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匡【楔子&简介】地球极小,可是文明和野蛮之间的距离却极大。难道真要靠“天神”来消除这个距离吗?【第一章、大会天下】在没有叙述这个新的故事之前,关于上一个故事《卖命》还有一些补充。一《卖命》的故事情节已经全部说完,可是还有不少感想和经过,若是不说明白,就意犹未尽。不但说故事的人,会如骨鲠在喉,就算是听故事的人,也会感到少了一截,所以必须补充。好在这种情形 借新故事的开始,补老故事之未竟,在我叙述的故事中,已经出现过很多次,各位读友想必习以为常。却说我和白素,在非人协会总部停留了将近半个月,而当天一直到我们从水中出来几小时之后,我才想到,我们在柳絮古堡附近的湖边失踪,不知道到现在过了多久?...
作者:老卜序言 声明:为了避免有关政治问题从而通不过审核,虽然仍然将本作品的背景设为地球,但国家名称将全部自己设定,文化历史背景基本不变,政治背景将做较大改动……以避免出现任何政治问题……第一章 异变 2010年7月9日星期五,这已经是陆越在商南科技大学生物研究所攻读硕士的第二个年头了,一年来,陆越已经把实验室所要用到的技术学的七七八八了。今天一早醒来,陆越和往常一样,早早的来到实验室开门,由于老板(在实验室称呼导师都为老板)把他分配到了一个叫李凤的博士生手下,而这个博士生却又正在准备毕业论文,所以这一年来,陆越几乎每天都是最早来实验室的,忙的一塌糊涂。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在25岁之时仍然找不到女朋友。...
作者:[美]L·罗恩·哈伯德序言《物竞天择》成书之时,马奇诺防线犹存。那时的敦刻尔克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法国沿海小镇。世人对不列颠之战、布尔哥、塞班岛、硫黄岛、V-2火箭还是闻所未闻,因为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些事件才真正发生。《物竞天择》中却对这一切均有所暗示,事情一旦发生可真是转瞬间就来到眼前。《物竞天择》描绘的是虚幻的、不合常理的世界,是一种纯粹的假设。《物竞天择》里的中尉屡屡出现在风雅的赞美诗中,被吟咏讴歌,为作者歌功颂德的人想要广大公众都承认作者的伟大;而诅咒作者的也大有人在,他们甚至要毁辱作者的形象(经查实,已经有人这么做了)。《物竞天择》在美国出版却在英国遭到拒绝。波士顿不偏不倚,因为书中只有无知的杀戮绝没有什么强暴妇女等不洁的文字。有人对《物竞天择》不屑一顾,更有人视之如宝,不忍释卷。...
作者:蓝色天体陷落异星 楔子犹如风车叶轮般的耀眼悬臂里汇集了数量庞大的恒星。这是银河系四大悬臂之一的边缘。这个不起眼的星系里早已进化出智能生物创造的文明。他们称自己所在的星系为普休系。普休系,有13颗行星围绕着炽燃的太阳飞行。接近太阳的第5颗行星是这个星系文明的发祥地。如今这个文明已经裂变为三大阵营。在更远离太阳的位置上,第7颗名为津卡玛的行星上,已经感受不到多少太阳的热量了。厚重阴冷的天幕下,波涛汹涌的深色海洋覆盖着行星的大部分表面。荒凉的大陆和岛屿上罕见人迹。津卡玛近卫军第12特勤队的舰艇停泊在凄冷的海面上。在舰队前方正北位置上是神秘的撒根岛。这个小岛在上亿年里向北极方向漂移了不少。在岛的中央,有一个巨大而古老的环状结构。伴随着低沉隆隆的响声,它正在发光发热。...
作者:倪匡------------第一部:平凡矿工杀人如麻我将这件以下要记述的事件,称之为“眼睛”。“眼睛”这事件,和煤矿有关。煤矿,是生产煤的地方。在亚热带都市中生活的人,对煤这样东西,印象不可能太深刻,甚至可能连看也没有看过。但撇开煤是工业上的主要能源这一点不谈,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煤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煤,大抵可以分为泥煤、烟煤和无烟煤三类。煤,据说是若干年前 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 的植物,大批的植物林,因为地壳的变动,而被埋到了地底,经过长久的重压而形成的。煤之中,以无烟煤的形成年代最久远,也以无烟煤的形状、外观最为美丽。在严寒的天气中,看到一大块一大块闪光乌亮、光滑晶莹的无烟煤煤块,那感觉就像是饥饿的人看到了香喷喷的白饭一样。...
