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先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极有趣。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某一天某一个人睡了一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两千年之后,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这个假想实在不能算是太新鲜,因为卫斯理的故事中,早已有了许多这样的假想,有许多例子可以信手拈来。高彩虹和王居风在时间中旅行,就曾到过几百年后;秦俑卓齿更是几觉睡了两千多年;更有离奇的,在《玩具》那个故事中,卫斯理甚至到几万年之后。还可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既然已经写过如此之多诸如此类的故事,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似乎就是多此一举了。...
前言后备是一个专用名词,大多数的情形之下,用在体育运动上。例如一队球队,必有后备队员。以一队球队为例,在正常的情形下,后备可能一点也起不了作用,正选球员比赛,后备只是在场外等着。一旦,正选球员有比赛不理想的情形出现,那时候,后备才发生作用,顶替正选,使整个球队,仍然在正常的情形下进行赛事。在机械上,也常用到后备这个名词。任何机械,都由许多零件组成。一组机械,其中特别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形时,随时替换。后备配件的作用极大,因为整组机械,可能由于一个极小配件的损坏,而致整个瘫痪,使整部机器,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自序这个故事涉及一个很富传奇性的历史人物:年羹尧。年羹尧这个人衍生出来的故事极多,都十分有趣,这个故事中出现的只是极少部分。这位年大将军在这个故事中,突出的一点是他拥有具有逢赌必赢功能的宝物,可是他却想都没有想到要和皇帝赌一睹,结果被皇帝满门抄斩,下场悲惨。有人会说:天下哪有这样的笨人!明知道可以必胜,却连赌都不赌!我不会和这样的说法争辩。只是忽然想到,任何专制制度,如果全民反对,也就是说如果全民和专制制度对赌,赢的必然是全体民众,全体民众有必胜的把握。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最近的例子在欧洲发生,专制制度在和民众(甚至不是全体)的对决中,如同被烧红的钢刀插进去的牛油一样,转眼消融,被民众送进了历史的坟墓。...
序言《钻石花》这篇故事,是卫斯理为主角故事中的第一篇,写作时,还完全未涉及"科学幻想"这个题材。在第一次出版的时候,曾再三考虑要不要列入,结果还是列入了。因为这是卫斯理这个人物的"首本戏",对这个人物的来龙去脉,有相当详细的交待。不久之前,一位读友就问:"卫斯理的中国武术,主要是哪里学来的?"就有点自己也记不清楚,还是他有肯定的答案:是杭州疯丐金二的徒弟。这种"典故",就是全出在《钻石花》这个故事中。其所以未再用到《钻石花》中其他人物的原因,只怕是为了它不是科幻题材故事的缘故……总之,写作会有很多情形,都不是有意安排的,至于无意间何以会出现这种情形,实在无从追究。...
序言这个故事,很多人看了,都说"太恐怖"、"太残忍"了.看得人心中十分不舒服,云云。可能有这种感觉,由于故事的读友大都生活在一个进步的、美好的社会中,在那种环境下,人性的丑恶面收敛的程度高,所以故事中的写的一切,看来就今人不寒而栗。然而不可不知的是,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事,是百分之百历史事实。凌迟,这种剐刑,最多可以割到两千三百多刀以上,才令受刑人死去,人对同类的残虐,竟然可以到达这种地步,难怪卫斯理想为人类行为辩护几句,可是却无从启齿。故事中只是极简略地写出了事实的经过,绝没有文学上的渲染,不然,只写一项腰斩,至少可以写一万字,看得人食不知味(倒胃)、寝不安枕(失眠)!...
前言斜风细雨,闲步街市,在肉档觅得上好五花肉两挂,皮滑骨软,肥精相间,红白分明。携归之时,信手摘放蕾之青蒜一把。在砧板之上,将肉切成的角四方。少着水,慢着火。不旋踵,肉香四溢,令人腹如雷鸣,涎如泉涌。只见焖得酥稔好肉,浮沉油水之间,赏心悦目,大箸入口,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不唱赞美诗:伟哉此肉,润我体肤,活我心灵。深感人生乐趣,此为三首选之一。可惜世人,既怕胆固之醇。复惧高脂之肪。竟然舍弃绝佳享受,以换取枯燥且未必可得之长命,舍本逐末,有违生命本意,莫此为甚,可叹之至。念及此,逐口占一绝:咏五花拟曹沾满匙酒糖盐,一把青蒜蕾,都云嗜者痴,我解其中味。...
自序很多喜欢看卫斯理故事的朋友都说:你的每一个故事之中,都有一定的想表现的主题。那么,《鬼混》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什么呢,看来,这只不过是一个讲述离奇的降头术的故事,紧张热闹,十分有趣,只是一个"纯故事",并无主题。可是,真是大有主题,而且一早就刻意安排,整个故事的中心思想是:被实用科学认为绝无可能的一些异象,千真万确地存在着。中国异人张宝胜的种种异能,无一不把现代人类实用科学践踏于脚底,简直可以宣布现代实用科学的死亡!这是地球人在所谓科学观念上的大冲击,所以借行之已久,但被科学认为荒诞的降头术,来发挥这一点。...
