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作者:郑浪平前言 每次看到有如秋海棠叶般的中国地图,心里就不自觉的感到阵阵的刺痛,久久不能释怀。因为我很清楚的知道,这幅地图已经不能代表真实的现状,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领土,早已经离中国而去,这就是中国完成抗日战争胜利的代价之一。事实上,没有向日本索赔或要日本认错道歉,与国共内战及台海分裂,都是源自中日战争后遗症的历史伤痛。 1. 政治干预导致的历史失忆症 当然中日战争的最大后遗症,就是在政治烟幕影响之下的历史真相扭曲与变造,因而给中国人民带来集体历史失忆症的危机。虽然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一切的力量,忍受过所有的煎熬,做出重大的历史贡献,但是目前多数的中日战争历史叙述,实在是离真相仍然有着极大的差距。所以目前中国人与世界都不清楚,中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所担任的角色与所做出的贡献。也就是说,中国人曾经在这场人类历史决定性的...
《王昭君》作者:高阳王昭君 01秭归县的大堂,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张灯结彩,喜气洋溢,里里外外到处是笑脸。有的是觉得新奇有趣的笑,有的是憧憬着荣华富贵的笑,有的是自鸣得意的笑,但也有用脂粉遮掩了泪痕,强自妆点的笑。大致说来,秭归县的美人,只要是未曾出嫁的,都集中在这里了——朝廷采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尽管诏书中煌煌申明,以德为主,仪容并非所重,只要平头整脸,身无恶疾,皆有入选的资格。可是谁都知道,入选的主要条件是色!因此,平素有艳名而又不愿选入深宫的,早在诏书下达之时,便急急忙忙地物色儿郎,草草婚嫁。这半年以来,办喜事的人,比平常多了三倍。东西这一来剩下的美人就不多了。选美的钦使,掖庭令孙镇,大为失望,不断地皱眉、摇头,喃喃自语:“千城易得,一美难求!”...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作者:威廉·夏伊勒前言这件绝无仅有的事情,就是缴获了德国政府及其所有各部门的大多数机密档案,其中包括外交部、陆海军、国家社会党以及海因里希·希姆莱的秘密警察的机密档案。我相信,这样大批的珍贵材料落入当代历史学家手中的事情,过去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在此以前,一个大国,即使被战败了,它的政府被革命推翻了,像德国和俄国在1918年所遇到的情况那样,它的档案也总是由它自己保管的,只有那些对后来的统治集团有利的文件,最后才会公布。1945年春,第三帝国迅速崩溃,因此人们不仅缴获了它的大量秘密文件,而且也缴获了其他许多非常宝贵的材料,诸如私人日记、极度秘密的发言记录、会议报告和通信,甚至还有纳粹领导人电话中谈话的记录,这是赫尔曼·戈林在航空部设立的一个特别机构所窃听收录的。例如,弗朗兹·哈尔德将军写日记一直没有断过,他用格贝尔斯伯格式速记法不仅记下了逐日...
《张学良传》作者:范克明序言鱼汲胜1986年,香港《广角镜》月刊4月号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对五十岁以下的中国人来说,张学良就象一个活的影子,没有人不知道他,但也没有人见过他。在近代史中,如果要弄一个十大风云人物排行榜,张学良必可名列前茅。一位驻北京多年的外国记者表示,中共的许多高级政要,甚至一般民众,对国民党健在的政治人物,最感兴趣的,除了蒋经国,就是张学良了。”人民之所以深切怀念张学良,是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儿子,是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诚朋友。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坚确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的供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在民族危亡之秋,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将军置个人生死荣辱于不顾,与杨虎城将军一起义无反顾地发动西安事变,并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纪念西安事变二十周年和五十周年大会上,周恩来和习仲勋先后代表我党高度赞誉...
《中国文学史》作者:章培恒、骆玉明前 言自清末黄摩西撰写《中国文学史》以来,已有许多同类著作出现。优秀的也为数不少。其中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余冠英先生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长期作为大学文科的教材,影响尤为广泛。这些书各有其成就和贡献,因而深受称道。但是,由于一则新的材料在不断出现,再则人的认识在日益深化,时至今日,再写一部能反映当前研究水平的中国文学史的任务,已提上议事日程。这是集体劳动的成果。由章培恒、骆玉明任主编,讨论、决定全书的宗旨与基本观点,经全体编写者商讨后,分头执笔,写出初稿。然而,编写者对中国文学发展的看法只是大致近似,一涉及具体问题,意见互歧在所难免;至于不同的写作者所撰各部分之间的不能紧密衔接,各章节分量的不均衡,文字风格的差别、更为意料中事。此类现象对于一部完整的著作当然...
《全球通史》(1500年前、后的世界)作者:[美]斯塔夫理阿诺斯译者:吴象婴 梁赤民第一编 文明之前的人类第一章 引言:世界史的性质 ……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成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一、世界史的目的 对历史进行全球性深索的方法是现代历史编纂学的崭新起点。从十八世纪启蒙时代起,历史研究注重国别史,而不注重人类史。但是近年来,当代各重大事件的全球性日益显著,人们对世界史的兴趣也随之大增。由于宇航员几小时内即可绕地球飞行一周,甚至登上月球,由于报上刊载的有关亚非的文章,其数量并不少于有关欧美的文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观察历史的视野必须愈益扩大。要了解这个名符其实的"一个整体"的世界,研究世界史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大帝国的涅盘》作者:江上苇(徐旭)----------------------------------------------------------------------------------序言 切剔历史庞大肌体的庖丁圣手——有感于徐旭的独特历史写作文/赫连勃勃大王(梅毅)中国,在数千年统一、分裂、乱世、盛世的变幻过程中,在一直追求大一统的王朝更迭中,农民战争,确实成为许多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也是历史学者们必不可缺的谈论话题。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杂错纷纭的农民起义皆被冠以“正义”、“高尚”、“反抗压迫”、“历史的推动器”等等褒义词,农民起义领袖都被描绘成具有完美智慧和美好道德的“高大全”化身,这样一来,似乎这些在王朝末年引至无数人民非正常死亡的历史暴戾事件和运动,它们血腥的过程都变成辉煌和悲怆交织在一起的宏伟戏剧。历史的真实,往往被浅薄的臆想和政治上的“正确”弄得扑朔迷离,甚至有时让我们许多人觉得简单、机械得近乎匪夷...
彭氏军史评论试论中国的扩张谋略更新时间2005-8-25 20:13:00 字数:2853 (乱弹时事,请勿当真) =================================== 也许有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挥师越过台海解放宝岛台湾,实现祖国领土的全部统一,那么中华儿女无疑将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中国的军队也就以威武文明、精英现代的全新面貌成为地球上一支令人敬畏的强师劲旅。 如果我们的国力足够强大的,领导具有开拓意识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下一步的扩张谋略呢? 有许多人会主张应该将兵锋指向日本、印度、印尼、越南这些与中国有宿世冤仇的国家。我个人的看法用兵不是赌气,也不是报仇雪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二战中希特勒的侵略扩张谋略就值得我们学习。希特勒首先开刀的并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凡尔赛条约》欺负过德国的国家。...