作者:[美]库尔特·冯内古特序言小说发表时,我住在科德角的巴恩斯特布尔村。我问住在附近的一位渔民,对此他有何感想。他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个白痴。他应该把鱼身上的好肉割下来放在舱底,余下的留给鲨鱼。我最近已过了七十三岁。我母亲活到五十二岁,我父亲活到七十二岁。海明威死的时候差不多快到六十二岁了。我活得太长了!我该怎么办?答案:把鱼肉割下来。把其他部分扔掉。在一九九六年的夏、秋两季,我就是这么做的。昨天,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一日,是我七十四岁生日。七十四岁!我那条臭不可闻的大鱼名叫《时震》。我们且称它为《时震之一》吧。让我们把这一部分以最好的鱼肉与过去七个月左右的想法和经历一起炖煮的东西,称做《时震之二》。...
作者:[英]威廉·戈尔丁序言一个金发男孩从最后几英尺的岩壁上滑溜下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找条道儿奔向环礁湖。尽管他已脱掉校服式的毛线衫,这会儿提在手里任其飘摇,灰色的衬衫却仍然粘在身上,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前额。在他周围,一条狭长的断层岩直插林莽深处,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之中。……——选自威廉·戈尔丁:《蝇王》“蝇王”即苍蝇之王,源于希伯莱语Baalzebub,在《圣经》中“Baal”被当作“万恶之首”,在英语中,“蝇王”是污秽物之王,也是丑恶灵魂的同义词。在这部作品中,戈尔丁用他特有的沉思与冷静挖掘着人类千百年来从未停止过的互相残杀的根源,是一部揭示人性恶的现代版寓言。故事设置了人的原善与原恶、人性与兽性、理性与非理性、文明与野蛮等一系列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令人信服地展现出文明、理性的脆弱性和追求民主法治秩序的难度,说明了人类走向专制易,奔向民主社会难的道理。在欲望和野蛮面前,人类文明...
作者:倪匡自序“没有顺民,不会有暴君。”这是名言,要是广大群众,对付暴政,都有拚命的勇气。暴政绝无法生存,人类的历史也必然不是这样。地球人的性格,看来是可以改变的,暴政在地球上的范围正在缩小,虽然有不少人,自己做了顺民,还努力要别人也做顺民,或努力由顺民晋身为奴才走狗,可是历史总是走向暴政的灭亡,而暴政的灭亡,是要有人肯拚命,用生命作代价的。太严肃了,是不是?只不过是有感而发 这个故事,实际上十分轻松有趣,只是略为借题发挥了一下而已,尤其是在故事后来出现的那个女野人,更是卫斯理故事之中,从来也未曾有过的人物,她的名字是红绫 故事中的人名,第一个字是颜色,第二个字和丝有关,从白素开始,有黄绢,有黑纱,有蓝丝,又有了红绫,算是作者的一种自娱。...
作者:罗伯特·西尔弗伯格第一篇夜翼第一章罗马这座城市建在七座小山上,据说曾经是早期人类的首都。以往我对此一无所知,因为我是瞭望人团会的,只负责守望茫茫太空,了解罗马的历史是史学家团会的事。然而,今天黄昏时分,从南面第一眼看到罗马城的时候,我就深信不疑,罗马有着辉煌的历史,就是现在,它也依然是一座有好几万人的大城市。高高的铁塔醒目地耸立在暮色中,城里闪烁着迷人的灯光。在我左面,太阳已经西下,天空一片彤红。一条条流动的天蓝色、蓝紫色、深红色的云带翻滚着,扭动着,跳着夜之舞,相互交叠,使天空越来越暗。在我右面,黑暗已经降临。我极力想找到那七座小山,但落空了,可我知道,这儿就是当初那条条道路都通达的伟大的罗马。想到祖先的丰功伟绩,我不禁肃然起敬。...
作者:倪匡---------自序这个故事的记述,从开始到结束,花的时间相当长,而在故事的叙述中,有好几处出现“可以休矣”之句。是不是真的可以休矣?倪匡 一九九八、八、二十真是古怪,没有多少年前还完全无法想像 其魔鬼引诱之一乎?一、喋血浮沙岛我所记述的故事,很多从偶然开始。在众多的故事之中,我认为最偶然的一个是《奇门》,因为从这个故事中,又衍生出《天书》那个故事来。如果不是一开始的偶然,根本不可能有这两个故事的产生。这个故事我题为《人面组合》,也开始自偶然。所谓“偶然”,就是指事先完全不能预料,而且只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才会发生的事情,如果在时间上相差了几秒钟,或者在地点上相差了几公尺,就不会发生。也就是说,一定要恰好在这个时空的交叉点,才会有这件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