序言"访客"这个故事,在卫斯理故事之中,最早以巫术来作为一个设想。涉及的是海地巫都教利用可怕的黑巫术,使得死人能在夜间听指挥所作的怪事。由于创作时想法还不够十分大胆,所以假设的基础,放在一个"药物麻醉"之上,相当"科学"。而实在可以有更进一步的设想,例如干脆承认巫术的存在(像近年来一系列幻想故事中所选用的设想一样),例如从人脑的复杂活动上去设想,等等。现在,自然未作那样的大修改,仍保持本来面目,这个故事的推理意味十分浓,相当引人入胜。另一个故事虚像,设想巧妙,大有奇趣,为写一个在虚幻景像之中看到的美人,和实际的接触,竟然一天一地,截然不同,很有点调侃人生的意味。...
自序这个故事,记述到了第八章的时候,在一份香港报纸的副刊上,读到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很有意思,和故事中想买命的豪富所想的一模一样。由此可知,想用自己拥有的金钱去购买生命,使自己可以多活几年,甚至永远活下去,是有钱人日思夜想的事情。这个故事,可以给想买命的人一些希望,虽然有哲人说:希望是最大的骗子,可是世界上有太多愿意被骗的人,所以即使是一线希望,也足以令人无限兴奋。那篇文章,用方言(粤语)所写,我把它改为国语,意思绝对不变,而大家都可以看得懂了。那一段很短,如下:...
自序在创作幻想故事的三十来的来,一直对人类越来越依赖电脑,感到隐忧。到了原振侠传奇故事中的《大犯罪者》,设想一个犯罪者,令自己的思想记忆进入电脑,直接指挥电脑的运作,这个犯罪者,立刻变成了全世界无敌的统治者──结果要依靠外星人的力量,才能将他消灭。在创作那个故事时,"电脑病毒"那回事,还不是很多人知道,电脑病毒是一九八五年五月才正式详尽地披露内容的。人的思想记忆侵入电脑,可以说是一种更可怕的电脑病毒。电脑病毒曾令电脑发生畸变,这是肯定的事,正在全世界各地发生着这种畸变。畸变的结果,必然是不正常,而在强弱如此悬殊的情形下,一些电脑要对付人类,有多少人可以逃得性命?...
自序"背叛"这个故事,特别之至——我的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可是这一个,就像在叙述故事时常用的一句话一样:在这以前,从来也没有过那样特别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桩背叛事件,而且,人物的行为,涉及同性恋(当然未曾在这方面发挥什么)。故事一直在种种假设之中展开,疑点只有一个:为什么要背叛。结果,疑点有了答案,极简单,看了就知道。可是如果想一想,背叛者总有他的理由,也就有机会像甘铁生一样,痛苦会消失无踪。真会吗?骗你的,因为我试过了,没有用。有一点,倒很容易明白:不要对人太好,或不需对人太好,或不必对人太好,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心中怎么想!...
自序在记述《买命》、《卖命》的时候,和一位极有资格的医学教授,讨论生命配额的问题,他说:"现在可以肯定知道有确定数字的生命配额,应该是女性一生之中可以排出多少颗卵子。每个女性所能排出卵子的数字不同,数字多少,是一出生就决定了的,可以说是生命配额的典型。"后来另一位医生,听我说起生命配额的转移,他大是感慨,道:"其实生命配额转移,已经在许多医学手术中实现,譬如说,用骨髓的移植去挽救血癌患者的生命,就是百分之百的生命配额转移。其他各种器官移植,也可以作同样观。"不论怎样,若是生命配额转移成为事实,对人类是祸是福,牵涉到的问题太复杂,不是通过几个故事可以说得明白的。...
自序无性繁殖生命又创造了奇迹,不但能复制生命。而且能使复制人有思想,不但可以有原来的记忆,而且可以注入新的记忆——所以,一个死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个沙漠上游牧部落的美女金月亮,就可以在现代复活,而且完全适应现代生活。自然,最值得注意的是自称"天国"的那批白衣女人,她们的身分神秘,行为诡异,其间的来龙去脉,卫斯理和白素自然不肯放过,作了努力的追查——显然在整个故事之中,两人实际出场的时间不多。至于那个近乎完美,什么都知道的,来自勒曼医院的古怪医生,只怕真有点异常的古怪,宜进一步发掘。...
自序可爱的、令卫斯理有时见到他也不免头痛的少年温宝裕,在这个故事中首次出现。"犀照"这个故事,也可以说是"温宝裕出世记",像"封神榜"中哪吒出世一样,从此有了这个性好胡思乱想、常有匪夷所思想法、又瞻大妄为、行动完全出格的少年人,在卫斯理故事中翻江倒海,大展拳脚。以後的许多故事,都和他有关,而且环绕着他,又发展出不少别的人物来,都性格鲜明,很可以有点故事在他们身上发展。这个故事中的胡怀玉博士。是不是真的患了病,还是遭到了不知名生物的侵入近几年来,令得人人谈虎色变的、破坏人类先天免疫能力的那种病毒,有报导说是从实验室中不小心"逃"出来的如果这项报导属实,那麽胡怀玉的忧虑,就大有道理。...
