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水果的 初秋的傍晚,已经很冷了。广场上没有几个人。他袖着两只手,脚下是一个竹篮子,篮子里装着本地叫做“沙果”的水果,通红通红的。看见有人从跟前走过,他就小声嘀咕:“新鲜的沙果,刚从自己家树上摘的。”,从打扮上可以看出来,他是附近郊区的菜农。 忽然,广场上的几个摊位一阵骚动,大家搬起手边的东西四处逃窜。他慌张地拎起篮子,没跑几步,就被后面的“城管”撵上,使劲夺他的篮子。他撕扯着,嘴里喊着,我不卖了还不行吗,我不卖了还不行吗?理着小平头的“城管”不答腔,用穿着皮鞋的脚狠踹他的腿,以迫使他撒手。他一个趔趄,“哗啦”一下,沙果撒了一地。小平头不依不饶地去踩那些水果,好像跟它们有多大仇似的。他拼命地推开小平头的腿,带着哭腔喊,别踩了,别踩了。...
上一个最喜欢的BBS论坛,读到名叫“真心小骗子”的网友的一个贴子,感动莫名。回到家,我居然从父亲那里讨要了一杯白酒,一饮而尽。父亲说:“心情不赖呀?”我说:“是啊,因为我看了一个好看的帖子。” 那帖子是这样的: 那天我在阅览室随意翻看杂志,见一个人径直走进来,被管理员叫住:“登记名字和卡号!”那人停住,有点不知所措:“我没有卡号。”“是这学校的吗?”管理员没有抬头,只是继续着手上的活。“不是。”“哪儿的?”“工地上的。”管理员顿了一下,抬起头,看着这个陌生的来客,问道:“哪儿的工地?”“就是学校操场后面的那个。”低沉的声音有些不自信。沉默了3秒钟等待中,听到管理员缓缓地,却是很肯定地说:“进去看吧。”...
『状态:全本』『内容简介: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章节内容开始-妈妈的一封信(代序)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
一 第一次见到良子哥的时候,他12岁,我9岁,他上四年级,我上二年级。他的个子经我高出整整一头,脏兮兮的样子让人看了极不舒服。 良子哥喊我妹妹,我却不喊他哥哥,我喊他的名字李国良,或是干脆叫他“哎”,在我心里,他只不过是我家收留的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而已。 我父亲当时是村上的民兵连长。1982年,村上搞联产承包,父亲和母亲一起承包了村南的一片苹果园,父亲能干,又懂技术,我们家苹果的产量比一般人家的都高,日子过得在村上数一数二。 然而,好景不长。1984年夏天,父亲从果园锄草回来,到村西的河里洗澡,一个猛子扎下去就再也没能上来。后来,家里的一个远房亲戚给母亲介绍了继父。继父家里很穷,好不容易讨上媳妇,媳妇却因为忍受不了贫穷跟一个倒卖粮食的外省人跑了。于是,从那天起,继父和他的儿子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第一滴血》全集作者:[美]戴维·默莱尔译者:张学君第一部 第一章他的名字叫兰博,是个让人费解的年轻人。此刻他正漫不经心地倚在肯塔基州麦迪逊郊外的一座加油站的汽油泵旁边,手持一瓶可口可乐,向停留在这里加油的一辆汽车竖起拇指请求免费搭乘。他的长发聋拉在脖颈,浓密的胡须遮住了脸庞,卷起的睡袋放在脚下的沥青路面上。然而,望着他衣衫槛褛蓬头垢面地站在加油站旁的模样,人们绝不会料到一天之后,即星期二,为了将他追捕归案,巴萨特县的警察倾巢出动,更不会想到,星期四他竟然从肯塔基国民卫队及六个县的警察和众多喜爱射击的公民眼皮底下逃之夭夭。谁也无法了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更琢磨不透他怎么会掀起这场轩然大波。...
并非寓言故事一根旧鱼竿现在,就开始我们的故事吧! 5年前,和所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我面临着一次新的人生选择。幸运的是,我很 快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做论文答辩之前,我就开始到处投递简历,接受面试。整个过程并没 有想像的那么漫长和艰难。也许正是这种被夸大的假想,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第一个 愿意接受我的公司。 我需要一份工作! 这种感觉潜藏于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心中——一种长期沉闷生活的冲动,尽管我们 并不知道那份工作究竟意味着什么。 达成职业意向之后,我如释重负,但是却又没有因轻松而愉悦,相反,却有些身心疲惫 ——一种无力感通过脊梁贯穿全身。 其实,我应该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兴奋起来:顺利完成了学业,尽管不是什么名牌大学 ;没有留下任何债务,当然也没有任何积蓄;一毕业就如愿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工资并没 有期望的那么高…… 我对自己这种恹恹的懒洋洋的精神状态...
1918年11月21日,历时四年有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停火了。巴黎,这个欧洲大陆胜利国的核心都市一改战时的萧条,突然热闹了。1919年的新年刚过,距巴黎18公里的昔日皇家圣殿——凡尔赛宫更是灯红花绿,装点一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各国政府要员,外交魁首,顾问专家,名流名媛,以至王公贵族,僧侣教士,纷纷涌向这里,发疯般地寻乐。这些人来到巴黎,绝不仅仅为了寻欢作乐,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在即将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讨价还价,为自己在战后捞到更多的好处。巴黎和会,这场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国际会议,实际只有英、法、美、日、意五国的“十人会议”才是真正的主角,其他国家除了能够参加与本国事物相关的会议,基本没有表达自己看法和意愿的权利。德国、奥地利等战败国更是连参会的资格也没有,他们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安静地站在一边,等待着胜利国开出的赔偿条件。所以,巴黎和会既谈不上和平、也谈不上和解,更...
《马云如是说2(中国创业教父的商道真经)》作者:纪子义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01月内容简介《马云如是说2》:2009年,为了满足许多热心读者的要求,我们继续推出了内容全新的《马云如是说2》,共同构成了向创业教父马云学习的“盛宴”,尤其是在华尔街金融风暴背景下,学习马云与阿里巴巴如何过冬更显得尤为重要。早在2007年,马云就曾做出“过冬”预警。2007年12月8日,在“2007(第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刚刚带领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成功上市的马云说道:“我为什么上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在准备‘过冬’。最近我特别紧张,也特别小心。”2008年7月23日,马云发出题为《冬天的使命》的内部邮件,号召阿里巴巴全体准备“过冬”。原因是,他认为全球经济将进入非常困难的时期,且预计这“冬天”将非常漫长。然而,当时人们还纷纷沉浸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即将开幕的氛围之中,对奥运会的关注与信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