,呵呵。”

文子:“哈哈,好呀好呀,你可是我的贵人呀。”

红红:“明天让他再好好儿陪陪你,好了,现在我要给唐朝打个电话,问问他对你的感觉,哈,真是姻缘天注定啊。行,不跟你说了,拜拜。”

文子:“嗯,拜拜。”

红红还真给唐朝打了电话,唐朝说在飞机上他对文子就一见钟情了,那天还后悔忘了跟她要电话呢,没想到就这么又见面了。

第二天,文子和唐朝一早就去喝了早茶,吃完了丰盛的早点,然后就又开始了他们的广州之行,两人去逛了上下九、正佳广场、南越王墓、中山陵,玩得太痛快了。

接着,第三天,四个人又去郊区泡了温泉,享受极了。

几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文子和唐朝将要返回北京了。

红红给他们买了很多礼物,让他们带回家给家里人。

两人是坐晚上的飞机回京的,同坐飞机去,又同坐飞机回来。去的时候是陌生人,回来的时候却已是恋人了,奇妙的旅程。

在飞机上,坐在唐朝身边,文子发自内心地笑着,她太幸福了,这番广州之行,除了妙不可言,就是妙不可言。

第三十二章 再见,韩国城

 文子去了趟南方,居然斩获了一个男朋友,这个消息简直不可思议,也非常振奋人心,女人她们怎么可能放过她。一天到晚缠着她,让她讲怎么钓到大鱼的,大家好吸取吸取经验。

这个故事足足讲了两个星期,大家才算尽兴。

韩国城里的生活依然还是老样子,学校里熙熙攘攘,上课、下课,未婚的老师们整天相亲,大家没事一起聊聊天、吃吃饭,还是以前那点儿事。

不过自从有了男朋友以后,文子的心情变了很多,整个人都精神十足。特别是她的“优秀”男朋友,让学校的未婚女老师们好生艳羡,几乎大家找男朋友的标准都要参照他。

吴影整天说:“怎么这么好的男人就没让我遇到呢?人又好,又帅,又有钱,唉……”

女人说吴影越来越像祥林嫂了,每次她说的时候,女人都会反驳她:“那有什么办法?谁让人家文子命好,就遇上了,你呀,羡慕也没用。”

文子自从有男朋友以后,就很少跟她们一起吃饭了,谈恋爱是当务之急嘛。虽然女人总说她“重色轻友”,说归说,但心里还是替文子高兴。

时间真的就像流水,转眼春节就到了。

趁这个新春佳节,文子带男朋友见了父母,唐朝也带文子见了未来公婆,双方都很满意。一般见了双方家长,说明这事儿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两个人的婚事很快就确定了下来。

经过双方家长的协商,两人准备在“五一”劳动节举行婚礼。

最后都定好了,办完仪式之后,两人就出国旅行,多长时间随他们乐意,费用由唐朝的老爸给出。

女人她们觉得有些失落,不知是因为文子要结婚了,要脱离她们这个单身团体了,还是因为自己还没有男朋友感到孤独,说不清楚,总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

文子的婚礼在一家五星级大饭店举行,因为唐朝家很富有,所以婚礼办得盛大而体面。

文子在婚礼当天太漂亮了。

文子所有的好友都到齐了,女人她们自然不能缺席,大家既高兴,也伤感,举杯的时候有种说不出的情绪,女人愉愉地落泪了。

婚礼的第二天,文子向学校正式提出了辞职。

这让女人她们吃了一惊,本以为请两个月假就回来了,怎么会辞职了呢?

文子说她在这个地方呆得没意思,现在有其他机会,所以打算渡完蜜月回来就换工作了。

第三天,飞机起飞了。

文子离开了,带走了大家的很多欢乐。

第三十三章 空城

 文子的离开很突然,在她离开之后,学校里似乎少了很多欢笑。

而生活仍旧以缓慢的节奏摇摆着,前进着。

春去春又回。

就在这年的春天,韩国城忽然一夜之间人去城空,变得异常的静,死一般的静。

所有人都在议论一个词,那就是“非典”。

没有人知道“非典”是什么?只觉莫名的恐惧从四面八方涌来,死神仿佛随时都会带走每一个人。

大家已经从新闻里听说了,疾病正在京城迅速地漫延。

女人今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就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儿,因为眼皮一直在跳,跳得女人心里不安。

早上打开手机,女人就收到了一条学生的短信,内容是这样的:“老师,对不起,听说韩国城里有人感染了‘SARS’,所以我们坐今天早上的飞机回国,再见。”

看完短信,女人告诉了吴影学生走了,两个人心里都沉沉的。

当我们还没有强烈的意识到“SARS”的可怕时,还没有弄清楚它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其实灾难已经降临了,而外国人也早已坐上飞机“逃之夭夭”了。

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意识比我们中国人更强,更懂得惜命吧,而也许也是我们真的无处可逃。

清早的友谊桥学校不再人声鼎沸,变得一片沉寂。

居然连一个学生都没有了,教室的门开着,灯黑着,里面空空的。

老师们今天都到齐了,无奈地坐在走廊的长椅上,默默地,每个人看起来也是空空的,和那空空的教室一样。

女人觉得自己再也闹腾不起来了,虽然还是在怀疑,难道自己一夜之间真的长大了?