序言"丛林之神"这个故事,是百分之百的悲剧,它写了个能"预知未来"的人。一般都以为,人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一定是非同小可,快乐无比的了,但实际情形如何,却也难说得出,一样可以作为悲剧来处理,这故事中有关具有预知未来的人的心态,所作的描述,一直在引用着:就像看一张连分类广告都看完了的旧报纸一样,日子的苦闷,会使人想到不如死亡!真是悲剧中的悲剧,但是偏有那么多人在向往这种能力。本集中还包括了"风水"。那是一个短故事。可以说是"游戏之作",变换一下胃口,玩点花样,也写了当时十分疯狂的一个现象,十分写真,并不幻想。...
自序《真相》的故事,是《错手》的延续。失散了许多年的父子,本来早有重逢的机会,可是阴错阳差,由于极其细微的一些变化,结果却大不相同。世上很多事都是这样,甚至许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一样往往一件十分细小的事,可以改写历史。所谓"造化弄人",大抵就是这种意思。或曰,真相还不是完全大白真正的真相大白是不存在的,只要一件事,有两个人以上参与,就永远没有真正的真相大白机会。这是由于人与人的沟通,不是直接沟通,而是间接沟通之故。没有一个人可以知道另一个人的真正思想,所以,也就没有真正的真相大白这回事。所以,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的历史,都是在一种若干程度上必然有虚假成分在内的情形下进行的话,这种说法,可以成立。...
自序第十七集卫斯理故事,包括了"规律"和"多了一个"两个风格趣味全然不同的故事。"规律"是作者本人极喜欢的一个故事,虽然充满了悲观。消极,厌世的情绪,但的确而且,反映出现代人的心灵空虚。现代人的生活,表面上看来,多姿多采。变化无穷,但是实际上,却贫乏枯燥,千篇一律,这种生活,形成了心灵上的极度不满足,人和昆虫的生活之间,可以划上等号,于是,悲剧就表面化了。"规律"故事中的想法,是作者对生命来曾有再进一步的看法之前的观点、维持了许多年。"多下一个"则是一个喜剧故事,如果将之扩大来写,可以加许多个趣味进去,至少可以加长一倍,但作者写故事,很多情形之下,只是为了表达一个想象,一个意念,并不喜欢太"开枝散叶",所以也很少在细节上多作与主要意念无关的铺排。这个故事,第一次接触到身体和灵魂间的关连,以后许多故事,都在这一个意念上,有极多的发挥。...
自序老是替故事写序,久而久之,渐渐变成"感言"式的文字了。既然已经如此。索性就来感叹一番。近来的最大发现是:要在一群生命基因中充满了权性、愚昧和麻木的人的心目中,成为伟人,再容易不过。只要先把那些人天生应该有的一切全部抢夺过来,然后再对那些人施以残杀和奴役,再在若干时日之后,把原来就属于那些人的东西,扔加一点点给他们,那些人就立刻感激涕零,跪地膜拜。于是浑身上下沾满了人血,双手还挥舞着皮鞭的人,就成了伟人。很简单,是不是?于是恍然大悟:这世界上原来是因为先有奴隶,然后就自然有了奴隶主的。...
自序"头发"写于一九七八年,这部作品有相当特殊的意义,在卫斯理故事中,地位独特——它是在休息了六年之后又开始续写的第一个故事。六年之后,故事的风格,有了显著的改变,以后一系列的作品,也有显著的不同。代表着写作人风格转变的作品,自己自然对之十分喜爱。"头发"的题材极其异特,其中A、B、C、D代表了什么,明眼人自然一看就知道。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对各种宗教,连粗浅的认识都没有,一切只凭相像。大半年前,突然悟到了基督教的道理,自然看法大不相同,但这次也只是小作修订,并未曾改写——也不准备改写。...
自序"没有顺民,不会有暴君。"这是名言,要是广大群众,对付暴政,都有拚命的勇气。暴政绝无法生存,人类的历史也必然不是这样。地球人的性格。看来是可以改变的。暴政在地球上的范围正在缩校虽然有不少人,自己做了顺民,还努力要别人也做顺民。或努力由顺民晋身为奴才走狗。可是历史总是走向暴政的灭亡.而暴政的灭亡,是要有人肯拚命。用生命作代价的。太严肃了,是不是?只不过是有感而发.这个故事,实际上十分轻松有趣,只是略为借题发挥了一下而己,尤其是在故事后来出现的那个女野人,更是卫斯理故事之中,从来也未曾有过的人物,她的名字是红棱——故事中的人名,第一个字是颜色,第二个字和丝有关,从白素开始,有黄绢,有黑纱,有蓝丝,又有了红棱,算是作者的一种自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