她沿着走廊慢慢地踱着,看看教室,所有的教室都是空的,椅子上没有任何学生的影子,学校里没有了欢声笑语,恐怕不会再有学生了,没有人知道这场可怕的疾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坐了些时候,大家收到了通知:请所有老师先回家,等疾病过去之后再通知大家回来上课。

老师们就这么散了,情绪低落地走出学校。

望着这座白色的小楼,它竟然和这个春天是一样的颜色。

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女人跟几个好友提议,到咖啡厅再坐坐,没有人反对。

谁知咖啡厅的门紧锁着。上面只留了老板白洁的电话。

咖啡厅都关门了,还是回家吧。

女人和吴影回到家,高兴不起来。

女人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抱着靠垫,呆呆地坐在那儿。

吴影也坐下来。

女人:“唉……怎么会这样呢?”

吴影:“唉,不知道啊。天灾人祸,我们也没办法呀。”

女人:“现在才三月,不知道这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啊?听新闻里说天气越暖和传得越厉害。”

吴影:“要不咱们先回家吧,等过了这阵再说吧。”

女人:“我们可是刚交了房租啊。”

吴影:“那怎么了?交了就交了呗,先空着,回家住段时间,等安全了再回来,老家没北京这么厉害。”

女人:“嗯,倒也是,也不知道怎么传上的,听说吸口气说不定就传上了,说不定就没命了。”

吴影:“是啊,安全第一,什么也没命重要。晚上我跟我妹商量一下儿,先回家躲躲。”

女人:“嗯。”

女人也不知道自己要不要离开北京,还没想好。

晚上吴影姐妹一商量,决定每二天就去买票,马上离开北京。

吴影劝女人也赶快走吧,女人说:“你们先走吧,我再过几天走。”

吴影姐妹走了。

房子里只留下女人一个人了。

女人一个人呆在家里,家里也从未这么安静过。

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看看外面,马路静静地躺在那儿,大家现在尽量不出门,街上真静啊,在阳台上呆了十分钟,居然没看见一个人经过,女人怀疑这还是以前那条热闹的大马路吗?偶尔有个人路过,也是戴着口罩,急匆匆的,好像要去赶车一样。

天空真蓝,树也很绿,忽然间一群鸟从枝头掠过,然后又冲向天际,时而又俯冲下来,像一条优美的弧线,在空中划过来划过去,这种感觉真好。

女人从来没有欣赏过这样的风景,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安闲。

白天看看书,看看电视,上上网,晚上还是看看书,看看电视,上上网。

时间一下子慢了下来,如果没有这场疾病该多好,可如果没有这场病,也绝没有这样的闲暇,生活真是矛盾。

一个人呆在家里,女人觉得很好,她决定留下,不回老家,虽然老妈多次打来电话催她回去。不过女人还是想留在这儿,一个人呆着。

在家好说,麻烦的是出去买东西。

没办法,每天都得吃饭啊,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呆在家里。

出去买菜真是一场危险的行程。

四月,外面是艳阳高照,可大家必须戴上大口罩,而且必须是十六层的超厚口罩才行。

来到菜市场,卖菜的也都是全副武装。

女人到一个菜摊儿,听两个卖菜的大姐议论。

戴白色口罩的说:“听说了吗?昨天朝阳区又感染了十个。”

另一个戴白口罩的说:“听说了,唉,太可怕了,不知道今天还要感染几个呢。”

女人看了看她们,又看了看菜。

实在太热了,女人摘下口罩,说:“麻烦你,给我来一个茄子,一个白菜,一个……”

话还没说完呢,白口罩摊主就说话了:“小姐,你还是戴上口罩吧。”

女人没办法,又戴上继续说:“再来两个西红柿,一个菜花。”

每次出来,女人都要买一个星期的菜,新闻里说尽量减少出行的次数。

菜都称好了。

白口罩摊主说:“一共十六块钱。”

女人拿出钱给她,摊主远远地伸过手来接,那动作不像接钱,倒像点炮竹。

不知为什么,女人没那么害怕。

怕有什么用?人的命天注定。

买了菜,女人想起来家里的扫帚坏了,干脆就一块儿买回去得了。

到杂货摊上看了看,也没人,只有女人一个顾客。

摊主倒是没戴口罩,他问女人:“买点儿什么?都便宜卖了。”

女人:“给我拿一把扫帚。”

摊主递给她:“十五块。”

听口音,摊主应该是南方人。

听了报价,女人顺嘴就说:“便宜点儿吧。”

摊主突现一副可怜的神情,说:“哎呀,小姐,别砍价了,我们这已经都甩货啦,想再卖点儿钱赶快回老家,活过今天,还不知道能不能活过明天呢。”

女人一句话也没说,递给他十五块钱。

势态看来真的很严重。

从三月到现在,一个多月了,女人确定自己没有发高烧,没有咳嗽,看来还没得“非典”。

一个多月来,女人每天在家坐仰卧起坐,腰居然瘦了一寸。

一个多月来,女人看了好几本书。

一个多月来,女人给很多朋友发了短信,包括那些很久没有联系的。

一个多月来,女人喜欢上了这种安静的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